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与问题干预:科学探索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与问题干预:科学探索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了驾驭网络的技能,而网络安全防范及行为道德意识相对淡薄,其内蕴的隐患和凸显的事故是我们必须面临和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经常上网的部分学生中,有的出现厌学焦虑、心情压抑及交际冷淡等不良行为,有的患有“上网综合症”,严重影响他们正常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一是在校园网内开设网络安全教育专栏。三是组建学生网络安全朋辈督导小组。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与问题干预:科学探索

大学网络安全教育与问题干预

王 强

【内容摘要】互联网世界是对现实社会的虚拟,其工具、手段、环境的特殊性使其产生的问题具有隐蔽性,以至于尚未引起学校教育的足够重视,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及行为道德意识相对淡薄,网络安全教育亟待加强。本文拟以此为视角,以“教育在前,规范为先”为指导原则,提及“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具体举措,旨在为常态下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提供一孔之见。

【关键词】网络安全 问题预警 问题干预

“e时代”的今天,网络渗透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涉足网络,而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不良冲击和诸多安全隐患。同时,无以忽视的是,互联网世界是对现实社会的虚拟,其工具、手段、环境的特殊性使其产生的问题具有隐蔽性,以至于尚未引起学校教育的足够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了驾驭网络的技能,而网络安全防范及行为道德意识相对淡薄,其内蕴的隐患和凸显的事故是我们必须面临和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1.问题预警: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亟待加强

网络安全内含两个层面的蕴义,也即基于网络技术层面和学校教育管理层面,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属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范畴,是针对学生因不当使用网络而导致的危及自身或他人的身心、财产,危及社会安全而采取的必要地干预手段。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行为道德认知的缺失,引发网络道德、法律意识的弱化。

道德认知是良好品德和较强道德能力形成的先导和基础。由于学校教学中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计算机知识基础》的教学大纲都没有正式把网络安全的道德修养、法律法规教育纳入,学生没有接受系统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在福建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发放的问卷调查结果清楚的显示(见图1-1),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涉及网络原理、应用和开发方面的学习研究,对于关于网络安全、惩治计算机违法犯罪的法律法规了解程度几近无知,网络安全意识相对淡薄。而网络本身具有隐蔽性和匿名性的特点,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不必顾及他人的视线,在网络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伪装自己的身份,这无形中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法律意识。发送木马病毒,恶意攻击、侮辱诽谤他人,偷看他人电子邮件,破译、盗用他人的网络账号,发送垃圾邮件等行为完全可以看成现实生活中违法行为的网络化,但很多同学都不以为然,在现实生活中耻于做的,在网络中毫无节制的去做,甚至毫不掩饰的炫耀自己技术的高明

您是否了解与网络有关的法律规定?(单选)

img2

(二)网络“垃圾信息”的充斥,引发校园学习生活的不稳定

网络信息丰富,但却是鱼龙混杂,其中大量充斥的复杂的“垃圾”信息给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成为校园不稳定的引发因素。一是利用网络进行有害信息或虚假、夸大其词信息的传播活动,或利用网络对正常信息进行不正当使用,包括污染和滥用信息、攻击和破坏信息等,容易导致一些学生遭受错误信息的引导,采取过激的行为,成为引发校园不稳定的因素。二是复杂信息的冲击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混乱和价值观缺失以及人格冲突,正如“正面教育一百天,不如反面教育一天”,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大量充斥的“黄赌毒”信息对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造成严重的影响,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往往会抵制不住诱惑,陷入不良信息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甚至步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网络的长久迷恋,引发“网络上瘾症”

“网络上瘾症”(IAD:In t e r ne t Add i c t i on Di so r de r)是近年来出现的医学新名词,主要包括网络关系成瘾、网络强迫行为和游戏成瘾,而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强迫性的沉迷于网络游戏,一些网络游戏本身具有持续性和无线升级性,必须长时间在线才能有所收获,这就使得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游戏角色的升级上。另外,网络的仿真性使得参与游戏者把对现实的不满或是生活中的失落通过游戏角色来宣泄,在虚拟自我中实现自我,长时间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无意与现实中的正常人沟通,这就极易造成人际关系的淡薄,现实生活的麻木,集体意识淡漠,个人自由主义泛滥。经常上网的部分学生中,有的出现厌学焦虑、心情压抑及交际冷淡等不良行为,有的患有“上网综合症”,严重影响他们正常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在青少年网民中,网络成瘾者十分之一。根据校方提供的数据材料显示,福建工程计算机系近3年留级、退学的学生中,90%以上的学生是因为沉迷于电脑游戏而荒废了学习。

二、问题干预:常态下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具体举措

对于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视而不见,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不断地构筑平台,搭建载体,制定规范,整合多方力量,求实求是,求效求新,以疏为主,疏堵结合,以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网络,提高他们抵御网络危害的自我免疫力。

(一)教育在前,润物无声,疏重与堵(www.daowen.com)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通过构筑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搭建载体,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自主自觉的理念,从而使大学生自觉约束网络行为,切实履行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秩序的义务。

1.构筑平台,拓展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一是在校园网内开设网络安全教育专栏。内容涉及有关网络安全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实施办法、学校的相关制度、网络安全的学习与交流以及网络安全案例等。二是开设网络心理咨询室与热线电话。对于患“上网综合症”的学生来说,其由于学业的荒废、生活的堕落以及身体素质的下降,也是深陷欲罢不能的痛苦之中,其长期自我封闭的心理又使其不愿意当面与老师交流,而网络心理咨询室和热线电话可以为其提供交流的平台。三是组建学生网络安全朋辈督导小组。由学生骨干和从网络游戏中挣脱出来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组成,以现身说法、多对一结对帮扶等形式,以论坛、BBS、QQ参与者的身份推动安全教育的有效进行。

2.搭建载体,充分发挥主渠道与第二课堂的作用。一是主渠道:网络安全教育进课堂。网络安全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随意和零散、不够系统的教育很难发挥重要的作用,必须依靠课堂教学这个载体,系统的教授网络安全教育知识,学校的教学应该从一开始就把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计算机基本技能同等重视起来,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网络道德、网络法律、网络自律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二是第二课堂: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系列活动。一是利用学校传播媒介、舆论工具等手段,通过校刊、校报、校园网络、广播、宣传栏等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真正使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有主渠道,又能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二是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演讲、专家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从传统的灌输型德育向学生主动参与型德育转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三是通过开展网上设计大赛、多媒体专题制作比赛等赛事,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以转移其对网络游戏的注意力,予以其成就感,以树立起自信,从而在现实中实现自我。

(二)规范为先,监管有力,合力推进

基于目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随意性和零散性,需要制定相关的规范,整合多方资源,以使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进而实现安全教育切实落到实处,取得预期效果。

1.制定相关规范,纳入考评体系。制定《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学生网络违纪处理条例》等,并对大学入校新生进行相关教育,签订“健康上网承诺书”,对严重违反相关规定的,劝说批评无效的学生取消评优及获取奖助的资格,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使学生的网络行为有章可循;值得一提的是禁止新生带电脑:这主要归结于许多大学生一进入大学校门便感觉彻底解放了,失去了升学压力,远离了父母的监督和说教,很多人便感觉从此进入了自由的天地,以至于很多大学生很快迷失了生活和学习的方向,有些学生从此整日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一年级不允许带电脑,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网络成瘾现象的出现。

2.整合多方力量,合力推动网络安全教育。一是对学生工作队伍进行网络安全相关知识培训,使得每一位学生工作者都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才可能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育。二是取得家长协助,可以通过发告家长书,让家长了解不健康网络的一些危害,提高家长的防范意识,特别是假期,更需要家长的配合。三是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积极协助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净网”行动,加大对违规经营网吧的整治力度,不断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四是保持与信息技术中心的沟通联系,采取必要的技术控制,对网络不道德行为特别是网络犯罪加以预防和有效打击,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过滤,为学生提供绿色上网环境。以真正的教会青少年“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1)

结语

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这也应然性的要求网络安全防范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综合运行机制。我们必须时刻让我们的学生意识到,在与“网共舞”的时候,应避免遭受网络的奴役,时刻明确自己的目标,不仅掌握上网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把上网安全和道德融入到自己的大脑中,以真正的享受“正确点击,无忧冲浪”上网乐趣。

参考文献:

[1]刘建伟,毛键著.网络安全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人民网,http://it.people.com.cn.

[3]马治国著.网络教育本质论[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

【注释】

(1)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N].中国青年报,2001-11-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