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鲁迅的牺牲精神:肩住黑暗闸门者!

鲁迅的牺牲精神:肩住黑暗闸门者!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鲁迅是主张牺牲自己的,“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可是,鲁迅对孝道等的抨击,只是观念上的解放。一是不忍让朱安作牺牲。其实,鲁迅是一个男子汉,是一个负重前行的勇敢的挑夫,是一个忘我的对老人采用老办法,对新人采用新办法的牺牲者。鲁迅自己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因袭着历史的重担。写到这,我的眼前分明看到了一个伟大的肩着黑暗闸门者的形象。

鲁迅的牺牲精神:肩住黑暗闸门者!

鲁迅文化运动中,是一个英勇无畏的斗士。他在《狂人日记》里,把写满“仁义道德”、“三纲五常”的中国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认为“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的厨房”。(《坟·灯下漫笔》)具体到“父为子纲”,鲁迅指出:“他们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样的父亲,也就是传统礼教的具体附丽者、实行者,因而也是吃人者。继而,鲁迅担心,“现在的子,便是将来的父”,他们为父之后,是不是也要“吃人”呢?于是,鲁迅发出了“天问”:“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鲁迅向着旷野的黑夜呼喊:“救救孩子……”怎么救呢?

办法之一,就是变父母本位为孩子本位,变单一方面孩子无条件地对父母的“孝”为彼此的“爱”。

父母本位论者,认为父母生了儿女,他是儿女的债主、恩人,所以儿女尽孝、不违,是天经地义的。鲁迅则指出:“饮食的结果,养活了自己,对于自己没有恩;性交的结果,生出子女,对于子女当然也算不了恩。——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任何儿女,都不是他要求父母生出他的。他们是父母寻欢作乐的结果,父母自然要尽抚养的责任;任何父母,也都不是自己长大的,自己被别人抚养大,现在轮到你抚养别人了,你就成了别人的债主?成了施恩于儿女的人?所以鲁迅说:“‘父子之间没有恩’这一个断语,实是招致‘圣人之徒’面红耳赤的一大原因。他们的误点,便在长者本位与利己思想,权利思想很重,义务思想和责任心都很轻。”鲁迅甚至把人与动物作了对比,认为中国的那种“施恩”与“尽孝”的思想,甚至连动物都不如。他说:“自然界的安排,虽不免也有缺点,但结合长幼的方法,却并无错误。他并不用‘恩’,却给予生物以一种天性,我们称他为‘爱’。动物界中除了生子数目太多——爱不周到的如鱼类之外,总是挚爱他的幼子,不但绝无利益的心情,甚或至于牺牲了自己,让他的将来的生命,去上那发展的长途。”(《男人的进化》)鲁迅是主张牺牲自己的,“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这样看来,鲁迅在反对“吃人”的旧文化、旧传统中,也否认了对父母“无违”的孝道。鲁迅是矛盾的。由于鲁迅激烈地反传统,而被某些国粹家所痛恨,他们以传统美德维护者、爱国者自居,说鲁迅是“汉奸”,请鲁迅“搬出中国去”。

可是,鲁迅对孝道等的抨击,只是观念上的解放。具体到行动上,他却是一个地道的贤孙孝子。他说,一说到批孝,想到的就是“孙子理应终日痛打他的祖父,女儿必须时时咒骂他的亲娘”,这是某些国粹家故意的歪曲和中伤。鲁迅的行为,绝对不是这样的。我们考察鲁迅的生平事迹,却发现鲁迅是个“言行不一”之人。

据周建人在《鲁迅故家的败落》中介绍,鲁迅的祖母、父亲去世时,鲁迅都披麻戴孝,又跪又叩,甚至饭前,还要烧香,“我的大哥代替我的父亲成为一家之主了。他在火锅上来以后,就拿起香来点着,开始上香,我们就跟他跪拜行礼了。”这样一个鲁迅,与以上所介绍的激烈反传统的鲁迅,相去何止霄壤!(www.daowen.com)

鲁迅的尽孝,也到了“无违”的程度。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鲁迅接受了母亲的“礼物”——他和朱安的婚姻。他到日本不久,就接到母亲来信,说已为他定了亲,女方名叫朱安,是按旧式规矩教育养大的,不识字。这是典型的包办婚姻。

鲁迅要求退婚,母亲不允。1906年夏天,母亲的信又来了,说自己病重,要他速归。他匆忙赶回,可是母亲并没有病,是诓他回来完婚的。无奈,鲁迅接受了,他如期出席婚礼,头上还装上了一根假辫子;婚后第二天,也按着习俗随朱安去娘家“回门”。可是,鲁迅一生中与朱安并没有同房,始终是名义夫妻。鲁迅曾做过解释,他为什么承受了这种荒唐的婚姻呢?一是不愿违背母亲的意愿,为了尽孝道,他甘愿放弃了个人的幸福。一是不忍让朱安作牺牲。在绍兴,订了婚又被退回娘家的女人,一辈子要受耻辱。鲁迅在《我要骗人》一文中写道:“倘使我那八十岁的母亲,问我天国是否真有?我大约是会毫不踌蹰,答道真有的罢。”为什么呢?他说:“我不爱看人们失望的样子。”鲁迅克己奉母,不愿拂逆母亲,不愿看到母亲失望的样子,可谓至孝。然而,代价是付出了一生的幸福。鲁迅在婚后的绝望中对挚友倾诉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母亲包办了鲁迅的婚姻,给他带来了长久的痛苦,他也没有责怪母亲的意思。周建人说:鲁迅“对婚姻虽然失望,但他丝毫也没有责备母亲,对她的态度还是和以前一样,既亲切又尊重,有什么事情总愿意和母亲说说”。(《鲁迅故家的败落》)

所有这一切,若是把鲁迅仅仅理解成一个分裂的人、矛盾的人,一个言行不一的人,那就不免失之于浅薄。其实,鲁迅是一个男子汉,是一个负重前行的勇敢的挑夫,是一个忘我的对老人采用老办法,对新人采用新办法的牺牲者。鲁迅自己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因袭着历史的重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重担呢?鲁迅后来苦叹道:“一个担子,挑的是一老一少,怎么办呢?”(《书信·350313·致萧军、萧红》)这一老一少,老的是母亲,象征过去,象征传统的旧生活;这少,是孩子,象征未来,象征新的生活。鲁迅深知,母亲送给他的礼物,害了他,害了朱安一生的幸福,但他“无违”,因为他知道母亲是无法改变的,他不想伤害母亲的心。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与他激烈的反传统的思想是矛盾的,而只能成为他在观念上之所以痛恨旧传统的根据。这足以证明鲁迅的爱心是多么博大!他只是想着别人。他不仅为孩子牺牲,也为老人牺牲。他“一面清结旧账,一面开辟新路”,改革,从自己开始!

写到这,我的眼前分明看到了一个伟大的肩着黑暗闸门者的形象。他的背后,是无垠的黑暗;他的前面,是万道金光——这是一个不逊色于开天辟地之盘古的悲剧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