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勃规律讲的是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拿这个实验来说,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的砝码时,马上在他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时他才会感觉有些重。
如果这个人右手举着600克的砝码,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他才能感觉到重了。也就是说,原来的砝码越重,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
在生活中,类似于这个实验的心理现象也非常容易理解,打个比方说,一份报纸1块5毛钱,可是,突然,这份报纸涨到了5块钱一份,那么,你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但如果是买房子,原来的房价是50万,突然50万的房产涨了50块,后来又500块,可能你都不会觉得接受不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就是贝勃规律。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
商业谈判中,这种现象很多见,例如从一开始就给对方提出令人难以拒绝的优厚条件,等谈判基本结束后,再慢慢道出一些不好的细节并使对方接受,也是以贝勃规律为基础的。对方被一开始的优厚条件所诱惑,对后来才知道的不好的部分也就会较轻易地接受了。
职场中,贝勃规律更是不可小觑,最可怕的是,领导可以利用这个规律,不知不觉地除掉自己的“心腹大患”。
白晓杰是给领导开小车的司机,常年为公司的总经理开车,深得公司领导的信任。总经理也对他非常照顾,有时候,也常常将别人送的礼品分一部分给他。
后来,上级主管又派来一位领导担任副总职务。这位副总不会开车,于是公司就让白晓杰给副总当专职司机。
也许因为一开始就带着情绪,而且,给副总开车和给老总开车的待遇的确有所不同,白晓杰就常常感觉心里不舒服,有时候,副总找他开车时,他也磨磨蹭蹭的。
后来,发生了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副总急着到机场接一位很重要的客户,但白晓杰的车却迟迟没到。等白晓杰的车到机场的时候,这位大客户已经很不耐烦地等了半个多小时。
回公司后,副总对白晓杰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由于长期对该副总的不满,白晓杰与其争吵起来,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由于这件事情,白晓杰就成了副总心中的一颗钉子。(www.daowen.com)
但是白晓杰依然故我,他知道公司不能轻易开除员工,况且,他顶撞的也不是老总。可令他没想到的是,由于一些原因,老总被调去了外地的分公司,原来的副总被提拔上来。副总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白晓杰出局!
他和单位人事部门商量,但是人事部门说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但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的前提是用人单位必须有制度,否则是不可以以该条款来解除劳动合同。
人事部门分析了一下,白晓杰的行为虽然非常过分,居然公开与老总作对,但是顶撞领导在法律上不能成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而且这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不能让这种主观条件作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条件。
究竟怎么办?人事部门为了配合新总经理的工作,于是,恶化了白晓杰的工作环境,将他调职为接送客户的司机。这时,白晓杰才感到事态的严重,有的时候,明明客户不要求接送,但是领导会安排他接送,还有的时候,明明稍微等一会儿,可以同时把两个客户送走,但是领导却让他分批送走客户。
工作调动的不顺心,让白晓杰对这份工作更加麻木,再加上恶化的工作环境,更让他不想配合,于是,没过多久,白晓杰自己给公司递交了辞职书。
心理学专家支招
贝勃规律经常应用于经营中的人事变动或机构改组等。不可否认的是,法律上的规定的确让公司不能够随便开除员工,但是一家公司,或者某个领导要想赶走被视为眼中钉的人,还是有方法的。
例如,先对与这些人无关的部门进行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或裁员,使要开除的员工习惯于这种冲击。然后在第三次或第四次的人事变动和裁员时再把矛头指向想开除的人。很多人受到第一次冲击后,对后来的冲击已经麻木了,离职的时候也不会有太大的情绪,甚至会因为厌倦公司的变动而自动离职。
所以,对于个人而言,在工作中,虽然不必如履薄冰,但是一定不要盲目地相信,只要和公司签了合同,什么样的工作态度,领导都可以忍受。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借口。当一个员工花上一小时的时间,研究怎么对付领导的同时,领导可以专门地,花上一整天的时间,研究怎么开除他不再满意的员工。所以不必怀疑,领导有足够的能力,让一个他不喜欢的人在不知不觉中被OU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