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伊玛尼”,争当真“穆民”
一、何谓“穆民”,“穆民”与“穆斯林”之间的区别
“穆民”是阿语“”(mumin)的音译,意思是“信仰者”“信士”,它是专门对信仰伊斯兰的信徒的一个特定称呼。但是在许多时候,“穆民”被泛称为“穆斯林”。而“穆斯林”是由阿语“”(ASIAM)派生出的一个主动名词,本意为“服从者”。“顺从者”,即指顺从真主旨意的人,专指伊斯兰教的信徒。但是从教义和实践上分析,“穆民”与“穆斯林”是有一定的区别。据沙菲尔教长的解释,“穆民”与“穆斯林”二者之间,在概念上既有共同性,又有绝对的特殊性。他认为凡是“穆民”,都是当然的“穆斯林”,“穆斯林”不一定就是“穆民”。他的理论根据是以下经训:
“游牧人们曾说:‘我们已信仰了。’(即成为“穆民”了)你说:‘你们并未信仰。’(即不算是“穆民”)但是你们可以说:‘我们已服从了(即成了“穆斯林”了),但正信还没有进入你们的内心。’”(《古兰经》49:14)
与穆尔太齐赖派(Al-Mutazila)相反,正统派(Ahal-sunn Ml-Jamat)的学者们也都根据此节《古兰经》的明文,一致主张:信仰者的“穆民”比较服从者的“穆斯林”在内涵上更为特殊。他们援引了以下两章圣训来论证:
据布哈里和穆斯林两位权威圣训学者传自欧麦尔·本·汉托布说:有一天,我们正在穆圣那里,一个人突然在我们面前出现,衣服洁白,头发乌黑,看不出他有一点旅行的迹象,我们中谁也不认识他。他一下子坐近穆圣,把自己的双膝靠拢穆圣的双膝,把他的手放在穆圣的大腿上,说道:“穆罕默德啊!请你告诉我伊斯兰(即服从)是什么?”穆圣说:“伊斯兰就是:你作证除真主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作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你立行拜功;完纳天课;封‘莱买丹’月的斋;在交通便利、能力充足的时候朝觐天房。”那人说:“你说的正确呀!”然后那人又问:“请你把‘伊玛尼’(正信)告诉我吧!”穆圣说:“正信就是:你要确信真主、天使、天经、列圣、后世,并确信善恶之前定。”那人说:“说的真不错呀!”那人问答后扬长而去。过了一阵,穆圣问我:“欧麦尔啊!你可知道来问话的人是谁?”我说:“真主及其使者至知。”穆圣说:“他就是伽伯勒天使呀!他光临的任务,是来给大家传授教义。”(五大圣训集)
艾米尔·本·赛尔德说:有一次,穆圣向许多人分配天课,而其中一人却什么也未获得。我说:“真主的使者啊!你授予某某、某某和某某天课,而未曾给某某一丁点儿,他还是一位穆民吗?”穆圣说:“或许仅仅是一位穆斯林吧!”然后才说:“我确已把天课分配给许多人享受,但是我放弃了一位在我看来比那些获得天课的人更值得可怜的人,我之所以没有分给他天课,是恐怕他获得天课,跌倒在火狱里更深惨之处。”(《布哈里圣训实录》《穆斯林圣训实录》)
在这里穆圣把“穆民”与“穆斯林”在享受天课的资格上作了区别对待,以及上面那章圣训中叙述的“伊斯兰”与“正信”的区别,足证“伊玛尼”(正信)比“伊斯兰”(服从)更具有特殊性,也就是说“穆民”是当然的“穆斯林”,而“穆斯林”不一定就是“穆民”。(见伊本·凯西尔《古兰经注》四卷193页和《布哈里圣训实录注》《信仰篇》)但是,“伊玛尼”(正信)与“伊斯兰”(服从)又有相依相辅的共性,二者不能绝然分开。
既然如此,我们仅仅作为一个“穆斯林”,按经训的精神和要求,还是不够的,应该争取作一个真实、虔诚的“穆民”才对。
二、如何才算是一个真诚的“穆民”
从上面所叙述的圣训所知:“穆民”必须是对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全部加以接受者。这在《古兰经》2章285节里也作了原则肯定。但是作为“信仰”来说,是一种内心活动,即意识形态问题,它只有忠实地履行伊斯兰教所规定的“认、礼、斋、课、朝”五大功修来体现其存在,而其中礼拜这一功修是最经常体现、检验“信仰”的实质。所以穆圣说:“每件事物都有一定的标志,信仰的标志就是礼拜。”(艾奈斯·伊本·马立克所传圣训)“穆民与异教徒的区别,就在于礼拜。”(《穆斯林圣训实录》)“缺乏忠实的人,谈不上信仰;不具备小净的人,不可礼拜;不礼拜的人,不存在有宗教信仰。礼拜在伊斯兰教里所处的位置,像人的头脑在其身体上一样重要。”(伊本·欧默尔所传圣训)“信仰绝不是凭愿望可以获得,也绝不是靠装饰可以表现。然而,信仰是坚定于内心,并由实践所证实者。”(戴伊勒目所收集之圣训)“没有实践的信仰是不被接受的;没有信仰的实践也同样不被接受。”(小圣训集)
可见“信仰”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在《古兰经》和《圣训》里,屡见不鲜,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举论证。实践善功是否完整,是否准时,质量如何,也是验证信仰的强弱和良莠的标准。因为穆圣说:“信仰由七十几个部分所组成,诵念《清真言》是信仰的最高概括,而信仰的最低形式,则是清除道路上的障碍。廉耻也属信仰的组成部分。”(《布哈里圣训实录》)
圣训学派和沙菲尔教长对“伊玛尼”(信仰)作了这样的解释:“信仰是内心诚信,口头表白,身体力行。”穆尔太齐赖派、哈瓦利吉派和裁德派的学者们,也都坚持信仰必须在内心、口头、身体三者方面同时兼备的总体主张。他们的依据是穆圣对“信仰”曾经作过这样明确的定义:
“对真主的信仰,口头上要供认,内心里要诚信,身体上要遵循。”(希拉译自阿伊舍所传圣训,见《小圣训集》)
“信仰是用心去认识,用口头来表示,并用身体去实行。”(特伯里圣训集)
既然如此,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民”,是不是如实地按经训体现信仰的三要素,而称自己是一位“真正的穆民”呢?这就需要各人反躬自问,作一番认真严肃的检查、反省而自行回答。因为教义是严禁对任何一个具体的“穆民”或“非穆民”作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真正的穆民”有什么标准呢?《古兰经》的以下明文可以解答:
“穆民,只是确信真主和使者,然后,没有怀疑,并能以自己的财产和生命而奋斗的人;这等人,才是真诚的。”(《古兰经》49:15)
“只有这样的人才堪称为穆民:当记念真主的时候,他们从内心里感到恐惧;当真主的经文被宣读给他们的时候,那些经文会增进他们的信仰;他们只信任他们的主宰;他们谨守拜功,并分舍我所赐予他们的财物。这等人,才是真正的穆民。”(《古兰经》8:2—3)
辅士哈利斯·本·马立克说:有一天早上我遇见穆圣。他说:“哈利斯啊!早上怎么样?”我说:“我早上一起床就以一个真诚的穆民而出现。”穆圣说:“你考虑一下你这种说法。因为事事物物要讲实际,而你自称是一个真诚的穆民的实际是什么?”我说:“我淡泊于世,我夜间熬夜礼拜,我白天忍饥渴而封斋;我似乎看到我的主的权威君临眼帘,又似乎看到安居乐园的人们,在那里互相访问,又似乎看到深陷火狱的罪犯们,在痛苦中呻吟呐喊。”穆圣说:“哈利斯啊!你已经有了认识,那么,你就坚持不渝吧!”最后一句,穆圣连说三次。(《特伯里圣训集》)哈利斯对于信仰,不仅在认识上由感性到理性,升华到物外的境界,而且在实践上,虽是日以继夜,也乐在其中。所以穆圣说:“对自己的善功高兴愉快,而对自己的罪行深恶痛绝者,这就是穆民。”(《布哈里圣训实录》)
穆圣还指出穆民的另外一种独特的品质:“穆民的问题真令人叹为观止!他的整个情况始终都是有利的,只有穆民才拥有这种情操:如果他处顺境,他会对真主感恩图报,而感恩图报,对他有利;如果他处逆境,他会吃苦耐劳,而吃苦耐劳,对他也是有利。”(《布哈里圣训实录》)
所以要作一个“真诚的穆民”,应该在思想感情、言语行动上自觉遵循伊斯兰教的一切典章制度和伦理道德。这些已在教义、教律典籍中,条分缕析地作了规定,特别在《古兰经》里,真主用“信道的人们(即众穆民)啊”这样亲切的称呼,先后共提醒我们88次之多,紧接着命令我们应该去做什么,禁止我们不该去做什么。这些发自真主的命令和禁止既是伊斯兰教根本法规,又是每个“真诚穆民”的信仰准则、行动纲领和伦理道德,更是乃至安邦治国、匡世济人的规范,必须贯彻执行,认真遵守。笔者已将这88条《古兰经》的明文和有关圣训汇集,编译成册,暂以“穆民守则”命名,便于教胞学习,也许有助于善相劝,过相规,共同进步。
三、现实情况
作为真实、虔诚的穆民,我们对于真主给我们差降《古兰经》,把我们引导在伊斯兰的大道上感到无限荣耀与幸福,又给我们制定出富于哲理,具有人道主义、科学意义的教义、教律来规范我们的人生观,使我们的思想高尚、言行端庄、品德优良、作风正派,形成“优秀的民族”(《古兰经》3:110),培养我们“热爱正信”,并在我们“心中修饰它”,使我们“觉得迷信、罪恶、放荡是可恶的”因而不愧是“循规蹈矩的”。(《古兰经》49:7)因而凡是真实、虔诚的穆民情不自禁地会说道:“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他引导我们获此善报,假若真主没有引导我们,我们不致于遵循正道。我们主的使者,确已昭示了真理。”(《古兰经》7:42)因为“伊玛尼”(信仰)的获得不是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愿望,或者靠权力夺得、金钱购买,或以聪明去智取,这些办法都是万万做不到的。信仰的获得完全出自真主的意旨、怜悯和喜爱。读者可以从《古兰经》2章27节、10章100节、11章119节、13章31节、28章56节等经文里去领会!穆圣说:“真主确也把现世赐给他所喜爱的人和不喜爱的人,但是真主只把正教赐给他所喜爱的人。所以获得正教的人,确已蒙受真主之喜爱。”(艾罕默德教长所传圣训)
但是,信仰的丧失也是很令人可怕和轻而易举的,这不仅因违背信仰的基本原则所造成,某些言行和错误观念也会导致这种恶果。所以穆圣警告我们说:
“你们当积极地行善吧!各种灾害将如漆黑的夜间,愈来愈深沉地来临。有的人早晨是穆民,晚夕却成了异教徒,或者晚夕还是穆民,翌晨却背离了圣教。这种人往往因现世的浮利而出卖了自己的信仰。”(《穆斯林圣训实录》)穆圣的这种预言和论断,我们无论从中外历史或现实生活中,不难找到许多实例可以验证。所以真实、虔诚的穆民很珍惜自己的信仰,对于真主的命令、禁令和其他教诲心悦诚服,拳拳服膺,而且把它们作为自己生活中得天独厚的精神养料和丰富的文化财富而感到自豪。
如果说信仰是一粒良种的话,那么,穆民的心地便是种植这一良种的适宜土壤,而念、礼、斋、课、朝等善功则是对这良种所提供相应的水分和养料,穆民身体力行,勤于上述功修,就是耕耘、管理、保值,从而取得丰收的全过程。总之,经典里对于“信仰”与“实践”二者不可分割之关系,作了许多生动、具体的比喻,虔诚的穆民易于理解,乐意接受。
然而,我们稍举目四顾,或俯首沉思一番,在我们的周围,乃至整个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声称自己是“穆民”,甚至自诩是“真穆民”的思想感情、言语行动、道德品质等等表现,与经训的精神和要求,相差何等的悬殊啊!他们不仅不认真履行穆民必须履行的认、礼、斋、课、朝这些最根本的责无旁贷的天职,而且在家庭中忤逆父母、兄弟阋墙、夫妻反目;在社会上损人利己、公私不分、违法乱纪、道德败坏;在宗教、民族内部,结党营私、制造分裂,曲解经意、隐匿真理,欺世盗名、不学无术,尸位素餐,寡廉鲜耻。他们既犯教法,又犯国法。这类有名无实的“穆民”,不但在失去宗教教育的广大男女青年和芸芸“教胞”中存在,就是在曾受过宗教熏陶的阿訇中也并非罕见。这些人之所以言行相背、表里不一,有的是因袭家庭传统观念,形成名义上的“穆民”,但根本不懂教义、教律,无非是不吃猪肉而已;有的是信仰原来就很淡漠,加之环境影响,没有机会学习宗教知识,随俗浮沉,浑浑噩噩,被人同化;有的是利欲熏心,明知故犯,自甘堕落。总之,原因很多,有历史的,主观、客观方面的,不一而足,都说明他们是有名无实、口是心非的“穆民”。这并非危言耸听,或武断乡曲。我们也不必再旁征博引更多的经训来衡量、对照这些人们的言行,只需回头深究一下本文第二部分中所提到的《古兰经》8章2—3节,对“穆民”所下的定义就足够了。这两节经文,首先用了“只有”这个限制性的连词,这就无需剖析它后面的内容所作出的一丝不苟的果断;尾末,又用“这等人,他们才是真实的穆民”这样一句断然性的结论,即只有具备经文所陈述的那些感情、那些行为、那些品质的人,才是名副其实的穆民,否则,根本不算是穆民。《古兰经》的表达,不仅在文字的结构、修辞的运用、含义的深远等各方面,十分精密、细致、严谨、微妙、无懈可击,而且前后连贯,彼此注释,互相呼应。例如刚才谈到的“真实”这个词的体系时,《古兰经》是这样论述的:“那是安拉——你们真实的主宰。在真理之外,除了迷误还有什么?你们怎么颠倒是非呢?”(《古兰经》10:32)有此推论,凡是非真理的,必是迷误,凡是非真实的,也必是虚妄;反之,也必是如此,那么,“真穆民”的反面绝不是“半真不真”“真假兼备”,或者是“信仰不健全的穆民”。如果可以作这样解释的话,那么《古兰经》的精确、细致、严谨的表述,往往会因对许多重要概念和原则作冲淡性的注释而蒙受歪曲和非议。因此,前辈的学者从这几节经训中一致地认识到:无论谁,凡在其内心里和行为上,缺乏经训中所陈述到的那些特性者,谁也就没有具备“伊玛尼”(信仰),因此,也就不是“穆民”。(以上论证见赛义德·古特宾著《古兰经注》第三卷1473、1474页)
至于根本不信仰,那是个人的自由,谁也无权干涉。何况《古兰经》早已昭示:“真理是从你们的主降示的,谁愿信仰就让他信吧,谁不愿信仰,就让他不信吧!”(《古兰经》18:29)
“对于宗教(信仰),绝无强迫;因为正邪确已昭然若揭了。”(《古兰经》2:256)
还有信仰后又放弃信仰者,不在本文所讨论的范围内。真主教导:“信士们!你们中凡判教的人,真主将以别的民众取代他们,真主喜爱那些民众,他们也喜爱真主。不怕任何人责备。这是真主的恩惠,他用来赏赐他所意欲的人。”(《古兰经》5:54)
由此看来,即使有人判教,也并非坏事,还是“真主的恩惠”净化了宗教。事实上,从整体来看,伊斯兰教在全球范围内是继续在发展,穆民的队伍不断地在壮大。
我们所着重关注和深感遗憾的是那些内心确潜在着正信,但由于私心杂念,患得患失,疏于宗教,操守不严于律己;不认真深入研究伊斯兰教的学术文化,发扬先辈们的首创、革新精神,只安于现状;对伊斯兰教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漠不关心;对彷徨于歧途和渴求圣教知识的广大穆斯林青年男女、“满拉”、“海里凡”的呼声,听而不闻;对教内日愈严重的异端邪说熟视无睹,对损害回回民族优良传统和民族声誉的丑恶行为听之任之……都直接、间接负有责任的家长、教师、阿訇、掌教们,再不能冷酷无情,坐观圣教的危机,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自生自灭。(www.daowen.com)
四、更新信仰、猛醒求进
真主昭示:“你们想想这个时代,所有的人都确已深陷在亏折之中,只有信道,而且实践各种善功,并且以真理相劝,以坚忍相勉的穆民则不然。”(《古兰经》103)
这仅有短短三节中却体现了伊斯兰所意欲的人类生活的全部法程。这里所说的“亏折”,毫无疑义,主要就是指人们缺乏正信、行善,互相之间不劝善戒恶,以及对坚持真理,吃苦耐劳,丧失了毅力和信心。由此,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正信之价值及其重要性。但是只有正信,而不实践善功,那么,“正信”也会成为空的、假的,反过来说,缺乏正信的行善,也是没有成果的,正如《古兰经》7章147节、14章18节和24章39、40节所描写那样,不是像沙漠中的蜃景,就如在汹涌澎湃、黑暗重重的汪洋大海里航行一样,或者恰似陆地上面临狂风暴雨的一堆灰,顷刻就化为乌有。所以正信如树根,善功是其果实,从来未有无根之果。而缺果之根,则是无益之根。
今天人类之所以“深陷于亏折之中”,以及有名无实之“穆民”,竟有如此之多,便是由于信仰与行为之脱节。
穆圣说:“伊斯兰教确有兴衰之时。不是吗?全体教民都懂得教理,甚至在本民族中,只存在个别一两个坏人,且显得卑微,他们稍一开口,就被大家痛斥。这就是伊斯兰教兴盛的表现之一;而全体教民变得粗野,没有教养,以致在教民中只剩下一、两位精通教理的人,这种凤毛麟角的学者,形影相吊,他们的劝善止恶,横遭压制。后生辱骂前人,他们自己也受世人之谴责;公开喝酒作乐,甚至到了这步田地:如有女人过路,竟然有人去把她的裙子掀起,像翻弄母绵羊尾巴那样亵渎。这就是伊斯兰教衰退的特征之一。在那种情况下,如果有某正直人挺身而出,制止那种下流行为说:‘你一定要看她的那点,那么,请到墙背后看吧!’在那时,人群中能敢于说这样话的人,其品质之高,相当于艾卜·伯克尔和欧麦尔一样;在那时,谁能劝善戒恶,谁的代价如同曾见过我、确信我、服从我、效忠于我的五十位门弟子一样。”(特伯里所传圣训)
穆圣还预言:“伊斯兰教的链环,势必要一环接一环地被瓦解。每当一环被瓦解之后,人们就后退去抓住靠近自己的另一环。首先被瓦解的是教律这一环,最后被瓦解的是拜功这一环。”(艾罕默德·特伯里等所传圣训)
西方腐朽的资本主义思想及其生活方式,以及物欲观念,不断地腐蚀、冲击人们的思想,如果我们不更新信仰,发挥《古兰经》的威力,奋起求进,我们必定还要面临更严重的危机。
穆圣已经断言:“伊斯兰民族中的一些败类必定要将有经人(即西方人)中已经消逝的行径加以推动,他们步其后尘,效尤成风。”(艾罕默德·特伯里所传圣训)“你们势必要重蹈你们以前那些人(基督教徒)的常道,亦步亦趋,心慕手追,拾人牙慧。甚至他们中有谁进过鳄蜥洞时,你们也要如法炮制,甚至他们中有谁曾奸污过自己生身之母,你们也要敢去犯这种十恶不赦的罪恶。”(伊本·阿巴斯所传圣训)
诸如此类的预言很多,不能一一列举,而且这些预言已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先后验应。
《古兰经》警告说:“真主不变更他所施于任何民众的恩惠,直到他们自己变更自己的情况。”(《古兰经》8:53;13:11)
穆圣还说:“真主必定在每个世纪的开始,要为伊斯兰民族派来振兴其宗教的革新家。”(《艾卜·达伍德圣训集》)
我们从这章圣训中,一方面可以满怀信心地看到,我们民族的振兴指日可待,另一方面,可以理解到在每个世纪末叶,伊斯兰教必定会经历一段式微、衰退的时期;而且这种劣势,从经训的教导而论,是我们自暴自弃、咎由自取的结果。此时,人们的思想颓废、精神空虚、道德沉沦、社会风气败坏;这些世纪末的病态,历史有之,现实可见。我们只要坚定信仰,更新信仰、振作精神,我们就不至于重蹈覆辙,被外来的毒液所侵害。穆圣鼓舞我们说:
“真主确以伊斯兰来使你们富有,并使你们精神振奋。”(《布哈里圣训实录》)
现实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真正理解了伊斯兰,深入研究过《古兰经》?时代已经迫使我们再不能沉睡、昏庸、执迷不悟了!
“信士难道以为时间还未到来吗?他们的心没有为真主的教诲和真主所降示的真理而柔和吗?他们不可以像以前曾奉天经的人那样,经过长期以后,他们的心就变硬了,他们中有许多人是犯罪的。”(《古兰经》97:16)
穆圣提醒我们说:“信仰在你们每个人的内心里一定会陈旧破烂,正如衣服被穿旧磨破一样。所以,你们应该恳求真主更新你们的信仰。”(艾卜·胡勒赖所传圣训)
“你们务必要更新信仰!”大家问:“真主的使者啊!我们要怎样更新信仰呢?”穆圣说:“你们应该多多地讲习‘万物非主,唯有真主’这句清真言。”(艾罕默德所传圣训)
前面我们已经谈过另一章圣训,其中说到“清真言”是信仰的最高概括,伊斯兰教哲学的全部精华,也就是寄寓于“清真言”这一命题。《古兰经》里提到:
“一句良言,好比一棵优良的树,其根底是深固的,其枝条高耸入云,凭主的许可,按时结果……。在今世和后世,真主以坚固的言辞使信士们坚信。”(《古兰经》14:24、27)其中的“良言”和“言辞”都是指此而言(伊本·凯西尔《古兰经注》二卷458、459页)
这里涉及一个“更新信仰”与研究学术的关系问题。我们不仅可以从穆圣上述的教导中领会出来,而且从“当真主的经文被宣读给他们的时候,那些经文会增进他们的信仰”这一论断中可以推论。
诸如此类的依据,在《古兰经》中相当多。例如:
“这句话却增强了他们(指行善而敬畏的人们)的信仰。”(《古兰经》3:173)
“至于确信的穆民,那章经使他们更加确信。”(《古兰经》9:124)
“他们是几个青年,他们信仰他们的主宰,而我给他们增加正道。”(《古兰经》18:13)
“真主将为遵循正道者增加引导。”(《古兰经》19:76)
“遵循正道者,真主要更加引导他们。”(《古兰经》47:17)
“他曾将镇静降在信士们的心中,以便他们信仰上加信仰。”(《古兰经》48:4)
“信道的人们将更加笃信。”(《古兰经》74:31)
这些经文所说的信仰或正道的“增进”“增加”都是“更新”信仰的结果。而信仰的更新,又赖于知识的不断增长和更新,所以真主命令穆圣:“你说:主啊!求你扩充我的知识吧!”(《古兰经》20:114)其目的也就是为了保证、提高信仰的素质。穆圣具有丰富的天赋知识,真主尚且责成他要增长知识,作为庸常之辈的我们更应虚心勤学,特别要学习《古兰经》。因为《古兰经》不仅是伊斯兰教的大宪章、根本法典,而且《古兰经》里记载着已往的历史,未来的信息;能判断彼此间的是非曲直,能辨别真伪善恶。抛弃《古兰经》的暴君,真主必诛之;谁舍《古兰经》而另求“正道”者,真主使他误入歧途。《古兰经》是真主坚固的绳索,灿烂的真光,英明的教诲,康庄的大道。它完整而不轶陋,正直而不歪曲,纯正而不可疑;学者们不会饱足其甘露,瑰琦绝世,百读而不厌,历万代而不朽。连精灵听了也赞不绝口。学到《古兰经》的知识者,独占鳌头;谨言《古兰经》者,诚实可信;依《古兰经》断案者,公正严明;遵循《古兰经》者,有赏可获;导入《古兰经》者,必守正道。”(《布哈里圣训实录》)
《古兰经》内容如此丰富、瑰丽、新奇,所以真主说:“假若用大地上所有的树来作笔,用海水作墨汁,再加上七个海的墨汁,终不能写尽真主言语。”(即发挥不完它的奇妙和含义)(《古兰经》31:27)穆圣勉励我们:“你们要从摇篮就开始学习,一直学到墓穴。”(《穆斯林圣训实录》)把学习知识,作为伊斯兰的“生命”“圣教的基石”这种的高度来看待和倡导。可是我们今天的“穆民”也好,“穆斯林”也好,不但文化素质不高,宗教盲也不少。所以要振兴民族的光荣传统,发扬伊斯兰教的学术文化,更新信仰,都必须从教育、学习着手。
〔注〕:本文原载于昆明伊斯兰经学院学生会主办的《穆斯林青年》第三期。现在作为《云南省伊斯兰教高级研究班》教义讲座:《信仰与行为的辩证关系》讲题之补充读物。
笔者写于1990年10月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