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兰经》:雄辩、挑战与最主要特征

《古兰经》:雄辩、挑战与最主要特征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如真主所说的:“这部《古兰经》必能将人引于至正之道,并向行善的信士们报捷:他们将要享受最大的报酬。”用《古兰经》修辞上的雄辩,向反信者提出挑战这一点,集中了许多特征,并且达到了极其深远的境地。但是《古兰经》断言他们是无能为力的。现在我们要谈的是《古兰经》雄辩的最主要特征。

《古兰经》:雄辩、挑战与最主要特征

古兰经》的雄辩玄机

萨义德·阿卜杜勒安里·萨伊

一、《古兰经》与雄辩

口才,往往被称为雄辩,因为有了口才,就能把要说的意义讲至听者心里,使之领会并作出响应,对说者的观点,心悦诚服,再勿反感,所以有口才能达到说者预期的目的;凡能达到预期目的的谈话,都算做是有效用的,是雄辩的。

雄辩是言语的一种特性,不是说话者的特性。说话者如果具有雄辩力这一特性,我们就称之为“某某人是能言善辩的”“某某是口若悬河的”或“某某是一位雄辩家”。这也是一种隐喻法,实际的意义是指他的言谈是雄辩的、感动人的、深刻的。不是吗?读者可以从下节《古兰经》里看到真主曾以(balagh)(雄辩)来作为智慧的特征,没有把雄辩作为睿智者的特征。真主说:“那是雄辩的智慧。”(《古兰经》54:5)

据此意义,我们可以用“雄辩”来描述《古兰经》,但是不可以用“雄辩”来描述最高本体——真主。雄辩既是《古兰经》的一种特性,那么,《古兰经》的雄辩怎样呢?《古兰经》的雄辩是难以尽述和无法描绘的,因为《古兰经》的雄辩,是《古兰经》的奇迹之一;《古兰经》在与人们交谈时,它能征服对方的心理,控制他们的感情,主宰他们的意识,甚至用它的影响感动人们的物质方面,即躯体的外表。这就是《古兰经》39章23节所论述到的:

“真主曾降世最优美的训辞,就是前后一致,反复叮咛的经典,敬畏真主的人们,因它而战栗,继而他们的外表和内心,为记念真主而变得优雅,那是真主的向导,他用这向导来引导他所意欲引导者。”

我们除了用“雄辩”来描述《古兰经》以外,我们还可以用“音信”(或“通知”)来描述《古兰经》。因为“音信”(或通知),实际就是“传达”。真主说:“对于崇敬真主的大众,此中确包含着音信(或通知)。”(《古兰经》21:106)又说:“这部经典,是给世人的一个音信(或通知)。”(《古兰经》14:52)就是说,《古兰经》作为一个音信(或通知),要被传达给世人知道,而穆圣便是负着真主的使命,把《古兰经》传达给人类的使者,真主命令他:“使者啊!你当传达你的主宰所降世你的全部经典,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么,你就是没有传达他的使命。”(《古兰经》5:67)又说:“这位使者只负通知的责任。”(《古兰经》5:99)

根据上述《古兰经》的喻示,我们用“通知”(或音信)、“传达”来称述《古兰经》,是有法律即经典的明文作依据的,而且“通知”(或音信)、“传达”就是《古兰经》的真理所在,也是《古兰经》的性质之一,是《古兰经》雄辩的特色的一个侧面,它把反信者折服得膛目结舌、束手无策。真的,《古兰经》是雄辩,是对全人类的一个通知,立论正确,文辞服人,行文上集中了最完备的风格,意义上富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威严,它把迷误者引向正道,使困惑者获得方向,让人们的心理充满光明与慈惠。正如真主所说的:

“这部《古兰经》必能将人引于至正之道,并向行善的信士们报捷:他们将要享受最大的报酬。”(《古兰经》17:9)

又说:“我降示了能治疗信士们(的心病)和慈惠的《古兰经》。”(《古兰经》17:82)

又说:“我降示这部经给你,以阐明万事,并作为穆斯林大众的向导、恩惠和喜讯。”(《古兰经》16:89)

用《古兰经》修辞上的雄辩,向反信者提出挑战这一点,集中了许多特征,并且达到了极其深远的境地。《古兰经》一直向人类和精灵提出挑战,要求他们汇集起来,互助合作,拟作像《古兰经》这样的文章来,哪怕是最短的一章。但是《古兰经》断言他们是无能为力的。真主叫穆圣宣布:“如果人类和精灵联合起来,创作出类似这部《古兰经》的文章来,那么,我们即使互相帮助,也是创作不出像《古兰经》这样的妙文来。”(《古兰经》17:88)

二、《古兰经》的雄辩玄机

至此,也许有人要问:“到底《古兰经》雄辩的最主要机密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说一下,自从《古兰经》被降示伊始直到今天,不知道有多少的学者一直在探索、研究《古兰经》的这些玄机,而且每一天都有一些学者,对《古兰经》有新的认识。在那些学者的研究当中,给文学家们、辞赋家们制定许多原则,采用了若干典范,提供了不少实例,我们的阿拉伯文化遗产,凭借修辞学这份遗产,就显得十分富足。而《古兰经》作为阿拉伯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源泉始终是充足的、丰沛的,它将永远成为每一位善辩者的灵感和指示的出发点。但是,我们在本文里所要谈的,仅仅限于几个方面,而且只以通俗的方式,力避文学术语和科学争论。这样的简易形式,既符合我们的现实,使我们的感情乐于接受,而且可以使我们的青年学生在研究和探索阿拉伯语修辞学的时候,照亮他们前进之路。

现在我们要谈的是《古兰经》雄辩的最主要特征。《古兰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作用”或“影响”这一力量。《古兰经》是一部能征服理智和思想的经典,任何人,不论信教与不信教,也不论受过教育或是文盲,在屈服于《古兰经》的作用力(或影响力)这一方面,人人是相等的。尽管人们的感情、生活道路悬殊,文化渊源有别,智力水平各异,但是大家在《古兰经》面前,都表示诚服、敬畏。读者不妨思索一下:凡是单独或集体倾听《古兰经》的朗诵,你会发现我所说的并非妄谈,那听者不是以肃穆的沉默来表现,便是有了直觉的感受,感情发生震动,留下深刻影响,以致热泪盈眶。我现在还记得儿时一件类似的情形,它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那时,我在一位教师门下学习《古兰经》,有一天早晨我到那里,看见老师独自一人在一间空旷无物的教室内,他是一位年逾八十的衰弱老人,他生来就是瞽者,身体消瘦,声音微弱。我站在他的一旁诵读《古兰经》“艾尔拉弗”(7章),室内除我师生二人外,再没有其他人。开始,我诚惶诚恐地慢慢诵读,在真主的默助下,我的心逐渐安定了下来,身体各部静了下来,于是我按抑扬顿挫的规则继续诵读着。年迈的老师,沉默静听,他那骨瘦如柴的身体,随着我声音的旋律,左右摇摆,眉飞色舞,跃跃欲试。当我诵读到“否认我的迹象,并加以藐视者,所有的天门必定不为他们而开放,他们不得进入乐园,直到缆绳能够穿过针眼。我要这样酬报一切犯罪者,他们在火狱里要垫火褥,要盖火被,我要这样酬报一切不义者”(《古兰经》7:40—41)这两节经文时,我突然听到一股沉沉的惊叫声,及其悲哀和剧烈的余波,久久回荡在室内四壁,老人把手向前一伸,暗示我不要再读下去,接着他突然哭了起来,我顿时目瞪口呆,茫然失措,也不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今天我已完全明白那时《古兰经》把那位老人的整个身心都征服了。《古兰经》以自己的深刻感染力,使得我的老师失去了自我控制的能力,于是哭喊惊叫,不禁地迸发出来,一位德劭的老师,在一个小儿童面前,也毫无顾忌地恸哭、呻吟。独一的真主洞悉老师生活的贫困境遇,以及这位老人在清正廉洁、虔诚敬意、专心致力于善功和传授《古兰经》等诸方面,众所周知的声誉,但是,根本的东西,则是《古兰经》的雄辩和作用,给这位老人以巨大影响。

我的这位启蒙老师,对于修辞学家们所讲以及高等院校的师生们所研究的文学术语,则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所以,什么叫“直喻”,什么叫“隐喻”,什么叫“换喻”,他是莫名其妙,也从来没有听过“省略”“复述”“连接”“分割”这些名词。但是,他所听到的,却是常常降临在他心灵上的谛言,正如降临在沙漠里的那湿润的雨露被灼热的阳光曝晒在炽烈的沙砾上一样;或者也可以说,就像刑罚的鞭子笞打在一个罪犯的身上。总之,这位老人,他以自己的全部感受和情绪,以及充分的理解,响应了《古兰经》的召唤,因而他情不自禁地失声惊叫,嚎啕大哭起来。

求真主慈悯我的这位恩师,因为《古兰经》的以下这个论断在这位老人身上,已经完全应验了——“对他们宣读至仁主的启示时,他们俯伏下去叩头和哭泣。”(《古兰经》19:58)。

由艾卜·胡赖勒所传述的下面这章圣训,对于这位老人来说,也是恰如其分的。穆圣说:“只要有一些人在真主的朝房(即礼拜堂)里,诵读天经,彼此讨论研究,那么,镇静将降临他们,人人将被慈惠所笼罩,被天神所包围,真主将在自己所宠爱者面前记念他们。”

《古兰经》是为全人类而降示的,但是人们在爱好、倾向,以及才能诸方面,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能应用理智,掌握逻辑,于是《古兰经》就以证据和理论与他交谈;有的人敞开自己的心胸,倾听教诲,思想上渴望喜迅,于是《古兰经》就温和、深沉、庄重地透入其心坎,与他神会;有的人并不懂逻辑,对教诲也不会有什么反响,他所需要的仅仅是事实,于是《古兰经》就把事实的真相,明白地提供给他;有的人却需要例证,于是《古兰经》就给他举出许多实例,便于他理解和认识。真主说:“这些譬喻是我为众人而设的,以便他们省悟。”(《古兰经》59:21)《古兰经》的效力,可以包括所有的人——侧重理性的,多情善感的,受过教育的,目不识丁的,诚实不欺的,好说谎话的,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人物——每一类型的人,都会受到《古兰经》的深刻影响。至于命中注定获得正道者,他会立即响应《古兰经》的召唤,脱离重重黑暗,走向光明;至于被不幸所驾驭的人,即使《古兰经》给他以深刻作用,屈服在《古兰经》的庄严、伟大面前,无能为力,然而他将永远执迷不悟。

以上便是我们所要说的《古兰经》的“作用力”或“影响力”,是《古兰经》雄辩的特色之一。

三、响应《古兰经》,就是响应天性

阿拉伯人确已响应了《古兰经》的召唤,但是,他们事先并没有分析过《古兰经》所具有的雄辩,甚至没有认识到这雄辩所表现的形式。因为自古以来,阿拉伯人并不认识“转喻”“隐喻”这些专门名词、术语。他们对任何事物作出反响,是依自己的天性,屈从于自己健全的禀赋和自己的鉴赏力及艺术爱好,而不受其他一切原理、准则的制约,好像我们当中,有的人见到太阳,便感到太阳的巨大,认识太阳庞大、高温、炎热。然而此人也许是我们当中最不知太阳质量的人;也好像我们当中,有人站在太平洋岸边,举目环视,似乎是无边无际的一片海洋,他所见到的,无非是波浪滔天,汹涌澎湃,或者是风平浪静,海面如镜,于是他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站在一个庞然大物面前,当然太阳与太平洋的巨大和《古兰经》伟大之间的差别,是不可比拟的,我只不过以此例来说明:人们在对任何事物作出反响,认识其伟大或意义时,并不一定要在事先知道该事物所蕴藏的伟大奥秘。因为人们有天赋的感知,有审美的情操,或者说,有一种无意识的知能,如果这样说可行的话。

这与通过理解,领会而作出反响,以及通过认识雄辩之玄机,修辞术语而产生作用,绝不矛盾。因为《古兰经》的组织结构,分两个方面,其雄辩是杰出的,这一点又可以用下面两个关系作出鲜明的表示:

1.与天性(本能)和爱好作交谈的精神作用关系。

2.修辞学上的描写和文字上遣词造句的关系。

现在我们所要谈的是第一个方面,即精神作用关系方面。下面这节《古兰经》对此已作了精确的阐述:

“真主曾降示最优美的训辞,就是前后一致,反复叮咛的经典;敬畏真主的人们,因它而战栗,继而他们的外表和内心,为记念真主而变得优雅。”(《古兰经》39:23)因为《古兰经》上下文句,有时是一个内容,或是一个思想体系,这就是上节经文所指的“前后一致”;《古兰经》有时论述一件事情时,又涉及其反面,例如谈“乐园”,就相应地要提到“火狱”;说道“信士的性质”就自然地要衬托出“反信者的特征”;论述“善人”,必须区分“恶人”,这便是“反复叮咛”的意思。所以上节经文说《古兰经》是具有“前后一致”“反复叮咛”这两种风格,因而能使敬畏真主的人,从外表到内心,都感动得战栗。但是,当他生活在一个广漠无际的境界时,他可以触觉到真主的慈惠的气息,于是他又转畏为安,充满希望,恳求真主的宽恕和惠顾。

如果我们欲了解这节《古兰经》在文学修辞上的奥秘,我们将会发现更多的东西。首先,这节经文是用真主的最伟大的一个专有名词作句子的起语,把“降示”的主动者,归属于真主,即“真主是降示……者”,这一表达形式,提高《古兰经》的地位;其次,“最优美的训辞”一句,表明了《古兰经》行文的多样化,前后一致,不相矛盾,反复叮咛,又无赘言,所以它能深入人心,使人敬畏、战栗,就是说,它既能在人们的精神上产生作用,又能在人们的肉体上产生影响,而精神上的作用则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恐惧、敬畏,继而是平静、优雅、柔和,再则是希望、渴慕慈爱,最后是求得真主引入正道,心安理得。

这种精致的排列,以及行文上的紧密联系,还有遣词造句方面,选择了语音与含义切近的赐予。读者可以思索、推敲一下“特格舍麦勒”(tighoshareere,战栗)与“特林”(tileeni,安静,或译优雅、柔和)这两个词的意义,前者用来描绘敬畏者的影响,后者被用来描绘心安理得者的影响。读者再推敲一下,“战栗”和“安静”这两个阿拉伯语的组成字母,第一个词里的头一个字母“嘎弗”,多么有力,接着是“施乃”,和最后一个字母“拉五”,又是多么得震动和剧烈。这些语音和声调,就几乎在你身上带来打颤、发抖的作用。至于“安静”一词中的字母,柔和的“俩母”,以及它以后的两个字母,是轻而软的长音和鼻音字母,这样的语音会给读者以镇静之感,甚至处于镇静之中。

这节《古兰经》里的修辞特色,是所有修辞学家所公认的。除了我们举出的几点以外,其他修辞上的优点,我们就不再一一举例了,而且我们所谈到的几点,也是为了向读者论证:唯有《古兰经》能具备意义上和文辞上的优点与特色。

《古兰经》说“敬畏真主的人们,因它而战栗”,原文是说“皮肤打抖”,说“皮肤打抖”就不必说“心里恐惧”,因为,“皮肤打抖”这一提法,就是“心里恐惧”的表现,原文也没有说“心里发抖,因为皮肤发抖这一作用,是心里畏惧的结果,只有内心发生作用,外表才会受到影响,所以提到结果,就无须再说显然易见的原因。至于后面谈到“安静”(或译优雅、柔和)时,原文既先用了“皮肤”一词,又再用了“内心”一词,表明了内心的安静,是它本来的,自然的性质。

艾卜·伯克尔的女儿艾司玛伊说:“圣门弟子们每当听到《古兰经》时,人人流泪,个个战栗。”

四、四种类型人物

据艾卜·穆萨·勒·艾施阿里传述:穆圣说“读《古兰经》的就像香橼,其气芬芳,其味可口;不读《古兰经》的信士,就像椰枣,它虽不芬芳,味道却是甜美的;读《古兰经》的伪信士,就像香草,其气虽芬芳,其味却苦涩;不读《古兰经》的伪信士,就像苦葫芦,他不仅没有香气,而且味道很苦。”(布哈里、穆斯林及尼萨伊和伊本·马哲等圣训集)

这章圣训把立于《古兰经》面前的人,分成四种类型。其中两种是读《古兰经》的,即信士与伪信士。至于不读《古兰经》的另外两种人,本文不打算讨论,我们关注的只是读《古兰经》的,不管他是信士或伪信士。这两种人,圣训把他们比拟得如此具体、形象,描绘得令人可以感触,眼见。圣训之所以如此逼真地刻画这两种人物,是因为真主的(《古兰经》)对于人的外表和内心都有明显作用。人们在对《古兰经》的感受上是有不同的,其中有享受到充分福分的,那就是读《古兰经》的信士;其中有享受到有限福分的,那就是读《古兰经》的伪信士。下面这章圣训就证明了上述论断的正确。穆圣说:“《古兰经》对信士必定发生影响,并使其蒙受福利;对伪信士也必定发生影响,并使其蒙受福利。”至于《古兰经》对这两种人的情况描写得更清楚、细致,在不少章节里举了很多例子。

在降示《古兰经》的时候,阿拉伯人并不认识我们今天所谓的修辞学(或雄辩术)及其术语。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虽然或多或少地应用过一些修辞形式,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目前在我们当中已经广泛使用的修辞形式的专门称谓。现在,我们是把修辞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在语言学方面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当时阿拉伯人根本没有达到这种登峰造极的水平。

当时的阿拉伯人,也没有认识我们今天所认识的“评论”这种技能,以及“比较”这种方法。他们所认为言辞的雄辩,可以说仅仅是凭借我们称之为“符合健全的天性和真实的感觉”这一标准。

他们要对一项言论作是非、优劣、真伪、良莠判断的时候,是看这言论是否含有优雅的智慧,有无历验不爽的真实性,思想上有无杂乱无章的弊端。

一个诗人,可能因为他的某一首诗里寄寓着一点前所未有的新雅意境,就会被他们奉承,把他的诗作为权威来欣赏、借鉴。

所以,当《古兰经》一旦降示,阿拉伯人便感到惊叹不止,他们第一次认识到这是超乎他们能力之上的作品,不是凡人的言辞。有一位修辞家曾这样说:“《古兰经》既有甜美之感,又有优雅之趣;它的最高点有丰硕的果实可尝,它的最低处有充沛的泉浆可饮。它的崇高无以复加,没有匹敌,他决不是凡人的言语。”

这是不信教的人说出来的真理,他只能这样说,却不能谨守这一真理,但是,《古兰经》对他来说,已经产生了一定作用,达到相应的目的,给他开了思路,赋予评价的能力,于是,他响应了自己的天性和感觉,终于说了那句真理之言。

这就是我们所要说的《古兰经》雄辩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它在人们心里产生的强力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信教和不信教的,又包括善良的和作恶的。我们曾经援引了上述那章圣训来说明这一问题,穆圣把读经的信士比作香橼,气香味美;把读经的伪信士比作香草,气香味苦,两者同是读经人,即使结果不同,然而彼此都受到《古兰经》的影响,对其雄辩作出反映。

五、世人在《古兰经》面前

据历史所载,许多阿拉伯人,当他们听到《古兰经》时,便倾倒屈服了。这就是真主所召示的“他们中有蒙真主引入正道的,有注定迷误的”。(《古兰经》16:36)

第一种人,即“蒙真主引入正道的”,《古兰经》的部分节文谈到他们,描写了他们对《古兰经》的态度,以及《古兰经》在他们的思想、心灵所产生的影响。真主说:

“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信士:当记念真主的时候,他们内心感到恐惧;当宣读真主迹象(即经典)的时候,那些迹象增加了他们的信仰,他们只信任他们的主宰。”(《古兰经》8:2)

又说:“当有人以他们的迹象教诲他们的时候,他们并不装聋作瞎的打鼾。”(《古兰经》25:73)(www.daowen.com)

真信士对真主的谛言,不会玩忽,更不可能不会发生作用,他们侧耳恭听、心领神会,感受它的奥秘,屈服于它的魅力,在《古兰经》所包含的典雅、辩才面前,敬佩得五体投地,乃至谦卑、啼哭。所以真主说:“对他们宣读至仁主的启示时,他们俯伏下去叩头和哭泣。”(《古兰经》19:58)

至于第二种人,即“注定迷误的”,他们听《古兰经》,并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真主的前定法则所致,他们不幸被薄福所支配,不能从迷误的泥沼中自我解救,天赋作用借《古兰经》的雄辩,虽已产生,成熟而善辩的使命;虽已透入内心,然而真主的引导尚未到来,所以尽管他们被《古兰经》迷恋,但是他们与信仰之间始终被执拗和逆信的重重黑暗所笼罩。

他们知道《古兰经》真实无妄、诚挚不欺,佩服它的雄辩,超前绝后。但是“真主已封闭他们的心和耳,他们的眼上有翳膜,他们将受重大的刑罚”。(《古兰经》2:7)例如穆圣当时的顽敌巫板叶的儿子厄卜独拉,便是这一流人物。

六、蒙真主引入正道的一群

我们再回过头来谈谈第一种人。这里我们要举出两个人的例子,这两个人在《古兰经》面前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地位。《古兰经》的修辞、雄辩在召唤他们二人作出反响方面,发生了巨大威力。

两人中的第一个,就是欧默尔·布尼·汉托卜,他信奉伊斯兰教的故事,传说得很广泛。但是在伊斯兰教的初期,欧默尔是以敌视伊斯兰教、仇恨穆斯林而著称的人物,而且人人知道他性格刚毅,做事雷厉风行;在他自己的生活中,如果碰到使他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就要暴怒,这已成了他的惯性。

有一天,他的暴怒促使他要去杀死先知穆罕默德,这种企图已经行动,他佩带起利剑,向着穆圣和圣门弟子们所在的地方走去,他已打听到他们正在撒法山麓的一间屋里集会。

欧默尔正在路上走着,忽然遇到奥殿叶本族的一个同胞,名叫奈阿密·布尼·阿卜杜拉的,便问道:“欧默尔啊!你要到哪里?”欧默尔说:“我要找穆罕默德这个教徒,他分裂了古莱氏族的团结,诽谤祖教,亵渎神灵,我要把他杀掉。”

奈阿密说:“欧默尔啊!你不要冒险!难道你不回家去,料理你家属的事情吗?”

“我的家属有什么事可以料理的?”

“你的妹婿,还有你的侄儿赛尔德·布尼·宰德以及你妹妹法图默·嫔娣·汉托卜,他们不是都已信奉伊斯兰教,追随穆罕默德去了吗?”

血液在欧默尔的血管里沸腾了,他怒不可遏,急急忙忙转往自己妹妹家去,找妹妹和妹夫算账,他为家属中出现这样的事而大发雷霆,并因傲慢而跌倒负伤,他要报复,而且一定凶猛。

在信士的家里,除欧默尔的妹妹及其丈夫外,还有汗巴卜·布尼·勒·艾尔特。汗巴卜正在教授屋主夫妇二人学习《古兰经》“塔哈”(20章),欧默尔已听到汗巴卜诵读《古兰经》的声音,他虽然还在门外,法图默和丈夫已同时预感到哥哥欧默尔要闯进屋里来的危险,于是她连忙把汗巴卜手里的一页《古兰经》拿过来,藏在自己身上。汗巴卜却躲到一间较远的室内。当欧默尔一进入家时,就问:“这是什么催眠曲?”妹妹及其丈夫同时回答:“我们没有听到什么!”欧默尔说:“不!我已获悉你们两人已跟着穆罕默德走。”他一面说,一面伸手去抓自己的妹婿。法图默为了保护自己的丈夫,竟遭哥哥的拳打脚踢,头骨被打伤了,鲜血直流。当时,伊斯兰教的尊严鼓舞了法图默夫妇二人,便对哥哥说道:“是的!我们确实信奉了伊斯兰教,坚信真主,坚信真主的使者,你要怎么办就怎么办把!”

欧默尔要妹妹交出《古兰经》来,但是法图默拒绝了哥哥的要求,因为她知道《古兰经》是纯洁的语言,只有纯洁的人才可以接触、抚摸。

欧默尔想仔细听一下《古兰经》到底说些什么。法图默便应允,理直气壮地诵读起来:

“塔哈,我降示《古兰经》给你,不是为使你不幸,却是为教诲敬畏者,是降自创造天地和穹苍者的。至仁主已威镇了宝座,凡在天上和地下的,以及天地之间的、地底下的,都是真主的,如果你高声说话,那么真主确是知道秘密的和更隐微的事情。除真主外绝无应受崇拜者,他有许多最美的名号。”(《古兰经》20:1—8)

《古兰经》在这所信士的家里被朗诵,它在一个彪形大汉的耳朵里、思想中一再回荡,及时的雨点纷纷降临在一颗被迷信和仇恨之烈火燃烧着的心地上,他的皮肤发抖了,愤怒被遏制了,傲慢匿循了。

是啊!躯体镇定了下来,顽逆的性格变得恬静、恭顺;僵化了的情感,骤然活跃起来;悔恨的泪珠弥漫于眼眶;战栗的双唇发出赞美的言词:“这些话多么优美!多么高尚!”他说得何其真挚,事实上,这是成熟的、有深远作用的表白,是《古兰经》的雄辩主宰了这颗心——在此以前,它从未听见过什么是“转喻”,什么是“隐喻”!

欧默尔对《古兰经》的屈服,不是像那些精通修辞学知识的文豪一样的屈服,他是天性的,这是鉴赏力的屈服。《古兰经》的训辞深入凡人的语言深入不到的心底。

山岳已经倾倒,火山已经熄灭。躲藏在内室的汗巴卜已经发出喊声,走出来说道:“欧默尔啊!以真主盟誓,我确实是希望真主将把他的使者的祈祷专属你所享有。因为昨天我曾听到穆圣这样的祈祷:‘主啊!求你用艾比·勒·哈克·布尼·哈施密,或用欧默尔·布尼·汉托卜来援助伊斯兰教吧!’所以,欧默尔啊!你当敬畏真主!”这时,欧默尔说道:“汗巴卜啊!请你把我介绍给穆圣吧!好让我去拜访他,信奉伊斯兰教。”

这种天翻地覆,黑白变换的场合是为什么而产生的?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反信分子变成信士?一个企图行凶杀人的人,是怎样一下转化为积极追求正道的和脱险的?

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他聆听了《古兰经》的雄文宏论,他响应了《古兰经》的那震撼山岳的典雅修辞及其雄辩。真主说:

“假若我把这《古兰经》降示一座山,你必定看见那座山因畏惧真主而成为柔和的,崩溃的。”(《古兰经》59:21)欧默尔在伊斯兰教发展的道路上,确是一座山,现在这座山不但变得柔和,而且崩溃、瓦解了。《古兰经》的论断多么真实!《古兰经》的威力何等伟大!

我们现在所讨论的立场,与修辞学上的“隐喻”“直喻”等等没有丝毫联系。而且,我们还要说:当欧默尔的心变得温顺、柔和的时候,他并非因为想到“塔哈”这章《古兰经》的各节经文所蕴藏着的优雅修辞及其技艺,其实,《古兰经》的这些优点,直到今天才为辞章家和书评家们所逐步认识,而欧默尔当时并未作分析,也不知其底蕴,他所感受到的,只是这样一点:自己的心,在干涸、枯萎之后,获得了饱饮、滋润;生命之泉,又开始在他的整个躯体旋环,使他有活力,精神振奋。真主说:

“假若《古兰经》同来移动山岳,或破裂大地,或使死人说话(那是完全可以的),因为一切命令统归真主。”(《古兰经》13:31)现在对于欧默尔来说,如实地应验了。

《古兰经》确实可以凭它自身的雄辩作用,使山岳移动,使大地破裂。

这是真主的声音,它可以惊震整个宇宙,既然如此,那么,顽固不化的心灵,即使坚如磐石,难道不能感化驯服吗?真主说:“有些石头,河水从其中涌出;有些石头,自己破裂,而水泉从其中流出;有些石头,为惧怕真主而堕落。”(《古兰经》2:74)

现在,我们再来介绍一位受到《古兰经》影响的人物。这就是图法伊里·布尼·欧目尔·杜斯,他在本民族中出身高贵,而且是一位机智的诗人。有一天,他来到麦加,听到人们在吓唬他:穆罕默德很可怕,并且告诉他:“我们很为你和你的族人担忧,恐怕你们遭到我们同样的威胁,所以你千万不要跟穆罕默德讲话,他所说的,你也不要轻信,也不必去听……”就这样一直和他周旋,形影不离地跟踪着他。当这位诗人办完事以后,决心不听穆罕默德的话,甚至把棉花塞在自己两耳里,然后走到清真寺去,不料,穆圣正肃立在克尔白天房前礼拜,当诗人接近他,并隐隐约约地听到穆圣在拜中诵读的经文时,他感到十分惊讶,便自言自语地说到:“以真主盟誓,我是一个有理性的人,是有见识的诗家,对我来说,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不难鉴别,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妨碍我去倾听这位圣人的言论呢?”

事后,图法伊里便毅然决然地去到穆圣家里,把自己的来意向穆圣作了叙述。穆圣给他介绍了伊斯兰教,对他宣读了《古兰经》,诗人慨然信奉了伊斯兰教。

法图伊里返回家乡后,向族人传达了伊斯兰教教义,号召他们也来奉教,大家都响应其号召,纷纷信奉伊斯兰教。但是,图法伊里在信教时,也并没有用学术上的修辞来测量《古兰经》,他也没有闲情逸致去认识《古兰经》所包含的“移后”“提前”的位置,以及“省略”“铺张”等等这些表现形式。图法伊里只是用自己的感情来倾听《古兰经》,用自己的心思来理解《古兰经》。而《古兰经》的内容和思想,已经进入他的灵魂和整个躯体;伊斯兰教的教化感召了他,“最优美的训词”把他终于引向信仰。

如果我一味喜欢把那些听了《古兰经》,光明照耀其心地,于是便信奉了伊斯兰教的人们的事迹,都一一叙述,那将是长篇巨著。例如大家所熟悉的艾卜·赞勒·昂法尔便是其中之一,但是,我们仅仅选择了以上两位人物作为论证,已经足够了。

七、注定迷误的一群

我们再返回来谈一谈第二种人——注定迷误的一群。这些人也同样听了《古兰经》,理解其内容,穆圣的使命可谓传达给他们了,但是,他们不幸被命运所左右,天经压倒了他们,在这方面,有许多确凿的传述。

这些人,他们曾经细心听过《古兰经》的作用力,对于他们确已达到完全制服的地步,但是,真主的意旨,不欲引导他们走向正道,他们随同历史一道,经历了许多物证,证明这两件事情——《古兰经》的影响力和顽固、执拗势力。他们的事实肯定了我们所陈述过的借《古兰经》来发生作用这一意义,即用天性和感觉来获得裨益,正如这些事实肯定了欧默尔和艾比·赞勒·安法尔的信仰那样。然而,《古兰经》对不信教的人们所发生的影响,在论证我的话方面,它也许比对信士们所发生的影响还要深刻,因为虔诚者的信仰,有时是受《古兰经》以外的其他许多因素造成的;至于敌对者,或不信者之所以对《古兰经》作出“真实可靠”这样的判断,除了我们所谈过的,是由于《古兰经》的雄辩这唯一因素发生作用以外,不是屈服于其他别的因素。

在这些人当中,我们常常回忆起阿特伯·布尼·勒比尔这位典型人物。他的故事是由伟大的经师阿卜杜·布尼·哈密德,再由查比尔·布尼·阿卜杜拉所传述,同时,艾勒哈菲祖·艾卜雅尔拉·艾勒摩苏尔,以及伊本·哈密德、伊本·伊斯哈格·布尼·叶萨尔等人对此都有大同小异的传述。

伊本·叶萨尔说:有一天,阿特伯·布尼·勒比尔,作为氏族首脑,正在古莱氏族的议事厅里坐着,这时,穆圣却单独一人在清真寺功修。阿特伯说:“古莱氏族的同胞们!难道我不站出来,去穆罕默德那里,跟他谈判,向他提出一些建议,也许他会接受其中一部分。那么,我们把他所要的东西给他,这样他可能停止对我们的攻击,不要再把我们的同胞一个个地拉走!”那时圣叔哈目泽信奉了伊斯兰教,古莱氏族人目睹穆圣的信徒与日俱增,氏族首脑忧心忡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聚会在议事厅,商讨对策,与会长老听了阿特伯的演说后,说:“不错!瓦利德的父亲啊!你应当站出来,作为首席代表去同穆罕默德谈判吧!”

阿特伯到了穆圣那里,说道:“侄儿啊!你是我们古莱氏族的一个成员,你是清楚亲族的权威和门第的地位的。你的确给你的同胞带来了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你借此分裂了大家的团结,你把我们的容忍视为愚蠢,你辱骂神祗,亵渎祖教,你武断先辈是迷信。你听我说,我给你提出几点建议,你可考虑,也许你会采纳其中一项。”

穆圣说:“瓦利德的父亲啊!请您说吧,我听一听。”

阿特伯说:“侄儿啊!你所进行的这一事情,其目的如果是想借此获得金钱的话,那么我们给你收集若干金钱,让你成为本族中最富有的人,又如果你是想借此求得一个显赫地位,那么,我们就推举你当我们的首领,不违背你的命令;如果你是想借此称王为君,那么,我们就拥戴你做我们的君王;如果你是为了被鬼祟所缠而不能自卫,那么,我们为你延医求治,用钱多少,在所不惜,一定把你医好,因为说不定,一个追随者可以优胜于主人,把主人治愈。”总之,说了不少。

穆圣一直留心地听着他说,等他说毕才说:“瓦利德的父亲啊!你讲完了吗?”对方说:“是啊!讲完了。”穆圣便说:“那么,请你听我说吧!”

“奉大仁大慈的真主之尊名,哈一,米目。这是从大仁大慈的真主降下的启示,这是一部节文详明的天经,是为有知识的民众而降示的阿拉伯文的《古兰经》,可以作报喜者,警告者,但他们大半退避而不肯听从。”(《古兰经》41:1—4)

穆圣继而把这章《古兰经》向阿特伯宣读,对方把双手放在背后倚靠着,侧耳恭听,不敢作声,直到穆圣读到第37节叩头处时,穆圣停下来,叩了头,然后才说:“瓦利德的父亲啊!你已经听到我所听过的这些启示了,你还有什么话可讲?”

阿特伯一言不发,站立起来,回到族人跟前。大家见了,议论纷纷,便说:“以真主发誓!瓦利德的父亲带着一副与先前不同的脸色回来了。”当他坐近大家面前时,与会的人们又问道:“瓦利德的父亲啊!你去谈判的结果怎样?请快说吧!”阿特伯说:“谈判的结果,就是我听到一种话,说真的,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听过的话,老实说,它绝不是妖术,绝不是诗歌,也绝不是占卜。古莱氏族的同胞们!请你们顺服我吧!把氏族的领导权归我吧!你们不要管穆罕默德这个人和他所宣传的主张吧!你们避开他吧!指主发誓!鉴于我所听到他说的那些话来看,他所主张的必定要实现!”

阿特伯虽然没有公开地宣布他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但是,他已明确地表示了他的见解。这是一个以自己的天性来理解了《古兰经》的阿拉伯人当中的强有力的例证。他认识到《古兰经》含有不言而喻的真诚,他除了内心承认和外表屈服以外,在实践上他却不能自主。所以他给我们的论断提供了例证,可是对他自身却没有什么裨益。

每个阿拉伯人,对于听《古兰经》无不感到迷恋,无论是信教的或不信教的,也无论是知识分子或没有受过教育的,在受《古兰经》的感动和影响方面是没有差别的,当他们听了《古兰经》以后,人人都懂得《古兰经》所包含的真理和诚意,以及《古兰经》所特有的影响力和威慑作用。至于真信士,他们对《古兰经》不但侧耳恭听、心悦诚服,而且探求其真理,以增强信念。至于不信教的人,他们所追求的,虽然不是《古兰经》的真理,然而《古兰经》的美味可口、优雅别致……吸引着他们,爱不释手。这就是《古兰经》的强力影响,也就是《古兰经》的雄辩和传达职能所在,同时也就是今天阿拉伯人认识得最完全的《古兰经》的雄辩玄机。

(译自卡塔尔《民族》杂志1982年第二卷19期)

(译文发表于《中国穆斯林》1884年第二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