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梧州在第二次护法战争中的重要角色与失败

梧州在第二次护法战争中的重要角色与失败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护法战争中,护法军也多次经过梧州,因此,梧州在讨桂战争和第二次护法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陈炯明的背叛使第二次护法战争也就不了了之。与第一次护法战争同样的命运,第二次护法战争又以失败告终。历史影响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梧州在第二次护法战争中的重要角色与失败

16.第二次护法战争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战争档案

时  间:1920年8月-1922年8月

参 战 方:粤军;北洋军阀

战  场:广西、广东

主要将帅:孙中山、徐崇智;陆荣廷陈炯明

战争回放

孙中山像

第一次护法战争失败以后,孙中山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辛亥革命以后,他原本以为共和之路会在中国诞生,但现实却只是“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不过,坚强的孙中山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为了救国,他不断的进行探索。他意识到桂系已成革命障碍之“桂贼”。“此贼不灭,民国不能生存,是以当今急务,在先灭桂贼而统一南方,然后乃能北向计伐耳。”因此以讨桂战争作为第二次护法战争的起点。

梧州位于广西东端,与广东相连,在浔江、桂江交汇处,是广东通往广西的重要交通要道。梧州曾与“北伐”二字结下不解之缘,无论是1921年孙中山取道广西的北伐,或者是1926年国共合作北伐战争,都与梧州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护法战争中,护法军也多次经过梧州,因此,梧州在讨桂战争和第二次护法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www.daowen.com)

1921年6月21日,粤军由广东肇庆全力进攻梧州,揭开了讨桂战争向广西进军的序幕。22日,谭浩明派代表向孙中山乞求和谈,表示愿意恢复自主。孙中山提出,陆荣廷、谭浩明、陈炳焜必须一律解除兵权,完全恢复广西人民的自主,才可以进行和谈。23日,粤军对梧州形成了包围形势,桂军师长刘震寰乃通电独立,与陆荣廷脱离关系。粤军与刘震寰部配合共同进攻梧州,26日占领梧州。梧州为广西门户,粤军攻克梧州之后,也就打开了广西的大门,以后的战势,势如破竹,桂军一溃千里。到8月初,遂平定整个广西。

广西的收复,实现了两广的统一,孙中山即以两广为基地,准备取道湖南北伐。为此,10月15日,孙中山乘军舰从广州到达了广西,到了广西之后,他先赴梧州。北伐军3万人,亦于是日开拔。17日,孙中山第一次到达梧州,受到梧州各界人士的欢迎。孙中山派胡汉民出席梧州群众欢迎会,并由胡汉民代为宣读训词。训词表示,孙中山的平生志愿,不以革命功成自居,而以发扬民治自任。“故此次出巡桂省,督师北伐,即欲本其平日志愿,以求达到此目的者也。”同时表示:“援桂成功之后,凡广西一切政治,悉应还诸广西人民,使得实行自治。”

在梧州,孙中山决定改编北伐军,任命:许崇智部为第一军,集中广西昭平;李烈钧部为第二军,集结桂林;李福林部为第三军,北上韶关待命。18日,孙中山从梧州向南宁进发,并在南宁作了安排。

10月29日,孙中山再一次来到了梧州,并将北伐大本营在梧州停留半个月。孙中山在梧州对国民党员发表演说,进一步宣传为三民主义奋斗的革命思想。他说:“吾党之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种。此三种主义之内容,即可谓之民有、民治、民享,与自由、平等、博爱无异,故所向功。”他特别指出:“现在梧州之革命党方始成立,到会诸君亦不过一二百人,究有何法可以制服几百万人?机关枪、过山炮都不可能,惟革命主义为可能耳!”他希望,“我们革命党人主足于此,必须做出一个真正的中华民国出来”。

孙中山在梧州安排了军事部署,拟将北伐军从六个方面集结。(一)许崇智部1.6万人;(二)李福林部0.8万人;(三)黄大伟部0.7万人;(四)黔军0.6万人;(五)驻湘鄂滇军2.2万人;(六)驻湘鄂川军4万,全部约10万人,分别开赴北伐前线。孙中山作了安排以后,即于11月15日离梧州去桂林,准备北伐。

野心膨胀,势力日益庞大的粤系总司令陈炯明,并没有把孙中山放在眼里,他与北洋军阀暗中相勾结,背地里反对孙中山北伐。孙中山不得已,仍让陈炯明留守广州,自己亲率大军北伐,拟于1922年春天进入湖南。后来,北伐军弹饷不足,经费困难,孙中山派粤军参谋长邓铿回广州筹措,陈炯明部却将其暗杀。这样,入湘计划,难以实现。孙中山决定改变计划,1922年4月在梧州召集军事会议,决定将大本营移往韶州,从韶州出兵江西。孙中山甚为气愤地说,陈炯明“他总不能教我不革命”。

5月6日,孙中山在韶州誓师,讨伐北洋军,发布总攻击令,决定分兵三路,发起对江西的进攻,连克南康、赣州、吉安、遂州等城市,这次誓师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震动很大。但是,陈炯明控制广州,图谋不轨,孙中山被迫于6月1日命胡汉民留守韶州大本营,自率卫队回广州,而陈炯明竞先行囚禁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廖仲恺,接着率叶举、洪兆麟等于16日凌晨,发动武装叛乱,率领4000人围攻总统府,并炮击孙中山在观音山的住所粤秀楼。孙中山于枪林弹雨中出走,登上泊于白鹅潭的军舰上。孙中山就靠着几艘军舰在珠江上与陈炯明相持,坚持与叛军斗争,时间长达50余日,勇敢坚定,不断向陈炯明叛军还击。还电令入赣的北伐军班师回粤,镇压叛乱,但是后来得知北伐军为陈炯明部所阻,难以返回广州,孙中山乃于8月9日离开广州再赴上海

陈炯明的背叛使第二次护法战争也就不了了之。与第一次护法战争同样的命运,第二次护法战争又以失败告终。此时的孙中山内心非常沉痛,他无可奈何地说:“文率同志为民国奋斗垂30年,中间出生入死,失败之数不可偻指,顾失败之残酷未有甚于此役者。盖历次失败虽原因不一,而其究竟则为失败于敌人。此役则敌人已为我屈,所代敌人而兴者,乃为十余年卵翼之陈炯明,且其阴毒凶狠,凡敌人所不忍为者,皆为之而无恤,此不但国之不幸,抑亦人心世道之忧也。”然而另孙中山特别感慨的是,这次失败,竟然是“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相从十余年的直接部属竟是要置他于死地的人,这对他的刺激和教训更为深刻。

历史影响

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