理论教育 和谐校园: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对策研究

和谐校园: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谐校园建设视角下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对策研究廖志锦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与学生接触最多、沟通最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为广泛。[3]在辅导员实际工作中,位差效应对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和谐校园: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对策研究

和谐校园建设视角下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对策研究

廖志锦

【内容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与学生接触最多、沟通最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为广泛。本文论述了市场经济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分析了当前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实现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对策。

【关键词】和谐校园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有效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趋势加剧,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在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

一、市场经济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有效沟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日趋突出

(一)大学生民主、自由、平等观念和主体独立意识不断加强。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忽视教育对象的个体价值存在,采取“居高临下”、“我打你通”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方法,甚至把教育对象看做是“改造思想”的对象,必然导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疏远和对立。[1]

(二)市场经济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但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被许多人曲解,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思想有所抬头。虽然我们在宣传和教育中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鼓励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蔓延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市场经济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进取精神,但也有一些人为了私利不择手段,甚至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不顾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这给“三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提出了新课题。许多大学生为了争取荣誉、奖学金,不惜抄袭论文、考试舞弊。

(四)市场经济导致普遍存在的收入差距扩大,使当代大学生产生心理不平衡,对许多事物看不惯、想不通,以至困惑、彷徨、苦闷甚至抵触;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更使当代大学生产生“读书无用论”的心理,对社会产生忧虑、失望、不满、逆反等一系列心态失衡问题,久之势必产生“不满”、“受压抑”,甚至激变成影响校园安定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因素。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在行为、情感、思维、认知等方面表现出的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高校辅导员只能通过与大学生的积极、深入、有效的沟通,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刻原因,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认识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进而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激发学生积极去追寻学习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风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二、当前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什么程序和方法都代替不了沟通,特别是关键问题的深度沟通。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双50%”的说法,即管理者50%以上的时间都用在沟通,可是,工作中50%以上的障碍又都是在沟通中产生的。[2]当前,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繁琐,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沟通渠道不.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要很好地合作,要提高所教育管理学生的团体凝聚力、向心力,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来很好地进行排忧解难。但是在实践工作中,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渠道往往很狭窄,只有简单的每学期开次座谈会,提提意见,其他交流沟通方式都没有。其次,许多学生不会主动与辅导员沟通,哪怕遇上了问题也不愿主动与辅导员取得联系。这就大大降低了二者沟通的机会。再者,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除了面对面交谈外,就只能通过其他同学的反应来认识。这种间接的渠道从某种程度上也就降低了信息的真实程度,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造成信息的扭曲。

这些都导致学生或学生干部遇到了困难、情绪低落时,辅导员不知道、不了解,于是埋怨、误解不断加深,势必给校园的安全稳定埋下隐患。

(二)沟通的“位差效应”

沟通的“位差效应”是指由于地位的不同使人形成上位心理与下位心理。具有上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高的层次而有某种优势感,具有下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低的层次而有某种自卑感,位差效应在沟通过程中,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3]

在辅导员实际工作中,位差效应对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与学生沟通时,由于定位不一样,辅导员通常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认为学生的提议都是没经过思考、无根据,而学生处于受管理者的角度,由于问题长期没得到重视,他们就会认为辅导员摆架子、不可理喻。一旦上下长期沟通不.,上下层之间互不谅解,就无所谓的合力,思想政治教育更无从谈起。

(三)辅导员对自身与学生间存在的认知偏差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由于受个体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的影响,尤其是不同时代社会阅历的不同,辅导员和同学之间会存在认知上的差别。一些辅导员习惯性将自我认知带入沟通,殊不知“差三年如隔代”,学生无法对辅导员传递的信息产生共鸣,会因认知偏差产生误解,甚至是矛盾,造成沟通的扭曲。当出现极端现象时,即使你本意在于表扬对方,而对方还会认为这是讽刺。

(四)忽视非言语形式沟通

有研究发现,在面对面的沟通中,有65%是以非语言的讯息,如眼神、姿态等传递的,而这些非语言的细微表现恰恰代表了一个人的本能,它能很好地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想法。[4]可见,非言语交流在人际沟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中,辅导员却往往忽略非言语沟通的作用,经常找学生谈话时面无表情,这也严重影响了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三、实现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对策

沟通这门艺术最基本的问题是心态,最基本的原理是关心,最基本的要求是主动。[5]诚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沟通实现需要沟通双方即辅导员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但从沟通主、客体角度来说,思政辅导员作为沟通主体更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主动沟通的责任,关心学生需用心、用技巧、用创意来提升、完善沟通艺术,达到思政教育有效沟通目的。

(一)建立通.的沟通渠道(www.daowen.com)

1.沟通过程要迅速、缩短不必要环节。辅导员在沟通时信息传递速度要迅速、及时,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传递速度过慢,就可能变得毫无价值。同时,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花较少的费用,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删除信息传递中不必要的环节,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2.要确保沟通中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沟通过程中传递的信息是有价值的,但价值的大小却因人而异,同一信息对不同的人的价值也就不同。辅导员必须研究不同对象的不同需要,追踪信息接受者的意向,保证信息传递的质量,减少无效的劳动。此外,还要注意信息的是使用范围,有的信息可能具有保密性,要防止其大面积扩散、泛滥,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影响整体的凝聚力。

3.要选择好沟通的最佳渠道。辅导员应该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如定期的年级晚点,形势与政策课、个别谈心等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如博客、网页、QQ等学生们经常运用的网络途径,及时与他们沟通,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在沟通时我们应根据沟通信息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

4.沟通后要及时处理信息,随时反馈。这就要求沟通是双向的,即学生给辅导员提供信息后,也要求辅导员对学生提供的信息进行反馈,从而形成一种信息沟通环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沟通时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心理沟通,促进事情更好地解决。

辅导员必须重视沟通渠道的建设。只有沟通渠道通.了,沟通双方的利益才能及时得到调整,才能够使双方能更好地发展,共同推进所教育客体的学生集体的发展。

(二)牢固树立主动沟通意识

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大学以前都比较多地依赖于老师的安排,主动与人沟通意识不足,或者说不敢。这就要求辅导员:首先要主动寻找机会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在谈话过程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展开,同时要以肯定、鼓励、帮助为主,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能够向你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烦恼。其次,辅导员也应适当开放自己,主动在合适的情况下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情绪体验等信息。辅导员要能够意识到是适时地、适度地自我袒露,在学生眼里我们就是放下架子,这样就很容易表露真情,从而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让学生看到一个真实的、鲜活的良师益友,从而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三)积极打破“位差效应”隔阂

正确处理沟通中存在的上下位差,对于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减少辅导员与年级同学之间的摩擦、冲突和推诿都有积极的作用。要解决上下沟通之间的矛盾。首先,辅导员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主张和允许学生报喜的同时应该鼓励他们上报隐患,并大力支持和保护敢讲真话的人。同时,也要针对自己的不足,适时地作出检讨,从自我批评中接受教训,这样反而会增加自身的威望。其次,创建沟通的良好氛围。要营造一种人性化的沟通氛围,就要求辅导员在沟通中,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如果处事不公平将会直接危害整个集体的风气;提倡信任的作风,对学生发自内心的信任会赢来他们对辅导员的信任;要坦诚相待、开诚布公,鼓励学生坦率直言,认真征询他们的意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最后,沟通时要避免情绪化。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时应避免把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带到谈话中来,情绪化会使人无法进行客观的理性的思考,而代之以情绪化的判断,导致两者针锋相对无法进行正常沟通。

通过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能让学生看到年级蓬勃发展的希望,敢于为年级建设谏言献策,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的向上的朝气蓬勃的集体。

(四)关注“中间地带”学生

辅导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辅导员在工作中往往习惯于“抓两头、带中间”,表现特别优异和相对较差的学生往往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而处于“中间地带”的人群则容易被忽视。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都有被关注的需要,辅导员工作不能“会哭的孩子多给糖”,而要真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作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的“90后”大学生,他们中没有一个人不期望自己被关注、被重视。每个学生都是巨大的宝藏,只要我们用心挖掘,就会光芒四射。只有走近他们的生活,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很好地与他们进行沟通,才能尽可能解决一系列矛盾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在抓两头的同时,也必须时刻关注“中间地带”的学生。

(五)积极学习,创新沟通交流形式

为了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辅导员就必须尽力克服由于年龄差异、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不同而产生的对许多事物的认知偏差,最重要的就是尽可能利用课余时间,也可以利用网络、QQ等媒介与学生沟通聊天;与学生一同运动、娱乐,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现在的大学生的喜欢了解的东西很多,如说NBA、网络用语、非主流等,而辅导员对于前沿新潮的事物不如他们信息量大,不如他们熟悉。这就要求辅导员加强学习,了解新生事物,和他们一起探讨,培养共同爱好和兴趣,以获得更多的师生共同话题,这也使学生和辅导员在一起感觉很自然,放得开。辅导员在做工作时就容易入脑、入心,事半功倍。同时,辅导员也要有真本领,讲知识,文理兼通;讲思想,见解独到。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因此辅导员除了尽快融入学生中之外,还要抱着和学生相互学习的心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也很重要。

(六)掌握非语言的沟通技巧

从沟通的方式和技巧上讲,除了平时我们用得最多的语言这一人类特有的、非常好的沟通模式以外,非语言沟通也在沟通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诸如体态、手势、面部表情、眼神接触,甚至是说话者的穿着打扮等非语言的因素,都能随时随地的传递信息。[6]其实,辅导员适当的体态语言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感染和教育。辅导员的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一个得体的动作,有时如和煦的春风,吹进学生心底深处,从而缩短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了辅导员与学生双方的感情交流,而适当的语调既可加强语义的分量,又可增强感染力。因此,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时候也必须主意自己的非语言沟通技巧,进而促进学生听的效率,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有效沟通交流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要有战略的眼光,站在时代的高度,明确辅导员作为大学生“良师益友”的角色定位,牢固树立主动沟通意识,把握对话沟通的原则,创建、完善对话沟通的机制体系,在具体工作中选择恰当的对话沟通方式,不断提高沟通技巧,增进沟通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戴焰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1):111.

[2]李家晔.完美执行之最佳沟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56.

[3]田耀文.浅论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与方法[J].管理与财富,2009,(3).

[4]李蓓.浅析辅导员工作中的有效沟通[J].科教文汇,2008,(11).

[5]孙秀平.试论辅导员如何做好与学生有效沟通工作[J].时代教育,2008,(9).

[6]张金发.做当代大学生的“良师益友”——论辅导员工作的沟通艺术[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外语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