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平面构成概述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概念
构成艺术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它的基本规律性适用于所有的构成设计。构成也可称“组装”,是一种创造形态的造型方法,即从具象的形态中提取某些元素,探索和研究其形态的关系,并尝试利用各种可能性从多个角度进行组合排列,从而产生全新的造型。所以构成也是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的造型方法。
实际上人类的发明创造本身就是对已知元素的重新构成,大到宏观的宇宙,小到微观的原子都有自己的结构关系或组合关系。早在人类的新石器时代,形态各异的石磨、石刀、石杵、石犁等不同造型和功能的器物就充分显示了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的构成思维能力。现代社会火车汽车的发明、火箭卫星的出现,也都是多种机械形态经过组合构成而显现出的新形态和新功能(图5-1)。
图5-1 形态各异的构成
平面,相对立体而言,是指在二纬空间范围内的形象,其主要解决长、宽两纬空间的造型问题。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是指将既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创造出构成设计所需要的理想组合形态。
平面构成是构成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基础的重要部分之一,它是一门研究各专业共通的基础要素的理性训练课程。平面构成在强调形态之间的位置、比例、对比、节奏、韵律、肌理、黑白等的同时,又要讲究不同构成方式的图形对人们所传达的视觉感受及心理反应,使图形与受众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图5-2)。
图5-2 平面构成艺术(一)
在现代设计中,只体现技术与功能或只表现自己的形象与意图的内容都是不够的,在此之外还应具备更高层面的要求,如独特的构思创意,形态间的组合、构筑以及形态美的表现。这种对各种形态的认识、形态的组合构筑方式、构成方式与设计实践的联系的研究,就成了学习平面构成的主要目的。平面构成作为平面设计最基础的课程之一,主要是针对二维空间内基本形态的创造和画面构成组合方式的学习,它是为了深入研究设计而进行的前期训练课程,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及掌握理性的设计表现方法。同一种基本元素不同的创意、不同的组织构成方式会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及心理反应,而三维空间艺术(如雕塑、园林设计、服装等)从造型到色彩等元素都依赖于初始平面构成的组织方式,因而,平面构成课程的训练是学习造型艺术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现代设计的必修课程。
平面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入门课程,对平面构成理性、准确、灵活的掌握会使设计者在设计中受益匪浅。艺术设计不存在盲目的偶然性,如果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大量不同种类的平面设计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画面本身的组织构成形式同设计创意同样重要,并且是相互转化、相互补充的。设计是视觉语言的传达,是有目的的创造活动,是反映引导时尚的文化载体,是一种灵感的体现,是有实用意义的艺术,是客户要求与技术实现等实际约束因素的综合体现。设计师在创作伊始,大脑中都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创意想法,而有趣且含义深刻的想法往往由于缺乏合适的画面组织构成表达而被舍弃,没有得到重视。那么,如何在混乱与感性的思绪中寻找规律与秩序呢?平面构成正是追寻这种规律、这种秩序,探索如何组织构筑意念、文字、图形等多种元素成为一幅优秀设计作品的基础课程(图5-3)。
图5-3 平面构成艺术(二)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来源
“构成”一词产生于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在经济复苏进入工业革命全面繁荣的同时,存在着极其剧烈的社会变革与思想变革。在艺术领域,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倾向。此时的“构成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基础有三个重要的源头,分别是德国的以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中心的设计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出现的构成主义运动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
一、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1919年,35岁的建筑设计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图5-4)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包豪斯设计学院(Das StaatlichesBauhaus)(图5-5)。包豪斯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Bau”是建造,“haus”是房子,是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造)倒置而来的。在此之前的欧洲,建筑、生活用品等结构造型复杂而华丽,无法适应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格罗佩斯为此提出了新的设计要求: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既是设计的又是实用的,同时还能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制造。格罗佩斯的教育口号是“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这一理论也逐渐成为包豪斯设计学院教育思想的核心。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设计了整套崭新的教育计划和方法,开创了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专业设计课、工艺技术课、理论课以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了大批既有美术技能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包豪斯设计学院虽于1933年随着纳粹的上台而被迫宣告结束,迫使大部分人员离开德国前往美国,但在包豪斯设计教育理念影响下的国际主义风格几十年来影响了全世界,包豪斯设计学院也被誉为现代设计的摇篮。当时的包豪斯设立了以“构成”为基础的课程,吸引了包括康定斯基、保罗·克利以及费宁格、莫霍利·纳吉、约翰·伊顿等一批杰出的绘画大师任教,此外建筑家汉内斯·迈耶、米斯· 凡·德洛,灯具设计师威廉·瓦根菲尔德,家具设计师马赛尔·布鲁尔等都是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教学骨干。
图5-4 沃尔特·格罗佩斯(www.daowen.com)
图5-5 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包豪斯的教学特点融合了各国前卫艺术的精华,打破了陈旧的艺术教学模式,鼓励教导学生对造型、色彩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探索,提倡运用不同材质进行表现,使学生挣脱旧有的视觉习惯与经验约束,培养其理性的、崭新的、敏锐的视觉辨别能力(图5-6)。
图5-6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设计作品
二、俄国构成主义运动
构成主义是现代艺术兴起的流派之一,讲求的是形态之间的组合关系,即艺术家主观地思考、观察宏观和微观世界,探求各事物之间的构筑规律及组合关系,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想法主观抽象地表现客观世界,强调造型美在于功能直接产生的形态美,而不仅是在产品外部施加装饰,这一理论使得产品向艺术化迈进了一步,使艺术设计脱离了传统的“纯粹艺术”与“传统装饰方法”(图5-7)。
俄国构成主义运动作为一种艺术流派在1913年至1917年间兴起,它的奠基人是俄国雕塑家塔特林、加波、罗德琴科等。构成主义运动最早起始于雕塑,后来影响到绘画、建筑等艺术领域。
俄国构成主义运动,在艺术史上也称为“至上主义”运动,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一小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由于政治、时代的种种原因,俄国构成主义运动本身并没有对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当时有一批构成主义、前卫艺术的探索者离开俄国前往西方,其中就包括康定斯基、夏加尔、加波、李西斯基等,对艺术新形式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构成主义的影响下,俄国的平面设计领域也出现了构成派的形式特征。在一些海报和书籍装帧设计上采用了前卫的拼贴手法,设计版式新颖,高低错落、字体大小参差,强调抽象的几何形构成、黑白对比,字体采用无装饰线体。
图5-7 构成主义流派的作品
三、荷兰的“风格派”运动
“风格派”运动于1917年产生于荷兰,是荷兰的一些画家、建筑师、设计师在1917年至1928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其重要代表人物是蒙德里安。“风格派”的思想和形式都源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探索,蒙德里安在哲学家逊马克思想的影响下,绘画创作逐渐走向高度的理性化方向,他认为世界是由纵横结构组成,基本颜色是红、黄、蓝;同时他认为真正的视觉艺术应该是通过有序的运动而达到高度的平衡,在不平均但是平衡的对抗之中找到平衡,在弹性的艺术中找出平衡点,认为这是真实艺术表现的关键(图5-8)。
风格派以蒙德里安思想作为指导,提倡几何形体构成现代设计的基础。他们认为灵活的面的分割是美学的精粹,并为现代设计的创新提供了示范。风格派的产生意味着理性、客观、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视觉规律的形式,使设计的视觉表现为具有高度理性化、功能化、数学化、几何形式化和减少主义化的特点,平面内的元素减少到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方、线等。风格派这种有序、平衡、明确的视觉效果,在装饰艺术、家具设计以及引起世界注意的“国际风格”的建筑设计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风格派”中主要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杜斯帕格,在此期间维系此团体的核心刊物,是一本称为《风格》(DeStijl)的杂志,“风格派”的平面设计风格也主要体现在这本杂志的设计上。它的特点是高度理性,基本没有其他装饰,完全采用简单的纵横编排方式,字体采用无装饰线体,除了长方形或者黑白方块之外,直线方块组合的文字成了全部的视觉内容(图5-9)。
图5-8 风格派的设计作品
图5-9 《风格》杂志的设计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