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自治:践行大学生“三自”方针的平台
杜兴艳
【内容摘要】笔者立足大学生“三自”方针的贯彻实施,从完善大学班级管理的角度,通过比较大学班级自治与现行班级管理模式的特征,分析推行大学班级自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践行大学班级自治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对我国高校班级的管理与建设有所启示。
【关键词】班级自治 大学生 自我教育 平台
近年来,各高校大力提倡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简称“三自”方针),为促进“三自”方针的落实,必须要有一个平台去实现这个目标。笔者认为:班级自治是践行大学生“三自”方针的重要平台,也是最可行和最有效的平台。
一、班级自治模式与现行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的比较
所谓班级自治管理,即班级全体同学根据班级实际需要设置班级自治委员会,各班班级自治委员会成员以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对班级同学负责,班级自治委员会依据学校管理制度主持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全权实施对班级事务的管理,并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工作,辅导员(或班主任)不参与此过程;辅导员(或班主任)以审核班级活动方案、提供班级活动经费等间接方式对班级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自治模式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与现行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运行目标方面
现行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的管理目标层次较低,其出发点就是满足大学生基本的安全、社交需求。而班级自治管理模式则不同,其管理目标的层级较高,不仅包括现行大学班级的具体目标,其出发点就是为培养大学生的素质、满足大学生的发展及成就需要。
(二)运行方式、方法方面
现行大学班级管理,在操作方式、方法上延续传统的管理方式,严重影响了广大同学参与班级活动或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班级自治模式则是创新大学班级管理方式,完全依靠本班全体同学,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实行对班级的管理。
(三)运行成本方面
在现行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下,基本上是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6-10个班级配备一名辅导员,仅在这些教师的工资、奖金等方面的投入,少数几个班不明显,若要放在全国的范围来看,其数字肯定是惊人的。而在学生班级自治模式下,由于班级可以全权处理与自己班级相关的事项,这样就可以大大缩减辅导员或班主任的配备,较之现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则可以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四)运行效果方面
现行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由于以使用传统管理方式为主,严重制约了广大同学参加班级管理的自觉性,甚至导致部分同学对班级管理产生抵触情绪。而在学生班级自治模式下,完全依靠广大同学对班级进行管理,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级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升。
二、推行大学班级自治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一)推行大学班级自治的必要性分析
推行班级自治,其主要目的在于为践行国家关于大学生教育的“三自”方针提供一个平台,具体包括:
1.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管理能力弱,迫切需要一个平台来进行自我管理的锻炼。实行大学班级自治,就为广大同学搭建了锻炼的平台。通过调动全体的聪明才智参与班级建设的这个过程,增强自己的才干,增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经验,提高自我的道德素养。因此,要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行大学班级自治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的需要
评价高校办学水平,不仅要包含学校教学硬件、软件等方面的指标,更重要的指标涉及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群体的整体状况。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班级人数不断增加,给高校的管理提出了挑战。管理要取得长效,还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之法,比学校里所立的更加近情,更加易行,而这种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1],进而提升班级建设的水平,完善高校管理制度,有利于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办学实力。
3.推进国家民主建设的需要
“在陶行知看来,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自治的精神,不能得到自治的训练,全靠教师将他们管的服服帖帖,事无巨细,学生永远没有自治的精神与能力,自己的事情全赖他人,中国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2]道理很简单,用专制的方法只能养成“服从的公民”,决不能养成“自治的公民”。因此,必须不断推行班级自治,塑造大学生的民主管理意识,这也是推进国家民主建设的迫切需要。
(二)推行大学班级自治的可行性分析
1.理论视角
推行大学班级自治,国内外已有了较为成熟理论并进行了大胆的实践。1919年美国教育家杜威应邀来华讲学,对“学生自治”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他指出,学生自治就是学生共同作业,“共同作业的原理,是一个团体里头的各个分子都要同时做事,做事的效果要使各个分子同时都享受着利益。”[3]他对学生自治下了一个定义,“许多学生都把‘自治’的意义误会了。只顾了自己的‘自’,却忘了还有管理自己的‘治’字。自治的意义是‘不是绝对的不许外界插入干涉,乃自己练习管束自己的意思’,学生自治组织乃专为管理自己的,不是去管教习、校务及学校以外的一切事情的。”[4]
在国内,20世纪20-40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极为关注并积极从事“学生自治”问题的研究,撰写了《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等文章,专门论述了“学生自治”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学习自治、参与自治和训练自治”的主张,并积极进行自治训练,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学生自治”理论,为我们推行大学班级自治奠定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www.daowen.com)
2.实践视角
(1)学校层面
“众所周知,现代大学的本质是继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问的高等学府,课程和学科(专业)是现代大学存在的组织基础,教学和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一切活动的中心,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在现代大学内部应当坚持以学术权力为基础,办学实行学校自治。学校自治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特征。”[5]在这样一个相对自治的环境下,为推行班级自治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这有利于高校班级自治的顺利推行。
(2)学生层面
当代大学生崇尚自由,思维理性、活跃,“表现为有主见,不盲目服从,不人云亦云。他们往往能对在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观察中所发现的问题作一番认真的思索,并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主动设法解决。他们的思维具有较好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对新事物容易理解和接受,对新环境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6]而推行大学班级自治就可以给大学生自主管理提供空间和机会,符合当代大学生追求自由、活泼、富有创新性的个性特征,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三、践行大学班级自治的具体措施
(一)起点:营造班级自治氛围
要践行大学班级自治,必须要营造出良好的学生班级自治的氛围和环境。第一,要开展班级自治,必须要取得高校领导的重视、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的帮助和支持,这是搞好班级自治的先决条件。第二,要加强班级自治的宣传。我们要大力宣传现有大学班级管理的不足,阐明班级自治的优势和特点,使得高校方方面面加深对实行班级自治的理解,变反对、观望为支持。
此外,仅靠大力宣传,对全力推进大学班级自治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得高校方方面面大力支持,还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成效。因此,我们可选择少数班级进行试点,用实践的结果来争取大家对高校班级自治的支持和大力推进,为大学班级自治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重点:开展班级自治培训
首先,要强化对高校教师,特别是对高校政工系列教师的培训。因为他们是开展大学班级自治的指导者和领路人,他们开展自治管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班级自治建设的水平。要加强对他们民主自治意识的培养、指导班级自治的方式、方法的培训,提高他们指导班级自治的水平和能力。
其次,要强化对广大同学的民主自治意识的培养。只有拥有民主自治意识的群体才有可以实施好班级的自治管理。
最后,要强化对班级自治委员会成员的培训。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必须强化班级自治领导机关——班级自治委员会成员的培训,要重点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以及进行民主自治的技巧、方法,以此来提高整个班级的自治水平。
(三)关键点:建立相关规章制度
要使践行大学班级自治取得长效机制,最后落脚点就在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上。本人认为,践行大学班级自治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的规章制度。
1.学校层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管理体制,在高校班级管理中也不例外。这种高度集权体制下所形成的班级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实行班级自治的需要,需要进行不断完善和改革,如改变学校对班级管理的方式、确定同学在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形成新的班级管理体制等方面。
2.班级层面:大学班级自治最后的落脚点就是班级自主的建设上,在现有班级管理模式中,还没有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事例和尝试。因此,要践行大学班级自治,还必须建立班级内部的自治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括:班级自治委员会选举制度、班级自治委员会汇报制度、班级自治委员会监督制度等等,用完善的制度规范大学班级自治的运作。
(四)难点:实施良性监控
虽然当代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自主性强等优点,但他们毕竟还是学生,社会阅历较少,是非观念不强,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同时,践行大学班级自治对许多同学来讲还属于陌生的事务。因此,为了积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推进大学班级自治顺利进行,还必须加强对大学班级自治进行监控。
第一,加强辅导员(或班主任)与同学,特别是班级自治委员会的日常交流,主动了解、帮助分析他们在班级自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不越权、不擅权,通过不断指导,使之成熟。
第二,划拨经费支持,审核班级活动方案。在大学班级自治管理下,同学在班级建设上拥有自主权,辅导员(或班主任)不能擅自干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积极引导同学正确进行班级自治,我们可以采取经济方式加以调节,如通过对学生活动给予经费支持等间接方式来实现辅导员(或班主任)指导班级活动,这样既可以有效解决班级活动经费缺乏的问题,又可以有效得把握班级活动的方向,而且还不会影响同学参加班级自治管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135.
[2]陆克俭等.试论陶行知“学生自治”理论与实践[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60-664.
[3][4]袁刚.民治主义与现代社会——杜威在华讲演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57;115.
[5]王冀生.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J].高教探索,2006,(1):13-18.
[6]程军等、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成因及调适[J].教育发展研究,2004,(5):81-82.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经济管理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