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
——以环境与设备工程系2008级学生为例
魏 容 郑俊挺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生活的深入,在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依赖工具的同时,它也不可避免地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一方面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交往带来极大便利,使他们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尽情地享受着现代科技文明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乐。另一方面,网络作为科技的“双刃剑”,其负面效应如网络黑客、网络病毒、网络成瘾等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人格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以环境与设备工程系202008学生为例,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成瘾 大学生 现状分析 对策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由信息技术带来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以互联网为核心的这场信息革命带来的剧变,使社会经济、文化经历着一场巨大的转变,极大地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互联网上产生的不仅仅是新技术、新经济,还是一种新文化。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出现的第四大媒体,以其交互性、及时性、广泛性、开放性等特点,得以迅速普及,迅速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2008年1月17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中国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略低于美国的2.15亿,位于世界第二位。网民普及率呈偏态分布,年轻人网民普及率偏高。学历越高,网民普及率越高。目前中国的网民群体仍以青年为主,总体网民中的31.8%都属于18-24岁的青年。学生网民在整体网民中比例最大,占到28.8%[1]。
1.网络成瘾
1.1 网络成瘾概念的提出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的概念是1994年纽约市的精神医师戈尔德伯格首先提出的。网络成瘾现象自提出以来,引起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2]。
目前比较公认的“网络成瘾”的定义主要指:成瘾者无节制的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并且这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境障碍、人格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消极后果。其典型表现是生物钟紊乱、睡眠障碍、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社会活动减少、自我评价降低等,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杀的意图或行为[3]。
1.2 网络成瘾的危害性
1.2.1 生理方面
大学生长时间上网会导致视力下降、食欲不振、睡眠不足、体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更严重者甚至猝死和自杀。
1.2.2 心理方面
长时间上网会导致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同时还会导致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减少,这些大学生可能会感到越来越孤独,容易产生忧郁、沮丧、烦躁不安等情绪。此外,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还容易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内心敌意、不合群等。
1.2.3 行为方面
大学生因上网成瘾会导致学习兴趣减弱,逃课现象增多,成绩下滑,更有甚者导致学业荒废,被迫休学;减少与家长、同学的交流,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在网络上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和金钱,更有甚者为了上网,不惜花掉自己的学费、生活费,甚至偷窃、抢劫。
2.当前我校大学生网瘾的现状分析——以环境与设备工程系2008级为例
2.1 年级基本情况
环境与设备工程系2008级共334人,其中男生275人,女生59人,男生寝室54个,女生寝室12个,有建筑与环境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三个专业,12个班级,学科构成以工科为主,性别构成以男生为主。
202008级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各专业人数
2.2 年级网络成瘾学生的基本情况
2.2.1 学生电脑拥有量的基本情况分析
目前2008级共有电脑243台,男生电脑拥有平均每个宿舍拥有电脑3.68台,每百人拥有电脑73台,其中男生拥有电脑198台,女生拥有电脑45台。
图1 环境与设备工程系202008级男女生拥有电脑比例图
图2 环境与设备工程系202008级各学期每百人电脑拥有量(台)
由上图可知,2008级在大一期间,电脑的整体拥有量相对较少,随着升入到大二,学生拥有电脑的数量骤然增加,其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大一期间,学生刚刚来校,一方面学校内开展多种多样针对新生的文体活动,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刚来校期间,对大学校园的陌生,不便带电脑来校,这导致大一新生电脑拥有率都比较低。
2.大二期间,随着新生变为老生,对校园情况的逐步熟悉,以及受周边高年级的影响,越来越多学生加入了拥有电脑的行列。其次,到了大二,学校举办的活动相对大一期间减少了,而学生的热情也开始降温,空暇时间增多,一些学生就购买了电脑。再次,大二期间,需要进行计算机等级考试,部分学生为了考试也购买了电脑。
2.2.2 网络成瘾与学生的成绩挂科率分析
据调查,对2008级学生从2008-2009学年两个学期的成绩挂科率分析,在大一上学期学生全过的人数为301人,占总人数的90.12%;挂科2科以下的学生为24人,占总人数的7.18%;挂科2科以上的学生为9人,占总人数的2.69%;而到了下学期,全过的人数为256人,占总人数的76.65%;挂科2科以下的学生为38人,占总人数的11.38%;挂科2科以上的学生为40人,占总人数的11.97%。
图1-3 2008级学生2008-2009学年两个学期的成绩挂科率对比图
由上图可知,经过一个学期的在校学习和生活,学生考试全过的比例从90.12%下降到76.65%,下跌达13.47%;而学生的挂科率明显上升,特别是挂科两科以上的比例从2.69%上升到11.97%,上升了9.28%。可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下学期学生上网的时间明显增加。据对2008级学生3个专业12个班级随机抽取的100名学生每天上网时间的调查(见图4),发现一些同学每天上网的时间超过了4个小时,已经出现了网络成瘾的现象。
(www.daowen.com)
图1-4 2008级学生两学期每天上网时间对比图
2.3 网络成瘾与学生学业预警分析
在2008-2009学年期间,2008级学生有10名同学因挂科过多而被学业预警,占年级总人数的2.99%,根据学校规定,在一学年内未修满学分达15分以上者给予学业预警,达30分以上者给予留级。其中,未修满学分最高的一名同学达28.5学分,濒临被留级的边缘。
图1-5 2008-2009学年2008级学生学业预警类型比例图
由上图分析可知,被学业预警的10名同学有8名是因为网络成瘾原因而造成的。大部分学生因为网络成瘾,导致无心学习,成绩下降。可以说,网瘾已经成为我系创建优良学风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一方面原因在于,在网络社会的今天,许多游戏公司为了吸引玩家,都千方百计的设计许多形形色色的游戏,而大学相对于中学来说,学生个人调配的时间比较充裕,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其自控能力又比较薄弱,网络里的事物对大学生来说充满了神秘感,所以,便经常抱着“就看一下”的好奇心去那些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却因此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另一方面在于,经过了中学阶段,许多大学生刚刚来到环境宽松的大学校园,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节奏。同时,大学并不像中学那样一味的倡导学习至上,并且有老师监督,而是更多的强调自主的去学习如何做事、做人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为了逃避这种现状,而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寻找虚拟世界的自己。
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分析
3.1 大学生努力培养自己成熟的心理品质
3.1.1 努力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提高社会适应性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认识和评价,包括个体对自我感知、记忆、智力、性格、动机、行为以及价值观等心理过程和特征的认识。网络成瘾者通常存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较强烈的冲突,倾向于单一评价标准(如单纯地以学习成绩或某个老师的评价来衡量自己的能力),不具备多维的评价体系,不能很好的应对各种挫折和冲突[4]。
为此,大学生要学习和了解一些心理健康常识,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积极悦纳自我,同时经常自我反省,有效地控制自我。在日常生活中应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学会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节,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要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能与他人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应培养积极的兴趣和爱好,参与到集体生活中去。要能够科学地进行自我定位,结合实际社会需求,树立恰当的奋斗目标,并坚定意志向目标迈进。
3.1.2 树立正确的使用网络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大学生在使用网络中应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规范意识,把网络作为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而不是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塑造虚幻自我的工具,不断提高在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认知能力、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辨识能力。大学生应从思想上确立“有利、有度、有序、有节”使用网络的观念,养成良好上网习惯。“有利”即对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有利,尽量避免登录不良网站;“有度”即遵守国家和学校关于使用网络的法律、规章、制度,不上非法网站;“有序”即上网要有计划,能明确上网目的,所有的网络行为围绕一定目的进行;“有节”即上网时间和造访内容要有节制,要自觉用理性自律去抗拒诱惑,明确认识网络科技应为人类服务,避免形成依赖性而成为网络奴仆。
3.1.3 主动参与社会实践
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可以在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参与教学实践、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一系列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另外,大学生在校期间还应积极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在参与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能力。大学生可以通过积极自觉地参与这些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化程度,从而为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努力在参与现实社会活动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效能感。
3.2 改善社会环境氛围
3.2.1 加强主流媒体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宣传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又是网络成瘾的高危易感人群。然而现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注程度不够,有关的专门研究还比较少。因此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全社会都关注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共同研究对策,采取切实的措施,以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应积极宣传网络成瘾的危害,对导致网络成瘾的因素进行分析,加强科学合理使用网络、文明上网的宣传,弘扬科学的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和科技观。要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倡导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并通过伦理、道德手段引导网络行为,努力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社会环境[5]。
3.2.2 客观评价大学生的社会角色,缓解社会压力
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向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应该是一个有一定知识、文化和技能的普通劳动者,但社会上更多期望的是扩招后的大学生仍然是精英教育培育出来的所谓“天之骄子”的角色,以及现实存在的就业困难等多重压力,大学生的个性特长和需求在现实中被压抑。这些社会压力的缓释一方面需要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另一方面,更需要有关部门结合当代的大学生实际情况,在社会营造一个宽松的、客观的舆论评价氛围,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发展空间,要倡导素质教育,多创造就业机会,鼓励大学生全面发展,展示个性特长[6]。
3.2.3 建立健全网络管理法规,净化网络资源、严格网吧管理
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大学生科学、文明、合理使用网络的基础和起点。目前,我校规定,晚上11:00之后学生需刷卡进门,除周末节假日外11:30实行断电,学生不得在宿舍上网,尽管有学生持有异议,但这种规定保证了学生宿舍多数学生的休息,使有学业障碍的学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对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网络成瘾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网吧是网络成瘾大学生上网的重要场所,加强对网吧等上网场所的管理,有利于控制网络成瘾现象的蔓延。国外也有类似我国“网吧”性质的上网场所,但管理比较规范,如营业时间有限制,不能通宵上网,严禁吸烟等。监管部门只要发现网吧违规经营就处以重罚。借鉴国外经验,要加强我国的网吧管理,就必须明确管理部门责任,合理规划网吧经营区域、分布密度和范围,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严格约束网吧的违规行为,强化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配置科学的控制技术软件,同时要加强监管和查处力度。
3.3 加强学校教育引导
3.3.1 努力构建多维的评价体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应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构建素质教育的阵地,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建立整套的素质教育的领导、监督、服务、保障体系。一方面,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提高大学生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方向,并将其内化为自身行为的动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对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引导,不能采取一味谴责、压制或全部包揽等种种简单化的方式。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的研究,从他们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和特点以及客观规律出发,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以推动大学生在心理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发展成熟。
3.3.2 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学校应丰富、美化、优化网上信息资源,在校园网上重点建立一批精品网站,使网络文化的主流呈积极向上之态,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氛围。如前所述,大学生之所以漫无目的地游荡在网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学校及社会不能了解和满足他们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他们只好把需求的满足寄托于网络。身处校园的大学生关注的信息更多仍是身边事,掌握学生思想行为动态,结合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及时有效地将学生关注的信息发布到网上,将学生集中的网络服务版块凸显出来,提供快捷服务,吸引学生参与,可以有效避免垃圾信息、干扰信息、无效信息等浪费学生精力和时间。
3.3.3 加强学生网络行为管理和宿舍管理
目前,随着电脑的普及,许多学生都自己带电脑来学校,因此宿舍已成为学生上网的主要地点。规范宿舍管理和宿舍上网行为是比较有效的控制网络成瘾的办法。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证明,一个学生宿舍如果有良好的学习、生活风气,那么这个宿舍中的每个学生都会受氛围的熏陶而积极向上。大部分网络成瘾大学生都有过度使用网络的现象,如在宿舍通宵上网、去网吧夜不归宿等,如果宿舍管理中控制宿舍网络开通时间、宿舍楼开闭时间、加强住宿情况检查,就能及时了解和控制这些学生的上网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教育引导。因此,加强宿舍管理,营造良好氛围,有助于抑制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马宁,王辉.大学生网络成瘾症形成的心理机制及预防干预[J].高等理科教育,2003,6.
[2]王立皓,童杰辉.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
[3]王志新.浅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与防治[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4]刘建银.互联网成瘾症研究的新进展[J].社会心理研究,2001,2.
[5]刘琳,谢世荣.大连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的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5,2.
[6]刘毅.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意识调查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8.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