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代历史人物等级及鉴定方法-品藻

古代历史人物等级及鉴定方法-品藻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品藻第二十三所谓品藻就是对历史人物进行鉴定等级、区分流品。纪传体史书品藻人物的方法有多种途径:如《汉书·古今人表》直接指明人物的等级,或者通过其在各种类传中的归属,或者通过合传。如果分类不当,就不能正确品藻人物。[4]今乃先伯牛而后曾参,进仲弓而退冉有,伯牛、仲弓并在第二等,曾参、冉有并在第三等。其述燕丹之宾客也,高渐离居首,荆轲亚之,秦舞阳居末。后因作战违令被杀。

古代历史人物等级及鉴定方法-品藻

品藻 第二十三

【题解】所谓品藻就是对历史人物进行鉴定等级、区分流品。纪传体史书品藻人物的方法有多种途径:如《汉书·古今人表》直接指明人物的等级,或者通过其在各种类传中的归属,或者通过合传。如果分类不当,就不能正确品藻人物。刘知几在本篇中批评了前代史书在这方面的失误。

盖闻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薰莸不同器,枭鸾不比翼。[1]若乃商臣、冒顿,南蛮、北狄,万里之殊也;[2]伊尹、霍光,殷年、汉日,千载之隔也。[3]而世之称悖逆则云商、冒,论忠顺则曰伊、霍者,何哉?盖厥迹相符,则虽隔越为偶,奚必差肩接武,方称连类者乎?◎浦云:篇首言品藻果允,虽时地不相及,而人可类举也。◎纪云:知此则无疑于屈贾矣。

史氏自迁、固作传,始以品汇相从。然其中或以年世迫促,或以人物寡鲜,求其具体必同,不可多得。是以韩非老子,共在一篇;董卓袁绍,无闻二录。岂非韩、老俱称述者,书有子名;《韩非子》、《老子》。袁、董并曰英雄,生当汉末。用此为断,粗得其伦。亦有厥类众夥,宜为流别,而不能定其同科,申其异品,用使兰艾相杂,朱紫不分,是谁之过欤?盖史官之责也。◎浦云:此节总冒。

案班《书·古今人表》,仰包亿载,旁贯百家,分之以三科,定之以九等。其言甚高,其义甚惬。及至篇中所列,奚不类于其叙哉!若孔门达者,颜称殆庶,至于他子,难为等衰。通“差”。[4]今乃先伯牛而后曾参,进仲弓而退冉有,伯牛、仲弓并在第二等,曾参、冉有并在第三等。求诸折中,厥理无闻。[5]楚王楚武王子文王。过邓,三甥聃甥、骓甥、养甥。请杀之,邓侯不许,卒亡邓国。庄六。[6]今定邓侯入下愚之上,即第七等。夫宁人负我,为善获戾,持此致尤,将何劝善?如谓小不忍,乱大谋,失于用权,故加其罪。是则三甥见几而作,[7]决在未萌,自当高立标格,置诸云汉,何得止与邓侯邻伍,列在中庸下流而已哉?三甥皆在第六等。又其叙晋文之臣佐也,舟之侨为上,阳处父次之,士会为下;[8]舟之侨在第三等,阳处父在第四等,士会在第五等。其述燕丹之宾客也,高渐离居首,荆轲亚之,秦舞阳居末。[9]高渐离在第四等,荆轲在第五等,秦舞阳在第六等。斯并是非瞀乱,善恶纷拏,或珍瓴甋而贱璠璵,或策驽骀而舍骐骥。[10]以兹为监,欲谁欺乎?黄叔琳:《古今人表》,班氏之愚,直同赋六合者,焉得免于纰缪。◎浦云:此节专纠《汉书古今人表》。◎纪云:《人表》之缪,尚不止此,偶拈出数条耳。

又江充、息夫躬谗谄惑上,使祸延储后,毒及忠良。论其奸凶,过于石显远矣。[11]而固叙之,不列佞幸。杨王孙裸葬悖礼,狂狷之徒;考其一生,更无他事,而与朱云同列,冠之传首,不其秽欤?◎浦云:因《古今人表》及到列传分合,就班《书》作转递。已下皆言传类也。

若乃旁求别录,侧窥杂传,诸如此谬,其累实多。案刘向《列女传》载鲁之秋胡妻者,寻其始末,了无才行可称,直以怨怼厥夫,投川而死。轻生同于古冶,殉节异于曹娥,[12]此乃凶险之顽人,强梁之悍妇,[13]◎浦云:两言罪过。辄与贞烈为伍,有乖其实者焉。又嵇康高士传》,其所载者广矣,而颜回、蘧瑗,独不见书。[14]盖以二子虽乐道遗荣、安贫守志,而拘忌名教,未免流俗也。◎浦云:揣薄周、孔者之意。正如董仲舒、扬子云,亦钻仰四科,驰驱六籍,渐孔门之教义,服鲁国之儒风,◎浦云:亦是诵述礼法者。与此何殊,而并可甄录。夫回、瑗可弃,而扬、董获升,可谓识二五而不知十者也。◎浦云:《高士传》一则。●已上二书非国史,盖类而及之。

爰及近代,史臣所书,求其乖失,亦往往而有。借如阳瓒效节边城,捐躯死敌,当有宋之代,抑刘、卜之徒欤?[15]原注:刘谓刘康祖,卜谓卜天与。而沈氏竟不别加标榜,唯寄编于《索虏》篇内。纪僧珍砥节砺行,终始无瑕,而萧氏乃与群小混书,都以恩幸为目。[16]王頍文章不足,武艺居多,躬诣戚藩,首阶逆乱。[17]撰隋史者如不能与枭感并列,[18]原注:隋世皆以杨玄感为枭感。即宜附出《杨谅传》中,辄与词人共编,吉士为伍。原注:《隋书》列王頍在《文苑传》也。凡斯纂录,岂其类乎?◎浦云:此节收归国史,谓沈、萧、令狐诸书,类多分配未当也。◎纪云:《隋史·列女传》首载兰陵公主,亦一大瑕,子元未纠,盖此篇但举一例百耳,以挂漏议之则固矣。

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我。”[19]光武则受误于庞萌,曹公则见欺于张邈。[20]事列在方书,句有脱字。惟善与恶,昭然可见。不假许、郭之深鉴,裴、王之妙察,[21]而作者存诸简牍,不能使善恶区分,故曰:谁之过欤?史官之责也。◎浦云:此节推到作者识鉴,应前作缴。夫能申藻镜,别流品,使小人君子臭味得朋,上智中庸等差有叙,则惩恶劝善,永肃将来,激浊扬清,郁为不朽者矣。

【注释】

[1]薰莸不同器:香草和臭草不能收藏在同一个器物里。薰,香草。莸,臭草。枭鸾不比翼:枭和鸾凤是不会同飞同宿的。枭,一种捕食鼠、兔等动物的猛禽。

[2]商臣:楚成王太子,听说要废他而另立太子,就派兵围困成王,成王自缢而死,商臣得即位为穆王。冒顿,匈奴单于太子,听说单于欲另立少子为太子,遂以鸣镝射杀父亲,自立为单于。

[3]伊尹:商代汤王时名臣,汤死后,其孙太甲破坏商汤法度,伊尹把他放逐到桐宫,三年后,迎之复位。霍光:字子孟,武帝死后,以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昭帝即位,政事皆决于光。昭帝死,迎立昌邑王贺即位,贺淫乱。光效法伊尹废贺,立刘恂为帝,是为汉宣帝。

[4]颜回:孔门弟子中最为杰出者。殆庶:近似之义,专指近乎圣人。等衰:依等级由高至低排序。

[5]折中:最恰当的位置。

[6]“又楚”四句:春秋时,楚文王攻打申国,路过邓国,邓侯说:“这是我的外甥。”留下并招待他。骓甥、聃甥、养甥请求杀掉楚王,说:“将来灭邓国的必定是此人,如果不及早杀了他,将会后悔莫及。”邓侯不从,后来楚国在攻打申国回国之后,果然灭了邓国。

[7]见几:事前明察事物细微的变化。

[8]舟之侨:本为虢国大夫,投奔晋,晋文公任为戎右。后因作战违令被杀。阳处父:晋国大夫,因性格过于刚强,遭人忌恨,为贾季所杀。士会:注见《叙事篇》。

[9]高渐离:燕人,与荆轲交好。荆轲刺秦王失败后,高渐离混入秦宫,在为秦王击筑时,以筑狠击秦王,不中,被杀。秦舞阳:燕国勇士,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秦舞阳为其副手,见秦王时恐惧变色,刺杀失败,被杀。

[10]瞀:错乱。纷拏:牵扯错乱。瓴甋:砖。璠瑜:鲁之宝玉。

[11]江充:字次倩,西汉赵国邯郸(今属河北)人,因与赵太子丹有隙,诬告太子丹内宫奸乱等罪。汉武帝怒,废赵太子丹。江充为使者治巫蛊狱,用酷刑,牵连而死者达数万人。诬陷太子行巫蛊事,太子害怕不能自明,起兵杀了江充,兵败逃亡,最后自杀。汉武帝后来醒悟,夷充三族。息夫躬:字子微,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诬告东平王刘云日夜祈祷诅咒汉哀帝,使刘云及其亲属皆被诛。息夫躬也因此封侯。后来被人高以非笑朝廷,被收捕入狱死。石显:字君房,济南人。年轻时因犯罪而受腐刑,入宫为宦官。汉元帝时,为中书令,代理政务。一批朝廷大臣皆因触犯了他而或死或被废锢终生。汉元帝死,成帝即位,显失权免官,忧惧而死。

[12]古冶:即古冶子。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都是齐景公的勇士,自侍力能搏虎而傲慢无礼。晏子设计使三人自杀,这就是有名的“二桃杀三士”。曹娥:东汉会稽上虞人,其父不慎淹死在江里,娥年十四,沿江号哭,昼夜不停,整整十七天,最后投江而死。

[13]黄叔琳《史通训故补》:秋胡之妻不免贤智之过耳,其拒桑下之挑,挥金不受,可谓身之察察不受物之浊浊者矣,谓之顽悍,毋乃失信。纪昀《史通削繁》云:“此论最允,击节诵之,二田(浦起龙)以为罪过,何耶?”

[14]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子曾赞扬他说:“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见《论语·卫灵公》篇。(www.daowen.com)

[15]“借如”二句:刘宋武帝三年(422),北魏竭力攻打滑台,城东北角崩坏,守将王景度逃跑,司马阳瓒战死。刘康祖:南朝刘宋太祖刘裕的部将,宋太祖欲北伐,刘康祖请求等待来年,太祖不允。刘康祖被迫出征而战死,但却面目如生。卜天与:亦为宋太祖刘裕的部将,刘裕长子刘劭进攻行刺,卜天与为护卫刘裕而战死。

[16]纪僧珍:南朝齐丹阳建康人。出身寒微,事齐太祖萧道成。入齐,先后仕高帝、武帝、明帝数朝,无暇可指,容貌谈吐,雅有士风。萧子显以其出身寒微而受重用,因而列入《幸臣传》。

[17]王頍:字景文,年轻时好游侠,后发奋读书,遍诵五经。入隋,任著作佐郎、国子博士。后为汉王府咨议参军,汉王杨谅叛乱,其计多出自王頍。谅败,王頍自杀。

[18]枭感:即杨玄感。隋杨素之子,官至礼部尚书,隋炀帝大业九年(613),趁隋炀帝征辽东之机,起兵反叛,攻东都洛阳,败死。炀帝下令改其姓为“枭”。

[19]澹台明灭:字子羽,相貌很丑,想跟随孔子学习,起初孔子认为他材薄,而受业后,名动诸侯。宰予,字予我,能言善辩,但言行不符,以至于孔子本来对人是“听其言而信其行”,从他以后就变成“听其言而观其行”了。

[20]光武受误于庞萌:见《载文篇》“光武谓庞萌”注。张邈,字孟卓,与曹操、袁绍皆友好。袁绍命操杀邈,操不从。曹操征陶谦,嘱咐家人说:“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可是后来张邈竟谋叛曹操,被部属所杀。方书,文书

[21]许、郭之深鉴:许,许劭,字子将,东汉汝南平舆人。常品评乡里人物,每月更换品题,称为“月旦评”。郭,郭泰,字林宗,东汉太原界休人。性明知人,其品题海内人物,为时所重。当时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裴楷:字叔则。西晋河东闻喜人。明悟有胆量,博通群书,尤精《周易》、《老子》,与王戎齐名。史称其有知人之鉴。王戎,字浚冲,西晋琅琊临沂人,善谈论,为“竹林七贤”之一。史称有“人伦鉴识”。

【集评】

李维桢《史通评释》评曰:“邓侯不听忠言,竟成噬脐,倏然见灭,殆与献晋□实等不足齿也。三甥之见,其犹在王夷甫、张曲江上乎,仅居六等,何以劝善。”

李维桢《史通评释》评曰:“士会以国情输敌,公山不狃所不屑也,故应在二人之下。舞阳,三家村勇汉耳,其于高庆,何啻霄壤?”

李维桢《史通评释》评曰:“孟子有论世之言,不近得其梗概,如井田、学校之类,岂能一一标置,取其单词只字以定高下哉。三科九体之分,定不著可也。”

郭孔延《史通评释》论人物褒贬之难:“渐离、荆轲、秦武阳当共列刺客,江充、息夫躬、石显当同传佞幸,强生分别,此孟坚之失也。若伯牛、曾参,无大轩轾,雍也不佞,求非吾徒,一进一退,原不甚错。至于颜氏庶几,伯玉君子,附名鲁《论》便足千秋,何藉于嵇康,何荣于《高士》?董、杨即贤,岂侔颜、蘧,比而言之,恐亦非伦。光武尝称庞萌为社稷臣,已而连和董宪,诚为受误。徐邈清通,始终勿欺,中圣一语,不过醉后戏言,而可谓欺孟德乎?拟邈于萌,奚啻霄壤。《史通》此篇,大是确论。而拟议如斯,信品藻为难。”

郭孔延《史通评释》:“《古今人表》张晏纠之云:老子与文伯之母第四,田单、鲁连、蔺相如第五,而妲姬、巫怪、孟子乃在第三……如斯缪戾,不可枚举。孟坚之失,此表为甚。”

郭孔延《史通评释》:“秋胡之妻,始不改节于桑园,贞也;既不诡随于金夫,烈也。投川虽云太过,顾影自是无愧。子玄乃鄙之为顽人悍妇,冤矣。”

浦起龙《史通通释》:“班史《人表》,老手判之,只销一语,曰不作可耳。他所论列,亦恐更仆未易尽也。《品藻》非直论史,直论人矣。论人者衡悬鉴照,平明盖难,一挂百漏,拈放何主,愚恐是篇轻犯棘丛。”

浦起龙《史通通释》:“《高士传》一节,非欲其攀载颜、蘧,乃讥其冒收扬、董也。《史通》此类文法甚多,解者勿误。”

刘咸炘《史通驳议》:“浦说是也。自非圣人褒贬,安能皆当。况史家铨配,传篇多依事势,非以九等高下为定。知几自作史论,与史法何干。若此篇,直不作可也。”

刘咸炘《史通驳议》:“此足见知几于史家铨配列传之法所见甚浅。老韩同传,明道法之源流。董袁合篇,著争裂之原起。岂止如知几所言而已乎?若知几言,则诸史英雄同时者多矣。何不皆合之耶?”

刘咸炘《史通驳议》(借如阳瓒……岂其类乎):“史家褒贬,不在特传与否,恩幸犹之游侠、货殖,其中自有高下。王頍以文章名,其附谅事,自在《谅传》,犹班书刘歆附于其父,而事莽别在《莽传》也。此三议皆不当,足见知几不识史家圆神之用。”

吕思勉《史通评》:“褒善贬恶,诚亦史家所重。然人之善恶,论定极难。亦有奇节懿行,众所共知,不烦陈论,而转论列其褊端者,如泄治正谏而死,而《左氏》载孔子之辞,讥其立辟以招祸。岂谓正谏不足取?以其为人所共知,无烦陈论故也。……如此篇诋秋胡之妻……实为过当……列而传之,正有激浊扬清之效,而刘氏痛诋之,此非子政之失,而刘氏自失之也。又如《古今人表》所据以为甲乙者,今既不可得见,书缺有间矣,作此表者所见古人事迹,亦多后人所不知,又安得不守存疑之义,而遽讥其评论之失当乎?举此两端,余类可推。要之,褒贬古人,极宜审慎;此篇所论,实未为平允也。(吕按:以此篇与《鉴识》、《探赜》两篇同看,便知刘氏之所以讥他人者,往往躬自蹈之。”

张舜徽《史通平议》:“大抵史家立传,或分或合,恒视其书之义例而定,初未可一概而论也。……取舍分合,史家自有权衡,实亦无一定成法也。知几之病,恒喜自作一例,以上衡古人,此其所以乖舛。”

张舜徽《史通平议》:“校量人物高下,难有持平之准。孔子平日论人,

惟分三科。至于取《禹贡》田赋九等之目,以区分人才高下,则所起稍晚。《史记·李将军传》云:‘蔡为人,在下中。’此即亦九品论列人才,见诸载籍之始。可知两汉初年,已有斯目,本不起于《汉书·人表》也。夫定以三科,区分较易。别以九等,确当实难。等第高下之见不能画一,无足怪也。《班书·人表》自魏张晏已有异议,知几复大为驳难。不悟书经三写,伪脱日增。况旁行斜上之体,传抄不慎,动辄错行。如一概目为班书原次而讥弹之,厚诬古人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