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是一种小DNA病毒,也是目前所知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细小病毒。临床表现有病毒引起的症状、传染性红斑、血管性紫癜和关节炎。
【病学原】 细小病毒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结构最简单的DNA病毒,细小病毒B19属于红病毒属,病毒衣壳小,基因组为单链DNA,除有两个变种V9和A6外,细小病毒的复制是依赖宿主细胞或其他病毒完成的,在复制过程中形成双链中间体,可通过DNA杂交方法在组织培养和临床标本中检测到,也可在人骨髓细胞和人胎肝细胞培养中自主复制。
细小病毒B19是人类多种疾病的病因,可致热症、镰状细胞贫血发生的暂时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transient aplastic anemia crisis,TAC)病、传染性红斑、紫癜,细小病毒B19还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孕妇流产,早产或死产。
【流行病学】
1.感染源 细小病毒B19感染的感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可从其血液及呼吸道分泌物中检出病毒DNA,故具有传染性。在TAC的整个过程中血清B19病毒DNA均可检出,具有传染性。无症状携带者也可作为感染源,但较少见。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也有可能造成传播。输血感染偶见报道,孕妇感染时可传播给胎儿。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以5~15岁人群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发病人数的70%。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年人有30%~60%感染过细小病毒B19,成年人感染时多无明显症状。
4.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病,但多见于晚冬和早春。
【发病机制】 细小病毒B19进入人体细胞,在其核内复制,形成核内包涵体(嗜碱性或嗜酸性)的大细胞。由于病毒直接感染和所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致使感染细胞溶解,功能障碍。在感染病毒血症期后不久,迅速产生特异性IgG抗体,使其感染自限,疾病恢复。IgG抗体可防止再感染发生。在一般人群多表现急性感染过程,当机体免疫缺陷或细小病毒B19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等情况下,则可能导致细小病毒B19的慢性持续性感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4~6d,长者可达19~20d。
细小病毒B19感染后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数感染者无症状,部分呈轻症急性感染;在造血功能障碍和免疫缺陷个体则表现为严重疾病或呈慢性过程。
1.传染性红斑(erythema infectiosum,EI) 又称第5疾病(fifth disease),是细小病毒B19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的轻型疾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典型皮肤表现先见于两颊,呈玫瑰色融合性斑丘疹,对称分布于鼻的两侧,稍似蝶翅。面颊部鲜红而微肿,边缘清晰,故称“掌击脸”,1~2d皮疹很快蔓延躯干、四肢,其特征先为红色斑丘疹,以后当中心消退时则呈网状或花边状。面颊部皮疹大多持续1~2d后消退,四肢皮疹持续时间较长,6~14d后消退。在成年人患者皮疹常不典型。出疹前1周左右可能有发热、轻微呼吸道症状及全身不适,而出疹时多不伴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淋巴结肿大和关节肿痛。数周内还可因日晒、淋雨或情绪紧张等情况使皮疹再现。
2.骨髓功能障碍 细小病毒B19对骨髓红系祖细胞具有亲嗜性,使骨髓红系祖细胞溶解,红细胞生成障碍,细胞发育常停止于原红细胞期,而形成巨原红细胞,可能引起TAC。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感染细小病毒B19后,常表现慢性持续性感染,导致慢性红细胞生成障碍,发生慢性严重贫血。HIV/AIDS患者的慢性贫血,常与B19病毒感染有关。
3.关节病 急性关节炎/关节痛是细小病毒B19感染常见的临床表现,尤其在成年妇女。常以对称性多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为特征,全身各关节(包括脊柱和肋软骨关节)均可受累,但主要累及指(趾)小关节,其次为膝、腕和踝关节。发病前可能有发热或皮疹,亦可仅表现关节症状。多在2周内症状自行恢复,持续数月或数年者均系女性,并认为与HLA-DR1缺乏有关。
4.宫内感染 育龄妇女细小病毒B19感染的病毒血症期可经胎盘传给胎儿。细小病毒B19可扩散至胎儿全身器官,引起广泛感染,尤其对胎儿快速分裂的细胞(如骨髓红细胞生成系统)有很强的亲嗜力,致使胎儿贫血、缺氧、心力衰竭,形成水肿型胎儿,发生流产或胎儿死亡。胎儿流产或死亡大多发生在妊娠中期(13~38周)。
5.其他 除上述较常见的临床所见外,细小病毒B19感染还见其他临床表现:①急性呼吸道炎,常见于急性细小病毒B19感染初期,表现感冒样症状;有些婴幼儿的急性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和急性哮喘发作与细小病毒B19感染有关。②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与细小病毒B19感染的关系已被证实。③各种血管炎性综合征,毛细血管炎、白细胞碎裂性脉管炎和坏死性脉管炎等,可见于细小病毒B19感染患者。④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能与细小病毒B19有关。⑤细小病毒B19也可引起脑膜炎、脑炎。
【诊断】
1.临床诊断 在EI流行期间,有较典型皮肤表现者诊断并不困难。由于EI具有面颊潮红和口周苍白等特点,需与猩红热相鉴别。不典型的EI应注意与风疹、轻型麻疹、其他病毒性皮疹及药物疹等鉴别。(www.daowen.com)
2.实验室诊断 细小病毒B19的病原学检查,是B19感染的确诊依据,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细小病毒B19抗体检测、细小病毒B19DNA检测、在电镜下观察受染细胞核内的病毒包涵体和病毒颗粒。
【治疗】
1.对症治疗 有发热时,服用金银花或野菊花等中药制剂。严重贫血的TAC患者需输血治疗。对关节炎/关节痛可采用非类固醇解热镇痛药治疗,也可采用中医药治疗。
2.抗病毒治疗 一般轻症患者不必予以特异治疗。重症患者可试用利巴韦林、α-干扰素等抗病毒制剂。有报道应用免疫球蛋白每日200mg/kg静脉滴注,连续5d,能控制和治愈严重B19病毒感染。
【护理】
1.隔离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本病为飞沫和接触传播,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帽子、手套,着隔离衣,需要时可戴护目镜。
2.保证营养供给 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液补充机体需要量。
3.严密观察病情 ①观察生命体征,高热患者观察、记录体温1/(1~2)h;②观察皮疹、红斑形态、分布,每日1次,观察有无出血的症状;③监测血常规,如发生贫血时,嘱患者卧床休息。
4.对症护理
(1)降温: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避免乙醇擦浴,防止加重出疹部位皮肤刺激。
(2)缓解疼痛:对关节肿胀、疼痛者应卧床休息,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尽可能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避免疼痛部位受压,可用支架支起床上盖被。缓解期可有计划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为患者创造适宜的环境,避免过于杂乱、吵闹,或过于寂静,以免患者因感觉超负荷或感觉剥夺而加重疼痛感。
(3)预防感染:①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注意保护性隔离,限制探视;②保持口腔清洁,嘱患者早晚刷牙,进餐后、睡前生理盐水或朵贝液漱口;③保持皮肤清洁完整:患者出现皮疹时,勿抓挠,用清洁温水清洗皮肤,适当涂抹润肤剂,皮疹部位切忌使用肥皂或刺激性的清洗剂,穿棉质宽松内衣,保持皮肤和床单位的清洁,及时清扫皮肤碎屑。
【预防】
1.发现急性细小病毒B19感染患者,应及时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尤其要注意控制EI在儿童集体机构、家庭和病房内的暴发流行。
2.在妊娠期间要避免与细小病毒B19感染者接触,预防母婴传播,确保优生优育。
3.预防接种 细小病毒疫苗已用于某些动物感染的预防,预防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的重组疫苗正在研制中。
(鲍鹤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