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当一个正常人接受某种刺激过多或者时间过长的时候,会很自然地产生逃避的倾向,这是人类出于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心理,这种心理反应就叫做“超限效应”。
《大话西游》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这种心理的理解,还记得这段台词吗——
喂喂喂!
大家不要生气,生气会犯了嗔戒的!
悟空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你怎么又……你看我还没说完你又把棍子给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你把它扔掉会污染花草也是不对的!
这就是慈悲的唐僧,他的絮絮叨叨,真让人想用板砖拍死他!事实上,“办公室唐僧”还是存在的,你有没有感觉在你的生活中,有的人总为一点小事和你纠结,唠唠叨叨,告诉你上班的时候不要上QQ,写完文件要及时保存,平时和同事说话一定要注意话语方式……
这时,你的心里就有小火苗开始燃烧。他说得再对,你也因为他翻来覆去总说这几句话,而最终对这个心怀好意的人产生反感。
还有个关于马克·吐温的故事,讲的也是这样的一种反应。那是马克·吐温去听牧师演讲时,开始听讲的10分钟,他被牧师精彩的演讲打动了,打算捐款,可是10分钟过去了,牧师还没讲完,马克·吐温感觉有点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后来,在牧师终于结束漫长的演讲,开始募捐的时候,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也是一个很典型的超时限反应,牧师的絮叨甚至有能力把一个好人的善意变成仇恨,由此可见,这个心理学反应对于人们在工作或者是生活中的沟通都是非常有启发的。重复、冗长地讲解一件事情,会使人从最初的接受到不耐烦,最后产生反感、讨厌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如果不了解这一点,那么就很容易“好心办坏事”,引发“无名火”。
关于这一点,我要讲王晓露的亲身感受。
王晓露在一家大型的企业里做前台,千万不要小看这样的一个角色。前台能接触整个公司里所有部门的人,也能观察到很多问题。
拿A和B部门来说,晓露就能感觉到气氛截然不同。A部门整天热热闹闹,大家一起交流工作中的问题,气氛非常和谐,B部门正好相反,办公室里的每一个人都非常沉闷,大家也不爱交流。(www.daowen.com)
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两个部门的领导和各位读者的想象是非常不一样的,通常大家都会认为气氛活跃的部门,领导也非常活跃,但是事实恰恰相反,A部门的领导简直可以用沉默寡言来形容。B部门的领导性格就非常活跃,他爱说爱笑,可是为什么员工会如此刻板呢?
这个问题就是王晓露解答的,那是有一次她负责带维修工修理B部门的电脑,当她刚带着人走进办公室的时候,B领导就从办公室里走了出来,和维修工进行交流,开始的时候维修工非常耐心地听着,可是B领导讲了20分钟电脑的重要性,还没有让维修工正式进入维修工作。
晓露和维修工都有些不耐烦了,而且,晓露听到了正在办公的青青把手中的文件重重地扔在了桌子上,这时,好脾气的B领导对青青的这种行为没有丝毫的在意,他接着给维修工讲电脑的情况。
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谁也没惹着青青,青青就爆发了她的“无名火”,她突然站起来,对着晓露和维修工喊道:“你们究竟修不修电脑了!”她的爆发让大家非常的吃惊,但是晓露没有丝毫责怪她,因为晓露已经懂得问题出在哪里了。
B领导的语言行为已经超越了人们正常所能接受的程度,而且让人产生了逆反心理,他就像那位“喋喋不休”的“唐僧”,反复去告诉别人已经知道的问题,而对于修电脑来说,介绍再多的情况也不如让维修人员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才能解决问题。
平时就是因为B领导的叮嘱过于频繁,反而在员工中形成了不好的效果,大家由于B领导言语过多,逐渐地对他的话失去了耐性,B领导失去了威信不说,还引发了办公室里的无名火,让大家心烦意乱,态度恶劣。
心理学专家支招
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无论我们在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一定要就事论事、主题清晰。只有密切关注别人的反应,考虑其接收情况,才不会啰唆不止,超出时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别人改进工作、降低错误、提高效率。
交流思想也是这样,喋喋不休是一种对别人最痛苦的折磨,不论谈论什么样的事情,对别人陈述事情的时候,必须把握住别人的心理,言简意赅,做“有效沟通”,而且不要强迫别人在瞬间必须和自己达成共识。
遭遇别人误会的时候,也不必解释太多,如果你的道理在10分钟以内,已经得到别人的认可了,建议到此为止,多一句都有可能引起别人的再度怀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