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语言更容易驾驭课堂?
有人认为,一名教师只要有了丰富的知识,懂得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就不需要去刻意地在语言表达上下工夫了。也有人认为如果教师掌握了一般口语的交际技巧,教育教学中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教师语言。事实上,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荀子早就说过:“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洞察精微的道理并能表述出来,才可以为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条纽带”,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可见,教师语言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师怎样才能驾驭好语言这匹教学的“黑马”呢?
一、注重词句简明
也许粗一看,这一点似乎很容易做到。实际不然,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不难发现,有些老师在上课时叙述混乱,语脉不畅;说明不准确,层次不清,越想表达得清楚却越是表达不清。比如,有一位老师力图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故多用提问语,但是事先却没有经过仔细的安排,于是提出的问题难易不当,数量失控,频繁地使用“为什么”、“怎么”之类提问,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又过多地使用“对不对”、“是不是”等选择性问句,因为太容易,学生根本不用思考。有人调查过一些教师使用提问语的情况,发现一教师一节课竟提了多达117个问题,毫无意义的提问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但结果确是学生晕头转向,学无所获。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做到上课时语言的简明精练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能够考虑到每一个细节,需要对所说的每一句话进行仔细的推敲,但是这一点,却又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从课堂教学的效率来说,教师语言的简明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常说要减负,向40分钟的课堂要效率。在这40分钟里只有用简明的语句扩大课堂的信息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真正提高效率。从学生本身的注意力特点来说,简洁的语言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通常来说,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总是很短,而且容易被“无意注意”所左右。教师的语言如果用许多的修饰语、冗长的句式,这些句子中的重点、关键意思早就被抛掷脑后了,也就难怪课堂的效率不高了。而简明的语言排除了注意对象以外的干扰,给出即时环境的主词,学生一听就明白了,何乐而不为呢?
案例
有个班主任,发现他们班的女学生有点爱哭,就决定在班会上就此谈点看法。
在课堂上,他先问了个问题:“大家看过《红楼梦》吗?”大家立刻回答:“看过!”他看了看大家,挺神秘地说:“现在,我想悄悄地问一个男同学一个问题,也请他悄悄地回答我。”说着,这位班主任走到一位挺勇敢的男生跟前悄悄地问了两句话,那男生笑笑,也悄悄地回答了两句。然后,班主任笑眯眯地走向讲台,对大家说:“现在,我可以公开答案了。我问他的问题是‘你喜欢林妹妹吗’,他的回答是‘不喜欢’;我又问了一句‘为什么不喜欢’,他的回答是‘因为林妹妹爱哭’。”听了班主任的介绍,全班同学都快活地笑了起来,而这位班主任也就立即借题发挥,恰到好处地讲起了哭意味着无奈、软弱和缺乏信心等道理。
点评:初中的学生处在一个叛逆期,有时正面的说教会让他们很反感,此时“幽它一默”会收到神奇的效果。
二、融入真情实感
其实教师有的时候也像是一个演员,只有演员入戏了,才能使观众被戏所吸引,不自觉地跟着演员投入自己的感情。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才能感染学生。这种真情实感除了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加以体现外,更主要的途径当然还是靠教师的嘴巴。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话语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自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满面春风的语态,带有浓郁情味的话语,饱含激情的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把握语调、语气、语速
有很多老师认为上课的语气语调并不重要,大学里的教授上课从头到尾一个调,也没有人说不好。要知道那是因为教授面对的是大学生,是已经有了自我控制能力的人群。而我们所要面对的是中小学生,是正在学语言,还没有形成语言体系的人群;是自我控制能力很弱,容易被无意注意所左右的人群。面对这样的孩子们,上课时,教师语气语调的把握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控制语调
每个人都一样,当讲到精彩的地方总免不了要声高8度,期望能以此来调动听众的积极性,这无可厚非。然而上课并不是简单的听与被听的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你讲得兴致高昂,语调“上”了却一直不“下”,时间一长,学生只觉得满耳都是噪音,很容易疲劳,根本无心听课了。相反,教师如果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语调,使之抑扬顿挫,时而高昂,时而低沉,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当然就不会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了。
(二)推敲语气
在教学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要仔细推敲推敲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讲解课文,因为你面对的是一群学生。学生有着自己的思维模式,或者说他们的思维模式还不完善,因此,成人化的语言、成人化的说话方式他们有时候是不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作为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讲课当中用学生能理解的语气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知识的吸引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三)调整语速
过慢的语速会使课堂效率降低,但是过快的语速却并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反而造成学生跟不上教师的速度,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适中的语速,效果才会最理想。
四、强调表现功能
教学中运用语言的表现功能,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通过渲染环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使之进入课文所烘托的氛围,更容易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意境。(www.daowen.com)
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爱学习的基本手段。课堂教学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生动,是否有艺术感染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每堂课的感情色彩不同,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有时像战鼓催征,雄兵开拔;有时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一泻千里。教师的语言是比投影仪、录像机、电脑等硬件更重要的软件。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修养,让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语言成为教学中超越时代、具有永恒价值的应用软件。
案例
今天上课的内容是《我若为王》,是聂绀弩先生的一篇杂文。炎热的天气使学生昏昏欲睡,有几个学生已经趴倒在桌上了。
老师:现在电视上播得最多的就是《康熙王朝》、《汉武大帝》、《末代王妃》等等,都是取材于中国历代帝王故事。那你知道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中国历史上出了多少位皇帝吗?
学生(开始轻声的互相讨论):中国有多少个皇帝啊?从来没算过!学生1:有没有一千个啊?
学生2:哪有那么多啊,最多几百个吧。
老师:那有几百个皇帝呢?这个问题我们平时可能都没有想到过,虽说不是很重要的问题,但也关系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啊,就请大家来猜猜看吧。
学生3:五百个。
学生4:两百个。
……
(学生都抱着一种好玩的心理纷纷猜测,困倦的情绪也逐渐散去了)
老师: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历史上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共有三百八十位皇帝。
(学生中有的认为多,有的认为少)
老师: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这三百八十位都是记载在史书上的帝王,除了这些人以外还有成千上万想成为帝王的人。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想成为帝王呢?
学生:当了皇帝就可以不用干活,每天坐享其成。
学生:当了皇帝就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多好啊!
老师:如果你做了皇帝,你最想做什么呢?
学生:我要让我的父母过上好日子。
学生:我要改变现在的教育制度。
老师:大家有很多想法,那么如果要以此为题让你写一篇作文你会写什么呢?
(学生陷入思考,课堂气氛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
摘自:http://www.yywz.com.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