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素质之路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素质之路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也可以称为职业道德灌输。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是通过反思对自身的职业生活中的行为所进行的审美评判,从而自我调整有关职业道德的内在心理结构,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这种职业道德修养过程是达到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所必不可少的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素质之路

6.如何进行职业道德修养

要达到最终形成职业道德习惯,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的教育目的,应当有相应的方法。这些方法,不可能仅仅是认知的,还必须是审美的;也不可能只依靠外在的力量,还需要依靠内在的力量。人不但生产物,而且生产自身;人类按“美的规律”生产,发展人的本性和能力。人也通过审美活动陶冶情操,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完善的道德人格,所以德育不仅离不开智育,更离不开美育。“寓教于乐”指的应当是用审美活动教育人,尤其要重视用人伦景观之美来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培养高尚完美的人格。因而,我们的道德教育方法,不应当仅仅是灌输的,而更应当是审美的。这一点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说的是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的老套老是翻版。在道德养成之中,只能坚持单一道德标准,绝不能奉行双重道德标准,对别人一套,对自己则是另一套。否则,培养职业道德习惯的最终任务就难于完成,达到一定职业道德境界的目的就难于实现。

据此,我们有如下四种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当然也是一般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道德灌输

从业者对于现代职业道德需要认知。因此我们可以用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这也可以称为职业道德灌输。因为理论知识不可能自发产生,信息必须输入。职业道德理论教学的方法与一般的教学方式并无什么不同,区别的仅仅是内容的差异。职业道德认知至少应当包括如下四个方面:其一,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使从业人员对现代伦理学有一个简约的,明晰的认识,形成现代的道德观念,其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使从业人员对现代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基本规范,以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各自的职业道德的特点有所认识。并且在学校道德、学校家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不同方面有明晰的理解,对典型的岗位职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了解。其三,职业生活中的美学原则。使从业者不仅从认知的角度,而且从审美的角度理解能力和人格的完善。以便克服单纯认知以求完善道德人格的片面性。其四,职业道德建设。使从业人员知道职业道德建设的正确方法,懂得正确地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和参与职业道德建设。

道德熏陶

人的道德行为受人的理智的影响,但更直接受人的情感的影响。没有完善的关于职业道德的审美心理结构。人对职业生活中的美德就不会有强烈的感情,道德习惯就难于养成。因此人们需要通过审美活动来完善自己的关于职业道德的审美心理结构,由于我们的目的更在于职业道德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般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寓教于乐”不宜笼统地理解为参加文艺活动和欣赏自然美景以陶冶情操,而更应当集中于下列三个方面。

(1)有针对性的文艺欣赏。例如有职业道德内涵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的欣赏,这能起一定的感染作用。我国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文艺家们,应当具有高尚的人格,不为铜臭所折服,不为西方的弱肉强食、强权掠杀的野蛮“文化”所左右,坚持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续和发扬。而今,有些文人竟然人云亦云,让文学作品中充满不道德的野蛮渲染而无动于衷,不是注重吸收西方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来充实我们的传统文化,而是把西方那些野蛮落后的成分当作宝贝加以宣扬,败坏道德。这些人应当自愧:愧为中华子孙!(www.daowen.com)

(2)职业生活中人伦景观的审美。由于职业生活中不断涌现良好的职业道德范例,这些从业者的美的行为激励了其他从业人员甚至顾客的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情景交融的人文景观,从业者在这种环境中通过对这种美好情景的欣赏,能内化为个体的审美尺度,从而完善其审美心理结构。这种道德熏陶在道德教育中应当作为重要的手段。自古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培养职业道德风尚,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感化是有效的方法。但必须注重榜样自然形成和情真意切的感人力量。切不可用“大树特树”和弄虚作假的手段以致破坏了它的感人的力量,而使这种方法失效。领导者人格的力量是强大的,他们的高尚品格将感染下属。反之,在道德上采用双重标准,要求别人高尚,而自己却卑劣,将造成面上的道德败坏。

(3)迪扎因设计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技术美术设计,又称迪扎因设计,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融进产品、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等的设计当中去,从而使人在接触产品,在环境中劳动与生活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形成和谐统一的审美心理结构,以致影响到人际关系中和谐之美的出现。这尤其对生产活动、经营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职业环境的美化也是职业道德熏陶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西方的先进之处,我们应当认真学习。

道德约束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依赖于从业人员职业生活中道德行为的反复出现,从而形成一种习惯。而职业生活中从业人员这种道德行为最初的出现尚未有习惯起作用,因此只能依靠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包括外来的舆论、纪律等他律性的约束,以及自身的道德信念等自律性的约束,然后才能最终形成职业道德习惯。道德教育不仅通过认知和情感培养使从业人员能实行道德自律,而且必须采取外部约束的措施,以促使道德习惯加速养成。

道德修养

从道德认知、情感培养一直到道德习惯养成,从业人员逐步向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的目标发展。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心理结构的建构和完善,需要通过他们自身的修养活动才能最终完成。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是通过反思对自身的职业生活中的行为所进行的审美评判,从而自我调整有关职业道德的内在心理结构,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因此,修养的过程正如孔子所主张的由学、思、行三个环节互相配合而完成。从业者通过学义理,仿效他人的道德行为,以自身的行动去实践这种美德,并且以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来加以自我调整。这种职业道德修养过程是达到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所必不可少的过程。

总之,借助于职业道德的灌输、熏陶、约束和修养四种方式,交替使用认知的和审美的两种手段,构成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过程,能比较好地完成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达到它的最终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