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第六感心理学:拥有隐形心灵感应力

第六感心理学:拥有隐形心灵感应力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不仅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有了比较清晰的自我意识后,人才能更深刻地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每个“自我”的精神力量都是非常巨大的,只要得以充分释放,其人生就是一个成功的人生。只有点亮自己心中的明灯,才能完全释放出巨大的“自我”精神力量,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你才可以达到自己真正想要达到的巅峰。

说到自我意识,可能大家都觉得很熟悉。其实自我意识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心理现象,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可能不是自我意识,而是自己的思维习惯,即:认为自己的所想就是自己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self-cognition)也叫自我认知,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思维状态,而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构成自我意识的主体有三部分:从认识形式角度看,由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组成的“自我认识”,此为其一;从情绪形式角度看,由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卑、责任感、义务感和优越感等组成的“自我体验”,此为其二;从意志形式角度看,由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组成的“自我控制”,此为其三。这三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有了比较清晰的自我意识后,人才能更深刻地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人的“自我”又可以分为现我、本我和超我三部分。现我是每个自我所处的状态,本我是遵循本能的快乐原则的内在自我,超我则是遵循将来的完美道德原则的自我。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并非自己的主人,而是以别人为中心,意识及基于潜意识的第六感飘移不定,容易受他人影响,容易被外因俘获,这也正是大多数人很难获得成就的最大原因所在。

我们每个人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本我,并抛开一切社会角色、外在价值观等影响,还原一个真实的自己以后,才能定位自己的位置,挖掘最大的潜能。以人举例来说,一个人的本我不是他拥有的豪宅名车,也不是他手握的权杖,更不是一些失意的人所遭受的各种挫败,所有这些外在的因素,都只会对自我意识形成误导,这些误导都可能成为自我力量释放的致命障碍

一个拥有豪宅名车的人,他身负经营好家族企业的使命,但是他的本我却是对绘画艺术渴望,如果他真实的自我意识得不到释放,他把家族企业经营得再好,他也不会快乐,其人生也不是一个淋漓尽致的成功人生,而是一个充满了遗憾的人生。

所以说,成功的人生应该是自我意识得到解放并获得尽情释放的人生。每个“自我”的精神力量都是非常巨大的,只要得以充分释放,其人生就是一个成功的人生。所以请扔掉那些所谓少数人的成功经验,他们的成功只是说明他们找到了尽情释放自我力量的正确途径,每个人的自我都是不同的,他们的自我不能取代我们的自我,我们的成功也不该是复制他们的成功。(www.daowen.com)

成功并不等于辉煌的成就,成功等于找到最舒服的自己,而非成为别人眼中的什么人——别人眼中的成功是他们的价值观里的成功,不一定是你的。穿自己真心觉得舒服的衣服,过让自己开心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能让自己幸福的生活,才是成功的生活。试问,如果成功是不幸福的,那么还有什么人会去追求成功呢?如果你自己不开心、不独立、不自知并且不能顺应内心自我的真正渴望,就算你拥有了全世界的财富,也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

很多人其实都在“被意识”中度日,他们的第六感一直处在一种被压制或被替代的状态下,他们失去了本我。“被意识”首先是一个纯粹的心理学术语,它基于最直接、最确定的知觉(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心理学的经验不断表明,一种精神要素(比如一种观念)通常不是在时间上延续了一定长度的意识,相反,一种意识状态在特性上是特别短暂的。这时,作为意识的观念不一会儿就会改变模样了,虽然在一些不难出现的条件具备后,它还会恢复原样,但它们已非同一性质。在这个间隔当中,我们并不知道这种观念是什么,有时它会以第六感的形式直接传达给你的大脑。我们可以说它是“潜伏的”,这样说意味着它在任何时候都能变成显意识,只不过目前还处在“潜水”状态,是潜意识的一种。这种意识,有时候会以潜意识的漂浮物——即第六感——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候会转化为显意识表现出来,但它更多的时候是沉没于潜意识的深渊里,表现不出来。

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在这一点上断言,这种观念之所以不能得以显现,是因为有某种力量与其对抗,否则它们就都能以第六感或显意识的形态表现出来,随后其必将显示出它们与其他为人们所公认的心理要素间的差异是多么的微小。

在观念以显意识或第六感的形式表现出来前的状态,我们可以称之为压抑或抗拒,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的本我都是被压抑或遭抗拒的。受到压抑的本我,使人失去了自我,在茫茫的黑暗中,苦苦追寻别人点亮的一盏盏明灯。殊不知这苦苦的追寻,从一开始就已经错了方向。因为真正需要你来追寻的方向,不是别人的明灯,而是你心中应该点亮的那盏自我明灯。

对于有些事,我们的心里并不愿意(大多情况下也不是很反感),但还是带着勉强甚至带着痛苦去做了,这里就是典型的压抑本我,追寻别人的明灯。只有点亮自己心中的明灯,才能完全释放出巨大的“自我”精神力量,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你才可以达到自己真正想要达到的巅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