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鲁迅:一个不被视为思想家的真相

鲁迅:一个不被视为思想家的真相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长之在《鲁迅批判》中说:“然而鲁迅不是思想家。因为他是没有深邃的哲学脑筋,他所盘桓于心目中的,并没有幽远的问题。他似乎没有那样的趣味,以及那样的能力。”关于鲁迅究竟是不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历来是有争论的。针对李长之的鲁迅不是思想家的论断,袁良骏在《误解与真知》一文中指出,这显然是不能成立的。如此,我不禁要问,难道懂中国的鲁迅,可以是一个不是思想家的鲁迅?

鲁迅:一个不被视为思想家的真相

从思想上看,他们认为鲁迅不是思想家。李长之在《鲁迅批判》中说:“然而鲁迅不是思想家。因为他是没有深邃的哲学脑筋,他所盘桓于心目中的,并没有幽远的问题。他似乎没有那样的趣味,以及那样的能力。”(《鲁迅批判》,北新书局1936年1月第1版)李长之的结论是,鲁迅没有思想,因为他只有攻击的一方面,没有建设,所以只有零星的杂感而不成系统。

这种见解在攻击鲁迅的阵营里,算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观点。梁实秋就问过,鲁迅到底自己有什么见解呢?他说:“没有人能说清楚‘鲁迅思想’是什么……鲁迅思想,其实只是以尖酸刻薄的笔调表示他之‘不满于现状’的态度而已。而单单的‘不满于现状’却不能构成为一种思想。”施蛰存也说,鲁迅是没有自己思想的。他说:“鲁迅者,实在是一个思想家,独惜其思想尚未能成一体系耳。唯其思想未成一体系,故其杂感文集虽多,每集中所收文字,从全体看来,总有五角六张、驳杂不纯之病。使读者只看到他有许多批评斥责之对象,而到底不知他自己是怎样一副面目。”此外,也还有一些人所见略同。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认为,鲁迅是一个虚无主义者。周作人、叶公超都持这样的观点。

我要说的是,有没有思想系统,最重要的是要看他的思想为现实社会解决了什么问题。

什么叫思想家?怎样算有了思想体系?孔夫子有没有思想?毛泽东有没有思想?如果我们承认孔夫子和毛泽东都是思想家,那孔夫子的思想不是由许多对话组成的吗?毛泽东思想也不是由“概论”一类的书来完成的。换一句话说,毛泽东思想也是由一篇一篇的文章堆垒而成的。这些文章里面有的固然是论文,但也有杂文,也有书信等等。和孔夫子、毛泽东一样,鲁迅也有自己的思想及其体系。

我的手头有一本张琢著的《鲁迅哲学思想研究》,这本书从鲁迅革命民主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前期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历史进化观、阶级观、群众观、辩证法思想、反虚伪精神、对奴才主义的批判,以及性道德观等等,分别进行论述。作者说:“鲁迅学识渊博,贯通古今中外,既有相当深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更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深厚的社会阅历,并有高度的理论修养。他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许多方面都树立了巍峨的丰碑。他的著作,是一个丰富的思想宝库。”(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版)我读了这本书,为鲁迅思想的系统与完整而深为叹服!

关于鲁迅究竟是不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历来是有争论的。早在1946年10月18日,胡风上海的《希望》月刊第2卷第4期发表《关于鲁迅精神的二三基点》一文。这篇文章反驳了认为“鲁迅没有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的说法,指出:“如果离开了人类数千年的历史所积蓄起来的人类智慧底宝贵的路线,独创地弄出一个什么思想体系,那即使不是《大同书》的康有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梁漱溟,至多也不过是一个森林哲学的泰戈尔或不合作主义的甘地罢了。鲁迅生于封建势力支配着一切的中国社会,但却抓住了由市民社会发生期到没落期所到达的正确的思想结论,坚决地用这来争取祖国底进步和解放。这是他的第一个伟大的地方。”这里胡风提出了鲁迅的思想与一些先哲时贤的不同,鲁迅的思想是根植于现实的土壤,鲁迅更多的关怀是祖国的进步和解放。胡风又说,“五四运动以来,只有鲁迅一个人摇动了数千年的黑暗传统,那原因就在他的从对于旧社会的深刻认识而来的现实主义的战斗精神里面”。这是鲁迅的第二个伟大的地方。“最后,鲁迅底战斗还有一个大的特点,那就是把‘心’‘力’完全结合在一起”。“在冷酷的分析里面,也燃烧着爱憎的火焰”。以“没有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这种貌似理论高超的断语来否定鲁迅,是鲁迅否定派一贯的说法,胡风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却简明有力地批驳了这种谬论,是有理论意义的。

针对李长之的鲁迅不是思想家的论断,袁良骏在《误解与真知》一文中指出,这显然是不能成立的。他说:“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列宁诚然是思想家,但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歌德托尔斯泰难道就不是思想家吗?他们也许没有留下什么哲学讲义,但是,他们的伟大作品不都是他们伟大思想的结晶,含蕴着深刻的哲理吗?反言之,没有深刻的思想,他们能成就自己伟大的作品吗?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首先就必须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鲁迅自然也不例外。姑不论鲁迅的数百万言的杂文,即使他的小说,也都是他的伟大革命思想的结晶。像他的代表作《阿Q正传》那样的作品,其思想难道还不够博大精深吗?难道我们能够离开鲁迅的创作实践去苛求什么‘思想家所应有的清晰以及在理论上建设的能力’吗?实际上,鲁迅对中国历史的深刻的认识,对社会生活的熟悉洞察,对中国革命的精辟分析,几乎超过了中国当时所有的政治家、哲学家、历史家和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已经而且还将从他的遗产中撷取那些思想的精华,从而指导自己除旧布新的伟大斗争。怎么能否认鲁迅作为思想家的存在呢?如果鲁迅够不上思想家,那末,小自中国、大至世界,还有多少人可以够得上思想家呢?”[《鲁迅研究年刊(1981)》,陕西人民出版社]袁良骏认为,鲁迅是另一种类型的思想家,是以文学家的面目出现的类似于列夫·托尔斯泰的思想家。

在这里,袁良骏突出了鲁迅对中国历史、中国社会的深刻洞察与全面认识。由此,我想起有日本人说的,懂中国的有“两个半”人,一个蒋介石,一个鲁迅,半个毛泽东。蒋、毛姑且不论,说鲁迅懂中国,这是肯定了一个客观事实。如此,我不禁要问,难道懂中国的鲁迅,可以是一个不是思想家的鲁迅?

在评论李长之的“鲁迅不是思想家”的观点时,王富仁说:“李长之为什么在涉及鲁迅思想的很多方面并对鲁迅道德人格十分敬仰的条件下而不认为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呢?在这里,也就有一个研究方式的问题。李长之的研究方式是欣赏的、感受的,他只着眼于自己在欣赏鲁迅作品时所直接感受到的东西。这种研究方式亲切、灵活,长于艺术的审美的把握,但对象的很多内在的价值,则常常只在历史的框架逻辑思维的各不相同的环节中才能呈现出来。在古希腊时期就存在着太阳中心说,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所坚持的太阳中心说却具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价值和意义只能放在从中世纪宗教神学向近代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才能被揭示出来。鲁迅思想的价值和意义也是这样。不在中国传统思想向现代思想转化的历程中把握鲁迅思想,鲁迅思想就仅仅是一些零星的、散碎的观点和看法,它很难给人形成一种整体感和深刻感。我们看到,李长之的《鲁迅批判》缺乏的恰恰就是这种历史、文化的整体性考察。”(《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鲁迅研究月刊》1994年第3期)王富仁把思路放得更加开阔,他由历史而说及现在,他把对鲁迅思想的认识放在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去考察,去认识,提出了应该通过“历史、文化的整体性考察”来理解和认识鲁迅的思想及其鲁迅思想对于中国的意义。

总之,鲁迅去世以来的各个时期,都有人对“鲁迅不是思想家”的命题提出批评。

鲁迅是深沉敏锐的思想家,他的思想爱憎分明,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活生生的现实气息,他的情感充满了思想的力量和哲理的深意。

鲁迅在留日时期的早期论文中,体现了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立场和“科学与爱国”的思想,在自然观方面具有唯物主义特征。对世界的物质性、生物与非生物、无机物与有机物的互相转化,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无限性和曲折性,斗争的绝对性和事物向反面转化等都有所阐述。

在社会观方面鲁迅持革命的历史进化论。他的社会历史观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国民性”的剖析上,基本精神是人道主义和个性解放。由于以生物进化的观点来解释社会,又受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这就使他早期的社会思想表现出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大革命失败后,鲁迅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以剖析各种社会问题。他运用唯物史观阐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文化的作用,指出革命者只有既“不看轻自己,以为是大家的戏子,也不看轻别人,当作自己的喽罗”,真正把自己看作大众的一员,才能做大众的事业。他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真切地概括了他对待人民大众和敌人的爱憎分明的态度。

他在与“新月派”、“第三种人”及革命队伍内部关于文艺基本问题的论战中,全面系统地论证了在阶级社会里,无论是作者、文艺作品,还是读者,都具有一定的阶级性,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同时又批评了另一种极端化的“左”的倾向,指出“在我自己,是以为若据性格感情等,都受‘支配于经济’(也可以说根据于经济组织或依存于经济组织)之说,则这些就一定都带着阶级性。但是‘都带’,而非‘只’”。(www.daowen.com)

清醒的现实主义是鲁迅的思想和创作最显著的特征。他强调一切必须以事实为根据,认为艺术的生命就是真实,反对脱离实际昂首天外,一味闭上眼睛作豪语。他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批评了文艺上的种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倾向。

此外,鲁迅在社会变革中从事文艺活动,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美学思想。他的许多关于文艺和美学问题的精辟论述,都反映在各个时期的论著、杂文和书信中。

鲁迅重视审美的社会功利性。他在《〈文艺论〉译本序》中明确指出:“美的愉乐的根柢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他在许多文章里,对于“超功利”、“超阶级”、“为艺术而艺术”之类观点,进行过切实的批判。

鲁迅一贯以追求真理的精神进行文学创作和美的探索。他把“真实”当作创造美并获得成功的关键。他在前期的著作中批判过“瞒”与“骗”的文艺,同时尖锐地提出:“世界日日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时候早到了。”他在后期的著作中,指明革命年代所需要的文艺,“是那全部作品中的真实的生活,生龙活虎的战斗,跳动着的脉搏,思想和热情,等等”。他坚持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反对矫揉造作的表现。

鲁迅掌握文艺创作和审美活动的特征,致力于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他深刻地理解艺术与科学思维方法的不同,指出文学“直语其事实法则,为科学所不能言者……而人生诚理,直笼其辞句中,使闻其声者,灵府朗然、与人生即会”,说明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及其特殊功能。经过30多年的探索,他进一步认识到“所以美底享乐的特殊性,即在那直接性”。他坚定地根据这一审美特征进行创作和研究理论,反对概念化和公式化倾向。他认为标语口号式的作品不是文艺,要求文学家、艺术家提高创作技巧,主张革命的文艺不但要发挥“匕首”、“投枪”的作用,而且要给人以“愉快和休息”。鲁迅之所以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丰硕的成果,正是由于他坚实地掌握了审美的基本规律。

鲁迅在介绍卢那察尔斯基的《艺术论》时,明确表明赞赏关于“真善美之合一”的思想。当出现否定批评家“用一个一定的圈子向作品上面套”的论调时,他则断然指出:“我们曾经在文艺批评史上见过没有一定圈子的批评家吗?都有的。或者是美的圈,或者是真实的圈,或者是前进的圈。”他把美、真实、前进联系了起来。

鲁迅早期曾受西方和日本一些美学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对他初步的美学思考起过一定作用。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翻译和介绍了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美学著作。

鲁迅根据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文艺实践,借鉴国内外的美学理论,总结文艺创作经验,从而做出美学概括。他的美学思想对于中国文化事业有着重要影响。

在今天,接触过鲁迅所有作品的人,往往被鲁迅博大精深的思想魅力所深深地吸引。不少人甚至认为,鲁迅首先是思想的,其次才是文学的。现在、今后,大约不会有人再怀疑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的巨大存在了吧?

李长之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他认为鲁迅是一个战士,一个诗人。他说:

……我恐怕也不能不是鲁迅的罪人了。可是说真的,鲁迅在思想上,不够一个思想家,他在思想上,只是一个战士,对旧制度旧文明施以猛烈的攻击的战士。然而在文艺上,却毫无问题的,他乃是一个诗人。

诗人是情绪的,而鲁迅是的;诗人是被动的,在不知不觉之中,反映了时代的呼声的,而鲁迅是的;诗人是感官的,印象的,把握具体事物的,而鲁迅更是的。(《鲁迅批判》)

是的,鲁迅是充满激情的战士,他不像某些冷漠的学者,把中国看成是一个死的尸首,在那里做着不动声色的病理解剖。鲁迅不是这样的。鲁迅把中国看作病态的但却是活的中国,鲁迅揭出中国的病痛的时候,他和中国一起痛苦着,他要和中国一起经历脱胎换骨的升华。鲁迅在批判一个旧中国的时候,也同时在烛照着自己的灵魂;鲁迅在审视自己灵魂的同时,也在反观着病态的中国。病态的中国是鲁迅的愤怒之源,也是鲁迅的思想之源,鲁迅不仅把自己的情感,甚至也把自己的思想融入了病态的中国。鲁迅为病态的中国愤怒,为病态的中国呐喊,同时,也为病态的中国思想。所以,我要说,鲁迅是战斗的思想家,这是他与其他一切的思想家的本质的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