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蒋家大院、茭白园
在杨树浦港与周塘浜(今兰州路以东长阳路的南侧)交汇的航运孔道周围,塘浜交错,滩地散见。直到19世纪末,西侧仍有周家浜、东余浦、中余浦、西余浦4条河流纵贯,横浜、蒋家浜横贯东西;东侧仍有13条河流。当地居民的定居史始于清初的康熙年间。最初落户的居民主要是来自邻近的浦东、崇明、苏南的农民,姓氏聚落多散处杨树浦港两侧,沿浜而设。方言略近浦东口音。乡民聚落由西向东扩展,多依姓氏或附近水道命名。
杨树浦港西侧(即江浦街道北部)的早期村落有蒋家浜,据说清雍正时有蒋姓定居,因蒋氏后人在朝做官,在村上建蒋家大院,有厅屋、厢房数十间,广植树木,是当地的大户人家。蒋家大院门前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浜,也因蒋家疏浚而称蒋家浜。附近还有一座横跨杨树浦港的木桥,桥东堍是西方子桥。茭白园位于蒋家浜北,是中余浦流经地,浜沟交错,清中叶形成村落,居民多姓张,聚居点集中两处:一在中余浦旁,一在蒋家浜北岸,因两侧的水塘、滩地以种茭白为主,故名茭白园。(16)1800年附近又有钱家宅的村落形成。
晚清高郎桥地区历史河浜(引自钱铮主编:《杨浦区地名志》)(www.daowen.com)
杨树浦港东侧(即宁国街道北部),在乾隆时期俗称蒋家浜河东。以王家宅为范围最大的姓氏聚落。康熙年间有东王家宅,随后陆续扩展,形成四处村落:中王家宅、后西王家宅、西王家宅,连成片状。中王家宅的村东是王家祠堂。严家木桥聚落的得名,与1700年严氏来此定居有关,该村的地块后来归到四位业主名下,他们是莫、陆、倪、池四姓。卢家宅的形成源于1700年有卢姓木工入住,最初仅5~6户人家;东海村在乾隆年间仅2~3户。后来形成小村落,还建有一个小社庙,俗称小庄庙(今东海村54号址),一条东西向小河浜就称庙浜。此外,附近的早期村落还有赵家宅,在清中叶成为小集镇,据说清中期有位赵姓盐商来此定居,人称卖盐赵家宅(今幸福村52~58号)。附近有条东西向的河浜,因为先民多以养猪、种地为生,习称猪猡浜,后改称朱龙浜。后西王家宅地块位于黄兴路西,王家宅北,在1900年时它还是一片农田。据说浦东王姓来此定居时,该地块四周已有中王家宅、西王家宅两个村落,故取名为后西王家宅。(17)
散落在沿浜地块的聚落往往由简陋的跨浜小木桥连接,陆续出现的跨浜小桥是该地区最常见的公共设施。清乾隆年间,有陆姓居民将严家木桥改建为石桥,它横跨杨树浦港,与南部的高郎桥相比,它是沿港两侧先民往来的便道之一。
沈家桥老屋外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