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培养自控力,良好的习惯陪伴女孩一生
纠正女孩爱拖拉的习惯
现在的父母们在照顾孩子的问题上,往往有很多烦恼。特别对于女孩,打不得、骂不得,还要时时关注她的心理健康。每天早上要为女孩的起床纠缠半天,然后是吃饭要反复地叮嘱:不要总说话、大口吃、不要挑食等等。让女孩自己穿个衣服也要挑三拣四,磨磨蹭蹭半天。每天早上就像一场父母与孩子的战争,直到看着她蹦蹦跳跳进了校门才算舒了一口气。
拖拉是很多孩子的毛病,女孩尤甚。她们总是在穿衣打扮和洗漱上花去大把的时间。对此,父母不必过于头疼,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
拖沓是可以改变的坏习惯,而不是脑袋笨造成的。只要父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纠正,相信女孩还是可以养成正确的生活作息习惯的。
上小学的女孩微微,是个让父母心急的“小磨蹭”。无论做什么事总是慢吞吞的,不知道着急为何物。父母觉得女儿从小就是这样,估计是天生的慢性子,所以只有干着急的份。只能做什么事情都提前一点为女儿做准备。因为微微的磨蹭,有很多次上学迟到的记录。为了避免女儿迟到,妈妈只能比平时更早地起床,因为叫女儿起床就得花去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洗脸、刷牙、吃饭、收拾书包……几乎每件事,妈妈都得催促着微微完成。
这让微微的妈妈很是疲惫,有一次,妈妈的同事问起她的黑眼圈,并劝说她要注意休息。微微妈妈叹了口气,无奈地说:“怎么不想好好休息,可是我家孩子太爱磨蹭,只能我自己受点累了。”同事听了,马上问:“难道你们就没有改改女儿的这个习惯吗?”微微妈妈说:“嗨,我家女儿从小就这样,估计是像她爸爸,怎么改得了呢?”同事摇摇头说:“这你就错了,孩子还小的时候,由于没有生活上的经验,做事情肯定会慢,这可不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如果能够经常督促她,让她有了时间观念,教给她做事快的窍门,相信孩子会改变磨蹭的习惯。如果只是放任自流,那就肯定会助长她的这个坏毛病,弄得家长更辛苦。”听了同事的话,微微妈妈开始耐心教导起女儿怎么自己定闹钟、穿衣服的顺序、在前一天晚上就把书包收拾好,以节省第二天的时间等。并规定做每件事情最长不能超过多长时间,否则晚上就不能看动画片等。当微微表现好时,妈妈也会给她赞扬。一段时间后,微微果然没有以前那么磨蹭了,妈妈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微微完全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再不用家长反复地督促了。
那么,造成女孩做事慢的因素都有哪些呢?首先,当女孩还小的时候,她的神经、肌肉等活动都不够协调,加之缺乏生活技能、动作不熟练,所以会导致做事情的缓慢。其次,有些女孩天生慢性子,加上时间观念很差,所以做事情总是没有紧迫感,让人看着干着急。再次,父母等长辈如果有懒惰和做事拖时间的习惯,也会造成女孩注意力不集中、拖沓等不良习惯。根据这些因素,家长平时该怎样纠正女孩爱拖拉的习惯呢?
第一,锻炼女孩的动手能力。对于动手能力差导致做事慢的女孩,父母平时可以多跟她一起做一些竞技游戏,也可以把生活中的细节作为竞技的内容,如比赛谁穿衣服快、谁洗澡快等等,在嘻嘻哈哈的娱乐中提高女儿做事的速度。比赛结束后,家长可以随时向女孩传授穿衣、收拾物品等技巧,教给她如何提高做事效率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等。
第二,培养女孩时间观念。良好的时间观念会成就一个杰出的女孩。父母要在平时有意识地培养女孩的时间观念,比如当她做一件事时,家长可以根据女孩的能力来限定完成的时间。当女孩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时,要给予表扬和适当的奖励。如果同一件事情,女孩今天比昨天完成得更快,家长也可以给予夸奖。这样会让女孩更有积极性地去克服拖沓的习惯。
第三,给女孩制定一些改正拖沓的方案。女孩如果有磨蹭这个习惯,就会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家长要从不同的角度着手,从穿衣、吃饭等各个方面,制定一些改正的方案。如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家长先给出限定的时间,然后督促女孩在这段时间内能保证质量地完成任务。
对待女孩爱拖拉的毛病,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和爱心,帮助她逐步改正,不要操之过急,并要随时总结方式方法,不断进行纠正。
讲究卫生,从小做起
家长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反复几次督促女儿刷牙,可她就是不刷;一让女儿洗澡,她就大哭大闹。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容易弄得脏兮兮的,面对孩子邋遢的外表、满口的蛀牙等,怎么能让家长们不烦恼呢?
有些家长能够及时关注女孩的卫生问题,有些家长则说几次就忘了这回事。对女孩讲卫生的习惯培养要从小做起,为了女孩的健康和形象,家长千万不要忽略这一环节。平时可以给女孩讲一些不讲卫生的坏处,如饭前不洗手、细菌从口入等。告诉女孩不讲卫生就容易生病,生病了就要到医院去打针等。通过这些日常的叮嘱,培养女孩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露露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就把露露从小放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里。转眼露露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爸爸妈妈决定接女儿来市区和自己一起居住。一家人团聚都非常高兴。爸爸妈妈更是给露露准备了漂亮的房间和数不清的玩具。
不知道是否因为乡下的生活过于随意,经过几天的相处,妈妈发现露露身上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不讲卫生。饭前洗手、饭后刷牙、漱口等,在露露看来就是莫名其妙的要求,是妈妈的小题大做。每天妈妈让露露洗澡也被她推三阻四的。虽然妈妈苦口婆心地教导女儿,可是露露已经养成了不讲卫生的恶习,想要一时改变还是有难度的。就这样,入学没几天,洁净崭新的校服就被露露穿得又破又脏,洗都洗不出原来的样子。每次妈妈去接露露放学,看着其他小朋友干净又漂亮的样子,而自己的女儿却像又脏又臭的小猪,真是苦恼不已。可是爸爸对此却一笑置之,觉得小孩子嘛,哪个不淘气?玩得脏兮兮的才叫童年,以后长大了就好了。可是妈妈觉得放宽对女儿的教育也不能影响她的健康。对女儿的卫生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了。于是,下定决心的妈妈,给女儿制定了很多规范和要求。每次女儿没有做到,她就罚女儿不许吃小食品、不许看动画片。如果女儿做得好,比如一进家门就知道先去洗洗小手了,妈妈就会大加赞扬,并适当地给予女儿奖励。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的督导后,在讲究卫生的事情上,女儿果然有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像个女孩子了。
卫生关系到女孩的健康成长,拥有整洁的外表也是赢得别人喜爱的关键。那么,家长该怎样改变女孩不讲卫生的习惯呢?
首先,选择适合女孩的卫生用具。如果卫生用具不舒服,比如牙刷太硬,女孩觉得刷牙会疼;澡盆太滑,女孩洗澡害怕溺到水里等,都会导致她不愿意讲卫生。所以,家长最好选择适合女孩年龄段的卫生用具,可以带有女孩喜爱的卡通图案等。让她觉得讲卫生是一件轻松又舒服的事情。
其次,在清洁的过程中,给女孩留下一个好印象。有些女孩不愿意洗头或刷牙等,很可能是因为之前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比如洗头时洗发水进入眼睛或刷牙时呛过水等,容易让她们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所以,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改变女孩的态度。比如在女儿洗澡时,和她一起戏水、放一些可以入水的小玩具。也可以给她讲讲故事、唱唱歌等,让她觉得洗澡是很有趣的事情,自然以后就不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了。
再次,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当女孩不愿意讲卫生时,父母要明确自己的态度,不要让女孩感觉到迁就和纵容,这样以后想要纠正就难了。比如女孩不愿意洗手,父母就可以告诉她,如果不洗手就不能吃饭,或是不能吃零食等。相反,如果女孩不管因为什么原因,突然对讲卫生变得主动了,父母一定要看到她的变化,给予她表扬和支持。
最后,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对女孩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在讲究卫生这件事上,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同时鼓励女孩跟自己一起洗手、刷牙等。时间长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就逐渐建立起来了。
从小培养女儿独立安排作息时间
父母的宠爱、家人的呵护,在家有家长安排好一切、在学校有老师布置好一切。对于没有什么生活压力的女孩而言,时间是充裕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那是根本没必要的事情。可是随着女孩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学业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这时,从小树立起良好的作息习惯,对女孩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对于女孩来说,合理地安排好作息时间,不但会有充足的精力去学习,还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不过,家长强制性的作息时间表,只会让女孩觉得生活受到束缚,不如让女孩自己主动或在家长的协助下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最好能让她信心十足的做计划,然后全家人一起监督她的执行情况,有不足的地方慢慢改进,这样做的效果会更好些。
丹丹是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为了让她快乐成长,不要把学习看成是很辛苦的事情,爸爸妈妈从不跟丹丹说要努力学习之类的话,只是问她每天开不开心呀,吃得饱不饱啊。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初期,丹丹还把学校当成和幼儿园一样,每天开开心心地上学去玩耍,老师讲课时,她也开开心心地坐在下面当成集体做游戏,从没把知识往心里记。
因为根本没有学习的概念,几次测试过后,丹丹的成绩受到老师的批评。看到天天带着笑脸的女儿,情绪变得低落起来,爸爸妈妈马上问起原因。看着女儿满纸是红叉的卷子,爸爸妈妈也有些着急,而老师的电话也随之而来,她向丹丹妈妈反映了孩子玩儿心重,学习主动性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在交流中,老师建议丹丹的妈妈协助丹丹自己制定一份作息计划,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之所以让丹丹自己制定作息时间,就是想让丹丹逐渐适应给学习留出一点时间,而不是强迫她立刻投身到学业中。于是,妈妈建议丹丹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没想到丹丹很积极地在纸上画了起来。“你自己制定的,就必须要去完成噢。”妈妈在旁边提醒着。“没问题!”丹丹很有信心。在妈妈的提醒下,丹丹制定了一份详尽的时间安排表,包括几点写作业,几点看电视,几点吃饭,几点起床,几点洗漱等等。妈妈发现在这个作息表中,还是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早上洗脸刷牙的时间要比吃饭的时间多出很多,但是她没有马上纠正女儿,而是希望在日后的执行中,提示女儿意识到这个问题,再慢慢地改进作息表。这样坚持几个月以后,由于保证了学习时间,丹丹的成绩果然进步了,而且由于时间安排上的合理,丹丹并没有觉得牺牲多少娱乐的时间,她还是每天开开心心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女孩整天坐在书桌旁,却并没有出类拔萃的成绩,有些女孩看似娱乐的时间比较多,却总能考出好成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息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女孩能不能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才是最关键的因素。有些女孩在家长的逼迫下,虽然也坐在那里,看似学习,其实心早就跑远了。所以家长培养女孩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对她的健康和智力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那么,家长具体要怎样指导女孩合理安排时间呢?
第一,学习上的合理安排。很多女孩,在学校跟着老师的安排进行学习,没有什么大问题,可是一回到家,就开始懒散起来。做作业时拖拖拉拉又容易马虎、走神等。家长在给女孩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同时,可以督促她制定一个计划,如学习写作业前先喝水、上厕所;根据老师平常留的作业量,制定完成作业的时间等。在这期间,家长可以及时提醒女孩遵守自己的作息表。当女孩表现得专一、认真时,家长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第二,课外活动的合理安排。如果家长只让女孩做好学习方面的时间安排,会让她觉得这张作息表枯燥无味,以后也不愿意多看几眼。当女孩完成了每天的学习任务后,就可以继续安排自己的娱乐和休息时间了。如游戏的时间两个小时等等。但是都要以不影响睡眠时间为前提。
帮助女孩子做好时间规划,是家长应该注意的事情,这样才有益于她们今后的发展。
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女孩从小没有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小时候乱扔玩具,长大后乱扔衣服,光看房间根本就不像女孩子的房间。家长也常常对女孩进行教育,比如“一个女孩子的房间这么乱,成何体统。”“妈妈每天都为你收拾房间,太累了。”但是似乎收效甚微,女孩高兴时偶尔会帮着收拾一下,但更多的时候是任凭家长唠叨,女孩还是我行我素。
其实,让女孩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小时候喜欢随手乱扔东西,父母不加引导,长大后也难以养成整洁有序的习惯,上学时影响学习成绩,上班后影响工作效率,更严重的会影响到事业发展。如果父母能及时引导女孩改正坏习惯,会让女孩受益终生。
小李有个十二岁的女儿,东西整天乱扔乱放,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小李不能再忍受了,就想出一个方法。于是家里开始实施一项新政策,当小李发现女儿没有把哪件衣服挂进衣柜或扔进脏衣篓,小李就会没收这件衣服,两个星期以后她才能拿回去。一开始,女儿以为这没有什么关系,但她慢慢发现自己衣柜里的衣服越来越少了,每天早上都会为了找一件上学穿的衣服着急。一次,小李没收了她扔在地板上的一件红裙子,那是女儿准备春游时穿的,虽然她多次恳求还给她,但是小李不为所动。这件事后,女儿收敛了很多,为了不再让衣服流失,乖乖地把衣服挂在衣柜,渐渐养成习惯。
小李是一位聪明的妈妈,当发觉女儿的坏习惯难以改正时,及时想办法,制定规则制约女儿,终于帮女儿改掉坏毛病,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小李的经验值得家长们借鉴。
总的来说,家长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引导女孩。(www.daowen.com)
一、女孩小时候父母不要包办收拾的任务。
女孩小时候由于自制能力较差,常常为图一时痛快而随手乱扔东西。而家长经常替女孩收拾东西,让女孩认为乱了也无妨,反正收拾是大人的事情,就变得越来越缺乏物归原处的意识。父母最好不要包办所有的收拾任务,可以和女孩一起收拾,锻炼女孩的动手能力,长大后也会愿意整理自己的物品,不依赖大人。
二、让女孩意识到乱扔乱放的坏处。
乱扔乱放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早上找不到衣服、书本,考试前不知道准考证放在哪里,其导致的后果就是上课迟到、考试进不了考场……要让女孩充分了解这样做的危害,时时警惕,不要图一时省事而最后麻烦重重。
三、为女孩创造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
父母要为女孩创造一个温馨整洁的家庭环境,这给女孩传达一种信息——温馨的家是十分整洁的,让她们不忍心破坏这种整洁。反之,凌乱不堪的家庭环境,会让女孩认为家就是这样的,随意乱扔、不讲条理也没有关系。
四、教给女孩正确的方法。
女孩乱扔乱放,不要一味批评,要教给女孩正确的方法,以保持房间的整洁。比如教给女孩收纳的方法,马上要穿的衣服挂在门后衣帽钩上,现在不穿的衣服挂在衣柜里,过季的鞋子要收起来,内衣要用专门的盒子收纳……这些收纳方法,可以给女孩带来很大的乐趣,让女孩爱上收拾房间,自然就改掉了坏习惯。
物归原处是可以让女孩受益终生的好习惯,不仅让她变得更加整洁,也会让她做事变得更加有条理,走上工作岗位后,她也会因为逻辑清晰、做事有条理细致赢得上司的欣赏。所以父母要从现在做起,根据女孩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对女孩进行教育。同时,用实际行动代替空洞的说教,帮助女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告诉女儿化眼泪为行动更有力
女孩天生比较羞涩比较爱哭,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但是遇到任何困难,不想问题怎么解决,一味去哭,就成为女孩的一个缺点了。
爱哭的女孩一般比较懦弱,过度依赖他人,遇到问题不会积极思考解决方法;爱哭的女孩意志比较脆弱,经受不起失败的打击,很难自强自立……爱哭的女孩不能把眼泪化为行动,稍有打击就会放弃,对其学习和事业的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
其实,父母要告诉女孩化眼泪为行动更有力,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从而锻炼女孩的自控能力。
郭先生的女儿19岁了,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一天晚上吃过晚饭后,女儿告诉郭先生这次模拟考试语文得了120多分,是全年级最高的,其中满分60分的作文得了50分,还作为范文刊登在校刊上,但是数学仅有70多。郭先生一听数学分数这么少,立即说:“数学拖后腿会很被动的,如果数学这么低的话,即使总分过线,录取老师也会不感兴趣的。”一向自尊心强的女儿听了这话,一下子没了信心,沉默了一会儿便哭起来,她抽噎着说:“数学提不上去,考大学也无望,这样活着有啥意思,把你们的脸都丢光了。”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桌上很快堆积了一堆餐巾纸。郭先生没想到女儿反应这么强烈,教育女儿说:“数学不好就补数学,哭能把成绩提上去吗?你想想你晚上熬夜学的都是语文,多长时间没有学数学了,把时间分配给数学一点,成绩也能提高的。”女儿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停止了哭泣,默默打开了数学复习资料。
郭先生能点醒女儿,让女儿意识到哭是没有用处的,对督促女儿奋发图强有一定的效果。当女孩哭哭啼啼、逃避问题的时候,父母应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引导女孩。
一、不要过度保护女孩。
有的家长会过度保护女孩,无论女孩做什么都有几分不放心,恨不得什么都帮女孩办得妥妥当当,不用女孩面对一点困难。其实这样下去,女孩渐渐失去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事情要不就依赖父母,要不就不知所措,只能用泪水来面对。家长要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女孩独立面对困难的能力。
女孩的独立性包括要学会认识自己、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父母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女孩的独立性。女孩小时候,培养其独立能力可以从做日常的一些普通的事情开始,比如说让女孩自己去洗手、洗脸、刷牙、穿衣服等等,等女孩慢慢长大,可以让女孩做缝扣子、洗碗筷、打扫房间等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女孩学会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再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怎样解决,而不是哭泣。
三、教会女儿用行动克服对未来的恐惧。
没有行动之前就先哭,这是出于对未来的一种恐惧。父母要告诉女孩,行动是克服恐惧的有效方法,所以遇事首先考虑怎么行动,只要去行动了,一切恐惧都会烟消云散。行动可以让女孩建立起自信,事情也会变得简单,比如考试前、比赛前恐惧,一旦真正行动起来,就觉得没有什么。
四、培养女孩坚强的性格。
父母对女孩更多一些疼爱,但是女孩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之下,要想她未来过得更好,就要培养她的坚强性格。当女孩遭遇挫折时,家长一定要注意积极引导,让女孩自己想办法、动手解决问题。当女孩真的去做了,不管结果怎样,家长都要给予鼓励,表扬她们的进步。
女孩爱哭、遇事就流泪是一个坏习惯,其根源在于她没有真正独立起来,还存在对父母的依赖。当女孩哭泣时,父母要告诉她化眼泪为行动才更有力,只要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就一定有结果。千万不要把女孩当成温室里的花朵,因为她终究一天要离开温室。及时培养女孩应对问题的能力和行动力,会让女孩变得更加坚强而独立,这对她们将来走向社会是大有裨益的。
教女孩管理和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
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获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绪,前者只占20%,而后者占80%。”一个人的成败深受情绪的影响,只有让女孩具备积极的情绪,她们才能愉快地学习、快乐地生活,长大以后才能乐于奉献,愿意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团队贡献才智,同时在这个平台上获得良好的自我成长。管理不好自己情绪的人,常常看别人不顺眼,那只能说明她的修养不够;用言语恶意中伤他人,更是愚蠢的行为。对于一个女孩来说,她的优雅关键在于学会管理、调整自己的情绪。
有一个女孩从小就很任性,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别人乱发脾气。一天,她的父亲给了她一袋钉子,并告诉她说:“你每次发脾气时,就钉一颗钉子在后院的围墙上。”
第一天,这个女孩发了10次脾气,所以她在后院的围墙上钉了10颗钉子,慢慢地,女孩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钉子容易些。所以,她每天发脾气的次数就一点点减少了。终于有一天,她能控制好情绪,不乱发脾气了。
这时,她的父亲告诉她:“从现在开始,每次你忍住不发脾气的时候,就从后院的围墙上拔出一颗钉子。”过了许多天,女孩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了出来。
父亲拉着她的手,来到围墙前,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现在看看这布满小洞的围墙吧,它再也不可能回复到以前的样子了,你生气时说的伤害别人的话,也会像钉子一样在别人心里留下伤口,不管你事后说了多少句对不起,那些伤痕永远都在。”
那么,情绪是否真的可以自我管理、自我调整呢?当然如此,在面对不良情绪时,告诉孩子最好不要默默承受,而是应该宣泄出来,比如流泪,向别人倾述,转移注意力等。控制愤怒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它会破坏生活,威胁身心健康,削弱意志,使人变得郁闷、焦虑,甚至绝望。
对孩子来说同样如此,孩子的愤怒是一种正常、自然的情绪,家长不应否认或压制它,而应该理解并接受她们的愤怒,并协助孩子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用积极的方法疏导她们的不良情绪。
1.了解情况,给予理解。当孩子生气或发脾气的时候,家长首先要问清楚原因。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会词不达意,这时就需要家长来提示,比如:“你是不是不舒服?”“是不是和同学吵架了?”等。问明情况后,如果孩子说出了生气、愤怒的合理理由,家长则应表示理解和尊重,并且告诉她:“我知道你受到了伤害,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
2.绽放笑容,给予拥抱。温和的笑容往往能使孩子的愤怒迅速降温,减少她们的敌对情绪。家长在了解了孩子发怒的原因之后,最好先缓和一下压抑的气氛,给孩子一个轻松、温和的笑脸,这样有利于随后进行冷静的讨论,使情况好转。另外,有些时候,家长的一个拥抱或亲吻都可以起到镇定孩子情绪的作用,使孩子转怒为喜。
3.转移注意,释放愤怒。孩子毕竟只是孩子,她们的情绪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当她们愤怒时,父母可以试图将她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比如一起和她散散步,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跳跳舞,或者让孩子好好洗个澡,等等。
4.合理表达,树立榜样。就算孩子有合理的原因去愤怒,也要建议她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允许她大声讲出来自己的愤怒,但不能用动作来泄愤,不能因为愤怒就说脏话、打人或摔东西。同时,父母也应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让孩子从你身上学会如何恰当地表达愤怒。
如果父母坚持按照以上的方法去做,相信自己的女孩就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