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红军东征
——凯旋大西北
战争档案
时 间:1936年2月
参 战 方:红军陕甘支队;国民党军
战 场:陕甘宁边界
战争回放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对陕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从而使得中央红军在陕北初步站住了脚跟。然而陕北地区地瘠民稀,难以供养突然猛增的红军队伍。陕甘红军能否生存下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如何将中国革命引向新的阶段?下一步战略方针是什么?这些问题成了军委领导所关注的焦点。
一、毛泽东力主东征
关于红军的行动方向和战略方针问题,当时在党内领导层中并没有取得认识上的一致,有的同志认为目前我们刚到陕北,刚站住脚,应巩固一段时间再往前发展,有的主张往西,向宁夏发展,有的主张往北,向内蒙发展,以便背靠苏联,也有的要先往南,打击东北军、西北军的力量,以求巩固陕北根据地。
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在发展中也可以巩固,部队应向东发展。
1936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直接作战的力量”和努力“扩大红军”的方针。
这个决议发布后,多数同志同意战略方向向东,但有的同志仍怕红军主力东进后,陕北根据地可能丧失。特别是李德在所谓《对战略的意见书》中,诬蔑毛泽东同志东进是想要挑起苏日战争。
因此,年1月31日,军委在延长开会研究战略方针,毛泽东同志在会议上反复说明,东征讨阎无论政治上军事上都对我们有利,我们执行的是“发展中求巩固”的方针,但仍有部分同志担心黄河天险,渡过去后有没有回不来的可能。
经讨论研究最后取得了共识,出师山西、进行东征就已是箭在弦上了。此时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多么希望在完成了震惊中外的壮举之后,能好好地休息一番。但他们知道,不打败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就永远也不会得到安宁。因此,一接到东征的命令,红军指战员立即打起精神驱除往日的疲劳,摩拳擦掌,积极地投入到东征的各项准备工作之中。
二、先锋军夜渡黄河
1936年2月20日晚,正值农历正月二十八,没有月光,没有星星,只有高原上皑皑的白雪和泛着冰块奔腾而下的滔滔黄河水。红1军团、15军团趁夜幕长途跋涉,极其隐蔽地来到黄河西岸,在沟口至沙口一线,紧张而秘密地进行渡河准备。
20时,我红1军团的2师5团和红15军团的75师223团在预定渡河点同时下水,先遣队员们先将小船由通向黄河的小川里悄悄地划出来,划到了水深处然后人乘上去直奔黄河中流。
当夜,只见人影绰绰,大家都压低嗓音说话,显得很肃静,只听见黄河咆哮和河里冰块碰击木船的声音,木船渐渐划向对岸,划着划着,突然对岸发出了一猛烈的枪声,战斗打响了,偷渡变成强渡,木船也加快了速度,很快靠岸了。
就这样,勇士们以勇猛果敢的行动,穿过敌人的枪林弹雨,冲过黄河的惊涛骇浪,一举突破了阎锡山所谓的“攻不破的黄河防线”,登上黄河东岸,控制了河东滩头阵地,并积极扩大渡河场,掩护主力部队渡河。21日拂晓前,我红1方面军在基本没有伤亡的情况下,所有东征部队全部渡过黄河。
我红1军团于21日拂晓,一举攻占了三交镇,歼敌1个营,主力乘胜向中阳、关上村方向发起进攻。25日,红1军团于关上村将号称“满天飞”的阎锡山独2旅四面包围。经激战,歼灭1个团,余部拼死突围,后于27日被全部追歼,旅长只身逃回。
按照当时太原报纸报导,这一战“精锐被歼,晋中惶惶,太原震动”。红军取得了东渡后第一个胜仗。随后,军团主力乘势推进到汾阳西南兑九峪、三泉镇地区。与此同时,我红15军团,除以一部兵力包围石楼外,主力于2月25日1时先在石楼歼敌1个营,而后于蓬门又全歼阎军1个营,并乘势于27日进占水头镇,后推进到大麦郊地区。(www.daowen.com)
三、激战兑九峪
面对红军的强大攻势,阎锡山一面急电蒋介石,请求发兵来援;一面调整部署,将自己所有能机动的兵力集中编成4个纵队,于3月4日开始,分3路向红军反击。毛泽东当机立断、敌变我变,于大麦郊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决定以红1军团2师一部在关上村附近钳制敌第4纵队,以红15军团1个营在石口镇地区钳制敌第1纵队,集中两个军团的主力,在兑九峪地区歼灭敌第2、3纵队。
10日凌晨,我红1、红15军团主力由郭家掌、大麦郊地区出动。7时许,我军将敌3个师和1个炮兵旅,共14个团,团团围住。于敌立足未稳之际,勇猛地发起攻击,阎军遭到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顿时阵脚大乱,待弄清楚情况后,拼命组织反击,妄想凭借其自吹“天下第一”的炮兵优势负隅顽抗,战斗异常激烈。
其程度由获得的敌《阵中日记》中可见一斑,“……炮兵向红军占领的阵地猛轰……双方暂成对峙……村内几度被红军冲入,我军官兵伤亡甚众……但红军勇猛异常,前仆后继,向我军阵地猛攻。……眼见原庄局势危岌,自身不保,全营官兵恐慌万状……”。
鉴于当时尚没有建立根据地,所处地形不够有力,兵力上也形不成较大优势,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主动撤出战斗。这时阎锡山得知其2个纵队遭红军围攻,害怕蚀掉老本,也下令第2、第3纵队立即回撤。
四、兵分三路,避实击虚
兑九峪一战,粉碎了阎锡山策划的汾(阳)孝(义)决战的梦想,他感到仅以自己的力量,难以抵挡红军的进攻。于是,再次向蒋介石发出求援电报,同时命其4个纵队向石楼方向反击,这样就使太原和晋西南、晋西北变得十分空虚。
红1方面军首长敏锐地察觉到了敌人的这一弱点,决定兵分三路避实击虚,以少部兵力在石楼一带与敌军周旋,钳制敌军主力。集中红军主力分成两路,向敌防守薄弱的晋西南、晋西北挺进。红1军团和第81师于3月19日挥师南下,迅速占领了赵城、洪洞、襄陵、曲沃等广大地区,士兵开始发动群众。
群众被迅速发动起来,特别是看到红军纪律严明、官兵一致,爱护百姓,更加热爱红军,于是,在当地出现了妻送郎、父送子参加红军的动人场面,在短短的1个月的时间内,红1军团就增加了数千人。红15军团主力在于3月19日从灵石以西地区挥师北上,经文水、交城地区,逼近太原附近的晋祠。
眼见红军就要直捣老巢,阎锡山吓得惊慌失措,举止失常,在绥署中彻夜办公,逢人便骂,高级幕僚们都不敢进言,并急命卫队在绥靖公署大门前堆积麻袋,垛成掩体,架设轻重机枪。
留在石楼地区钳制敌人的中路红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直接指挥下,飘忽不定,时南时北,牵着阎军主力转来转去,后一路往西一直牵向黄河边,又迅速从敌几路纵队的间隙插向敌侧后,阎军不见红军,只看见几只渡船停泊在对岸,就以为红军已西渡黄河了。于是,第二天,广播里就吹嘘:“晋西共军已经肃清,所剩残部已回老窝”。
在河西方面,我红28军在军长刘志丹、政委宋任穷的率领下,于3月下旬,由吴堡地区北上,进入神府苏区,收复大部失地。3月31日,率部从罗峪口渡过黄河,击溃阎军第203旅,于4月初,到达白文镇与红15军团会合。
五、凯旋大西北
红一方面军的左路军和右路军乘虚挥师北上和南下,使蒋介石感到山西事态的严重,3月下旬,蒋介石委任陈诚为山西“剿共”军总司令,直接指挥由进入山西的国民党中央军编成的第5、6、7等3个纵队,企图与晋绥军的4个纵队一道封锁黄河,分别围歼各路红军于黄河以东地区。同时强令东北军和西北军向延长、延川进击。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为避免被敌各个击破,毛泽东、彭德怀决定,逐步收缩兵力,相继歼灭敌人,必要时,西渡黄河,回师陕北根据地。右路军红1军团和第81师,由古城,汾城等地北上,在攻占吉县后,进到大宁,蒲县地区,并逐一扫除了平渡至清水关的敌黄河沿岸堡垒。左路军红15军团,经白文镇、圪洞镇、金罗镇,于4月12日在师庄地区歼灭阎军第66师1个团另1个炮兵营,击溃敌3个团,转至大麦郊地区休整待机。
红一方面军左右两路军靠拢后,敌人也跟踪过来,企图压迫我军于黄河东岸狭小地区而消灭之。敌人总兵力达20万,但心无斗志,阎军第217旅旅长的作战方针是:“对红军不打硬仗;行动绝对保密;敌来我走,敌走我进,如果接触,一打就跑;集中行动,绝不分散。”由此可见其消极程度。当时在阎军中对其第19军作战的评论是:“陈旅打,霍旅转,段旅看。”有的部队跟在红军的后面转了几个月,竟没有参加战斗。
基于对形势分析,为避免与优势的敌人决战,保存红军力量,巩固发展陕甘根据地,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毛泽东、彭德怀果断决定回师河西。5月2日,东征部队开始分头渡黄河。
为了避免在渡河时与敌纠缠,影响渡河计划,毛泽东亲自给敌先头师师长写了一封信,信中首先对其晓以民族大义,宣传我党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并警告他:“必须现地停止,不准再往前移动,以免被歼。”
敌先头师果然没有再向前推进,毛泽东同志带着一部电台,坚持在河东指挥渡河直到最后。就这样,从5月2日晚开始到5日,我东征部队安全渡过黄河,全部返回陕北。同日,中国共产党以中共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至此,东征战役胜利结果。
历史影响
东征战役,历时75天共歼敌7个团俘敌4000余人,扩展红军8000余人,不仅粉碎了阎锡山苦心经营的黄河封锁堡垒线,更重要的是,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为后来红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打下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