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凯
【内容摘要】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极度缺乏自我认同感和体面感,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务之急就是要发挥高校各级组织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关爱,帮助他们实现体面劳动。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体面劳动
“体面劳动”这一概念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应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对劳工产生的不利影响,在1999年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的,旨在促进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可持续工作机会,并将其作为国际劳工组织当前的主要工作目标。“体面劳动”的核心是人权理念,即人的体面生存、有尊严的生存。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也提出,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特别要致力于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让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大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而在貌似“体面光鲜”的高校从业者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地位却在日益被边缘化,他们长期处于一种难以被接受与认可的环境下,这使得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没有尊严、没有地位、没有前途,甚至在巨大的压力下部分同志还出现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只是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忠诚和职业的责任感而勉力为之。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从业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指在高校中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是,《南方都市报》引用的一份调查却显示了思想政治课的尴尬处境:大学生中愿意认真听政治课的仅占19.4%,90%的学生认为现行思想政治课教材可读性不强,都是说教,不想读;而高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中,83.9%的教师觉得被学生轻视,89.2%的教师认为被社会轻视,近四成的人都无法坦然承认自己的职业。如果说大学生轻视乃至抵触思想政治课主要是由于功利思想和逆反心理作祟的话,那么在一些崇尚学术独立、力图与政治划清界限的专业教师看来,思想政治课教师是纯意识形态工具,承担政治说教的工作,这在大学毫无学术价值甚至破坏学术的独立性。此外,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投入极大的精力来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想方设法提高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还要不断地参加政治理论培训,不可能有很多的科研时间,科研成果相对较少。在当前整个学术界重数量轻质量、重指标轻内涵的浮躁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会因为科研成果少难以获得晋升职称的机会,还会被专业教师看不起,甚至会因为拖整个学校科研总量的后腿而遭致某些领导和管理人员的不满。
高校的政治辅导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承担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但是他们的处境甚至比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差。高校的学生辅导员在高校中既是教师又不是教师。在学生眼中,他们是和自己接触最多的老师;在同事看来,辅导员是既不占教师编制也不上课的政工人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相比,辅导员也就具有了双重尴尬。很多辅导员自嘲:“处于学校的最底层:学生第一,领导第二,行政人员第三,教师第四,辅导员第五。”学生觉得辅导员常常没事找事,增加自己的负担;专业教师觉得他们是没有学问的专职政工人员,不值得重视,还常常因为学生素质不佳而归罪于他们;党政干部常常给他们下达各种任务,让他们跑腿;各级领导觉得他们不能安心工作、牢骚满腹,没有管好学生。
可见,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极度缺失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体面感,让他们从没有价值、没有尊严、没有地位、没有前途的心理阴影中摆脱出来,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是相当严峻和紧迫的一项工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体面劳动
“体面劳动”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要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现体面劳动,当务之急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体地位,维护他们的尊严和人格。
(一)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主体地位
要实现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体面劳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始终把关心人、理解人、服务人、激励人、凝聚人和帮助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在工作中,要对思政工作者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主动关注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及时了解他们的情感与需求,努力提升他们的素质与能力,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格尊重、精神激励和实际帮助。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真正深入到广大思政工作者的心中,并赢得他们在更高程度上的认同。二是要满足人的不同需求。人的思想认识,即人的自觉是以其合理的需求得到满足为基础的。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密集型的群体,思政工作者作为教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于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学校要以人为本,首先应当在学校党政组织的支持下,千方百计地满足思政工作者在不同层次和各个方面的需求,多为他们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关心,帮助他们中的弱势群体,努力满足他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又要关心、帮助他们中的中强势群体,努力满足他们的在精神文化和事业发展方面的需求。同时,高校党政组织应站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高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经常性地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去,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真正成为教职工的第一知情人和第一帮助者。
(二)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不在于大楼多不多,而在于大师强不强。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现体面劳动,不是简单地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觉得在社会上“很体面”、“很有面子”,而是要给予他们的工作和他们本身应有的尊重:承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维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和人格,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持续工作和发展的空间,还给他们“人类灵魂工程师”应有的尊严和地位。(www.daowen.com)
具体来讲,一是要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全心全意地为思政工作者服务,营造重视人才,珍惜人才的环境和机制,为每一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形成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的氛围,为他们发挥在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提供良好条件,促进师德和教风的不断优化。二是要把教职工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切实重视思政工作者的物质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福利待遇,解决物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把尊重劳动和规范管理结合起来,了解每一位思政教职工,用其所长,让每位教职工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创造条件搭好教育教学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工作中各显所长、卓有成效,并大力宣传他们的成就,让他们的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充分发挥各协会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每一位思政工作者都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使学校真正成为广大教职工之家。三是要切实为思政工作者排忧解难,当他们的贴心人,对一些教职工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予以帮扶。一方面要通过开展送温暖工程,大力加强教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建立帮扶困难职工快速反应系统,真心实意地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另一方面要办好教职工劳动福利事业,把工会有限的资金真正用于解决好教职工的生活上。
(三)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原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体现,也是“以人为本”原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即以人性化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权益和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人来说,这样理解无可厚非。但是就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应该包含以学生为本和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本两个方面。我们当然要倡导以学生为本,因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本,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艰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改善工作环境,努力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受轻视乃至受歧视的局面,努力为他们提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却不断被边缘化,不断受到伤害。因此,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本,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现体面劳动成为当务之急。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现体面劳动的具体途径
(一)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现体面劳动,就要形成全校教职工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建立相应的干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要通过改革干部人事制度,为广大思政工作者提供一个宽松的成才环境和用人环境;要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保障思政工作者有合理的报酬,解除其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要大力推进管理制度创新,建立科学的、人性化的考核评定制度和良好的工作激励机制,为思政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空间。好的制度必须得到好的贯彻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在高校贯彻依法治校的理念,严格按照法律和制度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样制度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二)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现体面劳动,还要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些人文关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明确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关心人、理解人出发,尊重人的价值,充分理解人的多层次需要,帮助人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帮助人实现全面发展,努力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这不仅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高校领导只有真正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解决现实的生活困难,帮助他们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尊严感、价值感、意义感、神圣感,多给一些人文关怀,才能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体面感”。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1月19日。
[2]白玉:《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矛盾的理性分析——如何看待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前沿》,2005年第8期。
[3]长平:《不是政治课的错》,《南方都市报》,2006年7月6日。
[4]李永金:《坚持以人为本,把高校工会工作推上高台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9期。
[5]杨金海:《基层工作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前线》,2005年第10期。
[6]谢方章:《关于高校工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