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制建筑工程造价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工程量的计算问题。一般来说,工程量的计算工作占手工编制造价工作量的60%~70%,工程量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编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2.1 手工算量的思路
工程量是确定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安排工程作业进度,组织材料供应计划,进行统计工作和实现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在手工计算工程量过程中,整理思路和理顺流程是最重要的环节。
手工计算工程量应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既可以节省看图时间,加快计算进度,又可以避免漏算或重复计算。手工算量的思路是:为了对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首先应熟悉建设项目的构成,将工程项目分为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五个层次,先安排分部工程的计算顺序,然后安排分部工程中各分项工程的计算顺序。分部分项工程的计算顺序,应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因素确定,其次进行各项的计算,最后进行汇总统计,实现“识图、分部、列项、计算、统计”的工程量手工计算的全过程。
同一分项工程中不同部位的工程量计算顺序,是工程量计算的基本方法。分项工程由同一种类的构件或同一工程做法的项目组成。如“内墙面一般抹灰”为一个分项工程,按计算范围应包括外墙的内面及内墙的双面抹灰在内,其计算方法就是按照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规定,将各楼层相同工程做法的内墙抹灰加在一起,算出内墙抹灰总面积。
提示:手工计算工程量时应注意按设计图纸所列项目的工程内容和计量单位,必须与相应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中相应项目的工程内容和计量单位一致,不得随意改变。因此,计算工程量除必须熟悉施工图外,还必须熟悉预算定额或计价表中每个工程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1.2.2 手工算量的方法
为了避免漏算或重算,提高计算的准确程度,工程量的计算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手工计算工程量,应根据具体工程和个人的习惯来确定,视不同的情况,一般按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1)单位工程计算方法
单位工程计算顺序一般按工程施工顺序、计价规范清单列项顺序或定额计价表列项顺序来计算工程量。
(1)按施工顺序计算法
就是按照工程施工顺序的先后次序来计算工程量。如一般民用建筑,按照土方、基础、墙体、脚手架、地面、楼面、屋面、门窗安装、外抹灰、内抹灰、刷浆、油漆、玻璃等顺序进行计算。
(2)按清单或定额顺序计算法
就是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a-z] 50500—2008)或定额计价表上的分章或分部分项工程顺序来计算工程量,这种方法对初学者尤为合适。
2)单个分部分项工程计算方法
(1)按照顺时针方向计算法
以图纸左上角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进行计算,当按计算顺序绕图一周后又重新回到起点。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各种带形基础、墙体、天棚等分部分项工程的计算,其特点是能有效防止漏算和重复计算。
(2)按“先横后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计算法
在平面图上从左上角开始,按“先横后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计算工程量。例如房屋的条形基础土方、基础垫层、砖石基础、砖墙砌筑、门窗过梁、墙面抹灰等分项工程,均可按这种顺序计算。
(3)按图纸分项编号顺序计算
结构图中包括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构件,而且分布在不同的部位,为了便于计算和复核,即按照图纸上所标注结构构件、配件的编号顺序进行计算。例如计算混凝土构件、门窗、屋架等分部分项工程,均可以按照此顺序计算。
(4)按轴线编号计算
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工程量,为了方便计算和复核,有些分项工程可按施工图轴线编号的方法计算。例如在同一平面中,带型基础的长度和宽度不一致时,可按A轴①~⑤轴、B轴⑤、⑦、⑨轴的顺序计算。
1.2.3 手工算量的技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提高计算速度,降低计算难度,还需操作者掌握手工算量的技巧来计算工程量。实践表明,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都离不开计算“线”、“面”之类的基数。另外,某些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结果往往是另一些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的基础数据。因此,根据这个特性,运用统筹法原理,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进行分析,然后依据计算过程的内在联系,按先主后次,统筹安排计算程序,可以简化烦琐的计算,形成统筹计算工程量的计算方法。
统筹法计算工程量,就是分析工程量计算中各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之间的固有规律和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运用统筹法原理和统筹图图解来合理安排工程量的计算程序,以达到节约时间、简化计算、提高工效、为及时准确地编制工程预算提供科学数据的目的。
1)利用基数,连续计算
在工程量计算中有一些反复使用的基数。应在计算工程量前先计算出来,后续可直接引用。这些基数主要为“三线一面”,即“外墙外边线”、“外墙中心线”、“内墙净长线”和“底层建筑面积”。就是以“线”或面为基数,利用连乘或加减,算出与它有关的分项工程量。(www.daowen.com)
(1)“线”是按建筑物平面图中所示的外墙和内墙的中心线和外边线。“线”分为三条:
①外墙中心线——L中=L外—墙厚×4
可以利用外墙中心线计算:外墙基挖地槽、基础垫层、基础砌筑、墙基防潮层、基础梁、圈梁、墙身砌筑等分项工程。
②内墙净长线——L内=建筑平面图中所有内墙净长度之和。
可以利用内墙净长线计算:内墙基挖地槽、基础垫层、基础砌筑、墙基防潮层、基础梁、圈梁、墙身砌筑、墙身抹灰等分项工程。
③外墙外边线——L外=建筑平面图的外围周长之和。
可以利用外墙外边线计算:勒脚、腰线、勾缝、外墙抹灰、散水等分项工程。
(2)“面”是指建筑物的底层建筑面积,用S表示。
底层建筑面积S=建筑物底层平面图勒脚以上结构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
与“面”有关的计算:平整场地、地面、楼面、屋面和天棚等分项工程。
2)统筹程序,合理安排
工程量计算程序的安排是否合理,关系着造价工作的效率高低、进度快慢。造价工程量的计算,按以往的习惯,大多数是按施工程序或定额程序进行的。因为造价有造价的程序规律,违背它的规律,势必造成繁琐计算,浪费时间和精力。统筹程序,合理安排,可克服用老方法计算工程量的缺陷。因为按施工顺序或定额顺序逐项进行工程量计算,不仅会造成计算上的重复,而且有时还易出现计算差错。
对于一般工程,分部工程量计算顺序应为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装饰,先内部后外部,进行合理安排,如计算建筑工程的相关工程量时,应按基础工程、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木门窗工程、砌筑工程这样一个顺序来进行,在计算砌筑工程的工程量时需要扣除墙体内混凝土构件体积和门窗部分在墙体内所占体积时,可以利用前面计算出的工程量数据。利用这些数据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看梁、柱等混凝土构件是否在所计算的墙体内,如在墙体内则扣除,否则不扣除;二是当梁、柱不完全在墙体内时,只能扣除部分混凝土构件的体积。当然,在计算分部的各子目工程量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技巧,如计算混凝土工程量时,一般采用由下向上,先混凝土、模板后钢筋,分层计算按层统计,最后汇总的顺序。
3)一次算出,多次使用
为了提高计算速度,对于那些不能用“线”或“面”为基数进行连续计算的项目,如木门窗、屋架、钢筋混凝土预算标准构件、土方放坡断面系数等,各地事先组织力量,将常用的数据一次算出,汇编成建筑工程预算手册。当需计算有关的工程量时,只要查手册就能很快算出所需要的工程量来。这样可以减少以往那种按图逐项地进行繁琐而重复的计算,亦能保证准确性。
例如,在计算砖基础工程量时,某一砖基础高1.2m,基础墙宽度为240mm,长10m,大放脚为等高六层,如果直接计算则很麻烦,特别是大放脚部分。计算时可利用公式“基础断面积=基础墙宽度×基础高度+大放脚增加断面积”得到:S=1.2×0.24+42× 0.062 5×0.126=0.619(m2)。如果利用预算手册中“等高、不等高砖基础大放脚折加高度和大放脚增加断面积表”,查到折加高度和增加面积分别为1.378和0.330 8m2,则:S=0.24×(1.2+1.378)=0.619(m2)或S=1.2×0.24+0.330 8=0.619(m2)。由此可知,利用预算手册可以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便。对于采用标准图集的人孔板、洗涤池、晒衣架等构件经常碰到,因此,可以把相应的单位工程量计算出来写在图集上,需要用时直接使用。
4)结合实际灵活计算
用“线”、“面”、“册”计算工程量,只是一般常用的工程量基本计算方法。但在特殊工程上,有基础断面、墙宽、砂浆等级和各楼层的面积不同,就不能完全用线或面的一个数作基数,而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计算。
(1)分段计算法
在通长构件中,当其中截面有变化时,可采取分段计算。如多跨连续梁,当某跨的截面高度或宽度与其他跨不同时可按柱间尺寸分段计算;再如楼层圈梁在门窗洞口处截面加厚时,其混凝土及钢筋工程量都应分段计算。
(2)分层计算法
工程量计算中最为常见,例如墙体、构件布置、墙柱面装饰、楼地面做法等各层不同时,都应分层计算,然后再将各层相同工程做法的项目分别汇总项。
(3)补加计算法
即在同一分项工程中,遇到局部外形尺寸或结构不同时,为便于利用基数进行计算,可先将其看作相同条件计算,然后再加上多出部分的工程量。如基础深度不同的内外墙基础、宽度不同的散水等工程。
(4)补减计算法
与补加计算法相似,只是在原计算结果上减去局部不同部分工程量。如在楼地面工程中,各层楼面除每层盥洗间为水磨石面层外,其余均为水泥砂浆面层,则可先按各楼层均为水泥砂浆面层计算,然后补减盥洗间的水磨石地面工程量。
总之,工程量计算是一项复杂、烦琐的工作,要做好手工算量这项工作,不仅要认真、细致,更要懂得如何利用各种技巧去简化计算,以减少劳动强度,节约时间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这也是软件算量迅速推广的决定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