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在网络环境下的浅析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在网络环境下的浅析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李伟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网络社会,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和无穷的魅力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影响着他们的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本文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3]二、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未来的希望。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在网络环境下的浅析

浅析网络环境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李 伟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网络社会,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和无穷的魅力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影响着他们的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思想道德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飞速发展,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Internet)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式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当代大学生是最早接受互联网的群体之一,受互联网的影响也较大。据统计,我国目前在大学校园里经常上网的大学生人数比例已达50%左右,曾经上过网的大学生人数则达95%之多。可以说,在高校,互联网已完全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之中。大学生们在其中充分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各种愉悦与便利,他们在网络世界中.游,了解国内外的最新新闻、科技动态电子论坛等等。但事物有利必有弊,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大学生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受到了西方错误思想的侵袭

互联网所具有的全球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其成为信息传播的便捷通道,这就为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和文化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开始利用网络向世界特别是针对社会主义中国,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道德文化和思想观念,悄然发动了一场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思想舆论制高点的‘文化入侵’,使高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受到强烈的冲击。”[1]面对着各种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与冲击,不少大学生由于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政治辨别力以及分析思维能力的不成熟、自制力的不强,对西方文化所宣扬的价值观无法鉴别和判断,难以做出取舍,有的甚至全盘接受,从而造成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性开放等西方腐朽思想对大学生的侵蚀,不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精神、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在一些大学心中产生动摇,他们容易迷失自己,丧失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成为西方错误思想侵袭的俘虏和牺牲品。

(二)迷恋网络会导致大学生各类社会心理问题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权威观念和信息单向传播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平等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但同时,网络形成的虚拟社会也造成了许多大学生逃避现实的问题,使他们人际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心理学家警告,今后几年,互联网瘾君子将成倍增长。据有关机构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许多当代大学生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特别是通过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形式,借助于在虚拟空间中虚幻的良好感觉,来寻找逃避现实困难的“麻醉剂”。而这样的逃避,根本无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往往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后果。事实上,在很多大学生中已经出现了相当程度的“网络迷恋症”、“网络孤独症”等社会心理问题。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新的人际障碍,使行为主体冷漠,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使人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甚至情绪低落、消沉、精神不振等情绪。同时,在网络时代,由于网络交往与传统的人际关系大不相同,每个人都可匿名存在,彼此不知对方身份,没有受到他人和社会指责和惩罚的担心,容易做出一些出轨的行为,往往难以形成真实可信和安全的人际关系,因而产生多疑、恐惧、防范等心理,最终加剧个体行为麻木、冷漠,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三)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造成消极影响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这与传统的直接交往相比,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不是减少了,而是不断增大,使人际情感造成缺损。现实中许多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社会,迷恋网络游戏、聊天、交友或网恋,在网络上寻求刺激,封闭自己,脱离现实社会。这种间接的交往,使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机会减少,人与人之间深层次的、真诚的交流难以实现,造成家庭成员间、同学间、朋友间的感情联系淡薄,导致大学生情商降低,交往技能缺乏,淡化了个人的责任意识

(四)对大学生人格造成一定程度的扭曲

自我的同一、身心的和谐是构成一个人稳定的个体人格的基础。在“网络社会”个体可不受约束地以不同身份出现,这样就出现了个体“我”的分裂,导致了网络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的不同一。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们可以毫不顾及地展示个性和本我的一面;可以毫不顾及地浏览暴力、恐怖和色情的信息,追求感官的刺激;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必考虑他人的看法和社会的规范。然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又必须接受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按照社会人的标准和道德原则生活和行事。“网络中人格的无限制性和现实生活中人格的约束性,共同作用于同一个个体身上,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个人具有两种人格的情况”[2]。网络内外的这种“双重道德标准”极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导致人格缺陷,甚至形成人格发展错位。

(五)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道德与价值观的迷失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时空上无限制、道德上无约束的环境。这就容易使一些学生在网络提供的虚拟世界中陷入非理性的状态,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做出道德选择的时候,往往会夸大意志自由度,失去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对网络的各种善恶信息和自身的行为不能作出正确的评判,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容易消解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道德责任感,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失去了外在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制约,大学生的道德自我评价能力可能迟钝,造成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道德取向的迷失。”[3]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未来的希望。他们担当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改革开放前途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优越的技术平台,抢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如何改革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以应对网络环境下的新挑战,是每一个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应积极地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的挑战,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建设。

(一)正本清源,努力净化网络环境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同各种网上信息犯罪和不道德行为作斗争,切实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从而给高校开创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淫秽内容,实施诈骗,破坏安定团结等违法犯罪活动要坚决予以打击。坚决取缔“黑网吧”、“黄网吧”及“地下网吧”,特别是要重点清理学校周边地区。同时,大力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行为,加大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的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www.daowen.com)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丰富校园网络文化

高校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增强校园网站的吸引力,提高校园网的点击率。可以利用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和实时传输性等特点,将思想道德教育专家的辅导课、电视教育片引入网络课堂;可以将其他报刊、广播、图书和户外宣传信息移入校园网,与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互补;还可以开设时事点评、就业指南等多样化的栏目。另外,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的网络辩论和竞赛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网络教育。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别化教育。一方面,要利用网络交换,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信息,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励和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强网上信息的监控和管理,对网络上反动、黄色、不健康的内容进行清理,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的、是非明确的网络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力,学校应该下工夫营造多层次的校园文化,以高品位和学术性为目标,广泛组织以思想、文化、娱乐、学术、科技为基本内容的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同时,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要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手段来提炼、丰富和完善各种文化内容和形式,使之更吸引学生来参与。通过校园中这种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净化人们的心灵,鼓舞人们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民族优秀文化的功底和文化品位,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使其不受消极网络环境的影响。

(三)提高网络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立一支优秀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队伍,是高校构筑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平台的首要任务。因此,广大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技能学习。同时,高校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对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进行网络知识的培训,使他们除了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深厚的理论素养外,还要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进行筛选识别的能力,及时把对学生有利的信息发布到校园网上,并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查找有益信息。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具有良好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素养,要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加强“信息疆域”的拓展攻势,开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利用网络中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激励和引导;要主动研究现有的社会道德观念中哪些是适应网络社会的观念,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有价值的道德伦理观念,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工作。

(四)倡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大校园网建设力度

要大力建设校园网,使之成为网络上的“学生之家”,通过网络虚拟社区满足当代大学生学习、休闲、游戏、交友等方面的需求,进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这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必须紧紧把握的新方向。近年来,高校的校园网络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要从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建设网上校园,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网站可以开辟学习生活、就业技巧、考研须知、心理咨询、实践指导、信息发布、就业辅导等栏目,开设校园网“思想论坛”,给大学生们一个既可评论时事又可评论校事、.谈人生、理想、价值的天地。同时,也掌握了大学生的道德动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我们要在满足学生开阔视野、寻求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要求的同时,对学生实施理想、道德、法制观念、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我们还可以设立国际热点、国内聚焦、校园快报、讨论区、业余党校、班级空间、学生社团、心理健康咨询、学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就业指导文学园地、科技制作、学生交友、学习园地、在线教师、网上求助等主流板块;我们可以在网上设立谈心室、创办电子刊物、举办网上征文,也可把有关规章制度、经验材料等信息输入网络,还可以利用网络收集学生对学校事务的建议及学生关注的问题。校园的BBS应围绕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澄清一些模糊的观点,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

(五)开设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高校应专门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网络道德教育课程要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有机整合起来,使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更加贴近大学生实际。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的讲授要有系统的理论指导,旨在努力提高与健全大学生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网络公民,构建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必须开设一些以网络资源利用为主题的网络教育课程,如《网络交际》、《网络伦理道德》、《网络行为校园规章》和《网络文化素质培养与网络人格塑造》等。

(六)拓展教育时空,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大禹之所以能够治水,在于放弃“强堵”,改为“疏导”。大学生如何有效地面对挫折和挑战,如何处理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寻求心理平衡、找回自信等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视的内容,而做好大学生的网络心理调适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应鼓励学生进行意志锻炼,坚持现实人格与网上虚拟人格的协调一致,尽量克服对网络过度迷恋和依赖的不良心理倾向,勇敢面对现实生活,形成遵守网络道德的坚强意志。因此高校可利用网上心理咨询的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咨询,有的放矢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教育。

(七)构建家庭与高校的网络信息沟通机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要积极引导广大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在网络环境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网络加强与高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网上开办大学生思想道德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专栏,以网络的形式对家长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咨询服务,同时也可以使家长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学校思想表现,发现问题及时地和高校沟通和解决,从而建立较好的网络信息沟通机制。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向人们提出了挑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培养出与时俱进的优秀复合型人才,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提高自身素质,紧扣时代脉搏,认清网络带来的利与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又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新路子,正确利用网络这一先进手段,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促进当代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成就更多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明君:《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载《理论月刊》,2002年9月第119页。

[2]熊梅、梅英:《教育与网络道德问题谈》,载《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年6月第46页。

[3]杨泽泉、钟金雁:《网络道德伦理教育的迟滞与对策》,载《河北广播电视学报》,2005年6月第65页。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