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淋证治法,多因郁结、忧思引发的淋证

淋证治法,多因郁结、忧思引发的淋证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又补入寒淋、热淋。《三因极一病方论·淋证治》说:“多因五内郁结,气不得舒,阴滞于阳而致壅闭。”《三因极一病方论·淋证治》说:“多因忧郁,气注下焦,皆所食咸气而成。”《三因极一病方论·淋证治》说:“多因忧思失志,意舍不宁,浊气干清,小便淋闭。”《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淋证治》说:“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

淋证治法,多因郁结、忧思引发的淋证

中医所谓淋证指尿道不利,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痛及脐中而言。与现代医学所说的淋病(性病)不同。一般分五种:气淋、血淋、膏淋、石淋、劳淋,合称五淋。后又补入寒淋、热淋。淋病之成,《金匮要略》认为是热在下焦,《诸病源候论》认为肾虚而膀胱积热,后世医家则多认为热积膀胱,亦有七情郁结和肾虚而成者。

【病因病机】 其病因有以下4种。

1.下焦积热 因多食肥甘酒热之品,致使下焦湿热蕴积,或肾虚火动,热煎尿液,结为砂石。《普济方·砂石淋》说:“由肾气虚损,则饮液停聚不得宣通,膀胱客热,则水道痛涩,胞内壅积,故令结成砂石随小便而下。”

2.湿热蕴聚 湿热蕴聚膀胱,使血络受伤,迫血妄行。《医宗金鉴·幼科心法·淋证门》说:“湿热下移,乘入膀胱,以致水道涩滞,欲出不出,淋漓不断。”或湿热蕴结,气化不利,不能约制脂肪,则小便为脂为膏。《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说:“膏淋者,淋而有肥,状如膏……此肾虚不能制于肥液,故于小便俱出也。”

3.郁怒伤肝 郁怒气滞,伤肝化火,气滞不宣,郁于下焦,影响膀胱气化而成气淋。《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气淋者,膀胱热气胀所为也。”

4.肾虚脾弱 因房室劳倦,损伤脾肾,肾气不固,脾虚气陷,遇劳即发。《普济方·小便淋门·劳淋》说:“因劳伤肾经,肾虚膀胱有热,气不传化,小便淋漓,水道涩痛,劳即发,故称谓之劳淋。”《扁鹊心书·淋证》说:“此由房事太过,肾气不足,致胞络凝滞,不能通行水道,则成淋也。”

现将气、血、膏、石、劳、寒、热诸淋分述如下。

(一)气淋

【病因病机】 “气淋为病,小便涩,常有余沥”(《济生方·五淋》)。由于情志郁结,肝失条达,气化失宣,膀胱之气滞不利而成。《三因极一病方论·淋证治》说:“多因五内郁结,气不得舒,阴滞于阳而致壅闭。”症见小腹坠胀急满,尿涩滞而痛,欲解不能,常有余沥。

【辨证用药】 治以固肾利尿,清气祛滞。方用沉香散、瞿麦汤。

(二)血淋

【病因病机】 “血淋,遇热即发,甚则尿血”(《济生方》)。由下焦积热蕴结,热迫膀胱,血从下溢而发病。《三因极一病方论》说:“血淋,多因下焦结热,便黄赤,淋闭疼痛,所出如血。”《丹溪心法·溺血》说:“尿血,痛者为淋,不痛为尿血。”《普济方·小便淋秘门·血淋》说:“热则搏于血脉,血行流入膀胱,与溲便俱下,故为血淋也”。症见尿血红紫,或如线如条,疼痛满急,小便时热涩刺痛,苔薄黄,脉数。

【辨证用药】 治以清热通淋,凉血止血。方用小蓟饮子、瞿麦汤。

(三)石淋

【病因病机】 “石淋,茎中痛,尿不得卒出”(《济生方》)。由过食肥甘酒热之品,使湿热蕴积下焦,尿液受热而成砂石,不能随意而出则现是病。《三因极一病方论·淋证治》说:“多因忧郁,气注下焦,皆所食咸气而成。”《普济方·小便淋秘门·石淋》说:“膀胱客热,则水道痛涩,胞内壅积,故令结成沙石。”症见尿中夹有砂石,小便难,色黄而浊,时或突然尿中断,小便刺痛,或腰痛难忍,甚则尿中带血。

【辨证用药】 治以利水通淋、化石排石法。方用神效琥珀散、海金沙散加金钱草。

(四)膏淋

【病因病机】 “膏淋,尿似膏出”(《济生方》),“膏淋者,淋而有肥,状似膏,故谓之膏淋,亦曰肉淋”(《诸病源候论》)。由于湿热下注,蕴结于膀胱,导致气化不行,不能约制脂液下流而发病。《三因极一病方论·淋证治》说:“多因忧思失志,意舍不宁,浊气干清,小便淋闭。”《普济方·小便淋秘门·膏淋》说:“阴阳不调,劳役所伤,则肾气虚不能制其肥液,故与小便俱出,色若脂膏,故谓之膏淋,又曰肉淋。”《类证治·淋浊论治》说:“膏淋……此肾虚不能约制脂液而下流也”。症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或有滑腻之物,尿时尿道热涩疼痛,舌红、苔腻,脉细数。

【辨证用药】 治以清热化湿,通利膀胱。方用萆薢饮。肾虚者补肾固摄,方用加味六味丸。

(五)劳淋

【病因病机】 “劳淋,劳倦即发,痛引气冲”(《济生方》)。由酒色劳倦,或患淋日久,过服寒冷等,致使脾肾俱虚,清阳之气,不能施化,因而过劳即发,缠绵难愈。《普济方·小便淋秘门·劳淋》说:“夫人因伤肾经,肾虚膀胱有热,气不传化,小便淋沥,水道涩痛。”《金匮翼》说:“劳淋者,劳伤肾气,内生虚热,热传膀胱,气不施化,以使小便淋涩作痛。”《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因劳而成,其人或劳力过度,或劳心过度,或房劳过度,皆能暗生内热,耗散真阴,阴亏热炽,薰蒸膀胱,久而成淋。”症见小便赤涩,淋漓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绵缠难愈,脉虚弱。

【辨证用药】 治以补肾益脾。脾虚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肾虚用肾气丸、鹿茸丸。

(六)寒淋

【病因病机】 “先寒战,然后便尿成淋,谓之冷淋也”(《普济方·冷淋》)。由于肾气虚弱,寒冷之气容于下焦,正邪交争,阻于胞内,水道不宣而成。《普济方·小便淋秘门·冷淋》说:“夫肾与膀胱为表里,下通于胞,宣行水道。肾气虚弱,冷气客于下焦,邪正交争,满于胞内,水道不宣。”《证治汇补·淋病》说:“膀胱为津液之腑,气化则出,今寒邪客于胞中,则气不化而成淋。”症见小便塞,胀痛难禁,不时淋漓,先寒战而后淋,小腹隐痛。

【辨证用药】 治以温肾祛寒。方用巩堤丸、缩泉丸、肉苁蓉丸。

(七)热淋

【病因病机】 “热淋,小便热而赤,短而涩,脐下先痛者是”(《验方新编·淋症》)。由肾气虚弱,膀胱蕴热,热邪壅阻,水道不通而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淋证治》说:“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普济方·小便淋秘门·热淋》说:“三焦壅盛,移热于膀胱,流传胞内,热气并结,故水道不利而成淋也。”症见小便赤涩痛,或如血汁,甚则尿血,腹下急痛。

【辨证用药】 治以清热通淋利尿。方用八正散、十味导赤散。

【典型医案】

例一

禹某,男,55岁,离休干部。主诉尿频、急、涩、痛、带血,反复2年。

2年前患膀胱乳头状瘤,先后2次手术,术后用噻替哌行膀胱灌注,每年2次,用药后局部不适,伴尿频、急、涩、痛,小腹胀痛,一次重于一次,等4次灌注后由于症状特别严重,用抗生素、解痉药等治疗仍不见效,化验尿常规呈急性炎症,被迫停止化疗,求治中医。

症见尿频、急、涩、痛,小腹胀痛,每5分钟即入厕1次,表情痛苦,弯腰捧腹,辗转不安,不时在地上跳动,以冀减轻疼痛,不发热,舌苔腻、微黄,脉弦滑。

辨证:此系膀胱湿热之淋痛病。治法:清热利湿,急祛膀胱之热。方用八正散。

处方:木通10克,车前子10克,萹蓄15克,大黄15克(后下),滑石30克(包煎),生甘草10克,瞿麦15克,栀子15克,灯心草5克。水煎服。

4剂后症状即明显好转,化验尿常规明显进步。又4剂症状全消。此后每次化疗均以此方,皆收良效。再后改在化疗前用上方预防,则膀胱刺激症状不出现或很轻微。

例二

刘某,男,72岁。主诉尿频4天。

于4天前出现尿频,1小时1次,夜间1~2小时入厕1次,尿痛不明显,经用西药不效,化验尿常规正常。

症见尿频乏力,1~2小时入厕1次,舌淡苔薄,脉沉细。

辨证:肺脾气虚,治节失司,膀胱失于约制乏力,而现是症。治法以益气温肾,固涩止尿。方用巩堤丸合缩泉丸加减。

处方:益智15克,乌药15克,菟丝子15克,桑螵蛸15克,山药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五味子15克,附子15克(先煎),灯心草10克。水煎服。

5剂症消而愈。

例三

王某,女,65岁,退休工人。主诉尿频尿急1个月。(www.daowen.com)

1个月前患尿频尿急症,夜间尤重,并面部浮肿,用吡哌酸、氟哌酸等治疗不效。因求治中医。

症见尿频尿急,面部浮肿,舌淡红、苔薄,脉弦滑。化验尿常规尚正常。

辨证:肾气不足,下元亏虚,膀胱虚冷,不能约束水液,而成冷淋。治法:温肾祛寒,缩尿上遗。用缩泉丸合桑螵蛸散加减。

处方:乌药15克,益智15克,菟丝子15克,龙骨30克,桑螵蛸15克,茯苓30克,肉桂15克,忍冬藤30克,滑石30克(包煎),灯心草10克,车前子15克(包煎)。水煎服。

5剂药后症状消除治愈。

1年半后又因受凉而复发,尿频尿急,白天每10分钟入厕1次,夜间尤重。用氟哌酸、中药丸2天不效,用前法。

处方:益智15克,乌药5克,桑螵蛸15克,菟丝子15克,茯苓30克,龟甲15克,肉桂10克,忍冬藤30克,滑石30克(包煎),灯心草10克,车前子15克(包煎)。水煎服。

5剂又症消病愈。

例四

孔某,女,61岁,退休工人。主诉:尿频尿急痛反复发作达19年,加重5个月。

自述于19年前妇科手术时导尿后即现尿频尿急痛,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五六年后复发,此后每年必犯,经用吡哌酸、氟哌酸等治疗,症状尚能控制。5个月前再犯,即因受凉,用环丙沙星6天(12支)、氧氟沙星10天(20支),又氟哌酸、呋喃坦啶、三金片、可乐必妥(左旋氧氟沙星)1个月,尿每天12~16次。现腰痛尿急,不能憋尿。化验尿常规:白细胞15~30个/HP。

症见尿急尿频,腰痛,受凉加重,舌红少苔,脉沉弦。

辨证:脾肾虚弱,清阳之气不能施化,遇冷或遇劳即发,缠绵不愈。治法:温肾健脾利水。方用八正散加减。

处方:乌药15克,牡蛎30克,木通10克,车前子15克(包煎),大黄15克(后下),滑石30克(包煎),灯心草10克,肉桂10克,忍冬藤30克,萆薢15克,土茯苓30克。水煎服。

3剂后症状全消。再2剂以巩固疗效。

例五

蒋某,男,63岁。主诉反复间断血尿2年,加重3个月。

患者于4年前始患前列腺肥大并行手术切除,2年前又现血尿,3个月前住某医院,用庆大霉素静脉滴注半个月,不效,用甲硝唑6天。后行膀胱镜检,诊断为尿道炎,遂用环丙沙星无明显改善。经邻居介绍来诊。

症见血尿3个月,经西药治疗不效,其他症状不明显,舌淡苔薄,脉弦滑。

辨证:本证由“肾阳不足,君相之火下移小肠,逼血下行,小溲带血”(《丁甘仁医案》)。治法:滋阴清火,止血利湿。用小蓟饮子加减。

处方:小蓟15克,生地黄20克,炒蒲黄5克(包煎),藕节15克,地榆15克,茜草15克,血余炭15克,大黄10克(后下),灯心草10克,滑石30克(包煎),竹叶16克。水煎服。

二诊:药后血渐少,尿黄,苔薄黄。前方加石韦、土茯苓。

三诊:尿黄时有血,苔白腻。前方加白及、侧柏叶。

5剂病愈。

【附方】

巩堤丸(《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黄、菟丝子、五味子、益智、补骨脂、附子、白术、茯苓、韭菜子、山药。功用:温阳补肾,健脾固摄。主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

缩泉丸(《妇人良方》) 组成:乌药、益智。功用: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主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

沉香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沉香、石韦、滑石、王不留行、当归、冬葵子、白芍、炙甘草、橘皮。功用:舒郁理气,活血利水。主治:气郁塞闭,小便不利。

瞿麦汤(《金匮翼》) 组成:瞿麦、桑白皮、炙甘草、木通、赤茯苓、陈皮、滑石、冬葵子。功用:清热利湿,清肺疏气。主治:气郁壅闭,小便不通。

小蓟饮子(《济生方》) 见“尿血”。

瞿麦汤(《金匮翼》) 组成:滑石、赤芍、瞿麦、生车前子、赤茯苓、石韦、桑白皮、阿胶、黄芩、生地黄、甘草、白毛根各等份。功用:通淋清热,凉血止血。主治:血淋尿血,热瘀下焦,淋闭不通。

神效琥珀散(《医宗必读》) 组成:琥珀、桂心、滑石、大黄、冬葵子、腻粉、木通、木香、磁石、葱白。功用:泻热利湿通淋。主治:石淋,膀胱蓄热。

海金沙散(《金匮翼》) 组成:海金沙、滑石、石膏、木通、井泉石、炙甘草、灯心草。功用:通淋清热。主治:砂石淋证。

萆薢饮(《医学心悟》) 组成:萆薢、文蛤粉、石韦、车前子、茯苓、灯心草、莲子肉、石菖蒲、黄柏。功用:清热利湿通淋。主治:膏淋证。

加味六味丸(《医学心悟》) 组成:山药、茯苓、泽泻、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菟丝子、龙骨、牡蛎、五味子、芡实。功用:补肾固涩,滋阴清热。主治:肾虚膏淋。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见“发热”。

归脾汤(《济生方》) 见“便血”。

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皮、附子。功用: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痰饮,消渴,转胞等。

鹿茸丸(《医碥》) 组成:牛膝、鹿茸、五味子、石斛、丝子、附子、川楝子、沉香、磁石、肉桂、泽泻。功用:温阳补肾。主治:肾气不足诸证。

肉苁蓉丸(《医宗必读》) 组成:肉苁蓉、熟地黄、山药、石斛、牛膝、肉桂、槟榔、附子、黄芪黄连细辛、甘草。功用:温肾散寒。主治:冷淋。

五苓散(《医宗金鉴》) 见“肾泄”。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炙甘草、木通、大黄、灯心草。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湿热下注,热淋血淋。

十味导赤散(《医宗金鉴》) 组成:生地黄、栀子、木通、瞿麦、滑石、竹叶、茵陈、黄芩、甘草、猪苓。功用:清热利湿,泻火通淋。主治:湿热下注,热淋、血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