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寂寞的体验和人类文化创造

寂寞的体验和人类文化创造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人都有寂寞的体验,无论男女老幼,只要有思想,有情感,就会有寂寞。因为在寂寞时,人会意识到孤独、惆怅,甚至会意识到死亡。所以,许多人害怕寂寞,而且往往愿意用喧闹的欢乐、用轻松的感官刺激来冲淡寂寞中的孤独与茫然。但他们不害怕寂寞,能够坦然地面对寂寞。对人类文化创造者来说,寂寞是一件好事。寂寞是与生俱来的,人人都要接受寂寞的挑战。其结局不言而喻:前者因寂寞而沉沦,后者因寂寞而升华。

寂寞的体验和人类文化创造

人人都有寂寞的体验,无论男女老幼,只要有思想,有情感,就会有寂寞。对每个人来说,自己是鱼,他人永远是水。虽然鱼离不开水,鱼能在水里游弋,但不能溶解于水,不能与水合一。固然有亲人的蜜语,有挚友的安慰,但是许多思想与情感只能被理解,却难以被分享。所以,寂寞是与生俱来的,是永恒的。

寂寞分浅层寂寞和深层寂寞。一般来说,大多数人的寂寞是浅层寂寞,只有极少数人的寂寞是深层的。深层寂寞常常是朦胧的、不可名状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正因为如此,深层寂寞具有一种根本的、无法驱散的哲学性质。

许多人把寂寞看作是一种不良的心理体验,觉得难以忍受。因为在寂寞时,人会意识到孤独、惆怅,甚至会意识到死亡。所以,许多人害怕寂寞,而且往往愿意用喧闹的欢乐、用轻松的感官刺激来冲淡寂寞中的孤独与茫然。其实,越怕寂寞的人将来就越寂寞。如果把精力和时间花在热闹场所,在热闹场中混,换取的只是浅薄的欢乐和廉价的感官感受。于是,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做学问,精神上却越来越空虚,内心也就越来越寂寞。

一个生活得丰富而圆满的人,往往是具有深层寂寞的。但他们不害怕寂寞,能够坦然地面对寂寞。从害怕寂寞到能坦然地面对寂寞,是人生的一次大飞跃,这将意味着已进入到人生的高境界。当你坦然地面对寂寞时,身外的一切都如潮水般地退去,袒露出一片宁静安详的心灵沙滩。外部世界尽管像大海一样在周围起伏汹涌,你依然可以平静地仰望星空、俯视沙漠。这是寂寞中美丽的内心世界。当处于深层寂寞时,人的思想便可以彻底自由地游弋,不断地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在处于深层寂寞时,就会彻底摆脱种种令人炫目的诱惑,在宁静中寻找永恒。古人曰:“古来圣贤皆寂寞”。孔子在生前得不到列国君主的理解和赏识,非常寂寞;哥白尼、伽利略、达尔文等他们提出的各种学说,因限于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缺少知音,也非常寂寞。这些不都是堪称千古悲剧中的伟大寂寞吗?

大凡有深层寂寞的人思想较为深刻,因为他们对人生、对世界有独特的见解,在许多场合下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表现,因而不容易被众人所理解和接受。就好像登山者,攀登得越高,你周围的同伴就越来越少。有深层寂寞者在探索人生真理的巅峰时,同样在他周围也是缺少同伴,于是必然感到寂寞。因此,寂寞是思想者驿站,也是一种高境界人生的财富。(www.daowen.com)

对人类文化创造者来说,寂寞是一件好事。因为寂寞使人宁静、使人清醒、使人奋发、使人专心致志。文学史上成名的伟大作家,之所以能够成名,都是因为他们耐得住寂寞。他们的作品并不是光凭着天才的灵感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精心细致的雕琢,直到最后把作品修缮得尽量完美。美国学者摩尔根为了研究人类原始社会,他远离繁华的故土,只身来到人地生疏、原始落后的易洛魁人部落安家,一住就是30年,最终写出了历史巨著《古代社会》。孟德斯鸠用了25年的时间完成了人们用1个小时就可读完的《论法的精神》。同样,亚当·斯密耗时10年写出了经济学巨著《国富论》。

现代生活中许多地方是热闹的,如商场、官场、舞场、赌场、麻将馆等。如果长期处于热闹场,就容易使人头脑发热,使人迷失方向。不少人的堕落与耐不住寂寞,与在热闹场中混的时间过长有关。

寂寞是与生俱来的,人人都要接受寂寞的挑战。意志薄弱者千方百计摆脱寂寞,便去追求浅薄的欢乐和廉价的刺激;意志坚强者则坦然面对寂寞,并在寂寞中追寻充实和超脱。其结局不言而喻:前者因寂寞而沉沦,后者因寂寞而升华。生活自有它的辩证法,没有寂寞就没有真正的人生,耐得寂寞才会有能够体现人生价值的追求,才能蓄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