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品味我永远不懂
我有次打通一个朋友的手机,听到里面传来了“老公老公我爱你”的铃声时,一下子觉得有点不是滋味,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还没接通就兴趣索然地挂了,因为我突然有感想发,于是写下这样一些文字谈论一下歌词创作。
近年来,音乐制作的门槛降低了,唱片市场已经开始走入低谷(很惭愧,比如我自己就已经很久没买过唱片了,都是在网络下载免费的歌曲),与之相反,网络音乐的盈利开始出现迅猛增长。太多的人急功近利,作者创作的时候开始有意往低俗的路子上走,创作歌曲时首先想的是怎么能出名,所以不惜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迎合一部分受众的关注。有些网络歌曲太粗俗,简直不能算是音乐。但是有争议就能吸引关注,一旦引起争议,歌火了,创作者也赚足了眼球。这就是网络时代的音乐创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巨大的事实。
从那个“老鼠爱大米”普及到幼儿园的孩子嘴里开始,到“两只蝴蝶亲爱的你慢慢飞”的流里流气,再到稍微有点小情调的“擦掉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陪你睡”,我也听过一些网络歌曲,应该说有些人还是有一些小天分的,但网络的平台让很多歌明显在走“大路货”的路线,人们常常用“火”这个字评判一些新歌,恨不得马上就传唱在大街小巷。音乐人真的那么在意一首歌火不火吗?我想,应该在意的是其创作生命力是不是强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要一直在一个位置上,一直有好的作品出现,这才是真正的有追求的音乐人。这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好象越来越不容易让我心动,能让我费劲心思想去挖掘或琢磨的似乎还不曾有过。相反,回忆在我成长的那个年代的很多流行歌曲却让我觉得很舒服,他们能经得起我的反复琢磨,直到现在认真想想歌词,觉得还是挺有味道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听到一个叫小代的歌手,用吉他弹唱了很多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歌,然后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放了一个自己写的《那些歌》,歌词照录如下:
当我年轻的时候,就唱首古老的歌
岁月象静静的小河,从心底慢慢流过
当我苍老的时候,就唱首孩子的歌
看着他透明的眼眸,想起了从前的那个我
当我快乐的时候,就唱首朋友的歌
当我悲伤的时候,就唱首孤独的歌(www.daowen.com)
当我迷失的时候,就唱首简单的歌
当我寂寞的时候,就唱首思念的歌
当我死去的时候,就什么歌都唱不了了
是否你还在轻轻唱着,我曾经最爱的那些歌
小代的人气很旺,因为吉他弹得不错,但他宣称只唱老歌,我想他的观点大概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歌者对一个时代的优秀作品的尊重,我也很爱弹唱他所演唱的那些歌,当然这可能跟成长的背景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那些老歌所传达的那种生命力造就了这样的取舍。优秀的歌能经得起时光的检验,特别是歌词,能把作者对社会的感悟和理解,对生活的悲喜与爱恨传达出来,而当这一切通通化为歌声,由心而动,就能获取听众的共鸣。
反观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歌词的艺术性被自发的市场扭曲了,歌唱变成了“娱乐”,和“文艺”似乎脱节开来越离越远。如今好的歌词越来越少了,似乎越是无聊粗俗就越能流行开来。那些娱乐新闻八卦消息,更是一些没什么价值的文字垃圾。当然,媒体也是有一定责任,只追求商业目的和眼球效应,这在客观上为那些低俗歌曲的泛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多一些潜入作品的实质的评论和新闻,我想创作的风气会大为改观。
十五年前,当我唱的一首关于“哥哥妹妹”的民谣不经意让在学校附近咖啡厅里喝酒的一对毕业生情侣动情泪下的时候,社会上的“妹妹坐船头哥哥岸上走”正在高音喇叭里大行其道,正因为有那样的泪水弥补了我的缺憾,我那些忧伤的浅吟低唱被埋没了自然没什么可心理不平衡的。而十五年后的今天,当我在街头或网络的流行频道或者别人的手机铃声传来的歌声中依然摸不到流行的真谛时,我真的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步入一个品味的误区了,是听众的耳朵不再“雪亮”?还是他们的品味我真的不懂?因为流行歌词正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晴雨表,无论是什么原因,能走红的东西也恰恰反映了大众品味的一种走向,如果说“大众”注定不是如我这样的人可以追求的一个价值取向和坐标,我也无话可说,只好认了,套用两句流行歌词,那就是——
你的品味我永远不懂,我无法把你看得清楚;
你的品味我永远不懂,感觉进入了层层迷雾……
有一次走在宁静的校园,一辆估计是校外开来的吉普车从校园大道上呼啸而过,我听到车上传来了震天响的“如果那天你不知道我喝了多少杯……我也不会相信第一次看见你,就爱你爱的那么干脆……”的确,如果不是经历到这一幕,我真的不明白那一刻我究竟有多讨厌一首歌,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也许音乐本身都没有错,每个人都有他在音乐上的喜好的权利,但把自己的喜欢无限制地放大了甚至强加到别人身上,那就是一种“恶俗”(一个我平生第一次用的形容词),也是一种招摇过市的粗俗品味。正如我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并不是想试图说服什么,只是想让有同样心得的人悄悄地分享一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