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道光继位之谜:太后定江山

道光继位之谜:太后定江山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十五日,嘉庆病情严重,当夕崩逝。在道光之前,开启“匣”宣示传位密旨继位者,仅有乾隆和嘉庆。《清仁宗实录》是道光继位之后修纂的,咸丰朝所修的《清宣宗实录》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二、道光继位之谜:太后定江山

旻宁三十二岁,也就是嘉庆十八年(1813年),发生了天理教民攻入皇宫的突发性事件。这年,旻宁随皇父巡狩木兰,因阴雨绵绵,无法围猎,奉命先期回到京师。当林清率领天理教徒攻入紫禁城冲向养心殿时,旻宁正在上书房读书,闻变后表现镇定,“急命进撒袋、鸟铳、腰刀,饬太监登垣以望”。这时,有的教民手举白旗,攀墙登殿,靠近养心门,旻宁“发鸟铳殪之,再发再殪”。旻宁在事件中,还“飞章上闻”,向皇父奏报;“严命禁城四门”,到储秀宫安抚钮祜禄氏皇后;亲自率领侍卫到西长安街一带访查。旻宁在这一事变中的表现,使他在内廷上下威望大增。或赞其智勇沉着,或誉其举措有方。嘉庆帝在回京途中得到奏报,即封旻宁为智亲王,他所使用的枪也命名为“威烈”。尽管旻宁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又秘密定为储君,但在皇位继承中,仍出现风波。阎崇年教授认为:旻宁继位,得到以禧恩为代表的宗室之建议和认同,又得到皇太后的中宫懿旨和皇弟瑞亲王绵忻的赞同,最主要是有军机大臣等开启匣的御书圣旨。而笔者以为:道光能登临大宝,决定性的人物则是钮祜禄氏皇后(此时应该是太后了)。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嘉庆到热河秋狝,自圆明园启程。命皇次子智亲王旻宁、皇四子瑞亲王绵忻随驾。这年,嘉庆六十一岁,“身体丰腴,精神强固”。二十四日,嘉庆到达热河行宫,“圣躬不豫”。二十五日,嘉庆病情严重,当夕崩逝。嘉庆皇帝突然驾崩,国不可一日无主,皇位继承就成为当时朝廷的头等大事。以下是阎崇年教授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一书中所提出的关于道光继位的疑点:

承德避暑山庄(局部)

先看看清朝的祖制家法:皇帝立储的img47匣,按清朝“家法”应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七日,雍正皇帝在乾清宫西暖阁,宣布实行“秘密立储”。皇帝立皇太子的御img48匣,悬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在道光之前,开启“img49匣”宣示传位密旨继位者,仅有乾隆和嘉庆。而且“宣示密缄”是嗣君与朝臣共同开启的。乾隆作为清代第一位以秘密建储方式获得帝位的皇帝,最初对秘密建储制度颇不以为然,在经历了两次痛失嫡子及皇后富察氏去世的打击后,无可奈何地选择了颙琰,并使秘密建储成为清代神圣不可更改的“建储家法”。乾隆内禅皇位给嘉庆,是由乾隆亲自开启img50匣宣谕的。嘉庆在避暑山庄病逝后,本应立即派大臣急驰北京,到乾清宫取下正大光明匾后的秘密立储御书。但是,当时并没有这样做。包世臣所撰《戴均元墓碑》中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春,戴均元拜文渊阁大学士,晋太子太保,管理刑部。七月,戴均元和托津等随从嘉庆帝到热河秋狝,“甫驻跸,圣躬骤有疾,变出仓猝,从官多惶遽失措”。戴均元和托津督促内臣翻检皇帝遗物,最后在嘉庆皇帝近侍身边的“小金盒”里找到了传位诏书。“img51匣”没有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img52匣”开启时也没有储君等在场,这是违背清室“家法”的。

宗室提议有疑点:嘉庆刚驾崩,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建议由旻宁继位。禧恩,宗室,满洲正蓝旗,睿亲王淳颖之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禧恩作为内务府大臣,随嘉庆皇帝车驾到避暑山庄。《清史稿·宗室禧恩传》记载:“仁宗崩于热河避暑山庄,事出仓猝,禧恩以内廷扈从,建议宣宗有定乱勋,当继位。枢臣托津、戴均元等犹豫。禧恩抗论,众不能夺。会得秘匮朱谕,乃偕诸臣,奉宣宗即位。”可见,奉旻宁嗣位一事在当时似曾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论。更让人疑惑的是,禧恩只是内务府大臣,按照“家法”,他没有资格“建议旻宁继位”,可是他又为什么违背“家法”而这样“建议”?

列朝臣子态度有疑点:《清史稿·托津传》记载:“仁宗崩于热河避暑山庄,事出仓猝,托津偕大学士戴均元,手启宝盒,奉宣宗即位。”《清史稿·戴均元传》记载:“均元与大学士托津督内侍检御箧,得小金盒,启,宣示御书立宣宗为皇太子,奉嗣尊位,然后发丧。”上文所引包世臣所撰《戴公(均元)墓碑》中记载:在嘉庆临终时,由托津、戴均元督促太监,翻箱倒柜,寻觅img53匣,最后由近侍于身边找出藏有传位诏书的小金盒。这些都与前引《清史稿·宗室禧恩传》的记载相矛盾。另外,托津、戴均元开启金盒时,也没有见记载当事人旻宁在场。这些都使得人们对此事的真伪产生怀疑。

史料记载上的矛盾:嘉庆秘密立储朱谕密旨缄藏在“img54匣”内。《清仁宗实录》载:“上(嘉庆)疾大渐,召御前大臣赛冲阿、索特纳木多布斋,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启img55匣,宣示御书: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宁)。”《清仁宗实录》是道光继位之后修纂的,咸丰朝所修的《清宣宗实录》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然而,这同前面《清史稿·宗室禧恩传》的记载相矛盾。也与最早成书的包世臣所撰《戴均元墓碑》不合。

太后懿旨的疑点:孝和睿皇后传懿旨让旻宁嗣位。孝和睿皇后并不知嘉庆皇帝密诏img56匣在什么地方,她应当也不知道“秘密立储”所立的皇太子是谁。然而,当她在北京皇宫惊悉嘉庆崩于热河行宫噩耗时,便发出懿旨:“嗣位尤为重大。皇次子智亲王,仁孝聪睿,英武端醇,现随行在,自当上膺付托,抚驭黎元。但恐仓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而皇次子秉性谦冲,素所深知。为此特降懿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旻宁在热河接奉懿旨时,伏地叩头,感恩不尽!复奏皇太后文曰:“子臣(旻宁)跪奏:本月二十五日,皇父圣躬不豫,至戌刻大渐……维时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恭启匣,有皇父御书: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宁)朱谕一纸。该大臣等,合词请遵大行皇帝成命,以宗社为重,继承大统。子臣逊让,至再至三。该大臣等,固请不已。本日(二十九日),恭奉懿旨,子臣即正尊位。皇父、皇母,恩慈深厚,子臣伏地叩头,感动不能言喻……谨将img57匣所藏皇父朱谕,恭呈懿览,谨缮折复奏,恭谢慈恩。七月二十九日。”这便让人产生疑问:皇太后指令旻宁继位违背“祖制”、“家法”,如果懿旨同遗诏发生矛盾怎么办?

看了以上的疑点,再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分析一下史料,大家就推断出事情的真正缘由,得出道光继位的关键所在。八月二十二日,嘉庆帝的灵柩从避暑山庄运回到北京,在乾清宫停放。先是,嘉庆暴卒,事前毫无准备,避暑山庄没有准备棺木。旻宁命速送“梓宫”来热河,嘉庆遗体在避暑山庄入殓,由承德运往北京。旻宁跟随灵柩而行,并已开始处理政务。八月二十七日,旻宁正式即位于太和殿,颁诏天下,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六代皇帝。(www.daowen.com)

大清律

嘉庆从“不豫”到驾崩,在三四个小时之内,这一点无论是实录,还是包氏碑文及《清史稿·禧恩传》所说的“变出仓猝”,“事出仓猝”,都毋庸置疑地证明了嘉庆帝是猝死而亡。古老传闻中有关他被雷电劈死之说,虽无从证实,似乎也印证了突发性这一特点。

与嘉庆帝一生的身体“素健”相比,他的死来得过于突然,出乎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所有人的意料,以至于死后梓宫还尚“无合制良材”,足见嘉庆帝并未料想过身后事,而突然的暴逝也没有给予他从容述写遗诏的时间,这一点道光帝本人也承认所谓“遗诏”为枢臣代拟;而且从包氏碑文及《清史稿·禧恩传》的相互佐证来看,嘉庆帝甚至连传位密诏所放何处都未及交代。难道是一份暗存自己身边,一份明存大内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嘉庆帝本人得以继统的传位诏是由众臣恭取于正大光明匾后,由乾隆帝亲自宣示的。嘉庆帝亲政后,于嘉庆四年幽月初十日密写传位诏书,立皇二子旻宁为皇太子,但这份密诏似从未置于正大光明匾后,难道是二十余年随身携带?有许多学者也认为密诏不可能在嘉庆身边。这也说明嘉庆帝本人对传位诏的置所守口如瓶,只是他所没有想到的是没有来得及交代而猝然辞世。

正因为先帝没有交代后事,特别是传位诏书放在何处,影响了新君的迅速入统,造成了皇位的一时真空,所以“从官多皇速失措”。这也为酝酿阴谋提供了机会。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督内臣检御箧十数事”仍无所收获。时间很快进入了七月二十六日。亲贵重臣一方面派人驰报京师,一方面召开紧急会议商量举措。《清宣宗实录》上记载有:二十六日“命内务府大臣和世泰带领首领太监人等驰骤前赴圆明园”及“是日,军机大臣等传知在京王公百官。”这一则是宣示先帝猝崩的噩耗,一则也是告知承德尚未找到继位诏的情况,要求在大内及圆明园里找寻传位诏书。

同时,国不可一日无君。亲贵重臣也正为暂时的皇位空虚召开了紧急会议。睿亲王淳颖之子禧恩“以内廷从,建议宣宗有定乱功勋当继位”。尽管以前有种种迹象表明极有可能宣宗就是嘉庆帝生前嘱意的继承人,禧恩的“建议”不无道理,而且他指出了道光的重要功绩,即嘉庆十八年九月的紫禁城定乱之功。但在没有找到足以作为法律依据的传位密诏以前,多数大臣未予妄加推断,作为中枢臣首的托津、戴均元更显得镇定与谨慎。此时只要发现传位密诏,道光便名正言顺地成为了新君,即可消除承德诸臣由于皇位空虚而产生的惶恐。恰恰在此时遗诏戏剧般地出现了。

七月二十七日,道光以新君身份“谕内阁:朕继承大统,母后应尊为皇太后”。同时,“又谕:著派吉伦泰带领太监二名驰骤回京至圆明园。著苏楞额、阿克当阿传知总管太监,奏明皇太后。令吉伦泰面叩请安。”这是承德方面第二次派人“驰骤回京”。这次显然是告知北京,传位遗诏已找到,道光已顺利承统。从时间上计算,此时的北京刚刚收到来自承德的第一份驰报,开始于大内和圆明园里查寻密诏。经过一天的紧张查寻,在京的大臣们一无所获。孝和皇太后此时果断地决定,并非己出的皇二子旻宁就是先帝的继承人,并为此专门以懿旨的形式令留京王公大臣飞速驰寄承德的旻宁,令其“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

《清宣宗实录》记载了这份懿旨到达承德的时间为七月二十九日。尽管道光接到懿旨时,已经顺利继统,但他对“母后”在关键的继统问题上给予自己的支持感到由衷地感激。读者可能看了后,觉得太后的作用好像不大,其实大家细细想来,发现嘉庆遗诏的经过是不是太蹊跷,太可疑,为什么各种迹象上有这么多的矛盾,史书上也对从嘉庆猝死到道光即位的这段时间进行了模糊化的曲笔。我以为,所谓的嘉庆遗诏很有可能是伪造的。宗室和朝臣的态度都有可能是密谋的结果,政治家为利益而分赃的事件,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清朝和别的朝代不同——皇太子不一定就能继位。而道光不合法的继承皇位一定要得到宫廷中地位最高的皇太后的支持,而太后的懿旨正给了他最大的正当性。他也可以理直气壮地面对同谋者了。这时道光继位才算大功告成,所以才有道光对皇太后“子臣伏地叩头,感激不能言”。

而以后道光对太后的种种宽容和孝顺也无时无刻不昭示太后决定性的支持,暗示了道光得皇位的心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