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史通评注:直书历史,惩善扬恶

史通评注:直书历史,惩善扬恶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书第二十四[1]所谓直书,就是史官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依据历史事实来记载,不虚美,不隐恶。史书的任务是惩善扬恶,所以贵在直书。刘氏还指出,即使史书某些方面不能直书,后人根据相关史料,也能考证出历史的原貌,这是对怙恶不悛的权奸和不能直书的史臣的警诫。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史通评注:直书历史,惩善扬恶

直书 第二十四[1]

【题解】所谓直书,就是史官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依据历史事实来记载,不虚美,不隐恶。本篇和下篇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史书的任务是惩善扬恶,所以贵在直书。历代贼臣逆子、淫君乱主常常迫害秉笔直书的史臣。春秋齐国的太史、汉代的司马迁三国吴国的韦昭、北魏的崔浩,因此而遭受祸害。刘氏对他们舍生取义的精神深表赞叹。但史臣不能因此而放弃直笔的原则,应当学习张俨私撰《嘿记》和孙盛“窃撰辽东之本”,既保存了直笔之史,又保护了自己。刘氏还指出,即使史书某些方面不能直书,后人根据相关史料,也能考证出历史的原貌,这是对怙恶不悛的权奸和不能直书的史臣的警诫。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若邪曲者,人

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1]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浦云:泛从直道不伸说起。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言之若是,吁可畏乎!◎浦云:此贴到作史者直道彰,则为恶者惧矣,振起下文。

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2]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3]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4]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5]以兹避祸,幸而获全。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浦云:此节畅言古道既远,丑正实多,作者畏避诡随,为通篇正慨。

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案金行晋。在历,史氏尤多。[6]当宣、懿。景师。开基之始,曹、马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7]或发仗云台,取伤成济。[8]陈寿、王隐咸杜口而无言,干宝、虞预各栖毫而靡述。至习凿齿,乃申以死葛走生达之说,疑脱“干令升亦斥以”六字。抽戈犯跸之言。[9]历代厚诬,一朝始雪。考斯人之书事,盖近古之遗直欤?◎浦云:此节实拈晋初事,人多曲讳,得习、干而一彰也。次有齐孝王《风俗传》、王劭《齐志》,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案于时河朔谓元魏。王公,箕裘未陨;邺城谓高齐。将相,薪构仍存。[10]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刚亦不吐,其斯人欤?[11]◎浦云:此节用虚运,见贵胄方多,二子不阿其上世也。●已上二节,总对直道难行发意。

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若南、董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遗芳余烈,人到于今称之。[12]与夫王沈《魏书》,假回邪以窃位,董统《燕史》,持谄媚以偷荣,贯三光而洞九泉,曾未足喻其高下也。[13]◎浦云:末乃浩然唱叹,自寄素怀。

【注释】

[1]“直如”四句,东汉顺帝末年京都的童谣。

[2]“如董”:春秋时晋国卿赵盾为了躲避灵公的迫害,想逃到国外,未出境而晋灵公被大夫赵穿所杀,盾即返回。太史董狐在朝堂上记载道:“赵盾弑其君。”赵盾不服。董狐说:“你为国之正卿,逃跑不出境,回来又不捉拿弑君之人,不记你记谁?”赵盾只好承担弑君之名。孔子听说后赞叹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3]齐史之书崔弑:注见《采撰篇》“南、董”注。马迁之述汉非:《汉书·蔡邕传》:“王允曰:‘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李贤注:“凡史官记事,善恶必书,谓迁所著《史记》,但是汉家不善之事,皆为谤也,非独指武帝之身。”韦昭仗正于吴朝:注见《六家篇》“《国语》家”段注。崔浩,字伯渊,北魏清河(今河北临清县东)人,博览经史,曾任北魏著作郎,奉命继续撰邓渊《国书》,成三十卷。因其书对北魏祖先国破家亡之事毫无隐晦,因此遭贵族大臣的嫉恨,群起诬陷,太武帝拓拔焘命有司案之。最后以受贿罪被杀,同时清河崔氏以及崔氏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尽被灭族。

[4]强项:性格刚强而不肯低头。匪躬:尽忠而不顾自身安全。

[5]张俨发愤:张俨,字子节,三国吴人。以博闻多识拜大鸿胪。晋文帝死,作为吴国使者前往吊祭。晋贾充、裴秀、荀勖等欲傲以所不知,而不能屈。新、旧《唐志》著录《默记》三卷,书已佚。刘知几云其发愤著《默记》事,未知何出。孙盛不平:孙盛撰述的《晋阳秋》,词直而理正,惹怒了桓温,威胁孙盛之子说:“此史若刊行,关系到你家的存亡问题。”盛诸子恐惧,哭求孙盛为全家安全着想。盛大怒不从,其子窃改写之。盛无奈,遂另写两个定本寄至辽东慕容隽处保存。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中,孝武帝广求异闻,方于辽东得之。与传本相较,多有不同,因此两书皆得流传。

[6]金行:晋朝,注见《断限篇》,有关晋代的史书,唐初诏修《晋书》,诏书列十八家,而实际不止此数。参见《外篇·古今正史篇》。

[7]宣、景:指宣帝司马懿、景帝司马师。列营渭曲,见屈武侯:三国魏青龙二年(234),诸葛亮伐魏,兵屯渭水之南五丈原,司马懿领兵据守,坚壁不出,诸葛亮送女人衣饰给司马懿以挑战。(www.daowen.com)

[8]发仗云台,取伤成济:三国魏高贵乡公曹髦即帝位后,不能忍受朝政皆由司马氏掌握,曹氏威权日去的状况,于是亲自率领童仆数百出讨,太子舍人成济在贾充指挥下,刺杀曹髦。仗:兵器。云台:即陵云台。

[9]“干宝”句:虞预《晋书》已佚,无可考。而干宝《晋纪》于后一事却是有所记载的。《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纪》裴注引《晋纪》云:“成济问贾充曰:‘事急矣,若者何?’充曰:‘公(司马昭)蓄养汝等,为今日之事也,夫何疑!’济曰:‘然!’乃抽戈犯跸。”刘知几误。死葛走生达:见《采撰篇》“诸葛犹存”注。葛:诸葛亮。达:仲达,司马懿字。抽戈犯跸:指成济刺死曹髦事。按此为干宝语,非习凿赤语,见前注。跸:古代帝王出行时,禁止行人以清道。犯跸:侵犯皇帝。

[10]河朔王公,箕裘未陨:河朔,指北魏。箕裘,祖先的事业。陨,败落。此用以喻宋孝王撰书时,元魏的王公后裔威势尚在。邺城将相,薪构犹存:邺城,北齐都城,用以代指北齐。薪构:先辈的遗业。比喻王劭撰《齐志》时,高齐将相的后裔犹有地位。

[11]刚亦不吐:意谓不畏强暴。黄叔琳《史通训故补》:“王劭剖析符命,曲媒开皇,而列之南董,诚所未喻。”

[12]阿容:迎合容忍。周身之防:周到地保护自己。

[13]王沈《魏书》:王沈,字处道,太原晋阳人。三国魏大将军曹爽辟为将军府椽,累迁中书、黄门侍郎。及爽诛,沈以故免官,后起为秘书监,与阮籍等共撰《魏书》,多为时讳而善叙事。曹髦将攻司马昭,召沈告之,沈即驰告司马昭,因之曹髦被杀后封为安平侯。参见《外篇·古今正史》有关晋史的章节。董统《燕史》:十六国后燕董统受诏撰后燕史,著本纪、功臣王公列传,共三十卷,对后燕史事的记载褒述过美。参见《外篇·古今正史》。贯三光而洞九泉:天壤之别的意思。三光,日、月、星,代指天上;九泉,指地下。

【集评】

李维桢《史通评释》评曰:“史简、狐笔,千古以为美谈,故夫言动之纪,重于天子。天子之赏罚,上系一时;史官之赏罚,动关万世。马迁、韦昭,其庶几乎?崔浩则近于讪矣,乌乎直?”

郭孔延《史通评释》:“此篇序古今史臣之直佞,进南、董、韦、崔、马迁、张、孙、习、宋、王劭,而退陈寿、王隐、干宝、虞预、王沉、萧统。夫宋孝王与尉迟迥同死,犹可言也。王劭剖析符命,曲媚开皇,而列之南董;干宝直书成济抽戈,而移之凿齿,诚所失解。自唐以来,吴兢不徇张说之请,韩愈直书中禁之事,庶几近之,此外亡闻。”

郭孔延《史通评释》:“习凿齿《汉晋春秋》……干宝《晋纪》……然则抽戈犯跸之言出自干《纪》,不出习书,子玄乃谓干宝栖毫靡述,凿齿近古遗直,何其厚诬干也。”

浦起龙《史通通释》:“此篇与《忤时》同旨,低回史笔,表襮直材,非粘论也。其以矜作手,正以概时情也。文有形有神,读者神遇句外,是为得之。彼扣盘扪烛者,难与说日也。”

吕思勉《史通评》:“史事贵乎得实。而欲求得实,其事极难,求其实而不得,此无可如何之事也;真伪并陈,识有不及,遂至舍真而取伪,此亦无可如何之事也;乃至事实俱在,识力亦非不及,徒以徇私畏祸之故,甘为恶直丑正之徒,则史事之纠纷弥多,而后人欲睹信史,亦愈难矣。然诈伪日启,纯朴日漓,‘惟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辞获罪’,春秋以降,大抵皆然,此则记载之所以多诬,而考证之所以必不容已也。大抵记载之诬妄,后人皆可考证而得其真……然虽如是,而真是非之为其所淆乱者,亦必历若干时。而后人考证之劳,因此而徒费者,亦不知其几许矣。此则仗气直书不畏强御者,所以究为可贵也。”

张舜徽《史通平议》赞颂司马迁直书汉非:《汉书·司马迁传赞》云:‘……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班氏此赞信非溢情之誉。今观《高祖本纪》中叙述其早岁好酒色,对廷吏无不狎侮,又喜大言之状,历历如绘;而《封禅书》内记载武帝惑于鬼神、劳民伤财之事,亦无所隐;其痛恶兴利大臣之情,既发之于《平准书》;而憎恨严刑峻法之意,复宣之于《酷吏传》。全书中类此者甚多,宜王允目为百三十篇谤书也。修史惟不隐恶最难,知几所云述汉非,亦实指不隐恶而言。

张舜徽《史通平议》赞颂习凿齿秉笔直书云:“自曹氏、司马氏忍戾嗜杀,士大夫多屏息结舌,不敢言天下事。惟清谈玄理,全躯远祸而已。叙述当时史实者,尤不敢不有所回护。若习凿齿生值东晋,时代较后,禁网渐疏。修史能秉直笔,要亦时会使然。《晋书》本传称其时桓温觊觎非望,凿齿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于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晋始兴云云。可知其修书之体,且以正统予蜀,而不党魏,则何事不可直书。此所以知人必先论世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