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动学风:福建工程学院科创活动成果汇编

推动学风:福建工程学院科创活动成果汇编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推动我校学风建设国常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学风建设都将是我校的工作重心。而在整个学风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因其特殊的地位、作用以及对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独特功能,正逐渐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具体而言,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师生围绕共同的研究目标展开交流,相互学习。

推动学风:福建工程学院科创活动成果汇编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推动我校学风建设

国常宁

【内容摘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学风建设都将是我校的工作重心。特别是在我校即将迎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背景下,优良的学风、浓厚的学术气氛,是衡量我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关乎我校未来能否更好立足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何以科技创新作为突破口,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学风建设。

【关键词】科技创新 学风建设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趋势不断加强,各高校都不约而同地采取扩大招生规模,兴办新校区,降低入校门槛等招生措施,导致学生数量的激增。但与之对应的相关师资队伍素质、学校各项软硬件配套设施等并未随之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已往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大学就业难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为改变目前的困境,未来各高校必将要减少入学人数,因此如何提高办学声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便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重要问题,而学风建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为切实可行的保障。打造优良的学风、营造浓郁的学术气氛不但是各高校永恒的主题,而且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在整个学风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因其特殊的地位、作用以及对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独特功能,正逐渐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一、当前我校学风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校作为一所新兴的本科院校,从建校之日起就致力于打造优良的学风,并将其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前我校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学生有理想、有抱负、勤奋求实、刻苦认真、积极进取、勇于攀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整个校园洋溢着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虽然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阶段我们更应居安思危,实事求是地指出目前我校的学风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读书只是为了“混日子”,混“文凭”,学习纪律松懈,作风疲沓,甚至迷恋网络游戏,出现厌学、留级现象。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大学的学习很不适应。学生注重被动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和结论,忽略学习中的创新思维和训练;重视书本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理解和运用。目前,各系虽然都在不断加强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但学生违纪现象屡见不鲜,纪律松散、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和破坏了校园学习风气

二、科技创新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助推器”

1.科技创新活动强化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是优良学风形成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学习纪律是优良学风形成强有力的保证,而科技创新本身所需要的就是严明的组织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周密的逻辑性。在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遵守竞赛的规则要求,而且还要在较强的时间性限制下,合理安排课堂学习与竞赛活动,用科学的态度和严密的逻辑来处理学习活动与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合理统筹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由于我校一直坚持“以工为本、以本为本”的办学思路,着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因此完全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队伍的建立,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自上而下形成一种“赶、学、帮、超”的良好氛围,带动学风建设。

2.科技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科技创新通过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引导和催生学生提高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度,明确知识的价值水平,进而激发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情感,加强对学习的行为意志力,最终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氛围。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超强的动手能力是我们的主要办学特色。作为对日常实践课教学重要补充的科技创新竞赛,因其与现实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能够使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得,得有所感。通过竞赛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技创新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使教师与学生双方均能发挥主体意识,为师生之间的深层次交流提供了契机。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具体而言,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师生围绕共同的研究目标展开交流,相互学习。学生既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改进学习方法,又能够感受到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从而养成治学和做人的基本态度。反过来,教师也在与学生的思想碰撞中受到新的启发,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而最终形成的科研成果又将成为师生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强大激励因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我校的优势和特色之一,无数的毕业生正是在专业老师的推荐下顺利地完成了就业。然而近年来随着学生数量的剧增,势必分散老师们的时间和精力,为此,只有通过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打造学生活动的精品和亮点,才能将有限的资源作出最为合理配置。

4.科技创新有助于优化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www.daowen.com)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校园文化活动,它在丰富大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大学生的学术创新精神,树立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品格以及营造浓郁的学术研究风气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从活动形式上丰富大学的校园文化结构,更因其活动所蕴含的学术性、思想性而赋予校园文化深厚的精神内涵。环顾国内外名校,其课外科技活动已经升华为其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以校园精神为灵魂的特殊文化,是学校治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等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文化风气,已经与学校的前途与发展紧密相依,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看成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考虑到我校的实际情况,虽然已经开展了挑战杯大学生科技节等全校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多数活动是以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其竞赛项目缺乏专业特色,多数作品最终流于形式,其含金量较低。相应地,科技创新活动在学风建设中也一直无法起到领头羊和主力军的作用,其地位也最终让位于其他约束性管理规范,致使整个学风建设无法呈现出师生携手共建的局面。为此,在今后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各系的积极性,发挥专业教研室的能量,打造各系自己的品牌科技创新活动,争取让全系更多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真正地做到以点带面,培育出具备专业优势的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1.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我校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今,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传统产业结构的转变已迫在眉睫,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法规。我校作为新兴的工科院校,必须着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性思维,使大学生树立成为创新人才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而我校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过于侧重日常事务的教育管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创新舆论的正确导向。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引导教育学生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主动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及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从而吸引和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积极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要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除了依靠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的常规工作外,还要在大学校园里努力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使大学生耳濡目染,逐步培养创新的激情。我校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形成一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这虽然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但也在客观上造成了主题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品味不够高雅、活动过于泛滥等混沌状态。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固然重要,但这应该建立在专业技能突出的基础上,如果本末倒置,如何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因此,除了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加以强调外,还应充分运用各种手段烘托这种气氛,例如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成功经验和作品展览,宣传学校科技创新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主动涉猎多学科知识,提高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同时还要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使科技创新更有规模性和针对性。最后要充分利用“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国内或相关地区举办的各种科技创新竞赛这一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达到科技创新成果的体现,扩大科技创新的影响面。我系目前已经成立了系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准备在下学期重点扶植科技创新项目,并计划组织“赢在经管”大型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将学生分散到各教研室中,参与教师课题,并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相信此举必将极大地促进我系的学风建设,引导广大同学积极投身到专业课的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和交流,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项活动也将作为我系学生工作的亮点和特色之一,力争通过长年坚持不懈的开展,不断扩大该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并最终将其打造成为我系的品牌活动。

3.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专业教师的指导。

要将科技创新活动在我校形之有效地开展下去,真正达到以科技创新促学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对积极参与的学生在大学生素质测评中给予充分肯定,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科技创新活动,对参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要从政策上加以激励,对开设相应学科竞赛课程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工作量系数;优先安排与竞赛有关的教师进修;给予参加竞赛指导教师教学工作量和适当补贴与奖励。对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突出贡献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晋升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在行动中加以支持与关心,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把课程教学活动与科技创新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课内与课外的互动,促进教风与学风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争取以实际行动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冀学锋.正确认识高校学生的学风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4).

[2]鲁保富.构建系统高效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兰州大学学报,2009,(8).

[3]詹志灵.完善资助体系,构建和谐校园[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经济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