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优势衰退,新改革新开放带来新红利

中国传统优势衰退,新改革新开放带来新红利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0.11995—2012年我国工资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其次,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间接成本呈上升趋势。

中国传统优势衰退,新改革新开放带来新红利

10.1 中国传统要素比较优势不断弱化

要在发挥比较优势前提下实现产业的转型需要非常苛刻的条件。如克鲁格曼、卢卡斯等人的研究表明,技术扩散、边干边学虽然会提高生产率,但仍然会使得比较优势得到强化和分工锁定。Krugman(1987)、Redding(1998)等人的研究表明,扶持幼稚产业能够提升国民福利水平,关键是幼稚产业能否最终摆脱扶持依赖、形成国际竞争能力。但现实中,既有分工锁定、经济增长缓慢的国家,也有起飞成功的国家(王岳平,2012)。实际上,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产业并不只是存在着要么分工锁定、要么与发达国家分工反转这两端的情况,而是存在着很多中间的产业部门,或者说是摇摆不定的产业。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如果对其中具有潜力的产业进行合理、适当的扶持,其将有可能成为我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不仅如此,在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上,更高级别要素的积累以及由此导致的禀赋结构的相对变化都会影响我国产业的转型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今后我国某些产业在国际分工中不仅仅是一个追随者,更有可能成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因此,不论是在理论发展、摆脱现实困境,还是在长期战略上,都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合理引导,积极构建我国产业发展的动态比较优势。

10.1.1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难以弥补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但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已呈现出不可逆转的上升之势。突出表现在以工资为主体的直接劳动成本和以社保为主体的间接劳动成本呈现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职工工资呈现出快速的增长势头,从而推动了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同步升高(图10.1)。一般认为,如果劳动力成本增长幅度大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就可以认为劳动力成本增长过快,在一定时期内会对一国竞争力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在2008年《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及实行严厉的最低工资标准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更加明显,近期用工荒、涨薪潮也预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img8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图10.1 1995—2012年我国工资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其次,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间接成本呈上升趋势。社会保险费用占中国劳动力成本的20%左右,约占间接成本的60%左右。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间接劳动成本不断增加,这一进程客观上增加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与之对应,随着和谐劳动关系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一直成为近几年民生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导致间接劳动成本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持续性。

img86

资料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图10.2 1990—2012年我国社保基金支出及其增长率

同时,一般认为,如果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超过工资的增长则其依然具有竞争力。总体而言,按照1995年不变价格衡量的工资的增长率也已经超过了实际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图10.3)。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一直是我国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要素,但当生产率的增长难以弥补成本的上升时,表明当前劳动力成本上升给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

img8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图10.3 1995—2012年我国工资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10.1.2 土地成本呈现不可逆转的上升趋势(www.daowen.com)

廉价的土地也一直是我国地方政府吸引投资的主要方式,或明或暗的土地优惠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砝码。但随着土地资源价格的上涨,这一低成本的优势也大打折扣。自2001—2012年,我国综合地价呈现持续攀升的态势,增加了2倍多(图10.4)。而商业、居住用地都呈现不可逆转的上升势头。同时,土地供给的数量限制造成了企业成本上升,过去十几年里虽然工业用地价格基本稳定,但是大量的商业和居住用地的需求推高了商业和居住用地的价格,造成了工业用地的机会成本不断上升,从而使低附加值的产业逐渐丧失了竞争力。

img88

资料来源: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整理。

图10.4 2001—2012年我国各类地价及其增速

10.1.3 物流的“冰山成本”侵蚀了我国的成本优势,影响了产业链的联动发展

作为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物流成本的高企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产业发展的“梗阻”,不仅推高了产品的价格,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而且严重挤压了企业在研发、销售等方面的投入,影响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发展。1996—2012年,我国物流总成本、运输成本、存货成本和管理成本均呈现较明显的上升态势(图10.5)。其中,物流总成本由1996年的14993亿元攀升至2012年的94000亿元,运输成本由7633亿元增加至49000亿元,存货成本由5109亿元上升到33000亿元,管理成本由2250亿元上涨至12000亿元。此外,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8%左右,远高于美国8%的水平。

img89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及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整理。

图10.5 2001—2012年我国各类物流成本及其增速

10.1.4 能源环境的约束使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36.2亿吨标煤,消耗全世界20%的能源,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不仅大大高于高收入国家,甚至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与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图10.6)。如果中国单位GDP能耗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GDP规模可达到87万亿元;达到美国能效水平,GDP规模达109万亿元;达到日本能效水平,GDP规模为175万亿元(陆佑楣,2013)。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5%,石油占17.7%,中国近年来能源消耗之所以出现加速增长,是当前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所处的阶段以及以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的共同结果。我国严重依赖化石能源的工业化发展路径使得我国在产业发展转型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技术进步上都需要相应的转变。同时,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对我国经济发展已造成了严重的阻碍,研究显示,我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超过3%,日益严重的雾霾等恶劣气候的增多也对产业转型产生了强大的倒逼需求,这其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也亟须突破。

img9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图10.6 单位GDP能耗的国际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