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不要再与他人比较,成功是一场一个人的战役
不用与他人相比,更不用在乎别人比较的目光,我们是活给自己看的,没必要为了满足别人比较的目光而让自己陷入泥沼中。
与别人比较不如与自己比较
每个人的生活中常常会伴着无数的比较:“你看人家小宝,比你还小呢,就已经会骑自行车了。”妈妈如是说;“成绩单出来了,你又比你同桌差了一截。”老师如是说;“你们每天都是一样上班,怎么你的业绩比人家就是差这么多呢?”经理如是说;……从小到大,从工作到生活,处处都是与人的比较,一张张联名表提醒人们,你活在世上,就要与别人作比较。因此,人们自己也习惯了与别人相比,但是,你的这把标尺准确吗?
虽然这把比较的尺子会督促我们去努力、去拼搏,但是,它也同样在无形中给我们自身制造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在转化为动力的时候也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不是别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我们无法变成别人,别人也永远不可能替代我们。
某培训公司的一次演讲中,讲师叙述了自己年少时的一段经历:
一年秋天,我和几个同学帮助老师家里摘苹果。当时,收苹果的商贩就在一旁等着,一个同学提议说搞个摘苹果的比赛,这样既能够提高效率,也能让干活变得有意思。几个人听后觉得很有趣,老师也同意了,说一人先包一棵树,到时候谁摘得最多就奖励谁两个大苹果,其余的奖1个,并罚他表演节目。
大家选定了目标之后,便开始忙活起来。起初,几个人不分高下,等到低处的苹果摘完之后,我才发现自己落后了,因为我的个子比较矮,高处的苹果够不着。这时候,我看到邻树的同学都爬上了树,于是我也一下子爬到了树上,一会儿的时间就比他们摘得多了。可是,我只顾着往高处爬,想着即将得手的大奖,却忽略了我比邻树同学要胖好多,他能爬上树梢,我并不能上。不一会儿,不堪重负的树枝“咔嚓”一声断了,我跌倒在地上。
老师和同学都赶了过来,问我有没有受伤,我甩开他们的手说:“没事,我继续比赛!我要得第一。”心里想着别人都超越了自己,我就又往树上爬。这时候,老师坚决不让我再上树,他把所有的同学都叫了过来,语重心长地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一味地与别人争个高下而去强迫自己,那是很危险的。你们只要摘自己够得着的就好了!”
在演讲即将结束的时候,他说道:“这些年,我一直都没有忘记老师说过的那句话。虽然我现在仍有竞争精神,但我比过去更理智了。我知道,盲目地去和别人比较,去追求自己够不着的东西,就会让自己失望。”
《牛津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仅仅想获得幸福,那很容易实现。但我们希望比别人更幸福,就会感到很难实现,因为我们对于别人的幸福的想象总是超过实际情形。”与别人相比只能让我们更加迷惑,看着别人比自己赚钱多、地位高,自己在一旁羡慕不已又有什么用呢?就像朱德庸说的那样:“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能力,所以它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但其中有很多人只能是兔子。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用不着在与别人的比较中确定自己的成就。坚持本色地做事,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好就可以了,以自己做参照物而前进是最理智的比较标准。不用与别人相比,更不用在乎别人比较的目光,我们是活给自己看的,没必要为了满足别人比较的目光而让自己陷入泥沼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在乎别人的目光只能使自己变得疲惫。小时候,父母把我们与其他小朋友相比较,并大肆夸奖别人时,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当发成绩单时,所有的名字排在一起,你却在末尾时,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如果这种心情延续到工作之后的话,你的工作一定会受到影响,每天都在强迫自己与别人相比,但是,你有那么多的观众去欣赏吗?日子毕竟是过给自己看的。
与别人比较,只能降低自己的信心,即使成功也没有淋漓尽致的成就感,你的生活也不会获得幸福。当我们还没有实力去采摘那些高处的苹果时,无论多么渴望得到,多么羡慕别人的拥有,只要客观条件不成熟,都必须学会暂时放弃,然后,通过务实的途径去追求事物的本质,等到自己的能力增长了,自然就会叩开成功的大门。
因此,与其在比较中痛苦地挣扎,不如干脆放弃与别人比较的想法,最有效的比较就是以自身做基准的变化,今天比昨天更努力、更优秀、更幸福就足够了。
成功的过程就是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除了打败那些竞争对手之外,更要不断地挑战自己。困惑是思考的动力,挫折更是走向成功的催化剂,没有磨难就不会获得荣耀,没有挫折就不会见证辉煌。
挑战别人是一种有目标的竞争,只要以别人作为目标,然后向着目标努力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要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大道,那就要挑战自己!有人说,新出生的婴儿一降生就会游泳,因为胎儿是生活在羊水中的,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不会游泳的人呢?那是因为降生后的婴儿根本没有必要发挥游泳的实力,等长大了真的要入水游泳时,那能力也已经退化了。
在大山深处的一个村寨里住着一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樵夫的房子很破败,为了拥有一所亮堂的房子,樵夫每天早起晚归。5年之后,他终于盖了一所比较满意的房子。
有一天,这个樵夫从集市上卖柴回家,发现自己的房子火光冲天,原来他的房子失火了,左邻右舍正在帮忙救火,但火借风势,越烧越旺。最后,大家终于无能为力,放弃了救火。
大火终于将樵夫的房子化为灰烬。在袅袅的余烟中,樵夫手里拿了一根棍子,在废墟中仔细翻寻。围观的邻居以为他找的是藏在屋里的值钱物件,于是好奇地在一旁注视着他的举动。过了半晌,樵夫终于兴奋地叫着:“找到了!找到了!”
邻人纷纷向前一探究竟,只见樵夫手里捧着的是一把没有木把的斧头,樵夫大声地说:“只要斧头还在,我就可以再建造一个家。”
当一切已经化为灰烬,只要我们的梦想还在、激情还在、斗志还在,又有什么值得过度悲伤与气馁的呢?与其终日痛哭悔恨,不如放眼未来,从头再来。我们每个人都不会真正地输得精光,当无情的大火吞噬了我们的一切时,别忘了我们还有一把斧头。再退一步说,即使没有斧头,我们还有自己。
人都是有很大潜力的,如果只是任其自然,不去挑战自己的话,那么能力也会慢慢退化,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挫折就逃避,那么通向成功的路只能越伸越远,你永远无法到达。
美国人希拉斯·菲尔德先生退休的时候已经积攒了一大笔钱,即使他不再工作,也足够过上富裕的日子。但是,他突然有了一个新想法,他要在大西洋的海底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www.daowen.com)
想法一出,他便全身心地开始推动这项事业,他首先做了一些前期基础性的工作:建造一条1000英里长,从纽约到纽芬兰圣约翰的电报线路。
但是,纽芬兰400英里长的电报线路要从人迹罕至的森林穿过,因此,如果要做这项工作就要建一条同样长的公路。此外,还包括穿越布雷顿全岛共440英里长的线路,再加上铺设跨越圣劳伦斯海峡的电缆,整个工程十分浩大。菲尔德使尽全身解数,总算从英国得到了资助。
得到资助后,菲尔德的铺设工作就开始了。电缆一头搁在停泊于塞巴斯托波尔港的英国旗舰“阿伽门农”号上,另一头放在美国海军新造的豪华护卫舰“尼亚加拉”号上。不过,就在电缆铺设到5英里的时候,突然被卷到了机器里面,机器一运转,便把电缆弄断了。
菲尔德不甘心,进行了第二次试验。试验中,在铺好200英里长的时候,电缆中传输的电流突然中断了,船上的人们在甲板上焦急地踱来踱去,好像死神就要降临一样。就在菲尔德即将命令割断、放弃这次试验时,剪断电缆时,电流又神奇地出现了。
这天夜里,船以每小时4英里的速度缓缓航行,电缆的铺设也以每小时4英里的速度进行。这时,轮船突然发生了一次严重倾斜,制动闸紧急制动,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眼前要成功的电缆线又被弄断了。
别以为这些能打败菲尔德,他再次购买了700英里的电缆,而且还聘请了一个专家,请他设计一台更好的机器,让两艘船对着从两岸出发开始分头铺设,之后,两艘军舰在大西洋上会合了,电缆也接上了头。随后,两艘船继续航行,一艘驶向爱尔兰,另一艘驶向纽芬兰,在此期间,又发生了许多次电缆割断和电流中断的情况,两艘船最后不得不返回爱尔兰海岸。
挫折不断地出现,几乎每个参与的人都有了放弃的想法,而且国民对他也产生了怀疑,投资者也打算放弃投资,但是,菲尔德却没有放弃,他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天才的说服力使这一项目继续进行下去。
新的尝试又开始了,这次总算一切顺利,全部电缆成功地铺设完毕而没有任何中断,几条消息也通过这条漫长的海底电缆发送了出去,一切似乎就要大功告成了,但就在举杯庆贺时,突然电流又中断了。
除了菲尔德和一两个朋友外,所有的人都绝望了,人们简直要抓狂了,但是,菲尔德始终抱有信心,他废寝忘食地研究、四方求助,终于找到了新的投资人,进行了新的尝试。当然,这次尝试终于成功了,菲尔德也凭借着他不畏挫折的精神,不断地战胜挫折,终于改写了历史。
日常生活中,你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人,尽管面对似乎不可能战胜的挫折,却都能努力设法不停地前进。这些人在前进过程中,技术日渐提高,力量不断壮大,能力不断上升,最终取得突破,而另一些却在诸如雪崩似的一系列变化面前倒了下去。挫折不会产生不可逾越的障碍,每一个困难都是一次挑战。每次挑战都是一次机遇,战胜困难就等于抓住了机遇。
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敢于挑战自己,挑战别人只能跟着别人的脚步前行,而挑战自己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做人做事不要太满,给自己留个空间
每个人在为杯子倒水时,一定不会把杯子装得满满的,总会留出一点儿余量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谁都知道,假如把杯子全装满,水便会溢出来,哪怕很小心,水也会因为一些微小的振动而洒出,如果留有余量,水便会有了晃动的空间,安全地留在杯子中。其实做人做事也是一样,不要做得“太满”,一定要给自己留点儿空间。
话说得太满,久而久之,别人会觉得你不靠谱;事做得太满,时间长了,你便成了自大的代表;人做得太满,不仅你活得累,与你打交道的人也会觉得不知所措。老人教导我们吃饭吃七八分饱就是健康的饮食方法,因此,做人做事也要给自己留个空间,不要凡事都往自己身上揽,也不要轻易发誓下保证。
有个道士想要成仙,于是去深山中修习道家心法,但是在深山中住了很长时间,仍然不得其法。
一天,他正在山林间苦恼,碰到了一位即将远行的隐者,聊了一阵后,他发现隐者的见解十分独到,于是便向隐者请教:“我在深山中已经苦行了很长时间了,为什么就是参悟不了道法呢?”
隐者看了看道士,说:“请您去溪边把您喝水的葫芦装满水,然后拿到这里来吧。”
道士虽然不太明白,但是仍旧去了溪边,装了满满一葫芦水回来。
隐者从地上抓了一把小石子,对道士说:“下面请您在水不溢出来的情况下再放些小石子到葫芦中吧。”
道士接过石子,放了一个,水便溢了出来,他说:“葫芦已经被水装满了,怎么可能再放小石子进去呢?您还不让水溢出来。”
隐者笑笑说:“你原本就装不进去!”说完留下一脸疑惑的道士,拂袖而去。
道士呆呆地站在原地,突然,他大笑起来,说:“他点醒了我呀!我就像葫芦一样,想成仙的想法已经装满了我的脑袋,怎么可能还装得下像小石子一样的道法呢?”道士大彻大悟,他一改往日,整天纵情于山水之间,像闲云野鹤一样悠然自得,从自然中感悟道法,不久后,终于得道成仙了。
道士之所以不能得道成仙,是因为他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那种时刻要成仙的意识便成了他成仙道路中最大的阻碍,隐者的点破让他大彻大悟,最终顺其自然,反而得道升仙。生活中,有些人就是因为把自己装得太满,每时每刻地都告诉自己一定要成功,结果这种意识成为了自己做事的负担,凡事追求完美,反而做不到最完美。就像那个装满水的葫芦,看似沉甸甸的,其实已经达到极限,不能再有所作为。
因此,那些每天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人的确应该思考一下了,你每天忙碌,没有任何休息时间,把自己装得满满的,最终只能像那个葫芦一样,再也不能接受新东西、新思想,这样不仅不能再进步,反而会使自己的脚步越变越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