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淞沪战役胜利的关键原因及战术展示

淞沪战役胜利的关键原因及战术展示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松井石根认为,控制了罗店,就掌握了淞沪战役的主动权。彭善为了巩固战果,当晚便发动部队挖交通壕。战至上午9时,罗店失守。

淞沪战役胜利的关键原因及战术展示

53.淞沪战役

——抗日战争的真正开始

战争档案

时  间: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

参 战 方:国民党军、日军

战  场:上海

主要将帅:谢晋元;松井石根

战争回放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标志抗日战争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

一、罗店之战

倭寇松井石根喜欢搞重点突破。他观察多日,决定将战场的重心转移到罗店。罗店是宝山县的一个大镇。清朝末年,这里有700多家店铺,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向南可达刘行、大场,威胁张华浜、蕴藻浜;向西可到嘉定、安亭,占领宁沪铁路线。松井石根认为,控制了罗店,就掌握了淞沪战役的主动权。

从8月27日起,松井石根指挥第三师团抢占了罗店。敌人这一企图,很快被张治中发现。

他立即向蒋介石报告说,如果让敌人占领了罗店,就会侧击我后背,达到他们迂回包围我军的战略目的,他建议蒋介石派重兵坚守罗店。

蒋介石回电说:“建议甚好,照此办理。”

张治中命令第十一师、第九十八师,迅速赶赴罗店,把敌人挤走。第十一师师长彭善率领两个团,赶到罗店,发现敌人刚到,正在埋锅烧饭。便一挥手,命令士兵跟他冲。两个团的官兵跟着他冲锋,如旋风般将700多个鬼子打得落花流水,打死打伤敌人400多人,其余的鬼子惊慌逃窜。彭善拿起电话,向张治中报告了战果。张治中兴奋地表扬战士们,但同时指出敌人一定会来争夺罗店,我军一定要死守住。

彭善坚定地做出了回答。

彭善为了巩固战果,当晚便发动部队挖交通壕。这时天气十分炎热,官兵们挥着铁锹、洋镐,高呼着号子,挖刨着泥土。彭善到各营指导士兵们,要他们挖成“之”字形战壕,便于隐蔽。

六十七师从苏州赶到宝山,张治中命令他们增援罗店。至9月5日,全国各地赶到上海的中国部队达到了22个师,部队的数量增加后,为便于指挥,蒋介石调整了指挥关系,由陈诚担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宝山以北的防区全归陈诚的部队负责。原归张治中指挥的第十八军也划给了陈诚。第三战区司令部设在宜兴

陈诚视察了罗店阵地,召开了师以上军官会议,重新划分了各师的防区:第十一师和第九十八师负责罗店至嘉定、砖瓦厂一线,第六十七师负责罗店至浏河一线。刚刚部署完毕,日军的第十一师团一个联队就从石洞口、小川沙登陆了。敌人经束里桥,在飞机掩护下向罗店发起攻击。彭善指挥第十一师两个团,顽强阻击。他们从中午打到晚上天黑,整整打了八个小时,双方多次白刃格斗,日军伤亡过半,仓皇逃窜。

敌人被打退,彭善错误地估计敌人退却后,当晚不会再进攻,除留一个营监视敌人外,其余部队都撤到徐行休整。谁知敌人只稍稍休整后,半夜11点又向罗店发起进攻。一个营的兵力在暴雨般的炮弹、炸弹的攻击下,死死地坚守着。大约战斗了一个小时,陈诚接到了报告,派第六十七师二〇一旅由浏河赶去增援。战至拂晓,松井石根向罗店增援了两个联队。敌人依仗大炮和兵力,疯狂地组织了五次进攻。战至上午9时,罗店失守。

罗卓英在高压下,命令第十一师、第九十八师在中午前夺回罗店,第六十七师在罗店以北配合进攻罗店。

8月26日上午7时,敌人两个联队对罗店再次发动攻击,第十一师和第六十七师各两个营发起冲锋,师长彭善在后面挥舞着大刀督战,见到一个后退的士兵,便挥着刀砍下去。

双方在罗店的东边迎头相撞,很快绞杀成一团。喊杀声、惨叫声,枪械的撞击声响成一片。彭善为了迅速解决战斗,向后一挥手,命令预备队上。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攻势下,渐渐不支,前面的被分割包围,后面的吓得向后逃窜。不到10分钟,被包围的敌人被消灭了。彭善命令部队打扫战场后,暂时休整待命。谁知,敌人的步兵后退了,炮兵却向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一发发炮弹在中国官兵中爆炸,官兵伤亡大半,团长李维藩、二营营长魏汝谋负伤,一营营长张培甫阵亡。

敌人炮袭过后,步兵又发起了冲锋,中国守军官兵伤亡太大,无力反击,罗店再次落入日军手中。

二、四行仓库之战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

深夜,上海四行仓库一间储藏室里,国民军262旅523团副团长谢晋元,正坐在白木桌前,聚精会神地翻阅各连送上来的花名册。为了防止日本侵略军利用电线纵火,谢晋元率523团一营800官兵撤进四行仓库后,就切断了电源。整个六层楼漆黑一团。谢晋元点燃了一支白蜡烛,借着昏黄的光线,辨认着花名册上的毛笔字:林树升,26岁,山东临清县林庄人。妻鲁秀姑……

谢晋元脑海里立即浮现出那个山东大汉的形象来。这回坚守四行仓库,谢晋元亲自组织了一支敢死队,他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新婚妻子鲁秀姑不久前来部队探望过,朴朴实实的一个乡下小嫂子,肚里怀有林树升的孩子。想到这里,谢晋元的心猛地一缩,他觉得对不住鲁秀姑和那还未出世的孩子。这次他率800壮士掩护大部队撤退,据守四行仓库狙击日军,是很危险的。他曾写信给师长孙元良,表示决心:“在未完成任务前,决不轻易作牺牲,任务完成后,绝作壮烈牺牲,以报国家。”现在,大部队已安全撤离闸北和江湾,而他们却被日军包围了,只有以死报国了。所以,他命令各连清点人数,造好名册,以便牺牲后,按名册上报,优抚家属。唉,万一林树升有什么不测,留下孤儿寡母的,这日子咋过哇。谢晋元觉得鼻腔一酸,两眼湿漉漉的要滚下泪来了。(www.daowen.com)

一颗流弹,呼啸着从楼外掠过,这是日军阵地射过来的。谢晋元愤怒地盯着窗外,恨不得一口咬住子弹将它嚼烂。日本人太猖狂太可恨了,上个月(1937年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变,这个月又在上海寻事挑衅。也不知怎么搞的,国军40万兵力竟败于日本20万军队手下。兵败如山倒哇,日军突破大场防线后,国军只得放弃上海。现在,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一块国土,就是这座六层钢筋水泥建筑物了。它的西边和北边,是中国地界,已被日军占领。东边是公共租界,南面紧临苏州河,过了河也是公共租界。所以,四行仓库事实上已成为孤房,他和手下的800官兵是离开大部队的一支孤军。

看完花名册,谢晋元有点困乏了,明天将有一场恶战,他准备迷糊一会儿,养精蓄锐,好和日军厮杀。他刚在行军床上躺下,又骨碌爬起来,翻开花名册,摊在桌上,在花名册最后一页上,端端正正写上自己的名字:谢晋元,字中民,广东省蕉岭县同福乡尖坑村人,妻凌维诚……

写毕,谢晋元掷笔长叹。去年,谢晋元在孙元良师262旅任谈部中校参谋主任,为了抗击日本侵略,部队从四川方县调无锡一带驻防。他对日军的步步入侵义愤填膺,为了随时准备开赴前线杀敌,他多次劝说住在上海龙华镇的妻子凌维诚回广东原籍。妻子同意后,他又亲自护送回乡。他对妻子说:“为国杀敌是军人的本分,职责所在,我顾不得家了。我不是好儿子好丈夫,奉养年老父母,抚育年幼子女的重担,要由你承当。此场战斗将非常激烈,我们会有很大的牺牲,但我们一定能胜利。倘若我方幸不死,将亲自接你们回上海!”

又一颗流弹掠过,谢晋元从沉思中惊醒过来,他摇了揭头,提醒自己:“儿女情长,虽属人之常情,但此时此刻,只能埋藏在心里了。大丈夫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哟!”他复又躺到行军床上,强迫自己合上眼睛休息。

子弹像沙豆子一样骤然响起,日军开始向四行仓库逼近。

四行仓库,是金城银行、大陆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共同投资建造的仓库。仓库内储存了几万包粮食、牛皮和丝茧等物资。谢晋元率部进入仓库后,利用库仓里的物资和沙包,将底层门窗全部堵死,二层以上窗口堵塞一半,以利投弹射击。仓库东南角有一个烟杂店,谢晋元命令士兵打了一个高宽约一米的墙洞与之相通,店外堆满沙袋。楼上留一窗口,以机枪警戒,与对面新垃圾桥北堍的英军碉堡可以通话。又在仓库外布置了一支部队,沿苏州河仓库两侧布置了沙袋工事,狙击敌人。谢晋元的部署可谓天衣无缝,使日军进攻时感到非常棘手。

天空一阵嗡嗡响,几架日本飞机像老鹰一样在低空盘旋。谢晋元拿起望远镜观察了一会,朝天空轻蔑地一笑。他料定飞机不敢投弹轰炸,公共租界就在咫寸之遥,炸弹很容易误落到租界,引起国际争端。日本虽然想一口吞下地球,但目前还没同英美法闹翻,还有所顾忌。果然,飞机转了几圈,无可奈何地远去了。日军非但没敢用飞机投弹,而且连远程大炮也不敢施放,只好用轻型炮火乱轰一阵,实行火力搜索。为了节约弹药,谢晋元不让士兵还击。静候敌人靠近后再消灭他们。

下午2时,日军开始涌向苏州河。谢晋元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日军钢盔下一张张丑陋的嘴脸了,他下令开火。前沿部队也突然从沙袋工事后投弹、射击,与仓库楼上形成火力交叉,杀伤了大批敌人,并炸毁了两辆战车。激战两小时后,前沿部队从烟杂店退入仓库。日军尾随着企图冲进仓库,烟杂店外的沙袋工事后扔出大批手榴弹,炸得日军血肉横飞。以后,日军小批部队轮番进攻,在守军的扫射下,丢下一具具尸体,退回苏州河。

第一天战斗,共击毙日军80余名,被打伤的敌人就更多了。四行仓库对面租界里的英国驻军,目睹谢晋元孤军与日军作战,他们唯恐危及租界安全,多次派人跟谢晋元联系,劝说中国军人卸下武器,退入租界。英国驻军愿意出面与日军周旋确保谢晋元部队的生命安全。谢晋元毅然拒绝,表示自己宁愿战死在闸北这块领土之内,也决不后退。

谢晋元率孤军死守四行仓库,抗击日军的消息,传遍了上海。自第一天开战以来,从早到晚,有数万群众,聚集在苏州河南岸租界,隔河观看,群情激昂,人人振奋。市民们纷纷隔河向坚守在四行仓库里的中国士兵挥手致意,甚至连租界里的外国人,也直翘大拇指。上海各界人民自动组织起来,慰劳自己的军队。各种食品、药物堆积如山,只是苦于交通阻隔,很难送进仓库。唯一的一条通道,是那个烟杂店的墙洞。但接近烟杂店很危险,子弹乱飞,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这工作就由参加战地服务队的童子军承担,孩子目标小,动作灵活,不易被日军觉察。

夜里,有一个瘦小的黑影,兔子似地潜进烟杂店,还没等他进入通往仓库大楼的墙洞,就被哨兵摁住了。原来她是给战士们送吃的来了,将她带到了谢普元的指挥部。这女孩名叫杨惠敏,是镇江人,十六、七岁模样,眉清目秀,她的身上鼓囊囊的,装满了面包粽子、烧饼、豆腐干、香肠,她一样样掏出来,堆了满满一桌子。

她脱下外衣,取下缠在腰间的一个白布袋。打开布袋,抖落出一面国旗来。谢普元眼前一亮,两脚一并,庄严地向国旗行了个军礼。屋里所有的军人,都齐刷刷地向国旗行军礼。杨惠敏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她以为士兵们是在向她敬礼呢,一时脸涨得通红,不知如何才好。

谢晋元说:“天亮后,我们将这面国旗挂到窗外去!让日本人瞧瞧,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有一个士兵说:“可惜旗帜小了点,如果大一点,桂在六楼预上,让全上海都看得见,那才威风呢!”这话被杨惠敏听见了,她说:“我马上回去,找一面大旗来!”果然,她回去不久,市商会派人送来一面特大的国旗,还有长竹竿两根,旗绳一根。谢晋元对送旗人说:

“请回去代我向上海和全国同胞致谢,我们决不辜负同胞们的期望,即使打剩最后的一兵一卒,流尽最后的一滴血,也要与敌人拼到底,宁死也决不丢失中华民族的气节!”他命令士兵将两根竹竿接起来,做成一根旗杆,竖在六层楼顶平台上,用绳子将国旗升上蓝天。此时天已大亮,朝霞似火,当上海市民们抬头发现那在晨风中猎猎飘动的国旗时,欢声震动,许多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日本军气急败坏,端枪向国旗射击,妄图将旗杆射断,打落国旗。谢晋元见有两个日本兵竟然站在苏州河岸边,肆无忌惮的打枪。他估计这两人的距离在步枪的射程之内,就操起枪,呼呼两枪,那两个日本鬼应声而倒。其余日本兵吓得缩回掩休,再也不敢露头了。

日本军出动了坦克,钢铁履带碾着马路,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

坦克的炮管里喷吐着火焰,坦克后面是黑压压的步兵。

谢晋元看出,日本军企图用坦克掩护步兵,炸开仓库一楼的围墙。他命令敢死队迅速出击,享了炸药包去炸毁坦克,但敢死队员还没接近坦克,就彼坦克后页的日本步兵雨点般的子弹击中了。一会儿,坦克离仓库只有四、五十米了,炮火把楼墙炸开了许多大洞。谢普元见情况危险,命将所有的手榴弹集中在一起,三、五颗捆在一起,一等坦克接近仓库,立即投下。很快,有一辆坦克被炸毁了,另一辆仍然疯狂地撞击仓库的底层,谢晋元他们被逼撤向三楼。敢死队员林树升气红了眼,他在自己身上缚满了手榴弹,拉了导火索,从四楼窗口跳下去,只听“轰”地一声巨响,这位勇士与10余名敌人同归于尽。日军被中国军人的神勇吓破了胆,不敢再接近四行仓库了,调转头往后撤退。

日军不再用步兵进攻,他们调集了3架口径炮猛轰,密集时竟达每秒一发,隆隆之声不绝于耳;并用汽油,到处纵火,使仓库四周成为一片火海;还凶狠地发射毒瓦斯弹,瓦斯弹射进窗口,在楼里爆炸,毒气弥漫,许多士兵中毒窒息,扑倒在地。

有一个副连长,见部队伤亡惨重,便对谢晋元建议退入租界,保住兵力,但谢晋元却坚持抵抗,一定要同敌人拼到最后。

日军施尽一切伎俩,始终攻不下四行仓库,他们扬言:“将不顾一切后果,采取极端手段,对付中国守军。”

这可把公共租界当局吓坏了。在离四行库不远的新垃圾桥南挽,有两口巨大的煤气储气罐。日军在屡遭惨败后,很有可能采取疯狂手段,炸毁储气罐,那么,大半个上海将成火海,包括外国人在内的市民的生命财产将会遭受巨大损失。

公共租界当局多次电请中国政府命令孤军撤出战场。1937年10月30日晚,最高当局的撤退命令,通过各种途径,一再传达到仓库。谢晋元虽抱着与仓库共存亡的决心,但军令难违,只得含泪指挥部队撤退。午夜以后,趁敌人炮火稀疏之时,各连有秩序地通过西藏路,经新垃圾桥,撤入租界。

谢晋元与800壮士坚守仓库4天4夜,孤军与数十倍于己的日军作战的英雄事迹,迅速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反响。当时,有作词作曲家将此事写成歌曲,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鼓励着千千万万热血青年奔赴抗日前线。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800壮士一条心,十万强敌不敢挡。同胞们起来,快快上战场,拿800壮士做榜样。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不会亡,不会亡!”

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中国军队虽多,但分散在各自防区死打硬拼,注重正面防御,忽视侧翼安全;日军装备优良,取正面强攻,屡遭挫败,改从侧后登陆,迂回成功。日军参战达9个师团22万余人,伤亡9万余人;中国军队参战6个集团军约70个师共70余万人,伤亡25万余人。

历史影响

淞沪守军浴血奋战,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打破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为中国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