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特殊本质定位
历史回顾定位,使人们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以往各种教育成长进步的结果,从而确立了素质教育在人类教育史中的应有位置。但这仍属于外延式探讨、考察,并未清晰揭示它的内在本质。从本质来讲,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或理念,也不仅是一种新的教育实践探索、尝试,而是一种新的科学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基础之上的更高级教育。它的到来标志着人类教育将揭开崭新的一页——实现科学教育。这种教育代表着人类教育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向。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要创造科学教育方式,形成科学教育体系。所谓“科学教育方式”,是指素质教育主张用科学的思想内容、方法手段、评价保障和组织体系以及直接的科研过程实施教育,真正使教育系统走上科学层面,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从教的方面讲:要求教的思想观念、内容确定、方法态度、目标手段等都要科学。这种教育,不仅承担科学整合、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输送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任,而且要通过科学探索研究本身,为社会直接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从学的方面讲:学生不仅要主动跟进求学(以老师、书本为师),而且要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内容、实现目标、方法途径,如以丰富的自然、鲜活的实践、优秀的思维结晶和各类成功人士为师,且及早直接投身于科学研究过程之中,从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得到全面深刻的陶冶,坚定追求真理的志向,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切实懂得自然演变、生命发展、社会进步和探索研究的内在规律,实现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内在价值判断,从而在必要汲取的基础上,能够创造回报社会乃至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没有学生直接的科学研究实践,素质教育的所有目标都难以实现。传统中人们把传授自然科学知识谓之“科学教育”,是对科学教育的不完整解释。事实上科学教育远非这一种含义。它应包括整个教育体系、过程,以及科学与教育两者的紧密结合。
纵观世界历史,科学与教育融为一体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十多年前,上海的于美才同志就指出:“教学与科学相结合,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说,没有科学研究就没有科学的教学内容……反之,没有科学的教学,也不会有科学研究的发展。从整体看,教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研究是教学的提高;教学是科学研究的前提,科学研究是教学的发展;科学研究是知识的提高,教学是知识的普及。”[4]教学如此,教育更不例外。
科教联体,是现代社会两支最强大力量的紧密结合,前景无限光明。100多年前,德国教育部长洪堡首开此路,他把德国科学院并入柏林大学,实现科教联合,非常成功。陶行知说:“德国大学的教员,就是科学家,科学家就是教员。”[5]二战前,近50%的诺贝尔科学奖被德国人获取。二战后,美国仰仗发展此道——科学教育紧密结合,成效斐然——二战后绝大多数诺贝尔奖为美国人获得。美国大学成为科学的主体,科学是其大学的精髓。70%的科学家就职于大学,70%的科研成果产生于大学。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说:“美国大学应继续保持作为研究中心的领先地位,进行发明创造。”他还说:“美国如想在把知识转化为经济价值方面继续做出卓越成绩,就必须保持其高等教育在科技创造发明上的领先水平。”[6]他们对学生从小学到博士,几乎全程进行科学探索研究。(www.daowen.com)
我国创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走得正是科教融合之路。聂荣臻元帅在“科大”成立大会上指出:“这种大学与研究机构结合在一起,选拔优秀高中毕业生,给以比较严格的科学基本知识和技术操作训练,在三、四年级时,让学生到相关研究机构中参加实际工作,迅速掌握业务知识,加快培养进度,以便在短时期内使祖国最急需的、薄弱的、新兴的科学部分迅速赶上先进国家水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中科院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使“科大”在较短时间一跃成为全国一流重点大学之一。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也是依靠科教融合—科教并重,分别获得1994和1999年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ME)“大学领先奖”(全球每年只评一个),并且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精神、物质产品贡献率。[7]
科教融合,不仅是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而且是所有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必由之路!反观全国乃至世界上成效卓著、声名远扬的学校,无不依靠科教结合来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如今幼儿园、中小学和各类专科学校,无不都在探索实施科学教育。这些学校的老师,也都提出要从经验型向专家型教育工作者转变。今天称职、特别是优秀的教师,无不积极参与各种科学研究。那些仅仅埋头于具体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从不投身科研,不在任何方面把学生领到学科或科学前沿的教师,离走下讲台已为时不远了。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信息科学时代对教育者的新的基本要求。
相反,任何非科学教育,如随意的知识传授,违背客观规律的人才培养,尤其是我国延续很久的应试教育等,与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唯有走上科学层面,运用科学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教育,才能推动素质教育前进。
关于素质教育是科学教育,还可以从不同教育方式比较中得到验证。素质教育以前的所有教育方式,都可以在没有确切定义的情况下顺利实施。也就是说,那些教育很少受到复杂规律(教育丰富内涵)条件的制约。而素质教育则不同。从我国整个素质教育探索实践看,由于长期未能准确揭示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尽管整个教育界和社会对它是千呼万唤、翘首企盼,也很难使它浮出水面。这种现象说明,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它的一系列运动规律。不掌握它的内在规律,素质教育实践必然出现混乱,甚至根本无法进行。而对其本质规律的揭示正是科学的体现。从这个角度看,素质教育就是科学教育的化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