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借鉴:基于卓越教育绩效标准的成果展示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借鉴:基于卓越教育绩效标准的成果展示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背景下,借鉴这种模式的合理元素,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种有益尝试。可以说,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是兼有大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体系。这种诉求,恰恰与卓越教育绩效标准的内涵意义是契合的。在国内,已有论者将卓越教育绩效应用于高等教育并做了阐释和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借鉴:基于卓越教育绩效标准的成果展示

基于卓越教育绩效标准的高校学生工作思路借鉴

杨建锋

【内容摘要】卓越教育绩效的标准和管理模式是先进管理经验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总结,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系统运作方式、追求核心的价值观和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显示出鲜明的现实意义。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背景下,借鉴这种模式的合理元素,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种有益尝试。

关键词】卓越教育绩效 高校学生工作 借鉴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的阶段,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的硬件设施、教学资源、文化内涵建设面临着巨大压力。高校的教育质量如何保证,是包括学生工作在内的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当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高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高校学生工作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管理和服务,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合格人才的过程。”[1]

高校学生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他拥有完整的工作机制和专门的工作队伍,具备了管理的基本属性。高校学生工作也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任务,又具有思想工作的职能。可以说,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是兼有大学生事务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体系。

二、质量与绩效:当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诉求

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劳动过程与绩效的难以监测性。”[2]提升工作质量和绩效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诉求。

(一)提升质量和绩效是应对新形势与新挑战的对策

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价值观不断呈现,多元文化对学生工作冲击较大,正统的学生教育管理的理念在灌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消解,成效有限。目前,“90后”群体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个性更加突出,自我主义价值观念更加浓厚。对于这些群体学生的教育引导,传统学生工作中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应对阶段,主动权和主导权尚不够充分。

(二)提升质量和绩效是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呼应

高等教育正处在大众化教育的阶段,进入了从普及到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阶段。“切实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3]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任务。学生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德育和人才培养的部分。如何进行质量建设,探寻有效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模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有力支撑。

(三)提升质量和绩效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需求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简而言之,就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学生工作要提升质量,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跨越,需建立一套体现价值追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运行管理模式,使运行机制更加规范有效,让无形的思想教育的效果具备更明确的监控和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实现科学管理与思想境界提升的和谐统一。

(四)提升质量和绩效是提升高校管理绩效的必然举措

就高校而言,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管理绩效,是其办学目标之一。高校学生工作由于其特殊性,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形成了独特的运行管理机制,配备了专职的政工队伍,专门开展具体工作。这支队伍的工作实效,需要有效的管理模式来推动,也需要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来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的质量水平,以期达成良好的管理绩效。这种绩效,是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高效管理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质量和绩效的追求是当下高校学生工作的诉求。这种诉求,恰恰与卓越教育绩效标准的内涵意义是契合的。卓越教育绩效强调全面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的思想,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一个集现代质量管理最新思想和成果的语言,具备了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学生工作范围内对质量和绩效进行整体提升的可能,为我们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新模式具有现实的借鉴价值。

三、卓越教育绩效标准的内涵与现实应用

(一)概念

卓越教育绩效标准(Education 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脱胎于享誉企业管理的卓越绩效标准(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是将卓越绩效模式在教育组织的应用,明确了教育组织创建卓越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模式框架、具体要求和评估指南,用于持续的改善教育的品质和能力,追求教育的卓越绩效的一种综合系统化的管理模型。

卓越教育绩效标准所体现的11条核心价值观,包含“前瞻性领导、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和个人的学习、重视教职工与合作伙伴、敏捷性、注重未来、促进创新的管理、基于事实的管理、社会责任、注重结果和创造价值、系统的视野”。[4]这些核心价值观以提高教育组织的高绩效为特征,嵌入于卓越教育的整个体系中,完成监控和调整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卓越绩效。

(二)卓越教育绩效的应用效应

卓越教育绩效标准在美国高校已经广泛运用,其良好的效应已经得到认同,成为美国教育组织自我评估、评估审查的基础。(www.daowen.com)

在国内,已有论者将卓越教育绩效应用于高等教育并做了阐释和研究。本文尝试将卓越教育绩效标准投射到高校学生工作之中,在启示与借鉴中予以探索。

四、卓越教育绩效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思路借鉴

卓越教育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组相互关联要求因素,贯穿于各项要求之中。把握住这些核心价值观,即是把握住了卓越教育绩效标准的内涵。这里结合11条价值观,运用于学生工作之中,笔者从4个方面加以探讨和分析。

(一)领导的远见卓识——学生工作的明确愿景与绩效期望

从共性的角度来看,高校学生工作的整体使命和任务已经非常明确,即是负责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德育为主体,为国家培养可靠的接班人。从个性的角度而言,在方向目标明确的情况下,一所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进行有效领导,将大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明确愿景和绩效期望,增加执行力。这不仅是高校学生工作高层领导的职责,也是高校学生工作战略制定的前提,更是作为教育组织面对其内部政工干部、学生及利益相关方所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从目前学生工作的实际来看,很多高校的学生工作在这个方面的表述相对模糊,导致任务和努力方向不够明确,管理和服务的定位不够清晰,政工干部仅凭着工作经验进行质量保障。学生及相关方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愿景了解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学生在参与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从内在激发,学生和相关方的需求与高校学生工作的目标往往无法及时契合。如此一来,难以保证和评价学生工作的质量是否满足学生及相关方的需求,这是高校学生工作应当解决的课题。

高校学生工作应当通过不断满足学生、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以获得持续的成功。高校学生工作的领导层应在德育的大目标的框架之下,确立本校学生工作组织的愿景和期望,通过学生工作领导体制将组织的愿景和价值观传递和执行。首先,愿景和价值观要从领导层开始体现。领导层要确立对于实现组织目标、改进绩效和达成愿景的行动的重视,在组织中与职能部门、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并激发他们参与学生工作的积极性,构建一个积极互动、公开和多向沟通的高绩效、高执行力的组织。其次要展开到教师,创建一种促进教师学习和激发教师积极性的工作环境,促进和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并尽到责任,发挥工作主体的潜能;要将组织愿景展开到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和合作伙伴,在管理机构的行为上体现战略的执行思路;要将组织愿景展开到学生和家长等利益相关方,让更多的积极因素参与到学生工作中去。

(二)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通过将教育的焦点置于学习和学生的真正需要上来促进目的的达成。折射到高校学生工作身上,有两个要点值得重视:

其一,应以学习为中心,来推动学生工作的开展。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其着重点在于提升了学习在学生工作中的定位,重视学习的核心地位。学生工作组织应当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管理过程和相关思政课程的教育体验之中,推动自主学习氛围的形成。比如在思想教育课程的讲授中,要不断地保持前瞻性和时效性,对于学生的学习热点要不断培育,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其中,互相讨论和沟通,重视对于学生看待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的培育,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满足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态势,推动学习的良性循环。

其二,学生工作应当满足学生的真正的需要。学生工作的核心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引导青年学生的成长。因此,学生工作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关注、了解学生现有的、潜在的需求,保障学生的权益,通过更加贴心的服务满足学生的期待。从目前的学生工作的现有模式看,高校学生工作对学生的关注与需要满足建立在以教师为主导的需求应对,而普通学生参与管理工作的力度不高,学生内在的需求无法通过自下而上的渠道,自发地形成和维护,学生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在学生工作的管理中,应追求以学生为导向的卓越,关注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在学生工作中不仅成为重要参与力量,也成为真正的受益群体。

(三)重视教职工与合作伙伴

要实现学生工作的卓越成效,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就是要构筑组织与学生工作的实施主体——教职工的战略伙伴型关系,体现组织与教职工质检的目标兼容、共进双赢的管理战略中,也体现于尊重管理、关怀管理、自主管理和激励管理的各种管理行为之中。为此,组织应关心教职工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沟通和学习的机会,促进员工在与组织的整体目标和行动计划一致的前提下得到发展,促进组织卓越绩效和员工成长的共进局面。

做学生工作的绝大部分是辅导员,他们负责直接接触学生、管理学生、教育学生,是学生工作质量保障的重要力量。因此,为广大辅导员创造一个安心工作的环境,搭建一个发挥才干的平台,提供一个发展的机会,是高校学生工作领导层和组织的重要职责。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解决在自我成长中的各种难点问题,制定职业发展的科学规划,让每个辅导员都有一个宽松且能够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激发工作积极性,创造出良好绩效。

同时,学生工作的卓越绩效,还在于在社会中寻找与建立战略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扩大合作领域,尤其要重视和加强与用人单位、研究单位等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联系,着眼于学生工作的长远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培育一批有层次、关键性的校外知名导师团队,他们既可以进行学生工作管理的有效指导,通过第三视角为学生工作献策,提升水平,也可以带动更多的员工向高层次攀登,达成成长的期待,也容易赢得青年学生的信赖,帮助解决成长中的困惑,指明方向,对学生的成长进行熏陶和教导。这支队伍的构建,讲师高校学生工作的合理补充和领域拓展,会赢得良好的实际效益。因此,要建立选拔和聘请的有效机制,以新型的薪酬激励机制和兼职选任制度,为这支队伍提供良好的条件,形成共同发展的态势,提升学生工作的核心竞争力。

(四)基于事实的管理

从目前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的战略规划采用了逻辑分析加经验判断的方法,很少采用具体的数据支持或根据对数据的分析调整方向。战略目标必须考虑长短期的挑战和给予,以及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基于事实的战略规划制定,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能够通过多种渠道采集数据和信息,对学生工作的任务进行分析,对自身的能力进行审查,对工作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分析,以确定学生工作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领域,找出卓越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有:高校的SWOT分析结果、可能面临变革的早期迹象、组织的长期发展和执行战略规划的能力、学生工作对象在当下的特点以及一个时期后的变化可能。

在具体执行的层面,学生工作的形势研判和管理策略,也是靠执行者的经验进行分析,凭借自身的水平和经验进行估计和分析。对此,应建立一套测量指标体系,跟踪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应对可能的变化,并适时校准方向和调整资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卓越教育绩效标准在国外高校的成功实践,吸收其合理因素,为我所用,将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2]谢伟华.高校学生工作的性质与功能探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6).168-170.

[3]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07,6.4-7.

[4]焦叔斌.教育类卓越绩效准则(中英文对照)(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6.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外语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