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场潜伏心理学:踢猫效应与情绪成本赔偿

职场潜伏心理学:踢猫效应与情绪成本赔偿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踢猫效应来源于这样一个心理学故事,讲的是一个公司的董事长为了处理公司一切事务,许诺自己每天将早到公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踢猫”是上司的责任,是领导的失误,他不该把员工逼得怨气冲天,不该把不良情绪带到办公室。有时候,甚至不分地位地互相传导恶劣情绪。但批评之后产生“踢猫效应”,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

职场潜伏心理学:踢猫效应与情绪成本赔偿

踢猫效应来源于这样一个心理学故事,讲的是一个公司的董事长为了处理公司一切事务,许诺自己每天将早到公司。可是,总有偶然的事情发生,有一天,他因为看报纸忘了时间,为了兑现自己不迟到的诺言,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

他愤怒极了,来到办公室的时候,为了转移别人对他迟到的注意力,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找个借口训斥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办公室,把自己的秘书叫到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番。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因而就产生了所谓的“踢猫效应”。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公司的管理者,把自己的不良情绪,一层一层地传染下去的现象。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踢猫”是上司的责任,是领导的失误,他不该把员工逼得怨气冲天,不该把不良情绪带到办公室。无论自己的情绪如何,沟通的方式一定要随着沟通角色的改变适时地进行转化。

生活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有时候,甚至不分地位地互相传导恶劣情绪。

许多人在受到批评之后,不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受批评,而是心里面很不舒服,总想找人发泄心中的怨气。其实这是一种没有接受批评、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错误的一种表现。受到批评,心情不好可以理解。但批评之后产生“踢猫效应”,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

对于在职场奋斗的个人来说,当自己挨批的时候,不应该持有恶劣的态度,也不应该转嫁坏情绪,而应该从理性的角度反思。有这样一个笑话,讲的是——A说:“新搬来的邻居让我心情糟透了,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B说:“你有没有马上报警?”A说:“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当自己的确存在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改进。

当然,如果是面对无端的指责,也要有好的方法去积极面对。

面对一个恐怖的总爱发脾气的领导,张震宇的应对算得上是很得体的。

有一天,领导直接冲到办公室,把张震宇喊了出来,他说:“你谈的大客户被人抢了,你知道吗?你是怎么跟的,这么重要的事情,你居然等我来告诉你!”

张震宇没有丝毫的慌乱,也没有马上认错。他很平静的原因在于他知道客户流失的真正原因,而且,他相信领导也不会不了解这样的一个情况——那就是在一个商业的现实的交易中,张振宇的公司给出的价格非常低,即使他的态度再好,也照样留不住客户。而对手公司给的价格奇高,所以客户的选择是正常的。(www.daowen.com)

重要的是这个情况张震宇已经向领导汇报过了,而领导也向大领导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由于大领导的迟迟没有回应,导致失败,张震宇知道领导的怒气可能来源于大领导的迟钝。所以,他并没有特别紧张。

他知道,订单丢了,领导在公司高层那边很有压力。他要推卸责任,理所当然就让员工成了替罪羊,这种责难跟你的业绩或人格并没有什么关系。

张震宇这时想到反击和丢下烂摊子撒手不管都是不明智的。于是,他很沉着地和领导说:“我非常希望为公司拿下订单,但是很遗憾没有,但你看,我们是不是先坐下来讨论一下怎样更好地向老板做解释?”

听到这句话,领导的态度也缓和了,他看到张震宇能够想到和自己站到同一条战壕,共同想面对大老板的应对方案,于是,也不再生气,而是一起商量对策了。

心理学专家支招

工作中,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犯了错误之后有人能及时地提出批评意见,这是犯错误者的福气。如果没有人及时地指出来,我们也许就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毁了自己的一切。

有人提出了批评,不管我们接不接受,至少批评让我们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会引起我们的警觉。只要我们注意,那么,我们在今后的生活里就会少犯或不犯同样的错误。其实,批评,在工作中与赞美一样,都是不可或缺。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自己吓自己,不要一挨骂就吓自己,不要这么想:“今天挨领导骂了,他是不是对我失去希望了呢?我是不是要失去工作了呢?”不要这样无限制地一路吓唬自己。面对批评,一定要有这样的智慧,那就是:钝感+敏感=趋利避害。钝感就是感觉迟钝。而对上司的一句批评、同事的一个恶意眼神,这时需要钝感,不能让这消极的情绪影响到我们的工作。然而,对于被指出的工作错误、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等任何能提高工作能力的地方,就应该保持敏感,学会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让自己有所成长与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