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攻闽之战-准备革命战争档案及回放

攻闽之战-准备革命战争档案及回放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7.攻闽之战——新的激烈革命的准备战争档案时间:1918年1月-11月参 战 方:粤军;闽浙联军战场:福建主要将帅:陈炯明、许崇智;李厚基、童葆暄战争回放1918年1月25日,陈炯明在广州誓师,准备攻打福建。10日,粤军发动全面进攻。10月3日,军政府任命陈炯明为福建省宣抚使兼攻闽军总司令。11月,粤军与闽浙联军在福建前线划界停战。

17.攻闽之战

——新的激烈革命的准备

战争档案

时  间:1918年1月-11月

参 战 方:粤军;闽浙联军

战  场:福建

主要将帅:陈炯明、许崇智;李厚基、童葆暄

战争回放

1918年1月25日,陈炯明在广州誓师,准备攻打福建。27日,率主力部队离开广州,向汕头方向推进。2月中旬,攻闽粤军到达了潮州(今潮安)、汕头一带。

一、闽浙军队联合反攻

陈炯明的部下问道:“军长,现在就开始攻打福建吗?”

“不急,不急,再等等,时机还没有到,我们不能轻易出兵。”

实际上,陈炯明对攻闽作战并不关心,部队进抵潮汕地区后,他便忙着招兵索饷,不断扩大个人势力。

陈炯明的消极应战使北军得以轻松调遣兵力,增强自己的力量,加强并不断完善了在闽西南的防御部署。

3月22日,部下向陈炯明报告:“孙中山先生来电,让军长马上下达攻击命令”。陈炯明很不耐烦:“告诉孙大炮,我军布置还没有周全,不能出兵迎敌。”

4月5日,“军长,孙中山先生又来电催我们进军,说我军已准备多日,如再不出兵,恐怕会丧失攻打敌人的良机。”

这时,陈炯明部在粤闽边境已经停留了3个月,确实已经错过了大好战机。在此期间,其他战场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湘省,北军攻占了岳阳,占长沙,正向湘南推进;在江西,陈光远已调遣兵力,占领了广东南雄;在闽省,不仅防御准备日趋完善,而且浙江援军已经入闽,军事力量大大加强。总之,整个形势对攻闽粤军越来越不利。(www.daowen.com)

到5月初,攻闽粤军已扩充至三十营,约1.2万人。在孙中山和粤军将领的再三催促下,陈炯明才下达进攻命令。

10日,粤军发动全面进攻。由于许崇智在民国元年曾任闽军师长,声望比较高,战前已运动武平的一个营和驻上杭的一个大队倒戈附粤,故该路进展非常顺利,当日即占领武平,三日后占领上杭。因中路李炳荣第一支队进攻永定受到阻挡,许崇智当即派出二营前去增援,最终攻下了永定。中路第三、四支队也顺利攻占柏嵩关。这样,闽军第一道防线被完全突破,粤军向闽省推进达五十公里,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作战任务。

粤军进行了休整后,即准备实行第二阶段作战计划。想不到的是部队还没有行动,从浙江援闽的童葆暄第一师就已经到达了前线,闽、浙军队联合发起反攻,战局形势发生逆转。

二、三军对抗战

5月底,童葆暄带领浙军第一师赶到前线后,北洋政府任命李厚基为闽浙援粤军总司令,童葆暄为副司令。6月4日,闽浙联军分兵三路,向粤军发动全线反攻:以臧致平旅为左路,拟突破诏安、黄冈粤军阵地,进窥潮汕;童葆暄师为中路,从平和进攻柏嵩关,然后进取高陂,控扼韩江,威胁粤军总指挥部所在地三河坝;唐国谟旅为右路,收集被许崇智部击散的残兵,拟先取龙岩、上杭、永定,然后改取守势,牵制粤军左翼兵力。闽浙联军投入反攻之总兵力约1.5万人,基本目的是左攻右守,首先进占潮汕,同时偷袭占领大埔、三河坝,从南北将粤军割裂,进而实现各个击破。

此时,陈炯明与方声涛之间已经出现矛盾,方声涛的滇军隔岸观火,并不热衷于战斗。粤军右路兵少力弱,弹饷两缺,在闽军臧致平旅的不断攻击下,丢弃黄冈,向汕头撤退。

激烈的战争一连持续了几日,粤军在初期攻取的闽西南要地又全部丢掉了。接着,闽军左翼前锋进入到汕头一带,其中路已攻破峰市,向大埔逼近。粤军被动挨打,形势十分危急。

这时,面对越来越恶化的闽粤战场形势,已经离开广东护法军政府的孙中山,甚为着急,于6月27日致电陈炯明,指出:“此时敢冒险进攻则生,不冒险则必致坐困。以攻为守,则士气壮,响应多,敌胆寒,一进必收奇效。否则士气日丧,响应日微,敌胆日壮,而我以可胜不可败之兵,据能战而不能退之地,必无幸免也”。

陈炯明此时对北洋政府已有“内附之意”,因此,一面消极防御,不断向后撤退,一面暗向北军传递函电,表示自己愿意妥协。

但是,这时北洋军在军事上屡获胜利,士气正旺,对陈炯明“内附”表示毫不理睬,拟乘其斗志动摇之机,“一击破之”。于是闽浙军队继续紧追不舍,并以主力从左翼楔入粤境,于7月18日攻占大埔,逼近粤军总指挥部驻地三河坝。

在这危急的关头,孙中山再次写信给陈炯明,向其分析敌我形势后指出:“兄身当敌冲,后援难恃,强敌在前,所部又饷械俱乏,处此局势,万难操全胜之算,若审慎求全,则我之兵力有限,敌之增援无穷。为兄今日计,惟有奋力前进,冒险求胜,攻取闽中”。孙中山一面反复劝导陈炯明,一面派广东军政府参谋部长吕公望(原浙江督军)往前线策动浙军倒戈起义,分化瓦解北洋军。

陈炯明见“内附”之意不被北洋军采纳,当面敌军又步步紧逼,因而只能听从孙中山的劝导,重新组织兵力,从军事上寻找出路。7月23日,他将右路之洪兆麟支队调至中路,增强三河坝一线防御力量。8月初,陈炯明集中中路粤军在大埔发起反攻,以一部兵力从正面仰攻,分兵一部由漳溪下游攻敌侧背。经两天两夜的激烈战斗,闽军坚持不住,弃城溃逃。

这时,驻守饶平的浙军第一团团长陈肇英,在吕公望等人的策动下率部起义,成立“援闽浙军”总司令部。浙军师长童葆暄惊慌带领部队撤离前线,向厦门撤退。粤军乘胜追击,进行全线反攻,右翼邓铿部连克诏安、云霄、漳浦等城,直逼漳州。左翼许崇智部乘势向闽西进攻,连续攻克了武平、上杭、龙岩等地,与主力部队联合起来一起攻占了漳州。8月31日,粤军攻克漳州,然后向厦门进攻。李厚基惊慌失措,逃回福州。

9月12日,李致电段政府,报告闽军处境十万火急,请辞闽浙援粤军总司令职。段政府一面电令李厚基坚持守城等待援兵,一面火速调遣北洋军从三路援闽:赣省抽调军队向上杭推进,浙省增派军队火速赶往厦门,海军舰队进入厦门海面。10月3日,军政府任命陈炯明为福建省宣抚使兼攻闽军总司令。11月,粤军与闽浙联军在福建前线划界停战。

历史影响

此次攻闽之战虽然没有取得根本意义上的胜利,但是为之后诸次激烈的革命准备了条件,争取了时间和民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