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的作用途径有二:直接和间接。直接作用是指可直接针对病患处进行操作,起到温煦、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瘀的作用。这包括力和能量两个方面。间接作用是指可通过刺激局部和经络腧穴来调节脏腑阴阳。这属于信息调节的范畴。总的说来,手法起效离不开力、能量和信息三个方面,三个方面独立或者联合作用,最后起到平衡阴阳、调整经络气血与脏腑功能、恢复筋骨关节的功能等作用。
1.平衡阴阳的原理 阴阳是中医学的一对基本概念,所有的手法操作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在调节人体的阴阳,最终达到阴阳平衡、邪去正复的效果。比如运用轻柔的手法如揉法、摩法、一指禅推法等,可以补虚;力量较强的手法如按压法、推法、擦法等可以泻实;较长时间的手法可以起到散寒、温阳等作用。
2.调整经络、气血和脏腑功能的原理 这主要是手法整体性调治作用的体现。手法操作通过作用于经络系统,一方面对穴位和经络进行直接的刺激,所谓的“推穴道,走经络”;另一方面通过对脏腑器官的直接刺激或投影部穴位的刺激,从而调节经络、气血和脏腑的功能。这主要是针对内科病症而言的。
3.恢复筋骨、关节的功能的原理 也就是手法治疗伤筋的原理。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医的筋包括筋膜、肌肉、韧带、肌腱、关节囊等软组织;骨是指骨骼和关节;伤筋是指各种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引起的损伤、劳损和退行性改变。推拿手法之所以能够对于伤筋病症有很好的疗效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的。
(1)舒筋通络,解痉止痛:这个问题需要从伤筋发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当损伤发生时,不管这个损伤是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部位,都会形成所谓的“不通则痛”,都会向人体发出信号(可能是疼痛或其他信号)。这个时候人体会本能地做出反应,通过神经反射使相关组织和器官处于警觉状态,严重时甚至可能全身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肌肉收缩、紧张甚至痉挛,目的在于减少肢体活动,避免对损伤部位的牵拉刺激,从而减轻痛苦。这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的保护性反应。如果这个时候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到位,损伤部位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瘢痕化,以致不断地向人体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在原始损伤处附近形成新的继发性病灶,形成恶性循环。但是不管是原发病灶或者是继发病灶,都可刺激和压迫神经末梢以及血管,造成损伤部位的新陈代谢障碍,加重“不通则痛”。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伤筋病症的治疗目标应该集中在伤筋发生和发展的两个环节:原发性损伤和肌紧张。打破恶性循环,以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
针对原发性损伤,要针对病因进行处理,首先要做的是找出病因,也就是原发压痛点。大多数压痛点都是损伤的部位,也是治疗的关键部位。这需要对损伤的病因病理和局部组织结构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做到。寻找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力求准确,不要被牵涉痛、传导痛等假象迷惑。一般说来,最敏感的痛点出现在筋膜、肌肉的起止点、肌肉交界处或交错处。针对原发性损伤,推拿手法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收到效果:一是加强损伤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二是在加强循环的基础上,促进血肿、水肿的吸收;三是松解软组织粘连。(www.daowen.com)
针对肌紧张有三个方面的止痛机制:一是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温度升高;二是在适当的刺激下,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三是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从而解除紧张。
适当的手法还可以使肌力间的平衡得以恢复。近年来有人用补偿调节理论来解释软组织损伤的机制,认为一旦肌肉痉挛,可引起对抗肌肉的相应变化,称对应补偿调节,如右侧腰肌紧张可引起左侧腰肌紧张,腰背肌紧张又可引起腹肌紧张。推拿手法可以使肌肉间不协调的力学关系得到改善和恢复,从而消除症状。
总的说来,舒筋通络、解痉止痛可以使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气血得以畅通,属于“松则通”。这里的松和一般意义上的疏松筋骨不同。
(2)理筋整复:当损伤比较严重,出现解剖位置的改变(骨错缝,筋出槽)的时候,可以通过牵引、拔伸、摇、扳等手法,使异常的解剖关系恢复正常,从而消除引起肌肉痉挛和局部疼痛的病理状态,有利于损伤的修复和功能的重建。总之,对解剖位置异常的损伤,要积极采取措施,才能有利于肌肉痉挛的缓解和关节功能的恢复。由此可见,理筋整复可以使筋骨关节通顺,属于“顺则通”。
(3)活血祛瘀:“动”是推拿疗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促进肢体组织的活动;二是促进气血的流动;三是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由此可见,活血祛瘀属于“动则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