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又称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也叫复发性口腔溃疡。生于唇、舌、颊、上腭等处,呈现黏膜溃烂、红肿、疼痛,故名口疮,如果反复发作则名之为复发性口疮。
【病因病机】 根据临床见症,可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
1.实证 由于思虑劳倦、饮食失节等使心、脾、胃经积热,火邪上蒸而成口疮。临床症见患处溃烂,大小如黄豆、豌豆等,其色黄白或灰白,创面成片,数量多,病损周围红肿痛。
2.虚证 饮酒无度,嗜食辛辣,肥甘厚味,致使脾胃蕴热,灼伤胃阴,阴虚火旺,虚火上炎而成口疮。临床症见患处溃烂,大小如绿豆、小豆、黄豆等,其色白黄,创面分散数量少,周围充血或不充血。
【辨证用药】
1.实证 多属心、脾、胃经积热,火邪上蒸所致。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清胃散、导赤散、凉膈散等。
处方:升麻、黄连、当归、生地黄、牡丹皮、生石膏、木通、孩儿茶。
方中黄连苦寒泻火,清胃中积热;生地黄凉血滋阴;牡丹皮清热凉血;当归和血养血;升麻散火解毒,为阳明引经药,与黄连配伍,使上炎之火得散,使内郁之热得降;生石膏养胃阴清胃热,“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医学衷中参西录》);木通利水清热,能利小便,而降心火;孩儿茶可止血收涩敛疮。诸药合用,能养胃阴,清胃热,利湿敛疮。
2.虚证 多是胃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治宜养阴清热利湿法。方用甘露消毒饮。
处方:茵陈、黄芩、木通、白豆蔻、滑石、石菖蒲、生地黄、孩儿茶。
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黄芩清热解毒燥湿;滑石清热利湿解暑;木通清热利水;白豆蔻、石菖蒲行气化浊悦脾;生地黄凉血滋阴;孩儿茶止血收湿敛疮。全方共收滋阴清热、利湿敛疮之功。
【典型医案】
例一
李某,女,40岁。主诉患口腔溃疡2年余。
2年前患口腔溃疡,一直反复发作,经用各种方法治疗,用药无数,均不见愈,无眼病、下阴溃疡史。
症见唇内及舌体上有多处溃疡,如绿豆大小,周围充血,用餐时有灼痛感,舌质红、苔薄,脉弦微数。(www.daowen.com)
此内心胃蕴热,邪热上攻而成口疮。治宜清热泻火法。用清胃散加减。
处方:升麻15克,黄连15克,当归30克,生地黄30克,牡丹皮15克,生石膏30克,孩儿茶15克,土茯苓30克,苦参15克。5剂。水煎服。
用药3剂见效,5剂用尽痊愈。
例二
丁某,男,29岁,战士。主诉患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年余,经用各种方法治疗不效。患者痛苦异常,不能吃咸、酸等食物,否则灼痛异常。
症见口腔黏膜处可见0.5厘米×0.5厘米,10厘米×0.5厘米溃疡2处,周围红,用餐时灼痛,舌质淡红、苔薄,脉见弦数。
由于素嗜饮酒,脾胃蕴热,湿热熏蒸而成本病。治宜清胃泻火。方用清胃散加减。
处方:升麻15克,黄连15克,当归30克,生地黄30克,牡丹皮15克,生石膏30克,儿茶15克,苦参30克。5剂。水煎服。
服5剂见效,再服5剂。痊愈。随访1年后,未复发。
【附方】
清胃散(《兰室秘藏》) 见“鼻衄”。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功用: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主治:心经热盛,心热移于小肠。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见“痄腮”。
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济解毒丹)(《温热经纬》) 组成:飞滑石、绵茵陈、淡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主治:湿温时疫,热在气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