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生命格局一定要大。人们常说,一个人的一生有他的局限性,这个局限性就是指人因所处的环境、受教育程度、经历、机遇等不同而决定你的人生是有限的。如果把自己的生命格局设置得越小,你的局限范围就越小。因此,人生一定要有大格局,把自己的知识、信息面扩大,把自己活动半径扩大,让你的经历更丰富,让自己的机遇更多。总之,人生要有大格局,才能有大发展。
曾经有一位老师拿出几个大小不一,但容积相差不太大的玻璃容器。他在最大的容器里装满大点的石头,第2大的容器里装满小一些的石头,第3大的容器里装满细沙,第4个小容器里装满水。老师问能不能把小石头全部装进第1个容器里,同学们都说不可能。老师敲敲打打把小石头都装进后问能不能把细沙也装进去,同学们都不信。老师慢慢地把细沙也全装进去了,接着又问,小容器里的水还能否装进去。大家看着装得满满的大容器,又暗自衡量3个容器的容积之和比最大的要大得多,没一个人相信,这杯水还能全部装进去。可令人诧异的是,水也一滴不漏地被装进去了。随后老师把四个容器从大到小装上水、细沙、小石头、大石头,把小容器里的东西往大容器里放,却怎么也做不好。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人生要有“大石头”,也就是要有大的格局和境界,有了大的格局和境界,才能够容纳看似再也容纳不了的东西。相反,如果让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充斥了心灵,就再也容纳不了新的事物了。
成大器者能在某一个领域有非凡的建树,则必须有他的必然性。所谓必然性,就是人生大格局。什么叫人生大格局?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将儒家、道家、释家等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融为一体,积淀内心深厚的文化底蕴,知行合一地形成良好的习惯,逐步具备一种优良的品质,蕴养具有大胸襟、大气势的品行与志存高远的境界,从而化为一种勇于担当的人格精神与魅力,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审时度势地对待人生。知识可由学习得到,能力可由训练得到,而人生的大格局(或者境界、层次)只能靠修炼得到。
怎样构建人生大格局?必须由儒家、道家、释家熔铸而成。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融为一体,方可步入人生大格局。这也是我们阅读经典,感悟成长的宗旨所在。儒家,是我们生活的一片土地。人活一世,当然要“入世”,要有大志向,要讲担当、讲责任、讲奉献,这样人活得才有意义。道家,是我们的一片天空。人要有大胸襟、大气势。工作之余,有时要讲“出世”,讲天人合一,不惧、不恼、不卑、不亢,有和谐从容的生活姿态,人才会活得快乐和幸福。释家,也教人“出世”,但仍不失梦想,不失超脱尘世的梦想。在儒、道之间,是天、地之间独立着的人。在天地融合的时候,它给我们一种心灵的觉悟,人在其中,酝酿天地精华独成于心。每个人,最好融入“儒、道、释”,建立起“天、地、人”格局,不要局限于某一方面。局限局限,局小则限,局大则避限。试想,一个人,脚踏实地地付出了,为家庭、为单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了,一生下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凡事从容坦荡,何惧何忧?正如韩愈所说的“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黎锦熙,湘潭县石潭坝乡菱角村长塘人,就读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史地部。1912年,22岁的黎锦熙以第1名的优异成绩完成学业。黎锦熙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毕业后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5年被聘为教育部教科书编员,到北京任职。从1920年开始在大学任教,先后在北京女子师大、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师大等高校担任国文系教授、主任等职。他在从事语文教学的70余年里,发表研究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30余部。他的突出贡献主要涉及3个领域:推广普通话和改革汉字,建立语法体系和语言教学,词典编纂。从1916年开始,他就著文倡导“国语统一”,参与拟订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并提倡白话文,推广共同语(即普通话)。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1970年还不顾80高龄自创了汉语双拼方案。这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国语运动史纲》、《中国文字与语言》、《文字改革论丛》等著作中。鉴于在中国语言学术领域的杰出贡献,他被誉为“中国注音字母之父、语言学泰斗”。黎锦熙之所以成大器,最关键的一步是受益于他的修炼。他勤于思考人生意义,很重视自己人生发展的大方向,为他的人生大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2年,22岁的黎锦熙毕业后就担任了湖南省督军谭延闿的秘书。按常理来说,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差事,可以说青云直上有望,丰衣足食无忧。但是,当他看到官场的复杂、诡秘后,认为这不是自己的立身之地,也不是自己的发展方向。于是,他断然辞去这份美差,到长沙办起了《长沙日报》与《湖南公报》。不久,因为自己的政见有悖于当局,报社或被改组或被查封。后来,又一次勇于放下,他于1913年在湖南省立师范任教。当时,毛泽东在该校就读。其实,黎锦熙这次的选择,凸显出了他“不做大官,要做大事”的大智慧,彰显出他的人生大格局。(www.daowen.com)
看到一个大格局的人,好比行走于莽莽野草之地,忽然撞见一棵森茂大树,当下的喜悦是带有感动的。不单在烈日之下找到一处凉荫,可以憩息;也在微风习习中,聆听了千枝万叶相互的交谈。它引导人进入平安的心境,去分享栖息于树内的鸟啼或不知躲于何处的蝉嘶。树并不因为群鸟在此结巢而失去光华,也不会因孩童任意地采花摘果而枯萎,因为它仍是一棵大树,昂然而无憾地尽一棵树的责任,它使前来的生灵都不约而同地展现他们优美的一面。大格局的人也如此吧!
一个大格局的人甚少会在公众场合振臂疾言他的理想、抱负,因为他知道过多的言论若不能落于实践,无疑是污蔑了自己。他也不会将别人的隐私当作茶余饭后可供谈论的资料,以润滑个人的人际关系。在竞逐名利、不择手段赢取利益的社会风潮里,他总有分寸,懂得替前人后辈留一席空间。他深知人之一生不应只是一场征伐的过程,而是淬炼自己精神人格的惟一机会。他思索生命,常常放在时代的转盘里拟定前路。他乐于将一生耕耘的成果与众人分享,作为对人世的报答。
一个大格局的人,也是一个稳若泰山的人,不必夸耀其臂膀雄厚,自然生出令人向往的信任感,犹如众鸟归巢。他不曾提起显赫家世,以引起他人艳羡,也不必提清苦门楣,变相夸耀自己奋斗的能耐。他只是他,无从得知他的靠山在哪里,犹如地面的人不得测知地下根柢。对大树而言,靠山就是它的磐根,大格局的人亦是如此吧!
成大器者,人生大格局也。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纵观历史,那些流芳百世的人,无不具有人生大格局,把人类的幸福放在自己的幸福之上,把他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范仲淹之所以是名臣,因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之所以是民族英雄,因为有“还我山河”;孙中山之所以称为国父,因为有“天下为公”……显然,他们有了不起的高境界,了不起的精神大格局,于是才具有宽阔视野、博大胸怀。只有这样的人,才有深刻的使命感,危重的责任感,才有人格大魅力,才有人间大眼界,才有人世大救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