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棉纺织工业区兴起与终结:操作竞赛与种子队成功案例

棉纺织工业区兴起与终结:操作竞赛与种子队成功案例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操作竞赛与“种子队”中国“从1950年到1957年这8年间,建成的棉纺织厂总规模达250万锭,相当于旧中国六十年建成数的50%”。对评选先进个人的生产的产量、质量成绩,采用严格、细化的单项操作测定。在车间组织的操作练兵中,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并在车间、班组多次参与组织“技术辅导和操作统一工作”。一方面是安排车间对生产能手的操作进行总结,形成操作工作法,由女劳模培训骨干,组成“种子队”进行推广。

棉纺织工业区兴起与终结:操作竞赛与种子队成功案例

操作竞赛与“种子队”

中国“从1950年到1957年这8年间,建成的棉纺织厂总规模达250万锭,相当于旧中国六十年建成数的50%”。“以棉纺织工业为例:从1949年到1956年的七年间,棉纺千锭时产量由18公斤上升到26.69公斤(引者注:约1.5倍),织机台时产量由3.382米上升到4.393米(约1.3倍),每件纱用棉量由205.85公斤降为194.83公斤(约94.6%),细纱工人看锭能力一般由每人看三四百锭增加到800锭以上”。(17)这8年是棉纺织工业大发展、大增产、大节约的时期。这一巨变来之不易,伴随一系列的攻坚战。

首先是通过操作竞赛,推广先进操作法。1955年11月份上海各国营棉纺织厂的棉纱标准品率平均只达到56%,仅完成国家计划的57.46%,影响棉纱质量的主要原因是棉结杂质多,均匀度差。针对这一状况,12月在市纺织工会组织下,由市劳动模范朱幸福、黄宝妹、裔式娟等14人向全市提出减少棉结杂质,提高经纱均匀度活动的七点倡议。其中有三条涉及认真执行有关操作法,如郝建秀工作法、粗纱工作法、落纱工作法、五三纺织机器保全工作法及技术管理规则。(18)

1958~1959年上海棉纺织系统为适应高速生产的要求,根据高速断头多,总结出在机器高速运转中的三快操作(拔管快、寻头快、插管快),和四结合技能(寻头、接头、捉疵、清洁),做到接头20只/分钟,无白点。1964年又开展少拆坏布、不拆坏布的“万米无疵布”竞赛。(19)提出这些强调快速操作的指标,暗示1950年代后期杨浦厂的挡车工操作竞赛内容、要求都比1950年代前期更高。

对评选先进个人的生产的产量、质量成绩,采用严格、细化的单项操作测定。在1959年评选市级先进个人的登记表中,挡车工的事迹只有文字介绍,还没有细化的单项操作成绩测定统计表。1962年上半年二纺筒子挡车工的评先进生产成绩表是按月测定,内容分六项:看锭数量、产量(本人、车间平均、平均先进)、质量(本人、车间平均)、测定分数、接头只数(本人、车间平均)、接头质量。其中车间平均产量、质量的计算在小数点后1~2位。1963年评先进资料中,在产量、质量、接头三方面均增加三档参照数据:计划(即指标),产量部分增加比平均超百分比、比先进平均超百分比。并依据不同工序制订更精细的操作评比,如细纱挡车工指标有6项,计量单位不同。如挡车工有单项挑头:只/10只,挑接头速度:只/分钟。落纱工换粗纱包卷速度:秒/5只,包卷质量:只/5只。(20)1960年代,对当选先进工作者的操作标准还需要计算出超过车间平均百分比,这说明当时杨浦厂已有依据不同工种,建立挡车工个人单项操作的月度统计资料,并据此计算出操作评此的参照数据(车间平均、平均先进),对挡车工的工作成绩进行评估。这对挡车工的操作技能、熟练程度都有相当高的要求。

由于棉纱接头是挡车工的基本功。在纺、织多道加工工序中,接头的速度、质量直接关系产品的质量。有使用打结器,也有用手指打接;结的式样有织布结、单绕结、蚊子结、打腰结、自紧结等。如杨浦厂一纺筒子间祥月在挡30支毛粘胶是用自紧结,而40/2支人光(即有光人造棉),就须改用蚊子结。(21)杨浦厂有时每月替换一个新品种。如不经常练习接头,一旦上车操作难免会有些生疏,不能很快适应,影响月度考核成绩。因此在调换不同产品生产时,厂部一般先安排一位生产能手试生产,摸索经验,然后推广先进经验、改进操作。当时车间、班组的一些生产能手一般承担摸索、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改进操作的义务。阿瑞是二纺筒子间挡车工,打结能手,在操作实践中逐渐摸索掌握了一些接头的规律。1957年以后由于推广用剪刀结,挡车工们对打蚊子结就渐渐生疏了。1962年杨浦厂换做6支纱,因为支数粗,必须用蚊子结,车间组织大家到十四棉去学习。阿瑞回来后经过钻研、分析,自己总结出打蚊子结的快速操作方法。在车间组织的操作练兵中,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并在车间、班组多次参与组织“技术辅导和操作统一工作”。由于她的耐心帮助,“为能手队伍的扩大,打结器的巩固使用,新操作法的顺利推广,打下很好的基础”。1963年杨浦厂党委提出生产“白猫麻纱”,创名牌的号召,安排阿金做试点。经她的摸索,总结操作经验,使试点顺利过关,新产品能较快投产。阿瑞还经常注意了解原棉的特性,做到不同的原棉,不同处理;她还知道人造棉和毛粘胶等化学纤维不及天然棉耐磨,因此在她做这些化纤时,就注意加紧接头,以减少断头后的摩擦,提高产量,减少回丝。她自1956~1962年连续7年不出疵点,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心得告诉同事们,帮助多位女工提高操作水平。(22)

1950年代后期~1960年代前期的杨浦厂曾面临多项新挑战。一是承担部分外销任务,从试制到投产时间紧、质量要求高,工作繁重。二是急需提高厂的劳动生产率。由于杨浦厂的劳动用人水平在行业中是三类,1962年二纺细纱丙班在评选市级先进集体时,就因劳动生产率不高而落选。1962年经阿瑞和其他同志的努力,新“操作法顺利地推广,并且节约了36个劳动力”。(23)

在努力增产、优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背景下,厂部采取两项措施。一方面是安排车间对生产能手的操作进行总结,形成操作工作法,由女劳模培训骨干,组成“种子队”进行推广。1962年生产斜筒可以减少一道重复工序,纺织局组织全市推广筒子工作法,当年8~12月一纺筒子间劳模祥月脱产,担任杨浦厂的三人推广小组成员之一。当8月车间全面推广筒子操作法时,群众思想不统一,技术差距大,很难推广。车间领导又安排祥月负责培训工区推广种子队(由46人组成)。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认识,纠正操作上的缺点,祥月多次开座谈会,她的喉咙讲哑了,手指也被剪刀磨破了,“群众见了很激动,坚决要她休息,她还是坚持替大家指导”,从8月底一直坚持到12月底,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使新工作法在全工区46个挡车工全面推广,在1963年元旦前夕的测定中,有30人达到新工作法的“毕业”标准。1962年在劳动力紧张时,祥月还带动班里女工扩台扩锭,使三个班共节省15个劳动力。(24)细纱挡车工赵金媛(1933~ )是全国劳模,她自1954~1962年连续108个月按月完成国家计划,质量一贯保持先进,她看锭能力,以32支为例,达到1040锭以上(小组平均832锭),在纱锭高速运转中,她针对大面积坍头创造了“进出弄堂望三望,小纱断头闯七关的一套高速操作经验”。同时也承担繁重的使命、考验,如1961年她从群英会归来后,曾到上海16家棉纺厂传播先进经验,多次到外地进行操作表演示范。(25)1962年杨浦厂工会根据上级工会的指示,对1959~1961年度市先进生产者候选人11人、2个先进集体候选小组进行复查,确认他们的先进事迹符合实际,确实在生产工作中发挥作用。(26)1962年杨浦厂在评选市级先进生产者活动的方案中,还提到“对以往选过的‘老先进’,平时应注意培养帮助,但评选时,不要给予特殊照顾”。(27)作为一个劳模,在她不断赢得荣誉的背后,是伴随不断地刻苦学习,越来越艰辛的超负荷付出,竭尽全力去创造新的岗位操作纪录。

另一方面,杨浦厂通过制订新的生产指标,不断追求高速、高产、优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1964年杨浦厂的生产指标已不是一个年度固定的常数,而是上不封顶的变数。杨浦厂女工的生产任务不仅仅是要完成计划的产量、质量,还有超产量的无形压力。如1964年筒子间挡车工的生产成绩附表内容产量栏增加一项:超产百分比。同期计划标准也有提高,如6支纱,看锭(从23只增加为35只)、产量(290磅增加为300磅),(28)这种被精确量化计算的劳动量,使每个女挡车工人在工作时间不变的前提下,产量、质量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国家计划的要求,努力达标,无一例外。随着计划标准被生产能手突破,对挡车工的生产考核要求也相应更严格、细化。1962年5~12月杨浦厂对市级先进生产者候选人的复查汇报都有附表:指标完成情况,细纱挡车除有6种单项操作成绩外,还列有多项参照数据:指标、本人、小组平均、平均先进、比小组±%、比平均±%。(29)致使人人都处于持续的压力环境中,必须持续地拼搏,承受极其严苛的测定。

依据什么标准来评定工人劳动中的操作速度?是劳模的速度?竞赛的速度?还是一般平均速度?英国时间研究专家推崇的75分法,是以管理上公认的“在有刺激的情况下比无刺激情况下速度要快1/3”为依据,采用此种有刺激情况下的速度为理想速度标准。以75分为无刺激情况下正常操作速度,将工人操作速度分为五档:(30)

(1)以50分为无刺激情况下正常操作速度,操作水平的评定:甚慢;笨拙;操作人员,对操作无兴趣。相当行走速度:3.2公里/小时;(www.daowen.com)

(2)以75分为无刺激情况下正常操作速度,操作水平的评定:稳定,审慎,从容不迫,并无故意浪费行为(正规操作),相当行走速度:4.8公里/小时;

(3)以100分为无刺激情况下正常操作速度,操作水平的评定:敏捷,动作干净利落、实际;很像平均合格的工人;确实可达到必要的质量标准及精度,相当行走速度:6.4公里/小时;

(4)以125分为无刺激情况下正常操作速度,操作水平的评定:甚快;操作人表现高度的自信与把握,动作协调,远远超过一般训练有素的工人。相当行走速度8.0公里/小时。

(5)以150分为无刺激情况下正常操作速度,操作水平的评定:非常快;需要特别努力及集中注意,但似乎不能保持长久;“美妙而精巧的操作”,只有少数工人可办到,相当行走速度:9.6公里/小时。

上述五档相当行走速度显示:第一到第五档之间的速度变化为每档速度递增50%。可见工人操作速度之间的差距需要细化分档,其中第二、三档属训练有素、规范、优良;而第四、五档为罕见的超常水平,达标者极稀少。平准化法是综合熟练程度(对某一既定工作法掌握程度)、努力程度(工作时对提高效率在主观意志上的表现)、工作环境(操作者周围的温度、湿度、通风、照明、噪声等)、一致性(操作者在不同周期完成同一作业或动作要素所需时间是否一致)四个因素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评定因素。其中每一个因素都细分为六档(欠佳、可、平均、良、优、超佳)。(31)可见以极少数人胜任的超佳操作来要求平均水平是不现实的。

此外,正常时间是指以正常速度完成一项作业或操作单元所需的平均时间。值得注意的是,(1)在制定标准时间前,必须找出操作时所需的停顿或休息,如操作者生理所需的喝水、如厕、歇息等,将其加入正常时间,才符合实际需要。(32)令人遗憾的是,在当时计划指标不断被突破,生产持续跃进的工作环境中,这些原本合理,必须兼顾的重要细节,一般都被忽略,并未完全落实。自1961~1965年这样频繁、严苛的测定、评选,对每个职工(包括劳模)都是巨大而持续性的精神压力

杨浦厂初期曾依据职工个人完成的工作指标,分档按月发放奖金。“‘大跃进’时厂里奖金是月评月奖,分三档:每月5元2角、4元、3元”。三者比例约为一等奖6%,二等奖84%,三等奖10%。“‘大跃进’时我们不分日夜,工作需要就突击住在厂里,没有补休,也没有加班费。‘大跃进’以后义务加班是根据任务需要安排,没有工资,只是发点心馒头等)。奖励的东西如毛巾、镜框等”。厂里发生次布,要查明原因(挡车操作或机修故障等),在认定责任后,要扣发有关工人的奖金。(33)

劳动定额是企业制定计划成本的依据,控制成本的主要手段,也是衡量职工劳动业绩,合理进行分配的主要依据。(34)美国企业实行奖励工资制较早,在1890年就有海尔赛制(Halsey Plan),据1940年美国工业协商委员会对2700家公司的调查,奖励工资制度一般符合的要求是:(1)劳资双方都认为公平合理;(2)要让大家都知道它的内容,了解奖金的计算方法;(3)应规定保障工人收益的最低工资。表现好的职工多得的奖励工资一般控制在工资额的15%~30%之间;(4)工人有权询问定额标准办法。发现错误或情况变化时,应随时修订。如工人认为奖励办法处置不当,有权申诉。(35)1950年代中期,杨浦厂对生产竞赛的优胜者,一般没有物质奖励。据零星信息,搬运大组在1959年被评为市先进集体,获得红旗奖(包括现金130元)。此外,杨浦厂历年的评奖项目繁多,一般只发奖状,如学习文化奖状(1957年)、生产积极分子奖状、革新能手奖状(1958年)、车间标兵奖状(1963年)等。武先生回忆“1957年我被评为厂级先进生产者(唯一的一次),当时戴红花拍照片,贴过红纸,好像发过小的东西,没有奖金”。(36)小翁1965年得到的奖品是一本《王杰日记》。据雪珍回忆,约在1965年进厂时,车间班组已有月评月奖。“当时生产指标的压力大,班组里每月要评奖金,分5元、4元,要比思想好,生产好”。“厂里每月要开足21个班,如果开不足就要加班。生产竞赛的范围分车间、班、组等,种类有‘短距离竞赛’、‘冲刺奖’,指标完不成,也要竞赛。车间经常搞劳动竞赛,竞赛时间有以一个月、一个星期或10天为一个周期,奖励方式是将一朵红花挂在你的车头上,红花是用绉纸或者红色手绢做成,写上一句‘无次布竞赛奖’等,没有钱。‘文革’后奖品有香肥皂、毛巾、牙刷等。当时发块肥皂、一条毛巾也是很开心的”。(37)杨浦厂1965年职工人数为1963年的91.6%,总产值是1963年的1.44倍,全员劳动生产率是1963年的1.56倍。(38)其中自然也包含一些工人抱病坚持生产,或加班加时。细纱挡车工赵金媛(1933~ )是全国劳模,赢得多项荣誉,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会,1960年出国访问旅行。1961年她与其他上海劳模代表在沪分别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39)她成为“文革”前杨浦厂劳模的代表。

纺织部群英大会(引自中国纺织部:《纺织工业光辉的十年》插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