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场效应”给了人们这样的一个提示,那就是人们在与集体融合的过程中,既不能忽视群体对个体智慧的促进作用,也不能迷信群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比个体活动更有效率。
关系场效应体现了权利的微妙,也体现了个人奋斗的精神,当集体决策PK个人决策的时候,有两种情况。
群体决策的精确性、速度和个人决策的比较。许多研究证明,群体决策的精确性高于个人决策,这是因为群体成员间的相互提示和启发促进了信息交流,提供了许多选择方案,同时,成员间还能彼此检查对方意见所存在的不足;而个人决策由于是单独进行的,不能交流信息,也无法检查自己意见是否正确,所以难免失误。
但是,看问题不能如此简单化。凡事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要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如果过于倾向于集体决策,总觉得大家一起讨论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可以实施,并带来巨大的利润,那么就会丧失个性,让个体角色、“个性化”,淹没在群体中。
而且,有的时候,群体决策的速度往往低于个人决策,这是因为群体决策时,成员间要相互交流信息,相互磋商和补充,之间出现偏差的时候,还要互相协调,这就容易造成时间上的延长,所以在速度上就不如个人决策快。
吴迪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她在掌握了自己行业的技能之后,需要更大的平台去发展,就向业内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经验的一个大公司跳槽。
第一轮面试,吴迪走进房间,面对三位目光敏锐的面试官,吴迪知道,其中的一位是总监,另一位是二部经理,还有一位打扮入时的女性是三部经理。
其实在面试之前二部经理和三部经理已经聊过,好像三部经理早就看好吴迪,所以在初试中三部经理没有多说话,二部经理谈完后看看三部经理,三部经理给了他一个手势语,二部经理就心领神会地在本子上做了一个记号。
面试时,吴迪听得非常认真,回答得也很好,况且,吴迪在小公司的经验是“身兼数职”,三部经理也是非常看好吴迪的这种品质,吴迪似乎能够感觉到幸运正在向自己招手。
初试结束了,二部经理去宣布淘汰名单,根据编号,吴迪发现自己居然在被淘汰之列,这让她非常吃惊,而且,初试被淘汰意味着她在三位面试官的考核下,失败了。
究竟是为什么?吴迪开始思考自己是否有不当表现,因为事实摆在眼前,一般情况是由于自己的不当表现才失败的,可是思前想后,吴迪都没有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她很迷茫,但是她不想就此放弃。
于是,复试开始后不久,当一个面试者刚讲完自己的内容,面试官正等着下一个面试者上台时,吴迪突然破门而入,以破釜沉舟般的表情站在台上说:“对不起,我是在初试的时候就被淘汰掉的人,但是我想给自己一个机会,所以自作主张地进来,希望公司能给我一个机会。”(www.daowen.com)
吴迪知道自己非常冲动,但是她有权利质疑,面试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面试官面面相觑,然后都不由得望向总监。总监一脸平静,饶有兴趣地又问了一个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吴迪的回答和表现都很好,听着听着,总监也点头微笑,因为吴迪的职业规划非常符合该公司的职业发展前景。
复试结束后留下一帮人等消息,面试人员都起身走出房间,走进会议室。刚关上门,所有人都止不住好奇地问今天负责招聘的二部经理和三部经理:“为什么在初试的时候,就把这个女孩淘汰呢?”
二部经理说:“我也觉得她不错啊,可我用眼神问三部经理时,她摇了摇头呢。”
三部经理大叫冤枉,她说:“我没有摇头呀,我今天刚做了新发型,有根头发钻在我衣服里,面试的时候痒痒得很,就……”
听了三部经理的话,所有人都不禁陷入了思考,原来群体决策也可能出现这么有争议的误会和错误。
后来吴迪顺利入职,表现也不负众望,听说后来也走上了管理岗位。正是因为她的大胆质疑,不怀疑自己,才创造了不一样的未来。
心理学专家支招
人与集体的匹配是多样的。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它需要找到能融合公司氛围的员工,能够与公司决策相一致的员工,进而发展高度同质性的员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个员工只是集体的一个小分子,要注重与集体的融合,切不能游离于集体之外,出于自私的目的,总和集体决策对着干,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不被动摇,而起破坏的反作用。
对于个人而言,这里要讲的一点是,个人在挖掘自己的能量,配合支持集体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仅仅用行动支持,而且要带着自己的大脑和思维一起去理解集体的决策,当决策失误的时候,要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就是,个人对于群体所应持有的理性的眼光,一个好的集体,未必是一个宽松的,或者是严格的集体,但它应该是一个能把你最好的一面带出来的集体。
而个人要生存,同样也可以带有点“个人英雄主义”的精神,只有每个人都是英雄,有自己的见解、大胆的想象和果断的执行力,才能成就英雄的集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