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对社会病态的根治
阿布杜·怄纳·艾罕默德·纳杰
两位医生先后给一个病人诊断了病情后开了处方,让患者服用了药物。第一位医生因其肤浅的治疗而宣告失败之后,第二位医生以其精湛的医术获得成功,被聘用而来,他看透了患者的病根和病灶的潜伏点。人们便常常拒绝第一位医生的治疗,还要形容他是庸医,或者讲述他医术上之缺陷,而纷纷乐意迎向第二位医生,称赞其医术高明、出众。这种现象,只要遇到人们求医治病的时候,就必然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反复出现,不足为奇。
如果社会一旦发生疾病,也需要治疗的时候,那么,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也自然需要上述第二位那种医学知识渊博、诊断正确、药到病除的高明医生。这种妙手回春的医生,也感到自慰,病人更是高兴。
伊斯兰复兴之时,人类社会正面临汹涌澎湃的腐败浪潮之冲击的时候,它几乎把人类社会推向毁灭的深渊,它将使人类社会脱离高尚的人道主义,而滑向低等动物的各种丑行。当社会期待改革家和思想家们的改革和治理的时候,那么,改革家和思想家们最盼望的,则莫过于天启的使命,作为天启的伊斯兰确实已经以自己的指导和教义救治了病入膏肓的人类社会,而且其疗效,达到了顶峰,因而使蒙受毒害的社会转危为安,换言之,成为许多哲学家、思想家长期以来,梦寐以求,而始终未成现实的理想社会。这并非是我们穆斯林夸大其词,自我标榜,而是握有许多铁证,历史告诉我们的,以及我们所依据的正确性,已经作了最为可靠真实的证明:伊斯兰在人生的舞台上创造过理想社会。
伊斯兰早已观察,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而家庭又依靠个人来组建,所以社会要致力于改善个人的思想品德,以便由优秀分子所组建成的家庭而完善社会健康。但是,当社会要想改善个人的时候,是不能等到开始出现腐化的阶段才去进行,社会要深谋远虑,不仅要着眼于个人的幼年时期,而且还应更高瞻远瞩一些。这里,我们要将盼望转向于父母方面,而且要延伸到作为未来母亲的婴儿时代,因为应该使泉源清洁无染,才能使流水适口味美。治疗不但要深入到这个境界,还要伴有爱悯的教育方法和富有吸引力的理性措施。
请读者与笔者一同来温习一下先知穆罕默德说的这句话吧:
“谁生养了三个女孩,然后让她们受到教育,优待她们,那么,谁应享有乐园之权利。”(艾罕默德所传圣训)
有许多穆斯林认为穆圣之所以渴望女孩子受到教育和关怀,是因为她们幼弱,需要成人的同情、怜悯,尤其在当时的社会,活埋女婴,是司空见惯之事。还有部分圣训注释学者认为穆圣鼓励人们要关心女孩的教育,是出于维护人类的生存权。何况,女孩子将来要出嫁成家,做母亲,如果没有女孩,人种必将成为泡影。但是,在我看来——希望我的见解正确——上述圣训的目的,还不仅仅是因女孩子弱因而鼓励人们要怜爱她们、优待她们,或者是为了维护人类的生存权,不论其情况是好与坏,应予以保护,而且,怜爱或保护,要包含着完善的教育内容和优良的训导方法,以保证培养其成为一代优秀的儿童、少女,继而成为贤妻良母,从而缔造和睦的家庭和衍生健全的社会。
读者是否理解到天启的这种正确指示?伊斯兰经常命令穆斯林要改善女孩子的教育。这些后来者与她们的关系,如同树干与其影子的情况,影子的曲直,正是树干的写照。因此,后生的成功得失,是进乐园,或坠入火狱,与母亲的良莠有相当关联。
真主说:“谁得离火狱,而入乐园,谁已成功。”(《古兰经》3:185)(www.daowen.com)
伊斯兰非常渴望全人类都能步入改革之路,以实现永恒的幸福。我们认为伊斯兰时时在担忧,人们不能按照圣训所指出的崇高方向,实现改革的目的,因为穆斯林都明白这一方面的神圣性,都用最优良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女儿,但他们因无人聘娶她们而感意外,或因他贫穷或因她们丑陋。
此时,我们认为伊斯兰无时不在大声疾呼,警惕人们破坏它所建筑的,它确已造就了女青年(少女)与其形象为优秀民族,它命令穆斯林原谅贫穷、丑陋、门弟低下,不要嫌弃,要看教门,性格、品性端正,这是伊斯兰关于选择对象的要求,是唯一出路。吝啬的父亲让他年轻的孩子同他一道走上正确之路,当儿子迷恋时尚的(少女),就会坠落于灾难之中,父子之间本有的慈善关系逐渐疏远。
以最佳途径实施这一目标,除仁慈的父亲外无从替代,这是端正的伊斯兰的道路。
如果,我们从狭小的个人圈子出发,进入大家庭的氛围时,我们发现伊斯兰是仁慈的,它拥有着一条属于自己的深奥且简易之路,“预防比治疗更好”,即在健康时候预防,治疗时一次性根除不留后遗症,这是最有效的方法。那么,伊斯兰要求穆斯林及早结婚,这些嘱咐方能指示:它倾注在他的发觉、感情方面,圣训:“你获得有教门的女人,你的手不会蒙灰。”(《布穆公认圣训》)“你们娶能多生儿育女的女人,我将以你们数量之多同其他先知竞多。”(《艾布·达吾德圣训录》《奈沙仪圣训录》),又让他避开建立同以物配主的妇女的夫妻生活,防止建立一个恶劣的家庭:“恶劣的妇女,专配恶劣的男人,恶劣的男人,专配恶劣的妇女。”(《古兰经》24:26)洁美的穆斯林只相宜倾向择选洁美的种族,这是穆斯林美德的最精粹的部分:“善良的妇女专配善良的男人;善良的男人,专配善良的妇女。”(《古兰经》24:26)这是一种规律,在它之上逐渐建设家庭正直的规律。正如肥沃的土地产生优良的果实,如美丽的树木结出累累硕果,之后,在这一可靠的基础上你建立牢固的夫妻关系,而后,你为每个家庭成员责成各种义务,使家庭成员关系经常保持融洽、和谐。男人要负责照料妇女,“信士不要憎恨信女,她的这一性格他讨厌,但他又喜欢她的其他性格。”(《穆斯林圣训实录》)穆阿威叶·来·哈衣代(愿安拉喜悦之)说:“主的使者啊,我们的妻子应享受什么权利?”他说:“你吃什么,让她吃什么;你穿什么,让她穿什么;不应打脸,不能使她出丑;不能遗弃她。”(《艾布·达吾德圣训集》)伟大的安拉说:“你们当善待她们。”(《古兰经》4:19)安拉说:“你们不要妨害她们,而使她们烦闷。”(《古兰经》65:6)穆圣说:“你们当为妇女嘱咐为善。”(《布穆公认圣训》)“你们中最优秀者,便是最能善待妻室者,我是你们中最能善待妻室的。”(《铁密尔泽圣训集》)
儿子们应坚持执行这三项指示:“你们当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配他,当孝敬父母。”(《古兰经》4:36)“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如果他们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在你的堂上达到老迈,那么,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喝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你应当毕恭毕敬地服侍他俩,你应当说:‘我的主啊!求你怜悯他俩,就像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那样。’”(《古兰经》17:23—24)努尔曼·本·拜世尔(愿安拉喜悦之)传述,他父亲来到穆圣跟前说:“我把这件东西赠给我的一个儿子,可以吗?”穆圣说:“你给你的每个儿子都赠一件吗?”他说:“没有。”穆圣说:“你当敬畏安拉,你当平等对待你们的孩子。”我的父亲收回那件赠品,作为施舍。(《布穆公认圣训》)
医术高明的医生,在对病人实施诊断期间,失去耐心,就劝告他们截肢,以免病毒传染,确保其他部位健康。伊斯兰是善于改良的明智的宗教,它认为,这种截肢是允许的。使她有机会改善生活环境,相适于另一生活空间,伊斯兰亦认为离婚为允许之事物,但它在伟大的安拉那里是最憎恶的事物。
这时,我们发现伊斯兰是十分周密谨慎的、正确的,它赋予我们一个坚强可靠的生活基石,这个基石,就是正直的穆斯林个人,我们应当把它称为人类的典范或称为善良的国民,如果你统计那些名称及特征的话,它是良好的基石。然后,它又从这些基石而为我们赐予一堵坚实的墙,那就是家庭——在家庭内部所传播的,加强的亲密关系,使得更加亲切。
接下来,我们转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范围来探讨,这一范围就是人们所寄予厚望的社会,我们发现,我们自己有能力,容易建设它,我们具有坚实的铜墙铁壁,它就是清廉之家庭做后盾。但在建设它之际我们不能放弃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明智的指导这一原则,因为,从摩擦中会发生剧烈的冲突,或陷入毁灭性的窘境之中。因为,人际交往也发生一些争议、分裂,产生矛盾,如他们两人相互忠贞不渝,就会化解矛盾,增加了解,增强亲密关系。由此我们发现伊斯兰注重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一条巩固家庭基础的坚实之路。你不会发现它有什么(可寻)的窗口,在那儿让狂风、飓风打开的那个窗口是找不到的。
当交际的范围发生矛盾之缺口,它就是充满摩擦范围,伊斯兰对此种情况的反映是十分神速的——它判决应立即关闭这些连续的大门。帮助被迫者,为被迫者供贷在安拉看来是十分喜悦的事情。伟大的安拉说:“你们应当以善债借给真主。”(《古兰经》73:20)高利贷是勾销人类尊严,泯灭人类高贵美德的事情,是一种大罪。伟大的安拉说:“信道的人们啊!如果你们是信士,那么,你们当敬畏真主,当放弃赊欠的利息。如果你们不遵从,那么,你们当知道真主和使者将对你们宣战。”(《古兰经》2:278—279)圣训云:“穆圣诅咒吃利息者、担保者、书写字据者、证人,他说,这些人是同罪的。”欺骗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内心怀恨,憎恶的极端表现,这一活动的具有者,已方便排除穆斯林的阵营了。因为穆圣说:“谁欺骗我们,就不是我们的伙伴。”吝啬,贪财是两种不受欢迎的行为,是不配称慷慨的穆斯林这一称号的,安拉说:“能戒除自身的贪吝者,才是成功的。”(《古兰经》59:9)圣训云:“谁有明显的剩余者,应接济没有明显的剩余者,谁有比这更多的财富者,当接济不如他者。”(《穆斯林圣训实录》)借贷应书写字据,请证人以便保守信用,再少的借贷也应写文书,防止矛盾、分歧的窗口。安拉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彼此间成立定期借贷的时候,你们应当写一张借券,请一个会写字的人,秉公代写。”(《古兰经》2:282)践守诺言会增加友情,也是遵守安拉的命令:“你们应当履行诺言,诺言确是安拉审问的事。”(《古兰经》17:34)暴躁是心灵怒火的燃烧,由于隐匿证据,失去债权的原因,要用这一方法去熄灭此火焰:“你们不要隐讳见证,谁隐讳见证,谁的心确是有罪的。真主是全知你们的行为的。”(《古兰经》2:283)在消灭仇恨的怒火中期望报复者,应遵守这一《古兰经》指导原则:“抑怒且能恕人者,真主是喜爱行善者的。”(《古兰经》3:134)“直到再见面时祝安,这能增进友爱和培养友情,它也是伊斯兰的目标。你应给你所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道‘色俩目’。”
至此,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家庭是平安的,优美的,建筑是高大纯洁的,我们所见之社会就是无比优良的社会——在此生活者会感觉到人类的极大自由,他们可以专心致志地崇拜伟大清高的造物主——安拉:“我创造精灵和人类,只为要他们崇拜我。”(《古兰经》51:5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