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恋爱观教育问题:探析与解决

大学生恋爱观教育问题:探析与解决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恋爱观教育问题探析陈刚爱情是一种社会情感,也是大学校园里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尽管大学生的恋爱观存在种种差别,但无法否认的是,爱情是青春年少的大学生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他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讲究对等性。恋爱过程中如果既能懂得互敬互爱,同时又自尊自爱的话,这种恋爱观就是正确的、科学的。

大学生恋爱观教育问题:探析与解决

大学恋爱教育问题探析

陈 刚

爱情是一种社会情感,也是大学校园里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从起初的大学生“禁止谈恋爱”,到后来的“不提倡,不反对”,再到当今一些在校大学生结婚所引起的议论,对于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对于20岁左右的在校大学生而言,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已经使得恋爱在校园中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强行禁止和不闻不问都不可行。恋爱观是人生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并且会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一生。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者,我们只有以务实的态度和负责任的精神积极面对这个问题,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才能使他们的大学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更加充实,从而为其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作好铺垫。

笔者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以及半年来的工作经历,把在校大学生的恋爱观做了一下概括,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功利型的恋爱观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功利主义思想也渗透到了大学生的恋爱观中。有的大学生把许多精力用于为自己谋利益,把爱情的筹码完全压在纯物质的追求上。在现实中,谁的物质基础更雄厚、谁能为自己提供更优越的工作机会就和谁谈恋爱,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去换取物质享受。就像某首在大学校园里流传的打油诗所描绘的那样:“某某姑娘不可交,面如桃花心如刀。有志男儿她不爱,专爱老头小钱包。”

2.动力型的恋爱观

在校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恋爱是男女双方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因此,为了获得对方信任和爱恋,男女双方会努力扬长避短,自觉注重自身的修养,按照对方的期望来塑造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和优秀。同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得到来自对方的帮助和关心,从而获得勇气和力量。所以他们认为恋爱有利于他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3.感情寄托型的恋爱观

许多大学生远离家乡,独自在外求学,到了大学后又不能很快地适应新的生活、新的环境。特别是面对“漫长”的节假日和休息日,不免有强烈的孤独感和寂寞感。同时由于学习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他们常常感觉到孤立无援。于是想通过恋爱来寻求情感寄托,消除寂寞。同时也期望从恋爱中得到他人的温暖和关爱,使自己的感情有所依托、有所归属,进而排解心中的郁闷和烦躁。

4.爱情至上型的恋爱观

有些同学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似乎除了爱情以外,别的什么都不存在,都不重要了。在校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少同学认为,“人生中最可贵的幸福就是爱情”,有的同学甚至认为,“没有爱情,大学生活就没有色彩”等等。因此,大学生们在爱情与学习之间疲于奔命,也由此给学业和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有的大学生也因为处理不好爱情与学习、集体之间的关系,而最终导致学业无法正常进行。

5.从众型的恋爱观

一些大学生看到自己周围的同学谈恋爱了,强烈的虚荣心使他们觉得自己不谈好像很没面子。同时,看到别人整天出双入对也难免心生羡慕,因此奋起直追。在大学校园里,经常会出现一个宿舍只要有一个人先谈恋爱,随即同寝室的同学也会在短时间里谈恋爱,进而出现“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局面。

6.伴侣型的恋爱观

这是大学生中比较传统的一种恋爱观,在高年级大学生中相对比较普遍。他们认为大学期间谈恋爱是最好时机,这时候彼此的感情最单纯,很少夹杂职业和其他一些物质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们都希望能在大学期间找到自己理想的伴侣。

尽管大学生的恋爱观存在种种差别,但无法否认的是,爱情是青春年少的大学生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他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不仅有利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充实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为他们未来的人生起到指引作用。

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树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前提是自由选择(www.daowen.com)

婚姻自由是我国婚姻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恋爱过程中也应该遵循自由这个最基本的道德追求。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讲究对等性。男女之间有尊重对方选择的义务,同时,也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这都是爱情的对等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既是明智的选择,也是道德的要求。

2.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基础是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是指志向和兴趣相同,理想与信念契合。志同道合是促成男女双方恋爱的重要前提,也是彼此在变幻莫测的人生旅途中相互扶持的心理基础。男女双方在恋爱过程中,不应以金钱、权势、学历、相貌等作为选择和衡量爱情的根本尺度,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是确保爱情之树常青的阳光雨露。正如周恩来总理在谈到他与邓颖超同志恋爱经过的时候曾说过的一段话:“当我决定献身革命的时候,我就考虑,作为一个革命者的终身伴侣,必须也能一辈子从事革命,应该选择一个能够经得起革命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的人作为伴侣,共同战斗。”

3.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核心是相互尊重

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这既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大学生恋爱观的核心内容。互敬是爱情高尚性和严肃性所要求的道德准则。恋爱双方从相互了解到相恋的过程,男女双方应始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情感和心理上,双方能平等的叙述自己的观点,能够真正达到坦率的相知,真诚的相处,纯洁的相爱。互相尊重,平等相处是恋爱关系建立和巩固的坚实基础,离开了这一点,恋爱就只剩下虚有其表的空壳了。另外,对来自他人的爱慕,若本人无意,也应尊重对方爱的权利,绝不可以借此侮辱他人,或以此作为笑谈资料。恋爱过程中如果既能懂得互敬互爱,同时又自尊自爱的话,这种恋爱观就是正确的、科学的。互助是爱情中责任意识的体现。爱情的本质就是承担,就是给予。恋爱双方不应斤斤计较对方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相反,应时刻思考自己能为对方奉献什么、分担什么、化解什么。一个人的幸福两个人分享就成了两个幸福,一个人的痛苦两个人分担,就只有一半的痛苦了。男女双方只有互相扶持、互相帮助,才能共同担当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既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恋爱观的核心内容,更是衡量恋爱双方爱情心理成熟与否以及爱情承受能力强弱的尺度。

4.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原则是忠贞专一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恋爱对象的权利,但是爱情是排他的,“自由恋爱”绝不等于“自由乱爱”。对恋爱对象的忠贞和专一是恋爱观的基本原则,也是恋爱道德的基本要求。忠贞专一有两层含义,忠贞是指始终如一;专一是指排他性。忠贞专一既要求在确定爱情关系之时,不允许任何一方同时向第三者表达或接受爱情,在确定爱情关系后,要求在恋爱自由的前提下,对爱情专一,对所爱的人忠贞不渝。恋爱双方经过相互了解、深思熟虑后,一旦确定了恋爱关系,就要经得起时间、空间和各种条件变化的考验,双方都应该把感情的重点放在对方一个人身上,彼此都有尊重对方感情的道德责任和约束。当然,忠贞专一也并不是要每个人一谈恋爱就不管怎样都要一谈到底,都要结婚。如果在恋爱过程中,在深入了解以后,发现了一些重大的品质或性格上的差异,无法相处的情况下,中断恋爱关系是允许的,也是明智的。所以,恋爱观中强调的忠贞专一是指恋爱过程中,不能因财穷而爱尽,不能因色衰而爱亡,不能因位变而心变,不能一山望着一山高,更不允许在与对方维持恋爱关系的过程中,与他人交往,一脚踏两船。

5.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根本是遵守社会主义道德

恋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不仅仅只是男女双方的事,它同时也会对社会、对他人产生影响。爱情因其具有热烈缠绵的心理特点,再加上青年学子热情、冲动,使得当下一些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恋爱方式极为开放,恋爱行为非常公开。且不说给他人学习和生活造成诸多的不便,就一个社会公民而言,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是否符合大学生自身社会形象的要求,也值得大学生深思。确实,没有激情的爱情是不完美的,但失去理智和分寸的恋爱,也无法给人带来美的感受。高尚的爱是伴着理智同行的,这种爱是自律的意志,是幸福的源泉,细水长流。恋爱的表达方式应以遵守社会道德为根本,端庄文明,持之有度,健康文雅。

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大学生恋爱观的价值引导和教育要有针对性

要弄清楚当代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真实态度和想法,才能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此,在教育之前,应对教育对象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或是口头交谈和讨论,做到了解全面、胸有成竹。同时,面对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和存在的具体问题,不应回避。当代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看法,已经远远不是过去讨论的应不应该、可不可以、利弊权衡之类的问题了。而是更多的试图从生理、心理的需要,从人性和人生的角度来探究大学生恋爱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如果这些现实的问题得不到合理的答案,而是拘泥于过去一味的说教、规劝,甚至责骂,这种教育是不具备针对性的,因而是不会奏效的。

2.大学生恋爱观的价值引导和教育要讲究全面性

对待大学生恋爱观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以偏概全,用一部分大学生的极端看法来指责大学生群体,因而对整个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持否定和批评的态度。这不仅不能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相反会引起大学生群体的逆反心理和抵抗情绪。事实上,通过调查分析我们知道,大部分大学生的恋爱观是比较正确的,他们有着较强的自律和自控能力,在恋爱过程中能相互帮助,促进了学习的进步和情感的升华。如果在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中,能实事求是的、全面的加以评价,适当的用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典范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效果就比简单的批评和指责更能让大学生认同和接受。同时,对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低龄化、开放性等一些现象应该给予一定程度上的理解。理解是教育和引导的心理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年龄都相继出现了提前成熟的趋势。现代研究表明,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界定,现代人在14—15周岁左右就已经进入青年期。高中阶段,由于受到高考的压力,他们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了。直到上了大学后,自由的人际交往环境,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得一些自控能力较弱的大学生迅速的跨越友谊,直奔恋爱的主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只有全面掌握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轨迹,才有可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的制定教育和引导的方案,达到应有的目的和效果。

3.对大学生的恋爱观的价值引导和教育要讲究原则性

对大学生恋爱行为的理解,并不代表没有原则性的附和。对于大学生在恋爱观中存在的原则性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旗帜鲜明地指出来,并责成受教育者改正和完善。比如,对于大学生恋爱与责任的偏离,恋爱与婚姻偏离,以及恋爱中的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这些认识显然违背马克思主义正确爱情观的实质,不利于树立大学生科学的恋爱观。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理论结合实践的给大学生指出错误和危害,而不能一团和气,不闻不问。

4.大学生恋爱观的价值引导和教育要注重循序渐进

恋爱是一种极具个体差异的情感活动,每个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恋爱观也截然不同,并且具有明显的层次感。因此,对大学生的恋爱观教育和引导要因人而异,分层提出要求,循序渐进。一般而言,针对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阶段,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适应环境,夯实基础的阶段,而且年龄偏小,生理和心理均不完善,因此不宜谈恋爱。第二层次是针对全体大学生而言,引导他们集中精力学习知识,锻造能力,充实他们的大学生活,从而减少恋爱发生的几率。第三层次是针对已经谈恋爱的大学生来说,引导他们处理好恋爱与学习、与集体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健康、文明的恋爱观。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电气工程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