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悲观是如何产生的-深入探索心理现象

悲观是如何产生的-深入探索心理现象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悲观可由外因引起,突如其来的变故,诸如患不治之症、亲人离去、无辜蒙冤等。人想要完全无悲观实在很不容易,但要彻底悲观也是很难的。由于生命只有一次而且短暂,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而坠入悲观的深渊,于是便醉生梦死。执迷不悟者则把它看作“全”,并由此激起贪婪的占有欲望,于是便出现贪污、受贿、欺诈、抢劫等。在一个热爱人生又洞悉生命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

悲观是如何产生的-深入探索心理现象

生活中充满着悲欢离合,并由此引发我们的喜怒哀乐。当我们处于顺境时,会因事事如意而情绪高涨;当我们处于逆境时,又往往因困难重重而情绪低落。我们的心总是随着外境的转变而起起落落,时而悲观,时而乐观。悲观和乐观是我们对待现实生活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悲观的人往往只看到其中灰暗的一面,随时担心失败,因此宁愿不去尝试任何新生事物。尤其遇到困难时,悲观会使人沉溺在挫折中无法自拔。悲观是一种十分强烈和复杂的感受,悲观使人感到失望、无奈甚至悲痛欲绝。

悲观可由外因引起,突如其来的变故,诸如患不治之症、亲人离去、无辜蒙冤等。外因引起的悲观大多是短暂的、可逆的。本文所讲的悲观,是指由内因引起的悲观。由内因引起的悲观是持久的、不可逆的。因此,它是生命哲学意义上的悲观。

人生之所以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其大前提是生命的短暂性和一次性。从生命的短暂性和一次性可推论出人生的无限价值。从生命的短暂性使人联想到死亡,而死亡是最重大的人生事件。对此竟然不去想它,只能用糊涂和怯懦来解释。因此,所有深刻的灵魂都蕴藏着悲观。换言之,悲观自有深刻之处。

人想要完全无悲观实在很不容易,但要彻底悲观也是很难的。但凡不是悲观到马上自杀,求生的本能自会找出千百种理由来与悲观抗衡。

从人生命的短暂性和一次性既可推论出人生的无限价值,同时也可推论出人生弥足珍贵。世上最珍贵最嫌不够的东西便是迟早要结束的生命。生命是我们的全部,失去了它便失去了一切。我们岂能不爱它、不珍惜它?不知道死的人是可怜虫,但只想到死的人也是可怜虫。真正深刻的灵魂绝不会沉溺于悲观。(www.daowen.com)

我们眷恋生命,热爱人生,同时也要像蒙田所说:“收拾好行装,随时准备和人生告别。”入世再深,也不要忘记人生一瞬而且不可再生。既对生命执著,又有悲观垫底就不会走向贪婪。悲观扬弃执著,把功名利禄看作身外之物,以悲观垫底去执著于生活,如此才会有真正的超脱。

由于生命只有一次而且短暂,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而坠入悲观的深渊,于是便醉生梦死。执迷不悟者则把它看作“全”,并由此激起贪婪的占有欲望,于是便出现贪污、受贿、欺诈、抢劫等。显然,两者都走向了极端,均未得到智慧的精髓。觉悟人生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越两者之上。人生是零和全的统一,用全包含零,以对抗虚无;又用零涵盖全,以约束贪婪。

在一个热爱人生又洞悉生命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有人用“悲观、乐观、达观”阐释人生:悲观的人在山脚看世界,看到幽冥小径;乐观的人在山腰看世界,看到柳暗花明;达观的人在山顶看世界,看到天广地清。悲观的人说人生像一杯苦酒,清浊均苦涩;乐观的人说人生像一杯美酒,点滴皆芬芳;达观的人说人生像一杯清泉,冷暖都清凉。悲观的人会看到花谢的悲伤;乐观的人会看到花开的灿烂;达观的人能看到花果的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