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幸福的真谛: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幸福的真谛: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幸福人生而言,这些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其实,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8.幸福的最大病态是享乐主义享乐主义的最大危害在于,它像毒品一样败坏人对幸福的感受能力。赫拉克利特针对享乐主义思潮曾经尖锐地指出:“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

幸福的真谛: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幸福是人所共谋的,古往今来无论哪朝哪代,亦不论人们采取的手段是崇高还是卑劣,是积极还是消极,对幸福目标的景仰和追求这一点都不会有太大差异,或者说追求幸福生活才是人类生存的真正意义。

什么是幸福?字面上的释义不外两种:一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二是称心如意。这两种释义都很教条,仅能任人凭空想象或主观臆断而已。其实对幸福的理解应因时因地而言,没有临界,没有极限,是站在某一个基点对另一个更高点的仰望,一旦到达了,幸福也就成了新的基点。所以幸不幸福,舒不舒畅,是否称心如意,自古以来都是相对的,没有持久性。真正的幸福超前于舒心惬意的境况,而重点体现在对既定目标的追求过程。

大概有了对幸福的追求,人性才不会在满足中泯灭,人类的祖先也才会在本能的欲念之中创造出种种奇迹,由此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就人的本性而言,在饥寒交迫的困境祈盼吃饱穿暖,以此作为幸福的准则。这一目标实现后,继而很自然地渴望吃得丰盛、穿得神采,再住得宽敞舒坦。越往前迈上一个台阶,对幸福目标的设定越可能出现不同侧重,循序渐进的奋斗途径越发艰难,对幸福的体会也就更加的亲切和充实。

1.幸福是过程 幸福是无止境的求索和奋进,这样在艰苦努力中的片刻小憩方会倍感心清气爽。身后是走过的路,前方是将行将至的路,幸福才会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若沉溺于充裕的物质而不思搏击,甚至为满足物欲铤而走险、迷失方向,纵有一时令人羡慕的表象,所得到的幸福只不过空空如也罢了。

2.幸福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 通常人们以财富、地位、美满的婚姻长寿健康、美貌、事业成功、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等作为幸福人生的实质,以为得到其中任何一种,便得到了人生的幸福。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幸福并不是某种固定的实体。譬如有财富、有地位的人多得很,他们未必过得幸福。

3.幸福是相对的 一般人总是喜欢把拥有某种条件作为幸福,其实世间的幸福是相对的。人类的愿望不同,对幸福的要求也往往因人而异:或以有钱为幸福,或以有地位为幸福,或以长寿为幸福,或以健康为幸福,或以居住在繁华的闹市为幸福,或以居住在清静的乡村为幸福。因为人们的观念不同,对幸福的境界要求也不一样。幸福从比较中产生: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处境不好,回忆过去的美好生活,会有幸福感;现在处境好,回想过去的痛苦遭遇,就会觉得现在很幸福。幸福也会从和他人的比较中产生:比如想想自己舒适的生活条件,再看看他人的贫穷,就会感到满足,觉得自己活得很幸福。所以,幸福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如鞋穿在脚上,舒服与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4.幸福由众多因素构成 当我们偏爱某种东西(财富、地位等)时,就以为得到这些东西就是得到幸福。其实,财富、地位等任何一种实体,它本身都不是幸福的实质,只是引发人生幸福的某一种因素。幸福人生由众多因素构成,中国古代有五福之说: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作为幸福人生而言,这些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觉悟和自由,觉悟了才会有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心灵没有阴影,思想没有障碍,灵魂可以自在遨游。自由在心,喜怒哀乐都不重要;自由在身,有病无病都不重要;自由在行,有为无为都不重要。只有真正自由之人才会获得本原的快乐和幸福。(www.daowen.com)

5.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幸福是物质的?抑或是精神的?有人以为物质条件优越就能活得幸福,他们把幸福看成是物质的;有人以为只要精神愉快就幸福,他们把幸福看成是精神的。其实,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舒适的环境是产生幸福的基础,如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和谐等,这说明幸福需要物质基础。幸福又由心感受,只有健康的心境才有幸福可言。心情不好,即使贵为皇帝,拥有天下的权力、地位和财富,依然活得痛苦不堪。

6.幸福与不幸不是绝对的,可以相互转换 幸福可以转为不幸,比如手握大权是幸运的,但以权谋私,干出违法乱纪的勾当,却造成不幸的结局;有父母溺爱的子女是幸运的,但在父母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小孩,走上社会难以独立却是不幸的;生在富有之家是幸运的,但许多纨绔子弟,不知珍惜财富,吃喝嫖赌,养成浑身恶习却是不幸的。不幸会转为幸运,如逆境使人奋发向上,将来对社会能大有作为;逆境使人清醒,能引起对自身的反思,使人们对人生的认识更有深度。因祸得福,塞翁失马,都说明了幸运与不幸会相互转换。

人生是由顺境和逆境组成。通常人们以健康为幸运,疾病为不幸;以成功为幸运,失败为不幸;以富有为幸运,贫穷为不幸——生活在顺境中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很幸运,很幸福;相反,有些人时运不佳,遇到逆境,人们就会认为那是不幸,是痛苦。然而社会或个人总是存在顺境和逆境,有顺境必然有逆境,这是普遍的规律,人类应该正确地认识它,要平等而客观地看待幸福与不幸。顺境与逆境既然是构成社会人生的两个方面,那么它的存在必然是合理的。我们应该正视顺境与逆境的客观存在,就如白天和黑夜、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一样。人们在顺境、逆境面前,不应该生起爱嗔之心。

7.幸福就是活在当下 幸福没有明天,甚至也没有昨天;它既不回忆过去,也不去畅想将来,它只有现在。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人们,他们尽心尽力地工作着,平平淡淡地生活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求高官厚禄,不求财源滚滚,不贪图荣华富贵,只求安定自由的生活,实实在在过好每一天,把握每一个幸福时刻。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幸福观”。

8.幸福的最大病态是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的最大危害在于,它像毒品一样败坏人对幸福的感受能力。如果人一味地追求财富,心灵上会是一片空白,结果是对任何其他事物的影响麻木不仁,于是只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任意挥霍,求得片刻的感官享受。赫拉克利特针对享乐主义思潮曾经尖锐地指出:“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只有拥有永恒的东西才可以培养我们心灵的幸福,只有通过享乐上的有所节制和生活上的宁静淡泊才能得到幸福。

人类实现了迄今为止充分的物质富足,人们比过去更加渴望也更有能力感受高质量的幸福人生。但必须明确的是,物质的充裕会使人面临两种可能性:一是“饱暖思淫欲”,人类在沉醉于温柔之乡而“乐不思蜀”的同时向动物界急速回归;二是人在物质基本需要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的前提下思考人生的意义,以获得前所未有的高质量的幸福人生。正因为幸福是人生意义的实现,那么谁对人生意义和本质的把握最透彻,谁获得幸福的可能性及质量就最高。即人生的境界与幸福的境界成正比。从这一意义上看,提升人生追求是提升幸福水平的前提。这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不能沉迷于奢侈的物质享受,也不能一味追求功名利禄等外在的目标,而主要在于内心宁静自守,摆脱虚名浮利的诱惑而恬淡自安、怡然自得,并把精力放在提升人生价值的大目标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