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贸易谋求开放新格局:新改革,新开放,新红利

中国贸易谋求开放新格局:新改革,新开放,新红利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前经贸形势下,我国从全方位推进贸易开放和大力度调整优化贸易布局两方面,积极谋划贸易发展的新格局。

中国贸易谋求开放新格局:新改革,新开放,新红利

4.3 中国贸易谋求开放新格局

严峻的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对我国的贸易格局产生了倒逼机制。在当前经贸形势下,我国从全方位推进贸易开放和大力度调整优化贸易布局两方面,积极谋划贸易发展的新格局。

4.3.1 全方位推进对外贸易开放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努力发展多边贸易体系和双边贸易体系,发展自贸区战略,全方位推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开放。

从1986年7月到2001年11月,历时15年4个月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艰难谈判胜利完成,一个月后,中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在关税壁垒、关税减让、贸易权等诸多领域做出了系列承诺,向WTO成员经济体敞开了贸易开放的大门,由此开始了我国多边贸易体系的发展之路。“入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也影响了全球经济结构和模式。12年来中国经济规模从世界第七位跃升为世界第二位,国内生产总值从1.3万亿美元增至超过8万亿美元。随着经济实力增强,贸易规模快速增长,中国也从一个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参与者逐渐成长为一个重要贡献者。

成功“入世”后,面对一个竞争日益激烈、区域经济集团会发挥更大优势的国际市场,我国开始谋求双边自由贸易体制的发展。这也是进入21世纪后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因为,在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今天,WTO多边贸易体制的某些局促性使得许多国家热衷于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以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FTA具有时间短、见效快、易操作、约束力强等特点,在促进当事双方自由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乃至政治关系发展等方面要比WTO多边贸易体制更直接有效(康振华,2013)。目前,除中国—东盟自贸区、CEPA外,我国与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新加坡、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等国分别相继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以两国间的双边自贸协定为基点,推动双边贸易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双边自贸协议数量达到12个,正在积极谈判中的自贸协定有6个,已初步构建起横跨东西的周边自贸平台和辐射各洲的全球自贸网络。(www.daowen.com)

多边贸易体制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的建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贸易的对外开放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多双边贸易体系的建立不足以为我国赢得获得参加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谈判的资格,中国必须有一些试验区进行改革的全方位试点,其中涉及金融外汇投资管理、服务贸易、离岸贸易、国企定位税收制度、海关监管、劳工标准、环境标准、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涉及对现行经济体制进行重大改革(石良平、周阳,2013)。为此,我国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各方面多种尝试,如海南岛离岛免税政策的推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全面启动,横琴平潭创新通关制度和选择性征税等特殊优惠政策的推行等。其中,最重大、最综合、最全方位的试点莫过于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成立。作为我国第一个正式设立的自由贸易区,上海自贸试验区肩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制度创新,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任,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区域性经济改革的范畴,正在变成一场新的制度改革的起点,将带动金融、税收、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变革。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向全球释放了中国主动开放的强烈信号,为积极争取加入美国主导的全球贸易新规则谈判创造条件。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获批设立后,各地建设自贸区的激情高涨,目前天津、重庆、广东等地已在积极报送方案。按照国务院对上海自贸试验区三年后建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的要求,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的精神,我国将把上海自贸试验区成功建设经验推广、复制到其他地区的自贸区,全面加快自贸区的建设步伐,积极主动地对接全球贸易新规则,为获得谈判资格并最终取得谈判胜利增加筹码,争取早日从一个国际贸易新规则的跟随者向参与者、制定者转变。

4.3.2 大力度调整优化贸易布局

长期以来,我国凭借廉价劳动力优势发展起来的加工贸易对进出口贸易乃至经济的整体增长都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然而,国内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和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制约了我国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其比较优势正逐渐消失,加工贸易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自2007年以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连续公布了三批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转移承接地,并出台了若干实施细则以积极推动加工贸易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鼓励沿海地区发展高端产业、发展高增值环节和总部经济的同时,合理有序将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加工制造环节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随着富士康落户郑州、惠普加三个世界级的台湾电脑加工厂商落户重庆等东南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内迁,这种产业布局的调整带来了东中西部贸易格局的变化。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贸易增长非常迅速,速率远超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已成为我国极具贸易活力的地区。同时,这种产业布局调整促进的贸易布局改变,也有利于未来化解我国制造业的过剩产能,并促进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腾出空间来发展高技术含量、资金密集型产业,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如果从我国整个贸易布局来看,无论是东南部沿海地区的产业与贸易发展,还是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些都只是整体贸易系统里非常小的网点而已,相对分散,彼此缺少联系。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将形成三道强有力的骨架支撑,将分散的网点串接起来,构成一个布局优化的贸易系统,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依托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亚欧大陆桥的陆上运输,推动我国向西开放,促进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东欧、西欧各国的合作交流;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东盟国家加强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深化中国与东盟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海上合作与交流;依托长江经济带,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和“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目前,新丝绸之路的起点为浙江义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为福建,长江经济带的起点为上海,三条重要贸易网络的骨架汇集于具有对外贸易开放程度最大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构织成一个贯穿东西的海陆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贸易网络系统。而上海自贸试验区是这个网络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枢纽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