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的劳动观
〔埃及〕穆罕穆德·卡米尔·哈泰
在伊斯兰教的天平上,对于劳动(或实践)的价值,再没有比下面这些涉及信仰和信士的《古兰经》经文表明得更为重要了,因为这些经文经常把信仰和实践联系起来论述:
“信道而且行善者,得以乐园为招待所。”(《古兰经》18:107)
“信道而且行善者,我势必不使他们的善行徒劳无酬。”(《古兰经》18:30)
“信道而且行善者,他们的主将因他们的信仰而引导他们;他们将安居于下临诸河的幸福园中。”(《古兰经》10:9)
“信道而且行善者,得享幸福和优美的归宿。”(《古兰经》13:29)
信仰必须与实践联系起来。因为实践是信仰的成果和证据;信仰正如穆圣说的那样“绝不是幻想”,而是内心诚信,并由实践所证明。
有的人轻视了实践,却说:“我们是坚信真主的。”穆圣驳斥他们说:“你们在撒谎!如果你们是坚信真主的话,你们必定早实践了。”
那是因为实践是人类生存的目的和社会职责,同时也是伊斯兰教的价值之一,这种价值使人臻于善功的水平;实践又是体现人类生存的意义。
如果说宇宙的一切事物——从不停地运行于其轨道的最大天体,直到默默无声蠕动于地穴的蚂蚁,甚至用一毫米的千万分之一才能相比的原子都在实践着的话,那么,人类也不可能超出宇宙规律和生活之外,而毫不实践地生存,否则,他将被生活所遗弃,将被社会所唾弃,他的本性将被破坏,而失去了人生的意义。《古兰经》指出:“我创造精灵和人类,只为要他们崇拜我。”(《古兰经》51:56)所以“崇拜”与“实践”常常是同义语。因为人生于世,是为了劳动、实践。现世是后世的田园,真主造化人类的目的是要建设和管理这个世界;真主又赋予人们五官和各种才能,以便让人们把它们运用到有益的实践中去,如果人们不运用它们,便枉费了真主创造它们的哲理,而违背真主的命令。因为真主说:“你说:‘你们工作吧!真主及其使者和信士们都要看见你们的工作。’”(《古兰经》9:105)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历代的先知和使者们——他们是获得优良典范称号的——在生活方面的实践史实,我们便会发现鲜明的证据,表明在伊斯兰教的天平上实践的价值。先知和使者们的整个生活活动,都在实践和奋斗,这不仅体现在思想领域、宗教宣传方面,而且在体力劳动和其他工作方面都是如此。
难道努哈圣人不是在造船方面进行实践吗?达吾德圣人在冶炼钢铁,伊卜拉欣圣人和易司马仪圣人,父子二位在修筑古天房方面也都是在实践。穆萨圣人和舒尔卜圣人之女结婚之彩礼是他用自己受雇于舒尔卜圣人工作十年所取得的工资来支付的。
同样的,先知穆罕穆德在建筑古巴义清真寺和麦地那清真寺时,一马当先,抢在穆斯林大众前头,把石头背运到建筑工地,当时有一位信士劝阻先知不要劳动,他愿代先知背运石头,先知正色拒绝说:“去吧!你去帮别人的忙吧!我希望真主的喜悦比你更为迫切!”
穆圣对于体力劳动,除经常亲自给大家作出榜样外,他还有一段圣训强调这方面的意义。有一个人因从事手工劳动,到了傍晚,疲惫不堪,穆圣向他报以“受真主恕罪”之喜讯,并且说:“你们不论谁,拿起斧头去砍柴,然后亲自背回来出售,以此为生,强于乞讨(不论人家施舍与否)过活。”
穆圣很尊重那些因劳动而双手变得粗糙的工人,他说:“这是真主及其使者所喜爱的手。”穆圣一再嘱告,要维护服务人员的权利和他们的荣誉,要称呼他们兄弟;穆圣又命令那些被服务的人们,要与服务人员一道同吃、同住、同衣着,不可苛求他们去做力所不及的工作。如果需要服务人员去做难以胜任的工作时,必须派人去协助他们。
艾卜·伯克尔任“哈里发”以前,曾从事商业;当他执掌政教大权以后,仍然按惯例微服简出,到街场市集,有时买,有时卖,以致许多穆斯林兄弟对他说:“我们给你丰衣足食,以便于你专心致志地主持哈里发所肩负的重大政务。”大家一致决定从国库里拨给他足以生活的一份津贴。
欧默尔说:“你们任何人都不要坐着寻求生活给养,而说:‘主啊,求你给我给养吧!’大家都知道,天上是不会降下含金带银的雨水呀!”
欧默尔曾经驱赶过一些隐居在清真寺里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他勒令他们赶快出去劳动。有一次,他问其中的一人:“你到底靠谁为生?”那人说:“靠我的兄弟。”欧默尔说:“你的那个兄弟比你更虔诚、敬畏真主啊!”
有一天,阿里·伊本·艾卜托利布早晨起来,发现自己家里一点儿吃的也没有,阿里和自己的妻子——穆圣的女儿、贤淑的法图默,没有到穆圣那里找食物,也没有到任何一位辅士家去告求。阿里独自一人到麦地那的郊外去找工作,借此谋取当天夫妻二人的生活来源,以便靠劳力吃饭。当时,阿里在那里碰到一位妇女,要制作土坯,他就主动向那位妇女毛遂自荐,说可以代她挑水、和泥,并商定以每罐水换取一枚枣作为工资。于是,阿里做完了这项工作,那位妇女按数量付给阿里应得的枣。然后,阿里将枣带到清真寺里,向穆圣叙述了这件事,穆圣听了笑逐颜开,甚感满意,还吃了几个枣,其后阿里又将枣带回家中,与妻室一道共享亲身获得的劳动果实。
这是一幅在劳动、工作和提高劳动价值方面多么具有意义的图景啊!阿里·伊本·艾卜托利布既是先知穆罕穆德的叔叔之子,是伊斯兰首屈一指的英雄,又是先知的掌上明珠——法图默的夫君,居然不耻为一位普通妇女充当佣工,挑水和泥,以求自食其力,不依赖别人为生。
穆圣赞赏阿里的这种行为,喜形于色,满心欢慰,而且还品尝了阿里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还有什么工作比这更为纯洁、神圣!
穆圣说:“真主确是喜欢一个人选择一种职业,以此而无求于他人供养。”
“崇高的真主热爱有职业的信士。”
“一个人所吃的最合法的食物,莫过于一个忠于自己职责的工人用两手劳动换来的了。”
曾经有人问艾哈默德·布尼·罕伯里:“你对于那种坐在家里或清真寺里,说‘我什么工作也不做,直到我的生活资料降临’的人,有什么看法?”艾哈默德说:“这是一种不学无术的蠢人。难道没有听过穆圣的教导吗?穆圣说:‘真主把我的生活来源置于长矛影下。(即打猎、耕作为生——译者)’”穆圣说到鸟儿时说:“它们往往在清晨空腹而出,到傍晚便果腹而归。”这就表明寻求生活来源,要早起早出。(www.daowen.com)
伊本·迈斯欧德说:“我最讨厌这种人:不仅在现世工作方面一事无成,连后世功修上也空无一物。”
在谴责游手好闲以致造成贫困、流为可耻的乞丐方面,穆圣说:“谁给自己打开了一道乞讨之门,真主便给谁打开了七十道贫困之门。”
迈尔子·布尼·加伯里说:“在复活日,将有一个叫唤者叫唤道:‘在世界上曾被真主谴怒过的人们在哪里?’那些在清真寺里以乞食为生的人们应声站立起来说:‘是我们啊!’”
鲁格曼训诫自己的儿子说:“孩子,你应该用合法的营谋取得富足,才不至于欲壑难填。因为任何人,除非因三种习性所染,否则绝不会贫穷的:第一是宗教观念淡薄,第二是智力方面低下,第三是一个男子汉丧失了豪爽。但是,比这三种习性更为不幸的是:被众人所轻视。”
穆圣说:“即使复生日已经来临,而你们当中有谁的手里还拿着一株枣树苗,他还能来得及栽种下去的话,还是应当叫他栽种下去,那对他来说,还可以享受到的一份报酬……”
这段圣训,体现了劳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重要性,甚至在人的生命和整个世界即将告别的一刹那,穆圣还要我们坚持劳动。
假使穆圣说:人们在目击复生日所带来的各种惊恐万状,他们的义务和刻不容缓的事是把两手从现世的各种杂务上立刻停顿下来,赶忙利用这千金一刻之机去迎向真主,悔罪求饶——如果穆圣这样说,那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穆圣却说:“复生日已经来临,而你们当中有谁的手里还拿着一株枣树苗,他还能来得及栽种下去的话,还是应当叫他栽种下去……”
不错,一株枣树苗,即使栽种下去,也需要几年后才能结果实,可是穆圣却勉励人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要把手里的树苗种下,这就是说,人们在力所能及,甚至一息尚存的时候,都还负有劳动和不停工作的使命,不管那时工作成效如何。劳动即使收获慢一点,还是要坚持劳动和工作,也不要考虑自己能否享受这份劳动成果,不可以把劳动的目的,仅仅限于获得眼前的实惠,或仅为了个人的享受。否则,世事就不成体统,人生就不可能世代相传。老一辈人如不愿为后生牺牲一切,现存的个人也就不可能为服务社会而克尽职守。后来者收获不到前人的劳动果实,于是他们也就无力发挥作用,而让后来者也同样收获不到他们的劳动果实。
为此,伊斯兰教对于生存于世的人,要使他们的生活,与持久的、更新的劳动紧密联系起来,把这种不停顿的劳动持续到即使是生存的一切因素将被切断的时刻。因为现世的生活,又是与另一种生活相结合的,在那种生活中,报酬是不会终止的。因此俗话曾说:“现世是后世的农场。”人们在现世中所栽种的一切,必然要在后世享受到自己的收获。所以“幼苗一株”即使在生命垂危之时,也应该将它植下,它也有报酬可享。
这种意义,是来源于对真主和后世的真诚、纯粹的信仰。人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生活,只是许多生活历程的一部分,这些生活历程从人们还在自己的母腹中就已经开始,所以死亡不意味着生活历程的终止和结束,死亡只是生活于永恒世界里的另一个生活历程的起点。
然而有的人却迷误了,“他们说:‘只有我们今世的生活,我们绝不复活。’”(《古兰经》6:29)
他们用这样的观点,把赏善罚恶的法则一下注销了,枉费了人世的价值,因为他们把人类和昆虫之类看成一样,一个昆虫一旦被践踏的时候,它的一切就结束了。
假使人类也是如此的,那么,善行义举、利他主义、工作动机、勇于牺牲、宽容……这些美德及其意义,对于人类来说也就不存在了;人类的所有希望和感情,一定只会局限在一个狭隘的范围内,即人人所想的,只是企图抢夺个人享受,于是千方百计,不论合理与无理,只要力所能及,都据为己有,在他心目里,社会简直是一个以自私自利、贪婪、支离破碎、瓦解着的。
只有当人们都相信:人生于世仅仅是一个过渡阶段,并且相信,为了这样,他的生命必须运用于除了自利以外,还应为社会、为人类造福,而且在后世将要发现自己生前的劳动报酬——有这样的信念,人生才会善良,人道主义的关系才会加强。
也只有借此信念和作风,人类的心灵才臻于优美、善良;人类生存于世的目的才会井然有序,在后世才会获得相应报酬。
真主说:“凡说过‘我们的主是安拉’,然后遵循正道者,众天神将对他们说:‘你们不要恐惧,不要忧愁,你们应当为你们被期许的乐园而高兴。在今世和后世,我们都是你们的保护者。你们在乐园里将享受你们所爱好的一切。你们在乐园里将享受你们所要求的一切。那是至仁至慈的主所赐的宴飨。’”(《古兰经》41:30、31、32)
如果人们能够对于上述那种面临复生日,穆圣还勉励种植树苗的圣训,平心静气、深思熟虑,然后把它的精神贯彻到整个生活领域里,那么,在人们的许多生活作风、精神境界、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五彩缤纷的革新美景,将会在我们的眼前层出不穷地展现。
让我们举个例子来说一下吧:
一个老是怕劳动、回避工作的职员,经过一年半载,没有任何迁善表现,我们便认为他意志松懈,工作热情丧失。因为他不想尽义务,也不思考新计划以改进工作、提高业务和生产水平。在他思想里总希望把职责让给后继者来承担。这个职员如果能够思考、领会上述那段圣训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及其积极精神,那么,他一定会振作起来,把工作坚持到自己职责的最后一刻,出色地完成人生的使命。
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众所公认的事实存在着。那个对工作的信心已经受到打击,热情已经消失的职员,他那竭力回避劳动的消极情绪,会使他用最坏的方式来反映他本人对生活的厌恶,因而只要他一旦丢弃工作,他将会发现自己与生存脱离,那么,任何努力和目的是不会把他再拉回到生活里来的。因此,对他来说,是日夜难熬、岁月沉重,把自己有生之年放在疾病或游手好闲的压力下,消磨完毕。
如果这位职员,能以开阔的精神,革新的决心,并对未来怀有无限的希望来完成自己的职责,那么,他必定会有充沛的力量,而且能在利己益群,造福于社会的其他不论大小、巨细的工作方面再接再厉。
上述那段圣训,还指示着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在思想与实践方面,要把今生与后世紧密联系起来,不能在“今生的工作”与“后世的工作”这概念之间分离,这是一条相连的途径,前者是起点,后者是终点。所以真主说“你应当借真主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记你在今世的分享。”(《古兰经》28:77)又说:“你说:‘真主为他的臣民而创造的服饰和佳美的食物,谁能禁止他们去享受呢?’你说:‘那些物品为信道者在今世所共有,在复活日所独享的。’”(《古兰经》7:32)
这个意思,就是说人们所从事的无论哪一种工作,都能与真主相通,为主道奋斗,阐扬真理;要追求后世,就该建设今生;为了维护个人与集体的尊严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就要保卫祖国的领土不受侵犯,有时要为这些事业作出牺牲。因为在这个现世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世界,在那里有优美的报酬和永恒的生存。
译自《宗教价值与社会》
原载自《中国穆斯林》1984年4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