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欲将取之,必先予之-处世的艺术

欲将取之,必先予之-处世的艺术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欲将取之,必先予之”,老子这句话强调了先予后取的重要。宋昭公七年,宋国遭受自然灾害,举国闹粮荒。看来这种欲取先予的战略,对于笼络民心,真是极好的招法。那天宋昭公要出去打猎,裹夫人就密告宋公子鲍,让他乘宋昭公打猎出宫门之际,将其杀害。不过,运用“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方法也要把握好分寸。

欲将取之,必先予之-处世的艺术

欲将取之,必先予之

“欲将取之,必先予之”,老子这句话强调了先予后取的重要。他告诫我们,凡事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到长远利益,就要有“先予后取”的胸襟和谋略。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想得到一样东西,便强取豪夺,想推销一件商品,便拉住人不放,一副不卖到钱就不罢休的架势,结果只能是让人产生反感。而聪明的人却懂得先予后取。

当然,老子的“先予后取”的原则,还有更深一层次的意思。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达到目的,都要先从其相反的方面下手,在打算获得某样东西时也是如此。

春秋时期,宋公子鲍就是用“厚施收买人心”,最后取得王位的。

宋公子鲍,一直韬光养晦,广纳人心,散尽家财,周济贫民。宋昭公七年,宋国遭受自然灾害,举国闹粮荒。宋昭公不理国事,终日游乐宫中。宋公子鲍就把家里的粮仓打开,给天下百姓放粮。宋公子鲍比商人做得还周到细致,他尊老敬贤,凡国中70岁以上的老人,都按月发给粮食衣物;他还不断派人到一些老者、贤者、有功之人的家中去慰问,带去生活所需。对于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都收养在门下,厚养宽待。宗族亲属,不论远近,凡有红白喜事,其费用全由他出。

第二年,灾情未解,但宋公子鲍家里的粮食已经分光了,他又找到与他有感情纠葛的襄夫人,到襄夫人那里借粮借钱,帮助苍生。就这样,宋公子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举国上下无不念其大仁大义,都明里暗里,愿助他成为一国之君。

不仅如此,就连那位老太太裹夫人都不再支持她的孙子宋昭公,主动要帮助宋公子鲍除掉昭公。看来这种欲取先予的战略,对于笼络民心,真是极好的招法。

那天宋昭公要出去打猎,裹夫人就密告宋公子鲍,让他乘宋昭公打猎出宫门之际,将其杀害。宋公子鲍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没必要再继续掩饰自己的目的,就让自己的手下干将在军中作动员:“国母裹夫人有命,今日要扶立宋公子鲍为国君。我们要同舟共济,共同起来讨伐无道昏君,共同拥戴有道明主!”

有宋公子鲍长时间的厚恩广济,军中老小都对宋公子鲍景仰已久,恨不得早日拥戴其主理国政。就连老百姓听到宋公子鲍要夺取王位,也是无不云集影从,极为响应。

待昭公刚一出宫门,众人就将其团团围住,昭公已插翅难逃。杀掉了昭公,宋公子鲍的身边亲信合班启奏襄夫人:“宋公子鲍仁厚得民,宜嗣大位。”于是,大家便拥立宋公子鲍为国君,这就是后来的宋文公。(www.daowen.com)

宋公子鲍由于德行高而深受百姓爱戴,最后为人们拥立为国君。这做的可是一笔长远生意,获得的回报无比巨大。我们不得不说,德者是最大的智者,也是最高明的投资商。

那么,该怎样利用“欲取先予”这一法则呢?

(1)以善良的心办事

善良是人间最美丽的花朵。善良的人不会与人为恶,不会为了占点便宜不择手段,不会为了获取利益而丢掉原则。有心机的人首先会让自己做个善良的人,用善良的心办事,这是给他人的一个最好的礼物。

(2)心胸宽广

心胸宽广的人,既能够容得下人,也能够容得下事。他们不会为一点蝇头小利而锱铢必较。也正是因为他们从不与人计较得失,他们才能有更丰厚的回报。仔细想想,生活中,越是把利益看得太重的人,越是得不到大利益;而那些并不看重利益的人,却得到了更多的利益。

(3)不对回报患得患失

有的人在办事的时候,也想用“欲取先予”的法则,但在做的时候,他们又充满怀疑:我给了他这么多,他会为我办事吗?如果他不办,我是不是损失了?就是这样的想法,让他们迟疑着不肯给予,这却让他们在很多时候,错过了办事良机。人要有这样的想法:也许一次付出没有回报,但经常的付出总会获得回报的。

不过,运用“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方法也要把握好分寸。“欲取”的目标必须有暂时的隐蔽性,且在未暴露之前投其所好,这就需要你放低姿态,先让对方尝到甜头,待对方尝得高兴了,再顺势把自己“欲取”的目标提出来。否则,很可能会舍大得小,甚至“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