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摆脱成功误区,找回内心价值

摆脱成功误区,找回内心价值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权位作为成功的标志,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但遗憾的是,他发动的战争把他的成功变成了更大的罪恶。一旦走入一元化成功的误区,就会因为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浅而忘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忘记了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价值和责任。在一元化成功模式的影响下,即便是某些最优秀的人,也往往不甘心于“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他们时刻企盼着成为世俗评价体系中的“成功人士”。

摆脱成功误区,找回内心价值

成是成就,功是功业。《辞源》的解释很简单:成功——成就事业;事业——人的成就,重要工作;成就——作出成绩,完成;成绩——已著功效的业绩,收获或成就。总结起来,成功是“完成人的已著功效的业绩、收获和重要工作”,包含着事业、成就、成绩和业绩几个内容,简单来讲便是“功成名就”。

成功到底是什么呢?不少人认为:成功就是考试成绩第一;成功就是有财富、有地位;成功就是做领导、做管理;成功就是成为世界冠军。应该说,许多国人对成功的理解过于功利和狭隘:上学时,学习成绩是衡量成功的惟一标准;走上社会,功名利禄又成了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而如今,财富又一马当先,成为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首要指标。于是,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了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在社会看功利。更有意思的是,有这种心态的人不在少数。在他们看来,如果一个人不谋个一官半职,不混个出人头地,那就意味着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由此可见,一个崇尚一元化成功的社会一定是不完整、不均衡的,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在一元化的视角下,如果仅以“成绩”“财富”或“权位”来衡量个人、团体乃至社会的成败,那么,这个社会上99%的人都无法跻身于成功者的行列。毕竟,在学校考得高分的只能是少数人;在工作中晋升为领导或成为亿万富翁的也只能是少数人;能够成为世界冠军的更是凤毛麟角。这些人固然在自己的奋斗方向上取得了成功,但其他人都是失败者吗?例如,那些不善于死记硬背,却能在实践中一展身手的学生;那些缺少一些领导才华,却能在特定领域深入钻研的技术专家;还有那些不喜欢追名逐利,却能在知识和智慧的天地里自由驰骋的学者……我们能说他们都是失败者吗?

考试成绩第一,考取名牌大学就能说是“成功人士”吗?有人做过调查,自从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以来的“考试状元”,没有一个成为院士,也没有一个是“长江学者”。再看现在在高校和科研单位扎堆的研究生博士,大多数不也仍旧平庸。所以,考试成绩第一、考取名牌大学等,并不意味着成功;同样道理,那些考试成绩一般、考取普通大学也不意味着失败。

因为现代物欲和金钱需求的高涨,往往用金钱来判断事业上的成就,很容易造成“成功=大量金钱”的狭隘理解。事实上,事业成就的内容极为广泛,比如政治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上国力的增强、民族上港澳台的回归、科技上“神舟”的上天、教育上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无数人在无数的领域内不断地实现着他们的成功梦想。面对这样一些人,我们没有理由狭隘地把成功仅仅理解为金钱的多寡。面对那些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事业,用一个会令自己感到自惭形秽的狭隘成功标志,作为自我理想和追求的成功目标,结果往往是失败的人生,而不是成功的人生。

把权位作为成功的标志,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由于受封建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和现代官本位思想的熏陶,促使我们国家众多的优秀人才跻身于“争权夺位”行列,形成了几千年的官本位体制。这就是为什么国人比西方人智商高,反而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你看看截止到2009年,美国哈佛大学培养出26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剑桥大学培养出16个,德国马普教研所培养出19个。我国有全球最多的教授,最多的博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却一个也没有。这告诉我们,要培养出硕果,绝对离不开自由而肥沃的土壤。

对那些缺乏社会责任和良知而获得高权位的所谓“成功者”来说,把权位作为成功的标志,对人类社会更具有破坏性,因为那是“反社会的成功”。历史上,希特勒在当时的德国绝对是成功者,是德国民众中无数人崇拜的领袖。但遗憾的是,他发动的战争把他的成功变成了更大的罪恶。正是“一将成名万骨枯”。如果没有他的成功任职,也许战争不会发生,或者不会给人类带来那样惨重的创伤。

我们并不排斥将成绩、财富或权位视作成功的标准之一,但同样有价值的成功标准还有许多。不能因为强调成绩、财富或权位而忽视了其他因素,更不能因为推崇某一种成功模式而堵死了所有其他通往成功的道路。因为片面追求成绩或财富或名位,限定成功方向的做法是典型的一元化成功模式,对青年一代的负面影响相当大。一旦走入一元化成功的误区,就会因为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浅而忘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忘记了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价值和责任。即便最终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名和利,也不一定能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一元化的成功模式会让许多人失去正确的奋斗方向。在一元化成功模式的影响下,即便是某些最优秀的人,也往往不甘心于“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他们时刻企盼着成为世俗评价体系中的“成功人士”。一旦遇到大的挫折,或是遭到机遇和命运的捉弄,他们就会逐渐丧失自信和快乐,甚至有可能就此走向迷茫或消沉。如果一个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只承认少数几类成功者,那么,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不俗业绩却无法获得社会认可的人就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快乐。这个社会中有勇气从事那些寂寞、枯燥但却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的人就会越来越少。这样的社会很难达到均衡发展的状态,也很难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走到世界的前列。(www.daowen.com)

事实上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在与他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固然是成功,但有勇气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过去的人,为什么就无法跻身于成功者的行列呢?如果只知道被动地接受世俗化的成功标准,就只能在人云亦云的氛围中迷失自我,盲目地选择那些并不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反而给自己戴上沉重的精神枷锁。

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多元化的,每个人的成功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成功可以是你创造了财富或技术,可以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也可以是你在工作岗位上赢得了别人的信任,或者是你找到了一种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这个世界上既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这足以彰显上苍造人时的公平与公正。既然如此,那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其优势和长处,也都有缺点和不足。所谓的天才,无一不是扬长避短的典范。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的天分是不同的。天分有时体现为智商或情商,而更多的时候则表现为一种悟性和激情。如果缺少了这两点,即便你再勤奋、再努力,最多只能做到优秀,而很难达到极致的状态。

也许有人说,我实在没有发现自己有何特长。那就说明在你身上蕴藏着一座宝库亟待你去发现、去挖掘,而发掘自身潜能的过程就是你成功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成功的词典里,每个人都可以“榜上有名”。只要你的努力是健康向上的,只要你追求的是真善美,只要你过得快乐、幸福,只要你真正认识了自己,超越了自己,最终成为了最好的你自己,那么,你就是成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