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珍珠让慈禧太后肌肤嫩滑,珍珠舍利塔引发惊叹

珍珠让慈禧太后肌肤嫩滑,珍珠舍利塔引发惊叹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冯紫英还给贾政等人展示了珍珠的妙处。珍珠历代被视为宝贝,不可多食。一般认为,珍珠产于廉州合浦县为正宗。慈禧太后每10天服1银匙珍珠粉,从不间断,所以70岁时皮肤仍柔软细嫩,光滑润泽。慈禧太后除活着佩戴装饰外,死后绣丝褥共镶16000多颗大珍珠,寿衣5920颗,织金陀罗经被镶820颗,口含特大1颗,棺材放3700颗。1987年,苏州瑞光塔发现一幢真珠舍利塔,高122.6厘米,上用金银丝串联珍珠4万多颗。珍珠9克,牛黄3克。

珍珠让慈禧太后肌肤嫩滑,珍珠舍利塔引发惊叹

古代珍珠出合浦,无核明月在太湖

安神定惊清滋阴,解毒生肌又明目。

只作丸散不入煎,装饰美容润皮肤。

【形态产地】

珍珠又名蚌珠,日本《和汉药考》称之为明月,是我国特产。驰名中外的“南珠”已有2 000余年的历史,早在古代战国时《书经·禹贡》就记录了作为装饰和药用。700多年前传入日本和西欧,素有“欧洲珠不如日本珠,日本珠不及合浦珠”之说。

珍珠分为天然与人工两种,天然珍珠主产于印度、巴西、墨西哥、阿拉伯、澳洲、日本和我国广东、海南、台湾淡水养殖主要在我国江苏,占全国的80%,其中以太湖所产无核珍珠为最多,粒大质优,晶莹美观,光彩夺目,国际称太湖珍珠天下第一。此外还有黑珍珠,经济价值高于白珍珠,主产波利尼西亚的阿鲁都亚岛。

人工养殖1年可以采收,2年采收质量较佳。采集时间为秋末,因河蚌分泌珍珠质在4~11月份。英国博物馆收藏一个有85克重的珍珠,美国旧金山银行保险库里竟有6 350克重的珍珠。

【传说故事】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冯紫英受朋友之托,带了4件西洋贡品去见贾政,其中第3件是一颗桂圆大的珍珠,是4件中最昂贵的,要价一万两银子。冯紫英还给贾政等人展示了珍珠的妙处。他将一包小珠子倒在漆黑里散着,把那颗桂圆大的母珠放在中间,将盘子放于桌子上,只见那些小珠子滴滴溜溜地都黏在大珠子上,贾政解释到:“这叫母珠,是珠之母。”

唐代李珣说:“于臼中捣细重筛,更研两万下,方可服。”

珍珠历代被视为宝贝,不可多食。有银白,有浅蓝,还有黄白色、黑色、淡红色,均可闪烁着绚丽的色彩,令人赞叹不已。

唐代王健《海人谣》云: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清代冯敏昌《采珠歌》云:

江浦茫茫月影孤,一舟才过一舟呼。

舟舟过去保舟得?采得珍珠泪已枯。

一般认为,珍珠产于廉州合浦县为正宗。传说合浦海中有珠池,海底有座城郭,大蚌居其中,有怪物守之不可近。蚌之细碎蔓延于城郭之外者,始可采而得之。每年刺史亲监珠户采珠,以充贡赋。(www.daowen.com)

《廉州志》云:“合浦县海中有梅、青、婴三池,蜓人每以长绳系腰,携篮入水,拾蚌入篮,即振绳令舟人急取之。若有一线之血浮水,则葬鱼腹矣。”

史料记载,明朝皇帝为了采集南珠,派了太监在合浦强迫人民修了一座方圆一公里的小城,全用珍珠贝壳混合泥土砌成,叫珍珠城。现七成垣虽已废塌,但废墟仍在。

在我国历史上也有“合浦珠还”的佳话。汉朝合浦太守百般盘剥,珠户憎恶而离开合浦城。后来,孟尝为合浦太守,革易前弊,珍珠复还。

到了宋代已经发明假核人工养殖,《文昌杂录》已有记载。

珍珠美容,唐代盛行。珍珠含钙、十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铅、铜、铁、镁、锰、锌、硅、钛、锶等,可抑制脂褐素,使皮肤吸收其营养。慈禧太后每10天服1银匙珍珠粉,从不间断,所以70岁时皮肤仍柔软细嫩,光滑润泽。

慈禧太后除活着佩戴装饰外,死后绣丝褥共镶16 000多颗大珍珠,寿衣5 920颗,织金陀罗经被镶820颗,口含特大1颗,棺材放3 700颗。

1987年,苏州瑞光塔发现一幢真珠舍利塔,高122.6厘米,上用金银丝串联珍珠4万多颗。

【保健作用】

珍珠味甘、咸,性寒,无毒,归心、肝经。一般用于治疗卒中、小儿发热、怔忡惊悸、癫、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目赤翳障、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皮肤糜烂、疮疡久不收口等疾病。

【便方推荐】

(1)珍珠粉不易被人吸收,所以不入煎而入丸剂,如六神丸、珍黄散、安宫牛黄丸、梅花点舌丹等。珍珠必须研成飞粉,所以要把珍珠用布包好,同豆腐同煮2小时,夜露1~2次。

(2)珍珠30克,石膏3克。共研末。每日3次,每服3克。用于治疗小儿高热抽搐、双目上翻。

(3)珍珠30克与锉碎之地榆90克,加水两大碗,共煎水干。取出珍珠用食醋浸5日,再捞出洗去醋气,研为末。用清洁牙签挑取此末点于患眼胬肉。此方用于治疗翼状胬肉生于角膜,覆盖瞳孔影响视觉。

(4)珍珠9克,牛黄3克。共为末。以清洁小管戳取药末吹敷患处。用于治疗咽喉糜烂、口舌生疮。

【保健提示】

(1)入丸、散0.6~0.9克;外用为末,点眼、吹喉。

(2)病不由火热者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